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西风瘦马 >> 短篇 >> 杂文随笔 >> 【西风】住院记(随笔)

编辑推荐 【西风】住院记(随笔)


作者:之中 探花,14198.0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858发表时间:2022-01-15 19:14:39

【西风】住院记(随笔)
   说医院是个生死场应当没什么问题吧。新年第一天赶赴医院有什么象征性吗?如果说有,那就是“新生”——祛病疗伤,重获健康。死是医院的另一面,距离还有点儿远。
   元月前十天基本在医院度过。先是去大医院陪同,后是自个儿诊疗。陪同虽然是看客,但看得肉跳心惊。看不见病患多么严重,目光所及是摩肩接踵的人流和高昂的费用,还有排名全国前几名大医院的“大与小”——阵仗之大,病房及设施之小。但当地人对我的看法完全不同意:这种有名家名医的医院,能看别处看不了的病,谁还在乎治病之外的东西呢。他说得有道理,但我心里存有一些想法。那么高昂的费用都去哪里了,怎么不改善一下硬件设施,让病患享受与其名望相一致的服务?我这个近乎荒谬的想法竟然跟遇到的几位患者完全相同。咳,咳咳。此处应当被打断。这样的疑问不是我该问的。如果我患病,能否挂得到这里的专家号,都难说呢。如果被逼到某种份儿上,或许我还得跑到黉门后街边儿上,跟那里的号贩子讨价还价呢。
   陪同结束,我就预约住院。是的,我是主动要求的,住院复查。前两年做过胃肠镜,有息肉,今年再次复查。现在真是好啊,有条件治未病——未发作的病。息肉的恶化风险很高。过去没条件,没意识,更没经济支持。尤其在乡村,不少人是被耽误了的。像我的父母,都是这种情况。彼时虽然一些医院已有设备支持,奈何意识与经济拐腿。事非经过不知悔。如果意识上有所提高,经济上的问题本来是可以想办法的。
   住院很顺利。三人间,条件比名气熏天的大医院好得多。只是空腹空得时间有点儿长,早上8点多进入病房,到快11点才有人来抽血。不过也能理解,无论哪个医院哪个科室都人满为患。谁知道现在人怎么这么多病呢。
  
   二
   我是病房里最后到达的患者,我也应当最后到达。前两位都是长者,一位八十,一位七十一。也是奇了怪了。上次陪同,在那个七人病房里,也是我们患者年龄最小。那次对过病床八十二,其次七十多六十多五十多。敬陪末位也好,让我鲜活地观看了人生的不同时段。我还想,假若我能活到他们年龄,能有他们状态,就烧高香了。
   八旬长者是乡亲。不过他入川很早,1966年就随部队驻防与此,直到退休。他和陪伴的老伴儿乡音未改鬓毛衰,但从语音电话里听到,儿孙已然川音满口。老者电话给儿子,放送出响亮声音。儿子关心父亲,他在教导儿子。
   老人精干,从相貌身材就能看得出来。我说他显年轻,他说一辈子部队生活,得到的锤炼、养成的习惯起了作用。现在仍然坚持读书看报关心国家大事,还不时写写东西。哦,看来他年轻时与我是同行,都当过干事,写过材料呢。但我没敢暴露。作为晚辈,我哪里敢跟他比。他们这些20世纪60年代经过部队培养的士兵,内心的坚持比我还要笃定。
   七旬老大哥是地产,小个儿,黧黑,说着不知道是当地哪里的语言,不甚清晰。川地方言我本不陌生。刚参加工作同室同事,就是四川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乡亲。那是能够听明白的。单位的领导师傅中也有好多四川人,分散于盐亭、绵阳、金堂、资阳、崇州、筠连、宜宾以及划归重庆的合川、铜梁、开县等地。他们比较一致的特点是吃苦耐劳,善于口头表达。至于他们能做会吃的本领,是后来才慢慢了解到的。方言的地域差别当时并不十分了解,就跟别人听我的地方话一样,都是西北味儿。只有融入当地人的生活,才知道三里不同音、十里不同俗的话,在哪里都成立。
   他们两位都是因为持续十多二十天拉肚子进的医院。因为性状不明显,所以已经在医院观察了好几天。老乡亲还算淡然,地产大哥就有些不耐烦:咋子嘛也不给我看,天天吃药,还不如回去。医生查房时问:现在一天拉几次?五陆次。他伸出几个指头比划。这会儿他不说出院的话。医生告诉他,还得用药,看指标情况,然后通过内窥镜给你检查。
   他再没说麻烦求子的话,而是默不作声地听凭医生老师的安顿。
  
   三
   老师,啥时候给我安排做胃镜肠镜?
   老师,我这药吃到啥子时候?
   开始我完全不知道,老师是四川各个医院里,从专家到电工师傅,任意一个工作人员的光荣称号。听得多了,才知道,这个称号已然外溢到社会上,像过去统称的同志、某地盛行的师傅一样,但凡问讯别人,都可以叫一声老师。哪怕对面是个刚上班的小丫头,也是位老师。
   叫得坦然,接受得安然,都没有违和感。只有我这个不是老师的人想得有些多。我想这里的风尚,老师遍地,从哪里发源,泛滥成了怎样的情况。从老夫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话上说,似乎毫无问题。但我想的是,老师这个称号,应当是很尊崇伟岸的,现在被这么一普及,多少有些贬值,泛化。
   谁都是老师的第一个问题是,到底有些人是不是当得起老师这个高贵称号。老师,授业解惑者也。问题是我们遇到的人们,他们或是快递小哥,或者是卫生大姐,或者是推销人员,既不在老师行当里,也无解惑释疑的职责,如何当得起老师呢。再则,让那些真正的老师感觉很没价值。既然贩夫走卒都可以是老师,专家教授又如何感受得到社会对知识和知识分子的尊重呢?虽然每个人都有长处,可以成为一字一事师,但社会对老师还是有一定界定的。还有一个问题是,对于那些正当青春的年轻娃娃们来说,一声老师,把他们叫到暮色沧桑里,不知道他们本身会不会反感呢?就像把一位小姐姐喊大姐,她会愤怒地反怼过来:我有那么老吗?
   我知道这些年在社会称呼上有了许多异化。同志,小姐等过去比较正常的称呼都变得尴尬。但这也不是满世界老师出世的理由啊。所以我见到年轻医生老师的时候还是说:你好,X医生。
  
   四
   我的手术按预定时间完成。发现胃息肉切除活检。结果还得几天,我还可以侥幸几日。是的呢。如果活检结果有问题,我还能保持现在这种平淡心情吗?没遇到,不敢保证任何事情。进医院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再一次接受生死观教育,再一次明白生的珍贵与死的难免,再一次懂得世界上最贵的东西是病(八旬乡亲问我,我听他解释的话)。一场重病让人倾家荡产并不是虚言。
   这次住院获得最多是从八旬乡亲言谈举止里得到的,他的养成习惯,他的生活态度。他说部队给了他最好的教导,让他用正能量的思想统领言行。他现在的良好状态,得益于从年轻时一以贯之的锻炼与生活方式。他让我对生活有了更多信心。刚刚从微信好友转发的视频里看到一个说法。人生理年龄年轻的十数个标志,其中有一个良好的爱好并能坚持。我想至少在这方面算是占了一分。几十年如一日,读书写字不敢停歇。正如老乡亲所说,多动动脑子免得提前变得糊涂。读书加上写东西的思考,会让思维变得好些吧。
   走出医院大门,正好阳光普照。看到路边朵朵红海棠,心里忽地春暖花开。忽一阵冷风想起正当三九,西北还在隆冬时节。目光便倏地回到老家,回到熟悉的一草一木间,回到父母所居风萧萧、天地寒的坟茔间。
   腊八一过就是年。今天都腊九了,离年没几天了。回家得慢慢准备了。只要能从医院出来,就得把年过好。只是不知道,老天给我留下多少个这样的时候,我能给自己赢得多少个这样无忧无虑的日子。
   医院不是我的始点,却可能是终点。所以每次从医院出来,都得说几句好话,激励自己的同时为将来做好铺垫。

共 288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俗话说,人吃五谷生百病。一旦入院治疗,触目所见,全与病患有关。好在作者只是做常规检查,因此心态颇为泰然,得以能以作者的明锐视角,将医院内外尽收眼底,因而成文。本文确似杂文随笔,然文散而形不散,有点像在四川随处可见的茶馆里,几位好友在摆龙门阵,显得放松,也很亲切。感谢作者赐稿西风,祝作者身健文丰,新年快乐。【编辑 寒江孤鸿】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衢四海        2022-01-16 09:31:41
  进了医院,看见的都是生老病死,想的也是生老病死,随见随想,随叹随感,有感而发,一发成文。
回复1 楼        文友:之中        2022-01-17 17:48:45
  退休后每年住院检查一下,也是怕死呢,呵呵
回复1 楼        文友:之中        2022-01-17 17:49:14
  谢谢光临指点,问好
2 楼        文友:悠然无语        2022-01-16 09:36:57
  一次住院,看尽人世百态。
3 楼        文友:寒江孤鸿        2022-01-16 10:50:50
  之中老师抢了新年新文第一篇!可喜可贺呀。
回复3 楼        文友:之中        2022-01-17 17:47:11
  感谢老师拨冗编辑,辛苦了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