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书香南北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书香.初见】秘境缸瓦窑(散文)

编辑推荐 【书香.初见】秘境缸瓦窑(散文)


作者:山音 布衣,302.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155发表时间:2022-01-17 20:00:01
摘要:这是一处真实的秘境,这是一些真实的故事。少年的记忆中心中发酵成人生的感悟。但愿人间再也没有这样的一处令人恐怖的“缸瓦窑”,也没有与它相连的那些人生悲剧惨景重新演绎

【书香.初见】秘境缸瓦窑(散文) 家里人说,我小时候最爱哭。因此,大家都管我叫“烂哭猫”。全村人都以“烂哭猫”为我的代名词。母亲在世时,闲谈中常常提起我这一趣话。
   是病了,身体不舒服?还是觉得抱得不自在?
   母亲告诉我,那时家里人多。我父亲是独苗,爷爷早故了,家里可依靠的人是年迈的阿玛,以及母亲和父亲。大姐、二姐、大哥年岁尚幼小。那时,解放了,农村走集体化道路,村里是生产队,父母每天都去参加集体劳动,阿玛也要去放牛牧畜。我生下没有多久,没有人看护,父母不是把我安在家里睡觉,就是随身带到田边地头,铺开一个垫子,让我睡在一旁。这哪里能睡得安稳自在?于是,我就这样以哭声去表达自己的诉求了。
   那时经济收入靠工分分配,不劳动就分不到口粮,生活不下去,是没有办法经常去抱我的。日久之后,哭,也就成了我的习惯常态。这事,直到我好几岁都是如此。
   少不更事,家人要安抚我,想让我不哭,就以这样的方式吓唬我:“你看,对面山路上,那个勾腰弓背的‘丐化佬’又来了。她是要抱走孩子的,赶快不哭!”恐惧使然,我即刻收声止住了哭闹。
   他们用以唬我的所谓的“丐化佬”,是在乡村民间里行乞化缘讨食的一族。印象中,“丐化佬”是专门抱走小孩的坏人,一提到他们,小孩都会担惊害怕。
   在乡民的意念中,“丐化佬”是“饿鬼”,没有粮食吃,会去偷,会去做坏事,对于他们,乡民们多少也怀有一份戒备之心。而家里人说的这些“丐化佬”,就住在距离村子一两里路外的一处荒僻幽深之处。
   那里,古木参天,藤蔓遍野,野兽毒蛇出没,人迹罕至。加上里面时不时传出几声凄厉的呱呱呱的鸟叫声,更显得它的阴森恐怖。
   它是一处废弃年久的“缸瓦窑”,是邻村容屋人的地盘。也许,做出的陶器产品销路不畅,还没有到解放就倒闭荒废了,里面废缸烂瓦遍地,还有几间遗留下来的断墙破屋,小孩子都不敢涉足。
   但是,从废弃的窑窖里面,往往能找到他们喜欢的宝贝——“玻珠”。乡下孩子,没有玩具,玩玻珠,是最快乐的游戏之一。
   弹玻珠比赛规则是,在平地上挖下一个小坑,再在几尺之外定下一条界线,可双方或者多方参与。大家在界线之处,将自己的玻珠弹到小坑里。谁弹出的玻珠精准,靠近坑沿,谁能进坑快,谁就有攻击对方的主动权。玻珠落坑后,即可把靠坑最近的对手的玻珠打得远远的,让他没有进坑的机会,谁能守住大本营,谁,就是赢家了。
   那时没有透明的水晶玻璃珠,“缸瓦窑”烧出的瓷质玻珠,就是孩子心中的最爱了。见着小伙伴玩得这么开心,我,当然很想获得这样的一颗玻珠。
   一次,随了阿奇、阿波、小叔子等五六个小伙伴,就冒险去了一次“缸瓦窑”。
   踏过破罐、砖头、瓦砾,钻进破窑肚子里苦苦寻找,我只获得了一个不很滚圆的玻珠。因为害怕,不管找到找不到玻珠的,大家都不敢再久留。各自拿着玻珠正要离开时,即看见远处的破屋旁,有个蓬头垢面、衣衫褴褛、佝腰偻背的人在走动,我们一时紧张起来,大家一哄而起,个个慌不择路,拔腿就跑。
   走出了老远才敢停下脚步。这时,心还在怦怦地跳个不停,都以为是遇到了大人说的、那些会抱走小孩的“丐化佬”了。
   自从那一次“缸瓦窑”的奇遇,阴影一直留在我的心里。此后,再也不敢踏进“缸瓦窑”一步了。直到上学读书,去学校打从“缸瓦窑”边荒芜的小路经过,我们都会加快脚步。上学或回家,都结伴而行的,自己更不敢独自来往了。
   这一隐蔽恐怖之处,在我整个少年岁月里,都觉得它是神秘莫测的地方。直至樟家水库修建了,库区蓄水,大水将“缸瓦窑”淹没了,我们也搬迁到了外地,这个地方神秘的记忆,还没有彻底荒芜,它依然留在我幼小的心灵里。
   后来,迁居外地的村民不适应那里的生活,纷纷重返故土,我们随村民一起,又从外地重新搬回了家乡。
   这时,印象中幽深的“缸瓦窑”已经一览无遗,不见踪影了。库水漫到了旁边,原来的古木、藤蔓、野竹、荆棘荡然无存,它变成了光秃秃的一片坡地。当年的神秘,随一切植被的消失而袒露于眼前。
   时势变迁,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浦北县设立樟家乡,乡政府所在地选址就落在这里。于是,高低不平的“缸瓦窑”顷刻被夷为平地,取而代之的,是楼房建筑物。
   “缸瓦窑”,从此就彻底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里了。
   这一曾经的幽深处,再次唤起我隐隐记忆的,是前些年二姐与我的一次谈话。因她提起一个叫“阿斗姐”的事,才让我重新记起这一心中的秘境。也是从那一次交谈里,我从姐姐口中又知道了与此相联系的、村里的一些鲜为人知的秘人秘事。
   那一次,我们谈到少时艰难求学的经历。姐姐说,她到广西博白县江陵读农业中学时,来回几十里路,爬山涉水都是赤足徒步行走的。
   一次,由于从学校回来得晚,到了半路,天就擦黑了。二姐记起同村有个远房堂姐嫁在附近一个叫大冲的村子里,于是,二姐决定去找她。后来,二姐获得了这个多年不见的堂姐的热情款待,在她那里住了一宿才回家。
   她说,这个堂姐叫做“阿斗姐”。
   我说,“阿斗姐”,我没有见过,只是曾经偶尔从母亲口里听到过。听到她的事,似乎是很遥远的往事,我也没有追问下去。
   于是,二姐接着给我说起了“阿斗姐”以及她母亲的一些往事。
   “阿斗姐”比二姐大六七岁,她是同村远房“花六”第一任老婆的女儿。
   二姐告诉我,“阿斗姐”的母亲,在我出生的时候,她已经被家人逐出门户了。“阿斗姐”长大后出嫁时,我也还没有出生。自从她母亲被赶出家门后,嫁出去了的“阿斗姐”,也再没有回过村子里。所以,我是不认识她们母女俩的。
   “阿斗姐”的母亲,为什么被家人赶出家门呢?
   她被家人休出去了后,又流落到了何方呢?
   这里,得先说说“阿斗姐”的父亲”花六”。
   在我识事时,“花六”已经是驼背的老人了。在村民当中,“花六”口碑不好。据说解放前曾经与外村人有过勾连,做过对不起村民的事。他也是独苗。娶回第一任老婆,急盼她能生一个能传宗接代的儿子。可是,老婆却给他生了一个女儿。“花六”的母亲,是一个生性残暴的泼妇。儿媳生不出个孙子,怎么可能放得过她?于是,为要个儿子,“花六”休妻,将这个断种无后的媳妇“施”出家门去。
   这个被“施”出家门的女人,就是“阿斗姐”的母亲了。
   “阿斗姐”的母亲还在月子中,就被家人断了食物,赶出门户不让进家。她产后身体虚弱,一时走不了,也舍不得丢下自己的心头肉,这个家婆就向她浇泼冷水,还外加棍棒拳脚组合驱赶,结果将她打至重伤,断了脊梁骨。由于不施救治,从此,她不能直身行走,身体弯成了个九十度角,走起路来,头就总是往前倾的。
   人们所说的弓腰驼背的“丐化佬”,就是以她的这个形象来定位的了。
   民间约定俗成规定,被别人休出的女子,是再也不容回到娘家里的。民俗说,“泼出去的水,嫁出去的女”。悲啊,女人比水还贱格。这时,走投无路的“阿斗母”想到了荒废了的“缸瓦窑”那几间破房子。于是,她择荒而居,那里就成了她借以栖身落脚的地方来。
   据说后来,又有两三个无家可归的流浪汉,也到这里来投宿。“缸瓦窑”,也就成了乞丐一伙聚居之地。
   他们无田地可供耕种,生活只能以野菜野果为食,或者行走乡间乞讨,求取别人的施舍。
   乡间有这么一句俗语,“蚂蟥听水响,丐化闻鼓响”。说的是,丐帮对乞讨的方向很敏感,凡有鼓声传出的地方,他们就知道有红白喜事在操办,到那里乞讨,十有八九能讨到食物的。民间有“喜不拒丐”的传统,办红白喜事的人家,都不会鄙薄上门乞讨的人,只要他们上门来,好鱼好肉也会施上一份给他们。所以,乞丐最盼望能听到乡村里传出来的鼓响和鞭炮声了。
   这一带,方圆有十五、六个自然村,红白喜事操办这村没有那村有,给这几个乞丐生存下去提供了条件。而从“缸瓦窑”出发往东南方向走,就有七八条村庄。所以,我们村子对面的山间小路,常常是他们经过的道路。
   这条通道,也是通往一个粤桂两省交界的小圩镇——太平圩的主要道路。小时候,站在村边,常常可以看见山路川流不息的过往行人。
   “阿斗母”出发行乞讨食,常常打从村对面的山路经过。于是,她就被当作村里大人吓唬小孩的神秘的“丐化佬”了。
   虽然印象中的“丐化佬”声誉不佳,但是,“阿斗母”不是坏人,是旧社会歧视妇女苦难加身的苦命人。只是因为生不出为人传宗接代的男孩,被主人逐出家门,落草行乞,才落到度日维艰,苦苦求存的境地。
   “阿斗母”被“施”出家门后,“花六”娶回了第二个老婆。这老婆也是性格刚烈的女人,由于她性格暴躁,上蹿下跳,人们号她为“拱暴圩”。失去了母亲的“阿斗姐”,也受尽她的欺凌,常常吃不饱饭。这时,“阿斗母”每每乞得食物回来,就在对面山路上大声传呼她,把好吃的饭食与这个苦命的孩子匀着吃。
   据姐姐回忆说,那一年灾荒,大家都处于饥馑难熬之境,我母亲还得到过“阿斗母”送给的干饭吃。
   这里说的“干饭”,就是“阿斗母”平时行乞回来的饭食,一次吃不完,就把多余的米饭晒干收藏起来,以备平时没有食物的时候,拿出来煮开食用。
   人们都担心乞丐的食物不干净,其实他们都是用清水洗过,精心处理晾晒干爽后才收藏起来的。母亲说,这是乞讨来的“百家饭”,吃了“百家饭”,人是会更健壮的。所以,就接受了她的馈赠。
   我母亲善艾灸,那时医生缺少,村民头疼发烧都找到她,“阿斗母”就常常获得母亲的救治,在“阿斗母”被家人欺负驱赶出门时,母亲也曾经接济过她,她对我母亲因此也怀有感恩之情。
   都说好人有好报,坏人有恶报。这事在“阿斗姐”一家人中,也得到了应验。
   “阿斗母”被她的恶婆婆棍棒相加逐出家门之后,娶回的那个新媳妇,就是二婚女人“拱暴圩”,其品性更是刚烈不减。那时,这个婆婆已是风烛残年,老不中用了。“拱暴圩”还她以此前对待“阿斗母”那样的手段,常常不给饭吃,或者给饭吃,也需等他们吃完之后,才把剩下的残羹剩饭像狗食那样放置门外,让她自己来取食,平时绝不让这个恶婆婆踏进厨房一步。
   这一幕,我姐姐是看到的。解放初,在均分地主房产时,我家获得两间房子,他们正好与我们比邻而居。姐姐说,每天中午和晚上,到了吃饭的时候,恶婆婆就坐在大门狗洞的旁边祈盼,窜头往里面探视,看看媳妇施出饭食了没有。她的晚景,很是凄凉的。
   或许,报应也是连锁反应的吧?岁月流水又将这个“拱暴圩”渡入了晚景。这时,病卧在床的她,也没有获得儿女家人的悉心照料,撒尿拉屎,也没人理睬,只在她睡的床中间,锯开了个洞,让她自我排泄,谁也不敢进入她这间臭气熏天的屋子。后来,没过多久,她就一病呜呼了。
   由“缸瓦窑”的秘境想起与此相连的人间的、鲜为人知的“阿斗姐”和“阿斗母”的、那些心酸的往事,现在也都已经成为了难追的往事。
   岁月的厚重,已将这些往事层层覆盖起来了。
   就让它们永远埋没在世间吧。但愿人间再也没有这样的一处令人恐怖的“缸瓦窑”,也没有与它相连的那些人生悲剧惨景重新演绎。
  

共 440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从我小时爱哭,大人以缸瓦窑的丐化佬来吓唬回忆起。通过与二姐姐的谈话和回忆,讲了一个“阿斗母”、“阿斗姐”人生中的悲凉故事,也引带出不善待家人的阿斗母婆婆和二婚女人“拱暴圩”恶人得恶报的情景。最后,提出:“由“缸瓦窑”的秘境想起与此相连的人间的、鲜为人知的“阿斗姐”和“阿斗母”的、那些心酸的往事,现在也都已经成为了难追的往事。|岁月的厚重,已将这些往事层层覆盖起来了。|就让它们永远埋没在世间吧。但愿人间再也没有这样的一处令人恐怖的“缸瓦窑”,也没有与它相连的那些人生悲剧惨景重新演绎。”文章从作家所亲见、亲身经历的情景为依据,故事讲得从容、深入、可信。特别是看似闲笔的背景和插述,既让人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也增加了阅读的趣味,使故事可信、动人。文章通过回忆,形成了多个人物形象,有正有反,因而对人产生了正反两面的警示和教育。文章的信息容量和故事性、人物形象,很有小说味、小说体式特点。文章语言精炼、准确、鲜明,有特色。文章结构上插述、背景说明交替、融合,形成立体叙事的形式。文章最可贵的是思想立意,既历史式地讲述了社会发展变化,又阐述了善恶到头终有报的真理,最后也发出了善良的期望。是一篇立意好、结构好、语言好、有教育意义、有艺术美的上佳力作。感谢龙老师的赐稿。全力推荐。书香的书友都来学习、传播正能量和好文章。祝龙老师新年吉祥,创作快乐!【编辑:归来的少年】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归来的少年        2022-01-17 20:02:00
  故事性很强,结构和思想立意好,艺术性强的上好之作。读后让人记住了好几个人物形象,记住了好几个词。
2 楼        文友:山音        2022-01-17 20:44:37
  少年总编按语写得很用功,也非常棒,只是将文章拔高了,需要更加努力才能达到。祝少年总编新年笔健,佳作多多,万事如意!
3 楼        文友:线粒体        2022-01-17 22:04:52
  故事很吸引人,文字朴实无华,感情细腻。欣赏了。
4 楼        文友:山音        2022-01-17 22:31:21
  非常感谢线粒体文友的光临,更感谢老师的赏眼鼓励,远祝快乐平安!
5 楼        文友:雪凌文字        2022-01-18 10:33:09
  欣赏山音老师一篇厚重古朴的大散文。更为阿斗母感到万分哀伤。时代使然,也是特定年代里某些人的思想意识太落后的悲剧。见到过很多乞丐,他们蓬头垢面,弯腰弓背的样子充满着心酸和无奈,或许他们每个人心里都装着一万个故事,还有一万分无奈与心酸。我们该心怀善意,温柔他人才是。问候老师!
著文写诗,记录生活,更是记录人生!
6 楼        文友:山音        2022-01-18 10:59:57
  多谢雪凌社长精彩留言。阅读,也显示了读者心灵的善良与崇高。好读者总充满爱心和正能量!问好雪凌,为你点赞!祝平安吉祥!
7 楼        文友:北方天马        2022-01-18 19:20:55
  一起往昔岁月的故事,一处民风民情,是时代的悲哀,是贫穷的恶果,其中有人情、人性,有善恶因果。文字细腻,感情丰富,具有警世意义。好文,欣赏佳作。
8 楼        文友:山音        2022-01-19 09:02:29
  谢谢天马老师的精彩解读。会写不如会悟、会读,能说出作者还没有意会到的思维,善读是再创造。祝安好顺利!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