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八一】为了母亲的微笑(散文)

编辑推荐 【八一】为了母亲的微笑(散文)


作者:明月又满西楼 布衣,110.7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989发表时间:2022-01-19 09:29:33
摘要:孝道,乃天道,为人间至道。

【八一】为了母亲的微笑(散文)
   母亲是六十年前的老初中毕业生,当时农村的初中生很少,因此毕业后就被村里的耕读小学聘为教师。教了几年之后被亲戚介绍给当时也是教师的父亲,于是,母亲又来到我们村里小学做老师。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父亲在距家八九十里的另一个乡教书,伯父、伯母在另一个县教书,叔叔与三个姑姑都在读书,家里所有的家务农活都落在爷爷、奶奶身上。父亲想想自己每月十几元的工资连一担胡萝卜(当时每担二十多元)都买不到,看看忙碌疲惫的爷爷、奶奶,一心想分担却又远在异乡,当时没有汽车也没有自行车,都是靠两条腿行走,每次回来都要步行几个小时,因此几乎也帮不了多大的忙。在外拿不到几个钱,对内不能减轻父母的苦与累,性急的父亲没有与家里任何人商量就辞职了,将行李连同定量户口全部迁带回了家。因为是六十年前的老滨中初中生,有点文化,又很能干,父亲在队里做了会计,入了党。母亲依然在村里小学教书,不久,队里缺少一个保管员,有人推荐母亲回来做,当时村里小学的教师不像现在由县乡管理,而是与当时的大队关系很大,于是,母亲就听从召唤,回到队里做起了保管员,与刚强耿直的父亲一起做了大半辈子的农村基层干部,与农田耕牛相伴到老。
   母亲是外公外婆中年所得,因而在家里比较受宠;又是兄妹五人中排行最小的,家里的一些农活也轮不到她,因此除了读书、教书,几乎所有的农活都没有做过。从讲台到种地,将面对又苦又累而又生疏的农活。不会农活,母亲就一件一件地跟着老农们学;疲惫,就咬紧牙关忍着。因为我们那里是水地,以长水稻为主,初夏时节,都要起早带晚插秧的;而外公家以旱地为主,种植玉米和麦子。所以母亲刚下水地时很不习惯,尤其害怕水田里的水蛇蚂蝗。听母亲说,有一次正在秧田里起秧苗,她突然大叫着跳上田埂,眼泪都被吓出来了。正在起秧苗的社员们都莫名奇妙,一问才知道母亲因为突然发现腿肚上叮着一只蚂蝗而被吓得惊慌失措。这一幕让对水蛇蚂蝗早已司空见惯的社员们哈哈大笑,也成了大家津津乐道的笑谈。
   队里的干部都不脱产,与其他社员一样干活。那时还是集体,天刚蒙蒙亮就要起床干活,晚上要干到天黑这才收工,几乎从未做过农活的母亲咬牙坚持着,一边学一边干,一边干一边学,以至有时疲惫得站着就能睡着,终于成为一个不落于人后的种地好手。后来,母亲入了党,又到大队里做了多年的妇联主任及副主任,做了很多工作,调解了很多家庭纠纷。母亲还是乡里送到县院妇产科培训的第一批乡村接生员,村里很多年轻人都是由母亲亲手带到这个世界上的。母亲一生善良和善、勤劳俭朴,因为母亲的为人,因为母亲的能干,在村子里留下了极好的口碑,得到老老少少的普遍敬重。我们现在回去时,一些老人见了都会问起母亲的身体,说起母亲的好,话语里流露出满满的敬意。
   我曾在高中毕业后短暂的几个月内干过栽秧,低着头,弓着腰,一趟秧插下来,只觉得眼珠子都快坠下来了,腰酸背痛。好不容易才巴到地头,跳上田埂,也不顾地上泥巴蚂蚁,便仰面躺在地上,以让快要断了的腰直一直。而收麦收稻季节因为怕天气有变,更是如“抢”的一般。白天忙着收割推运,晚上又忙着打场,中午也不得休息,还要翻秸草,以至累得只要手里一住,站着就做起了梦。那短暂的几个月农活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中国农民的那种辛苦,那是一种极为疲惫的累,是一种几乎超出了身体极限的累。而父亲母亲却就这样长年累月地在田地里默默劳作。他们就是那些坚韧顽强耕耘田间的老牛。
  
   二
   父亲兄妹六人,除了父母务农外,其他伯伯叔叔姑姑们都在外工作。我们家最多时十七口人,那时还没有分家。每到放假或过年,在外工作学习的家人们回来,在一起吃饭,家里的气氛就热烈得如同开会一般。吃饭时锅屋排开两张桌子,大人在大桌,小孩在小桌,欢声笑语令邻居们羡慕。父辈们对爷爷奶奶都很孝敬,兄弟姐妹们之间相处得十分和谐;在当地,我们这一大家以“和睦孝顺讲情讲理”著称。他们这种孝顺的美德,这种融洽的气氛,这样和谐的氛围,一直对我们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父亲与母亲的感情极好,母亲对父亲也非常体贴。母亲虽然与父亲同样做农活,但考虑到父亲的活比较重,总把最好吃的省给父亲。记忆犹新的是,家里养了几只小鸡,稍长大些除了偶尔一家人吃上一只两只外,不少就被母亲用豆油与糖蒸熟单独留给父亲。正常见父亲吃我们就都走开了,有时看我们在跟前,父亲常会吃了一半就给我们吃。那时我们还不太懂事,正求之不得,连忙你一口我一口地分而食之,最后连碗也被刮得光光溜溜。而给母亲吃,她是从不吃的;不是不喜欢,而是舍不得。
   父亲母亲几十年的婚姻中从来都没有红过一次脸,有的只是相互的亲热与彼此的和谐。我们的家里只有欢声笑语,而没有别人家的叽叽吵吵。父亲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人么,也就这么几十年光景。言下之意就是要相互珍惜,处的好好的。这种温馨和谐的环境,让我们学习到了许多重要的东西。记得结婚前就对妻说过:爸妈关系这么好,我们以后也要像他们一样。其实,夫妻相处几十年,难免没有矛盾与冲突,而客观地去看待问题,平和地去对待矛盾;多以欣赏的而不是以挑剔的目光去看对方,多以平和的心态去换位思考,多以包容的状态去对待冲突,就能充分品尝到爱的甘甜与情的温馨。我们的婚姻相对较好,既有我们共同努力的因素,也有来自于父母榜样的力量。这与父辈们对长辈的孝顺,彼此间的相处和谐,家庭间的融洽和睦一样,给我们以一种传承,一种非常可贵的传承,也希望这样的传承一代一代地永远继续下去。
   父亲性格刚强,有点大男子主义(这一点我也继承了,妻说这是我唯一的缺点,好在不太严重),而母亲则是一位典型的贤妻良母,家里的大事小事当然都是商量着办,但一锤定音的必定是父亲,哪怕偶尔母亲有不同看法也只能保留意见。在我们逐步离开了老家以后,家里就只剩下了他们两位老人。我们早就让他们上街随我们一起生活,但勤劳的父母婉言谢绝。两位老人拿的补贴足够他们用,却依然在农田里忙个不停。在父亲第一次脑梗之后,母亲考虑到父亲的身体,不允许他从早到晚打麻将,三番五次地说,父亲不听,母亲只好告诉我们,让我们劝劝父亲。我们轮番回去劝说,父亲这才有了改变。
   二○一一年十月一日父亲脑梗突然再次发作,十月十日不幸去世。心中的大山轰然倒塌,母亲悲痛欲绝,只要别人提起父亲的事甚至名字,泪水顿时滚滚而下。为了不让母亲触景生情,我接她到我家和我们一起住。很长一段时间她与邻居只要一谈起父亲就会热泪盈眶。现在父亲去世七年了,只要一提到父亲,母亲立即神色黯然,眼眶发红,以至我们在她面前都不敢怎么提起父亲,以免引起母亲伤心。近一两年来,母亲渐渐有了老年痴呆的症状,我想,母亲的这种状况应该与父亲去世后的过分悲伤,长时间难以释怀有关吧。其实,父亲去世时已经七十三岁了,他的生前快乐而知足,母亲应该想开看开的。毕竟相携同去的夫妻少之又少。
  
   三
   父亲去世后,母亲随我们一起住,偶尔也回老家住几天。次年四月皓泽出生,看着可爱的小重孙,老太太高兴得喜笑颜开,又为父亲没能看到这一幕而神黯色伤。重孙出生带来的欢声笑语让老人家很开心,最高兴的时刻就是宝贝重孙搀着她散步。
   美好时光一晃而过,母亲和我们在一起己经六年了。有时母亲感觉长时间住我家,心里过意不去,就与我说,她两个儿子,常住我家担心妻子不乐意。我说,妈,您喜欢住就住吧,您儿媳妇什么人您不知道么,您尽可放心。母亲有时到邻居家与老太太们聊聊天,有时帮媳妇摘菜,有时候看电视,也常看书。闲下来看书,戴上眼镜,自带一种文化的气质。我笑道:您老人家眼镜一戴就是教授了。本来母亲就是六十年前的老师,是有着几十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与乡村干部啊!在我们家,母亲还是一位“保健专家”,母亲看得最多的书就是保健类书,比如《不生病的智慧》《人体穴位与疾病》以及《偏方大全》之类。以前我们让母亲吃香蕉,她就是不吃,她说那是凉性的;夏天我们让她吃西瓜,老人也不吃,说那是大凉的,吃多了不好。母亲以前总是告诉我们这个疾病按这个穴位,那个病吃这个更好,然而,现在却不知道说了。
   女儿孙辈们对母亲都很好,时不时给奶奶买衣服买好吃的,孙子出去游玩也会带上奶奶。于是,从未出过远门的母亲得以随孩子们一起到上海、南京、苏州、无锡和淮安等地游玩,虽然不,但至少饱了眼福,心情愉悦。作为儿子的我因为要上班,虽没多少空闲带母亲出去游玩,但我用电动车带着老人家去周边乡村或公园小游。很期待将来有空带母亲出去游玩。
   西边去年新建了一间房子,妻说:老太住下面省得爬楼,再弄个卫生间,让老太住着方便些。于是,让人将母亲的房间装成了一室一厅一卫的小套。只要有空我会挽着母亲的臂膀出去散步,犹如小时候母亲拉着我们的手。陪母亲一边走一边聊,为了让她老人家动动脑筋,故意与她聊起老家以及她娘家的一些事,以试图唤起老人对往事的回忆。其实,老人们对物质的要求并不高,他们更需要的是精神的快乐。我们做儿女的不仅要努力让他们吃好住好,更要给予他们精神的陪伴,心灵的慰藉,努力地让他们开心。
   几乎不可遏制的,母亲渐渐老了。从表面上看,母亲精神依然很好,然而记性较以前退步很大,很多事记不起来,很多事说了就忘;尤其是智力退化严重,连六岁的重孙都不如了。皓泽到她房间拿起遥控器,叭叭叭想看啥就看啥,而老太太却连电视都不会开,拿着遥控器也不知怎么用,教了又忘,每晚都是我或妻过去打开电视,调好频道让她看。用了多年的手机也不会打了,女儿打电话来,她很多时候都不知怎么接。灯忘了关,抽水马桶忘了按那更是常事。偶尔还会犯迷糊,有时候比较熟的人也不认识了,好几次我在睡觉前过去看她,她原来坐在床上看书看电视的,却又穿得好好的准备出去。我问她,她说天不是亮了么,准备起来的。我告诉她,您还没睡呢,母亲这才哑然失笑地又脱衣上床。
   有一次母亲半夜打开大门出去,大门也不关。我不得不在晚上睡觉前将门钥匙暂时收起来,第二天早上再给她,以防夜里出去,摸不回家。有时母亲在几十米远的地方散步竟摸不着家,幸亏邻居送回来。大孙子怕她哪天走丢了,特地在网上订制一只刻有我们三个手机号码的金属手环,套在奶奶手上,以备不时之需。母亲容易激动也容易伤感,我们好言好语哄着她,正如哄着小孩一般。俗说:老不如人,小不如人。这样的话在母亲身上得到了充分地验证。年后并不太冷,还有一次发现母亲身上雍肿,再细看,原来在两件毛衣之外又穿了两件羽绒服,哄着她脱掉一件。有一天温度比较高,我们都穿的很薄,而老太却穿了左一件右一件的毛衣,媳妇问她不热么?要不要脱掉一件?想不到老太太立即冷脸大声道:难道冷热我不晓得么?媳妇吓得不敢再说了。我中午下班,妻告诉了我,我一摸母亲的后背都是汗,忙又哄着她脱掉两件毛衣。有一次刚下过雨,地上还有积水,母亲要出去散步,妻子说地上有水还是别出去了。但母亲非要出去,于是我就陪她出去走了一段路,很快便回来了。妻奇怪地问怎么这么快就回了。我说:老太太要出去走走,不让她出去,她就不高。那我就搀着她出去走走,让她高兴呗。孝顺孝顺,不仅要孝,也要顺的。和小孩一样,老人也要哄啊!
   父母对儿女的爱是天底下最无私的爱了,而子女为他们做了一些理所当然之事,他们却十分感激,过意不去。我们每天早上端去早茶,母亲常会说,不要费事,以后不要端来了。睡觉前我照例到母亲房间去看一下才放心,有时看到母亲床前放着白天穿的鞋子,就知道她可能没洗脚,一问,果然如此。于是我马上去兑些温水,帮母亲脱了袜子为她洗脚。老人家说,我自己洗,自己洗,老要你洗。我说:自家儿子,又不是旁人。她说,儿子的孙子都大了,还让儿子为我洗脚。我说:儿子七十八十不还是您的儿子么?再说,我们小时候不都是你洗的么?母亲说:那不同,那是应该的。我说:父母把儿女养大是应该的,儿女为你们养老不也是应该的么?我们是理所应当,你们应心安理得。
   母亲以前都是自己洗澡,现在不会洗了,每次都是媳妇替她洗。媳妇帮母亲洗澡时,母亲有时会不过意地说:又难为你们了。妻说:老太,不能说这话的,这不是我们应该做的么?
   前几天在母亲房间拉着母亲的手陪母亲聊天,想到我们小时候母亲对我们的呵护,情不自禁地在母亲的额头亲了一下。我们小时候,母亲无数次地吻过我们。我拥五望六了,从记事至今,却记不起何时吻过母亲。母亲见儿子吻她,幸福地笑了,以至渐渐地红了眼睛……
  
   四
   子夏问孔子何为孝,孔子云: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意思是说:难在儿女的脸色上。若遇有事,由年幼的去做;有了酒食先让年老的吃,这就算是“孝”了么?言下之意,仅仅让他们吃好住好还不能完全说是“孝”。这只是“孝”的一部分,或者说只是一种低层面的“孝”,而真正的孝不仅是要让他们在物质上生活得舒服,更让他们在精神上得到安慰,心理上得到快乐。愈是年龄大了,他们愈认为自已没有用了,心思也愈是敏感,儿女们的一个脸色,一句大嗓,一声抱怨都会令他们难受许久。因此,对待老人,我们不仅要有爱心,更要有耐心,有细心。务切不能对他们耍脸色,务切对他们和颜悦色地好好说话。不要让他们小小翼翼地看我们的脸色,而要多观察他们的脸色,在他们不开心的时候去找出原因,去宽慰他们,逗他们高兴,哄他们开心。开心与舒心才是父母最想得到的啊。
   “孝道”乃天下至道。父母乃我们的第一大福田。“孝”是连接上下的通道,以祭祀通天,以传承通地。一个连父母都不能孝顺的人你还能指望他对谁承担起责任?我们不要去看我们的父母怎样对待他们的父母,即使做得再差;我们不去看我们的父母过去对我们怎样,即使他们再有不到之处;我们也不要刻意做给孩子或别人看而去“孝”,那样带有做秀成分的“孝”人前与背后有别,也是坚持不长久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做我们最好的自已,像我们小时候父母对我们的呵护关爱一样,用我们的周到体贴,用我们的和颜悦色,用我们最大的耐心和最细的细心,去最大限度地让他们夕阳快乐,晚年幸福!
   对父母好,被称做“孝”,其实,这样的“孝”又有谁做不到呢?哪个父母在我们小时候不是“放低了,怕渍着;放高了,怕跌着;含嘴里,又怕化了”的?再想一想我们又是怎样照顾我们的儿女的?我们又为什么不能用小时候他们对待我们的爱心细心与耐心,去对待正渐渐老去的他们呢?乌鸦尚知反哺,羔羊尚且跪乳,何况人乎?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谢谢您,母亲!您让我记着我不仅是个爷爷,是个父亲,还是一个孩子;谢谢您,母亲!是您让我们的孝心有所依托;有您让我们孝顺,是我们的福气。我们一定会以我们最久的耐心,最细的细心与最大的孝心去换取您物质上最大的舒心,精神上最大的开心,您的舒怀、您的微笑就是对我们最高的奖赏!
  

共 5937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一篇描写母亲的散文。文章中“我”的母亲识文断字,年轻时当过乡村教师,做过村里的保管员,聪明能干,和父亲一样当了半辈子农村基层干部。母亲是北方人,嫁给南方的父亲,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干劲,学会插秧,成为庄稼能手。母亲积极热情,入了党,做了多年妇联主任和副主任,擅长调节村里纠纷,也是村上的接生员。母亲的勤劳善良有口皆碑,深受村里人敬重。母亲和父亲一辈子互敬互爱,尊老爱幼,用心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感染了子孙后代。爱往者爱返,福往者福来,母亲教育有方,儿孙都很孝敬她,孙子带她去各地旅游,做为儿子的“我”和妻子天天陪她散步聊天,悉心照顾她的起居饮食。只是母亲年纪大,老年痴呆越来越严重,更需要精心呵护。文章情感真挚丰沛,作者回忆母亲的点点滴滴,历历在目。文笔细腻生动,如数家珍,深情温婉,娓娓道来,母亲勤劳聪慧,可亲可敬的形象跃然纸上,如在眼前。文章很有现实意义,让人倍受感动。“百善孝为先”,人人都会老,善待父母,快乐自己,也是善待自己的明天。母亲一言一行充满正能量,潜移默化,感染着家人,根植儿孙内心。文章选材典型,主题鲜明,深情厚重,引人遐思,结尾意蕴深远,让人回味悠长。在儿孙的陪伴和呵护下,相信老母亲晚年会越来越开心。文章亲情浓郁,暖心入肺,抒情写意。这是献给母亲节的礼物,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敬爱。母亲晚年舒心的微笑就是儿女最大的幸福。向作者和老母亲致敬!祝老母亲身体康泰!阖家幸福永远!好文章推荐共赏,感谢老师带来的精彩佳作,祝虎年快乐!创作愉快!【编辑:淡淡的云彩】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2-01-19 09:34:41
  文章情感真挚丰沛,作者回忆母亲的点点滴滴,历历在目。文笔细腻生动,如数家珍,深情温婉,娓娓道来。“百善孝为先”,文章选材典型,主题鲜明,深情厚重,引人遐思,结尾意蕴深远,让人回味悠长。这是献给母亲节的礼物,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敬爱。母亲晚年舒心的微笑就是儿女最大的幸福。祝老母亲身体康泰!好文章推荐共赏,感谢老师带来的精彩佳作,祝虎年阖家幸福!创作愉快!
淡淡的云彩
2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2-01-19 09:48:55
  亲情暖暖,情深意浓,富有感染力的好文章,再次欣赏学习,祝老师冬日安好!期待更多精彩佳作!
淡淡的云彩
3 楼        文友:线粒体        2022-01-19 10:39:57
  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天经地义。文章感情真挚,语言朴实,堪称上品,拜读了。
4 楼        文友:乡笛        2022-01-19 12:01:40
  对母亲有孝有顺,体贴入微。语言朴质,情感真实。拜读受益。祝作者冬日好,佳作纷呈。
5 楼        文友:墨林        2022-01-19 21:25:47
  浓浓的母子情,还有尽心的孝道,母亲洋溢着晚年的幸福微笑!好文章,欣赏了!祝创作愉快,期待新的精彩!
墨林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