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感动】好想再牵一次你的手(散文)
“嗨,出来逛了,给孩子买下新衣服了吗?”车水马龙的街市,遇见的熟人都会微笑着寒暄这么一句。刚跌进腊月,年的味儿就这样充溢了大街小巷,沸腾了平静如水的日子。
传统的中国年,喜庆热闹。而衣食住行里一直居于首位的“衣”,必是倍受人们所重视的一项。周末的超市里,父母们领着放假的孩子,快快乐乐地一家家服装店挨个儿逛,试穿衣服。
为孩子准备过年的新衣,是如此幸福庄重的一件事。做父母的满脸笑容与宠溺,不知该如何捯饬自己家宝贝才肯满意。由父母陪护的各个年龄段的孩子们兴高采烈,周末的服装商场,仿佛成了孩子们的专场。裤子鞋子,外套打底,从头到脚,里里外外都要置办一遍。眼前涌动着的这一幅幅温情的画面,一瞬间触动了久远的记忆。
小时候的年衣,简单至极,欢乐却是满怀。一件花衣衫,一条布裤子,一双灯芯绒千层底。那是寻常人家的孩子朴素的年,却浸透了一个母亲情真意切的爱。裁,剪,缝,那时候做衣服几乎全靠手工,母亲心灵手巧,手工活做得极为精细,亲戚邻里经常找她帮忙,一年到头,手上的活儿不断。年将近,所有的活儿都要赶出来,母亲便更加忙碌了,一天到晚坐在窗前挪不开身。
母亲常常别出心裁,在缝好的衣服上加上她的中式盘扣或是手工刺绣,让大年初一穿上新衣的我们赚足了小伙伴的艳羡。无论日子多苦,无论年关的天气多么的严寒,大年三十晚上,母亲为我们做的新衣总会如约送达。姊妹们每人领到一份,将散发着新布料清香,折叠整齐的新衣置于枕头边,激动得半宿睡不着。在那生活贫困的年代里,大人们一年到头可以不添一件衣裳,小孩子们过年却要一身新。
少年不知父母爱,懂时已经是中年。一晃我也已长大,结婚成家为人母,不知觉,也到了这样的年纪,成为了那个目光慈祥,内心蓄满温柔的人。
我和孩子他爸第一次上街为孩子买的过年新衣是一身玫红色的加绒服。选的衣服款式属于休闲宽松,正好适合他胖嘟嘟的身型,套在他厚厚的棉衣上,头上戴一顶镶了一圈亮钻的皇上帽,非常喜庆。过年时走亲戚,抱着八个月大的他,像个洋娃娃般可爱。
五岁过年时,为他选的是一身水洗牛仔装,还特意在街头给他买了一支玩具长枪。正月初一,为他拍了一张身穿新衣,双手托枪的照片,看起来威风凛凛,特别酷的样子。小孩子淘气,衣服容易弄脏,每逢过年都要为他置办两身新衣替换着穿,整个正月,孩子浑身崭新。看着他在眼前蹦来跳去,幸福满满。
原来,爱便是于这样的平淡岁月里重复轮回,绵延着它的幸福悠长。年龄在不知不觉中叠加,如今孩子已经长大,却距离我越来越远。曾几何时,我也成了那个手扶门框切切盼儿归的人。
年将近,孩子从远方归来。冰箱里,提前塞满了蔬菜水果。喜欢系上围裙,挽起头发,鼓捣出几个拿手的小菜,在他踏进家门时,让温暖与馨香将他包围。
团圆祥和的中国年,让人的心禁不住浸在暖意融融里。还是想像小时候那样牵着他的手上街去,为孩子挑选新年的衣服,然后在街头那个推着自行车的人的后座为他买上一串红通通的糖葫芦,看他一颗颗放进嘴里,甜蜜溢满心头。
过几日,我说:“儿子,明天咱们上街给你买衣服去吧。”他笑着说:“妈,我有衣服穿呢,今年就不买了吧!”过年时不穿新衣,那怎么成?无论孩子年龄多大,在父母的眼里,都是那个宠爱的宝贝。
其实,二十几岁的他,已经相当的独立,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与审美,完全可以在琳琅满目的衣群中挑选出自己心仪的服饰。借回忆成全一段怀念,而我,只是想陪着他,在一段难忘的时光中再重新走一遭罢了。
比我高出半头的儿子挽着我的胳膊,我们缓缓而行,穿梭于熙攘的街市,心在幸福中荡漾着。镜子前的他,高大魁梧,神情淡然。喜欢看他穿上新衣的样子,珍惜这样难得的相聚,希望时光能在此刻停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