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光】封城中的辞旧迎新(散文)
西安人应该都没有想到,我们在封城中辞别了2021年,迎来的2022年至今还在封城中。
这一切来得太快了,十二月九号西安有了本地新冠染疫者一例,我想大多数人和我一样并没有重视。之前的两次由外地游客引起的疫情,都没有在本市引起传播。因此,这一次也没有太当回事,以陕西的防护程度,应该很快就控制了。可是,其后的一周内病例天天在增加,明显感到防控级别提升了,主要是校园在疫情的第四天就封闭了,其他人员工作生活照常。
十九号的周日,我决定去山脚下看看。原本认为沣峪口肯定封山,之前就经常因疫情禁行。因此,我也是过去看一下,让进的话就上去。意外的是沣峪口并没有封控,工作人员说没有接到禁行通知,车辆行人照常放行。这让我感到有点不适应了,明明本次比前几次疫情都严重。
根据疫情的发展情况,觉得极有可能很快就会封山。因此,珍惜这次机会,打算在山上多待一会,决定从山口的沣德寺开始上山。刚走到寺院旁边的大斜坡上,回头看到不远处一位男子也上山了。于是,我俩结伴,成了到这条线路上唯一的两位爬山人。下午返回到卧佛寺,询问工作人员,他们说今天没有一位游客从青华山景区上来。这个消息让我有些担扰,推测是青华山景区关门了,估计沣峪口应该也封山了。我一路不安地下山,到沣峪口检查站,虽然没有禁行,但气氛明显比早上紧张了,检查站里多了两位穿防护服的,像是刚刚抵达。半个小时后,接到消息说沣峪口禁行了。之所以强调沣峪口,是进山的公路是210国道。
疫情的势态上升太快了。
当晚就接到通知,从周一起上班和出行都要凭48小时核酸,一时间到处是排队作核酸的。我也曾排了三个小时队做了一次核酸。周边的城中村里更是彻夜喇叭催促做核酸。结果事后得知,正是这样的聚集做核酸与抢菜一样,引起了一些群体传播。庆幸的是这样情况在封城前就改善了,基本都是在单位和社区里做。
很快,二十号晚上八点以后,看到众多群里在转发城区内局部封控线路图。其中在我所在的学校两边,从太白南路以东和白沙路以西,晚九点开始封控。九点刚过,又看到消息说撤销了,雁塔区政府还出来辟谣了。周二下午在小区外排队做核酸时,傍晚看到白沙路以西的路口开始用挡板围封,零点开始按辟谣的线路执行了,也就是推迟了一天。
周三晚上八点多接到我孩子发小家里打来电话,电话那头姑娘紧张地说:“阿姨,要封城了,你准备了没有,大家都在超市抢购呢。如果没有,我给你送些过去。”挂断电话,我从楼上看到社区大门口人员出进很多,还没有一个是空手的。
难道真的要封城?
到厨房检查后觉得什么都不缺,但是决定去卖菜的超市看看。在电梯口看到同层邻居买了很大一袋子土豆,正在休息。我觉得好笑,两个人需要这么多土豆吗?
刚走出院子大门,看到卖菜的商店门口乱哄哄的都是人,付款的队伍都排到大门口了,人人都是拎着好多菜和多种食物。这个阵势吓到了我,从没有见过如此抢购的场面。我觉得太多的人挤在一起很不安全,就回去了。到了十点半,我又下楼,过去一看,菜店门口没人排队了。走进去看到有十多人正在选购,我看了一圈,发现西红柿很好,于是买了八斤多。
周四醒来得知,从零点开始真的封城了。可以说这四天里,西安人经历了因疫情带来的紧迫和动荡不安。
封城第一天,家属区开始发出门证。
在这种情况下,我都没有太担心。前年正月的两天一次外出购物,当时我们的生活没有太大影响。因此,这一次我也是这样想的。
封城第三天的下午,我还凭“出门证”出去顺围墙转了半圈,看到除了水果店,其它商店都关门了。一些水果店门前顺便摆些蔬菜卖,问后得知大部分是在群里“接龙”订的。我什么都不缺,却担心空手进小区大门不好看,于是买了一袋桔子,为让袋子大一点,还买了平时都不爱吃的西葫芦和莲花白。
在买水果的时候遇到学生,他还高兴的说周边都封上不准出门,就我们学校没有封,还能两天出来一次,我也是这样觉得。我还盘算着下个周末,争取在两小时购物时间里开车到山脚下看看。然而,第二天形势急转直下,至今再没有用上出门证。我们所在的雁塔区成了疫情的重风险区,家属院大门全封闭,全员居家隔离。核酸由过去的两天一次,成了一天一次。染疫数字一路上冲,很快天天过百人,在突破千人后,更是天天在一百五十人上下。这时候,各种消息真真假假在群里传播。
西安的这次疫情特点是病毒藏匿性强,传播太快,在还没有搞清楚第一例病源时,社区传播已经开始了,导致市民和政府都有些所料不及。况且,封城时并没有提前通知,当晚“抢购”时,好多人与我的心理一样,搞不明白,两天一次购物怎么还需要这样抢,以至于准备不足。
疫情发展之快让我有些失控了。总担心食物不够,居家隔离的第二天就开始泡发绿豆芽。很有意思的是这次泡豆芽,我想起了小时候在老家时,奶奶说要想豆芽长的快,每天必须淘水三遍。我认真的照办了,这盆豆芽是我第一次泡成功了。满满的一大盆,放在冰箱里,每天吃一顿,共吃了七天。可以说,这盆豆芽解决了很大问题。当楼群里有人喊没菜吃了,我家冰箱里还是满满的。
当封城三天后升级为封控在小区内时,好多人都像我一样沉不住气了。在居家隔离的第三天,我在楼下看到有人拎着菜过来,觉得好奇,这菜是从哪儿来的?过去一看,原来是大门外菜店的人,把物品从大铁门的栏杆缝里塞过来,并且还是悄悄的,都是提前在群里“接龙”下单买的。这一幕看得我很酸楚。小区正门都封上了,还有保安和志愿者把守,这些铁门平时都是锁着不用的。
随后的几天,众多的“地下”买菜群出现了。到了晚上,就见铁门外往里面递大包。我还在一个下午走到院子西头,看到好多人站在铁围栏前往外看,走近一看,原来都是等着买东西的。马路对面是关了一周的徐家庄大菜市场。就在这时,里面卖菜的一位女士刚好掀开门往外倒水。后来得知,她是有意的过段时间就出来假装倒水或垃圾,以此做掩护,隔着马路与围墙里面的人交流买卖。
这会儿看见她,我大声问她有没有韭菜,她说有,然后进去拎了出来。因路中间有很高的隔离带,她让经过的另一个卖菜的递给我。这位卖主趁机告诉我们说围栏里面挂着一块木板,上面是他的联系电话,他家专供副食品和烟酒。
第二天我又过去看,又是看到好多人站在铁围栏前往外看,且以男士为多,他们翘首以待的样子,让人心里很不是滋味。在非常时期,家属院里三个有空格的铁大门和院子围栏,成了人们获取物资的地方。然而,这些行为都是禁止的,已经发生了蔬菜批发市场和小区卖菜引起的社区传播。
2021年的最后一天,在院子里排队做核酸,我前面的一位老师对走过来的家人说:“你把钥匙先拿回去,我做完了再去围墙边,看看有没有啥能买的。”这话让我哭笑不得。他不好意思地给我说:“并不是到了等米下锅的地步,就是心里总有不踏实的危机感。”唉,谁说不是呢。
节前的这几天,感染者都是在一百五十以上居高不下,每天都做核酸,也只有在这个时候可以下楼,院子里和附近的高音喇叭整天都在喊做核酸,尤其是人口密集的徐家庄,有几天是白天夜里的喊,让人无法心安。
我焦躁的心情在迎接新年的岁末达到了极致。当晚,各大卫视在直播跨年,我的心情却糟糕透了。封城中我们的实际情况,与迎接新年的热闹心情完全不同,对我们来说明天的元旦和今天一样,年末和年初相同,还是居家隔离。
唯一欣慰的是,从封城的第五天开始,一千三百万人口的西安市,陆续有小区收到政府发放的爱心菜。我们也在岁末的最后一天,收到了一大包的多种蔬菜。总算是摆脱了“饥荒感”进入元旦。
这个元旦注定没有年味。上午九点下楼做核酸时遇到同楼的俩位老师,我说:“无论怎么样,还是要给你们说一声元旦快乐。”夫妻俩听后表情尴尬的失口大笑,然后情绪低落地走过,这也是我今年元旦当面送出的唯一祝福。
中午我家还是吃了饺子,可怎么都吃不出味了。家里没有鲜肉,我将冰箱里的牦牛腱子肉拿出来解冻,挑出一些没有筋膜的剁好做馅。看着被挖得到处是洞的牛腱子,眼泪都快出来了。在这种情况下,基本不吃猪肉的我家,元旦当晚的十点多,也在买菜群“接龙”成功,从门缝接到肉的心情如获至宝一样。
元月二日,排队做核酸时听到前面的人说三天前,我们院子有一栋楼上接走的那家人确诊了,已经把所在的楼门洞用铁板封上了,所有人不准下楼,还说隔壁小区就是因抢菜而造成的群体感染。这些消息让我很害怕。
三号醒来,之前焦躁的状态消失了,心态平静下来,不想再去群里“接龙”买东西了,并把这几天加的购物群全都清理掉。实在担心因此染疫,将全楼一百多户隔离,造成无法承担的后果,光是内疚,就会让我无法面对。
再者,这次疫情明显的感到个人防护与武汉那年重视程度低了很多。那一年西安并没有,人们外出购物时都是戴着一次性手套和护目镜,本次鲜见了。我自己也一样,家里的酒精和口罩都是那一年备的。我推测大家之所以并没有像上次那样害怕,最根本的原因是每天报出的数字都是轻症,如果报出的数字重症很多,都是要命的,那情况就一定不一样了,必定防护保命第一位,绝对不会总想着吃点什么。
直到政府下决心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社会面清零,把“密接者”全部拉走集中隔离时,群里都在发隔离点的生活不便。这时候群里的风向才变了,说的更多的是,能不能待在家里,不取决于自己,而是邻居。
这个情况也引起了后勤管理部门警惕,很快将所有能扔进来物品的门都挡住了,并反复通知不要买来路不明的菜。后勤部门从五号开始组织食品供应,应有尽有,定点定时的由志愿者发放。
封城到第十五天时,我们已收到三份政府和捐赠人士的爱心蔬菜大包。朋友圈里都是晒爱心菜和感谢感恩的话语,说的最多的是:“何其有幸,生于华夏,感谢政府。”隔着屏都能感受到大家把菜摆着拍时的心情。我很感恩来自各界的爱心,但是心里却是五味杂陈。我这个年龄,没有经历过任何自然灾害,平生第一次收到爱心援助,让我真的不适应……
今天是一月十八号,西安封城已二十七天,小区“封控”禁出的第二十四天。西安的疫情已出现拐点,社会面基本清零。喇叭声这两天都听不到了,核酸也是上楼到户做,生活物资由学校组织,供应基本齐全,由志愿者们送到楼下,各楼住户组成的志愿队伍服务本楼。我所在的楼上,退休的教授们更是冲在最前头,穿起防护服协助核酸检测,搬运物品和楼道里逐层的天天消毒,样样当先。身体不好的,由子女出征。家家争当志愿者,常常是动作慢了就报不上名。
每当楼群里有人说家里缺什么时,很快有好多家说自己有,放在门外了,过来拿吧。有一次,一位老师询问供用菜的情况,另一位老师看到了马上问:“是不是没有菜了,来我家取吧。”问菜的老师说:“家里有很多萝卜白菜和土豆,想买点青菜。”老师发了一个捂着脸的图说:“那就帮不上了,我家也十多天没有吃过青菜了。”很快,更多的老师们说,再坚持几天,有那么多爱心萝卜白菜吃已经很不错了,比物质不丰富的年代强的太多了。第二天,有老师说,蒸了一大锅白菜猪肉包子,需要的请来取,你们吃了我才开心。这一切太感人了!这才是困难中我们应有的样子。
按照西安解封的条件,理论上我们到二十三号才能解除居家隔离,改为二天一次的两小时外出购物。那就把这段时间坚持下来,众志成城,共克时艰。
最后,以喇叭中的宣传语来展现封城中西安人乐观面对疫情的态度。还要说明的是全是陕西说出来的,因此,听起来更加有趣。
封城初期,我们看到的视频是这样的:
不外出不添乱,
睡觉也是做贡献。
早上睡到十点半,
一天还省一顿饭。
天天吃天天睡,
在家没有高消费。
防疫工作人人要,
谁能睡觉谁就行。
一周后与学校隔着一条马路的小区,喇叭里是这样宣传的:
只要还有一粒米,
不往人多地方挤。
只要还有一滴油,
待在家里不露头。
只要还有一根葱,
不往菜市场里冲。
只要还有一口气,
待在家里守阵地。
我在家我骄傲,
我为国家省口罩。
……
感谢为这场疫情逆行奉献的每一个人。
再见,2021。你好2022,望天佑中华,疫祛长安!
2022年1月18日星期二
感谢你的点睛之笔。
我们何其荣幸,生在这盛世中华。

愿山河无恙,愿病霾早点消散。冬安!
西安已经清零了,预估快解封了吧。
祝薛老师寒假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