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感动】一只水杯(散文)
儿子在太原读了四年大学,七月份毕业。他把所有的东西归类整理后分别寄回了家。
他人还未回来,行李已到家。打开一个个包裹,一股特殊的气息扑面而来。这里面囊括了他四年来所有的生活:书本,衣物,零碎用品,毕业照,荣誉证书……当然,其间还有那只军绿色底板的迷彩水杯。从中,我可以感受到,在那些我不在他身边的日子里,他所经过的所有事情。
那年,他十八岁。那天,我凌晨四点起来给他准备早饭,而后,在拂晓朦胧的微光中,我们开车送他到省城去上大学。辗转四五个小时的路程到了太原,为他安顿好了在校的事宜后,我们又匆匆返回,把他留在了那个陌生的地方。
从此以后,所有的路就是他自己走了。一个从未出过远门的孩子,为了求学的梦想,习惯了把乡愁埋在心底,背着双肩包,寒来暑往,在家与学校之间往返。
由于坐动车要到侯马西站,为了避免拖着行李箱中途倒车的麻烦,大多时候,他选择乘坐直达太原的客车。近四百公里的路程,大约需要四个小时才能到达太原汽车站,有时赶上节假日路上拥堵时间还会更长,从车站到学校还得近一个小时。这就意味着每次上学,孩子至少要在路上颠簸五个小时。
每次,只有平安到校,安顿好一切后孩子才能吃到一口热饭。因此,在他上学前,我都早早起来,给他做好可口的饭菜,希望他能够多吃一点,补充一天所需的能量。但是,清早人一般没有什么胃口,孩子每次都吃得很少。路途遥远,中间还是需要准备一些简单的食物。有时我们给他带的是面包,香肠,有时是蛋糕,水果或是牛奶。但这些带上车的吃喝毕竟都是凉的,伤胃。
儿子自小肠胃就不太好,他习惯了家乡的水土,换一个地方生活,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再加上途中颠簸,每次到校肠胃都会难受好几天。
孩子一人在外身体难受,母亲的心便无法放下。常常是在孩子离家返校后的一周时间里,我都是寝食不安,时刻为他担着心。心想:若是孩子路上能喝口热水暖暖胃,该多好。
大一第二学期开学前,我特意来到超市,从琳琅满目的杯子中间一眼就瞧见了货架上那只与众不同的保温杯。墨绿的底色,上面有淡青与黑色相间的不规则图案,构成了漂亮时尚的迷彩。
取下,看了容量,不大也不小,600毫升。盖儿即水杯,拧开,按动开关便能倒出热水来。盖儿下还有一个同样军绿色的宽绳,携带方便。仔细查看了性能,说至少能保温12小时呢,随即毫不犹豫地付款,然后开开心心带回家。
那次上学时,我不仅给他带了吃的,又从家里给他装了一杯热水,放在他随身的双肩包侧面。送他到车站,我的心稍稍有点安慰。以后的以后,这只水杯便成了儿子往返来去时的必需品。
一晃四年过去,结束了大学生活,下一站,他要到江苏去读研。暑假期间,我精心为他准备好了棉被,衣物,临行前几天,收拾零碎东西时,儿子执意要带上这杯子。
还是那只水杯,只是经过了时间的打磨,外层没有了之前鲜亮的色彩,它陪他走过那么远的路,杯盖与手提绳处已显现出斑驳的白钢色。我和孩子他爸都觉得它确实有点旧了,不想委屈孩子。我们建议再给他买一只新水杯让他带上,儿子坚决不肯,他说:“这水杯是妈妈买给我的,质量特别好,用了四年,还一直保温着呢。再说,我也已经习惯了每天用它来喝水。”
淡淡的一席话,却让我心潮起伏,眼眶湿润。为他能够成长为一个情深义重的孩子,能够如此珍视妈妈的爱而感到欣慰。我知道,此时我拗不过这倔小子,便随了他去。
大学四年,他用的很多东西都需要更换了。如今,他将要踏上一段新的路程,为他开心。我为儿子准备了新被褥,新床单,新枕巾,新衣裤,新鞋袜,还有一些未开封的日用品。打点好儿子的行囊,不禁感叹,那只有着特殊意义的水杯夹杂在崭新的它们中间,仿佛真有点不合时宜。
我们开车把他送到洛阳高铁站,看着站台上他渐渐移动的身影,心中五味杂陈,强忍的眼泪也不由自主地滑落脸颊。一个母亲,在与孩子分别的时刻,怎么能够拒绝得了心中那撕裂般的疼痛?
他长大了,家仿佛成了他的一个驿站。他的脚步越走越远,我也只能给他带上一杯水的温暖,默默站在他身后,送他一程,再送他一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