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人生家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家园】变化从脚下的路开始(散文)

编辑推荐 【家园】变化从脚下的路开始(散文)


作者:贵州晨华 白丁,11.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182发表时间:2022-01-20 17:55:37
摘要:这条路前后修了30年,在我还很小的时候,清晰记得父亲和四叔组织修,到我参加工作后才修通,虽然通了也只是土路,冬天泥泞不堪,夏天被水冲刷,很难行走。是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国家才出资加宽和硬化的,现在老百姓无不感谢党的政策好。

【家园】变化从脚下的路开始(散文) 绵延不断的山峦,比过去更青翠;源远流长的小河,比早年更清澈;尤其脚下走的路,比以往更宽更好走。
   二十几年前,故乡人把自己称为山里人。没有信号、没有交通,更没有代步工具,进进出出是一条羊肠小道。房前屋后是山,前后左右是山,四面埋伏还是山,开门见山,出门翻山。一个人要去远方、去读书、去赶集、去谋生,望着眼前的山和难走的路,只好望而却步。
   多年来,故乡的人和我一样,盼星星盼月亮,盼着故乡快变好变富。在盼望中,好消息越来越多,越来越近。直到2017年冬天,终于盼来了一条水泥路,可以走大小车辆,可以搭乘私家车或生意车去赶集、去谋生、去远行。
   记得八岁时第一次出山,和母亲去县城。我们顺着杂草丛生的土路到最近的小镇(杉树),走行了两个多小时;又从小镇坐班车去往县城,车边走边停,翻山过河,用了整整一天的时间。从我家到县城不过40公里。
   更忘不掉1999年考上学校出村那天,天空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大清早走在坑坑洼洼、泥泞不堪的村路上,深一脚浅一脚的。平生第一次花重金买的漂亮的新皮鞋和一身新装,让黄泥染得“不识庐山真面目”。送我的父亲看了心疼,我更是急得差点流下了眼泪。
   走到镇上,等了近一个小时不见班车,无奈之下,只好淋着雨沿着公路再走,心想总能遇上。可是走到下午17点到达了县城,也没有见着班车。全身的酸痛让我心里也顿时坑洼起伏、惆怅万分。心想着故乡什么时候能从泥泞中走出来、什么时候能有一条走车的路?又心想着难道故乡天经地义就该是这模样?面朝黄土背朝天,大山黄,田地黄,土路黄,满眼都是黄。
   我上的学校在外省四川,必须坐火车去。那时没有高速公路,乘坐火车要到235公里之外的遵义市里,弯弯曲曲的土公路,需颠簸6个多小时才能到达。那时的火车还是绿皮车,逢站必停。车上人拥人挤,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每次都无座位,一上车就得站15个小时。三年的求学生涯,就这样在土公路上颠荡三年,在绿皮车上苦站180多个小时。再难也要坚持,因为那时心里就一个信念,我是去改变命运,是在奔向远方、是在创造未来。
   跨世纪的年代,去远方是一种生存,也是奋斗者的精神追求。你不去远方,怎么改变生活的模样?
   在全中国的青壮年农民背井离乡、外出打工时,故乡的人也不例外,三五成群、浩浩荡荡离开家,似乎带着一种背水一战的勇气,又带着一种不翻身不回乡的悲壮。故乡的人一个个像英雄,在体力和汗水的疆场上挣自己的生活。2002年我毕业在山西工作后,曾在一个工地见到几位老乡,他们没有委屈和失落,反而是满怀的期待和投入。
   2003年春节,我第一次回家过年,从山西省神池站上火车到太原站中转至石家庄站,从石家庄到玉屏站下车,那时没有高铁和动车,三次换乘都是绿皮车,车厢里仍然是嘈杂、纷乱,无处下脚。向北向南而去的人们,操着各地不同的口音,时欢时笑,一点儿不言累。我早晨到达玉屏站,搭乘唯一一辆回县城的班车。一路的从北到南,从城市到乡村,用了三天三夜。
   故乡地处武陵山脉主峰、佛教名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梵净山西麓,由于起伏错落的山形地势,在20年前,尚没有一条像样的公路,更没有火车。出门离乡的故乡人,要外出去远方,要么去100公里外的玉屏站、要么去200多公里外的遵义站、要么去更远的湖南省怀化站,而且都要提前一两天赶过去蜷缩在车站里等。将近二十节的绿皮火车开过来,人们像汹涌的潮水一样挤进站台。火车停几分钟后,发出一声粗犷的巨吼,车轮旋转,不断提速,乡村和城镇,被一路往后甩、往远抛。陌生的城市,像磁力巨大的磁铁,吸引无限好奇的故乡人。那里有比乡村百倍的繁华,比小城千倍的漂亮,有像景区一样美丽和干净的公园……所有出过门和在他乡的人们,都从心底一遍遍生起假设,生起高速公路梦,火车梦,甚至高铁梦。
   2007年4月铜仁人民总算实现了火车梦,但依然是绿皮车,距离印江也是百多公里,印江人依旧不算实现了火车梦。作为铜仁市管辖的印江人,真正的春天是从2014年开始的。那一年大思高速公路通车,途径印江县城;2015年铜仁南高铁站开通运营,虽然离印江远了点,也算实现了高铁梦。
   高速公路和高铁的相继开通,打开了家乡与外界联系与往来的窗口。无数故乡人纷纷外出旅游、赏花、购物,尽管故乡景色优美,物产丰富,他们仍然要走出去。也许是故乡人封闭太久了,急需一个出口,去外边透透气。打通高速出口的印江,也向外界打开了开放的窗口。现在的小长假和国庆黄金周,梵净山景区游客爆满,旅游收入成倍增加。
   一条路对生活的意义,是扬眉吐气,是插上了翅膀;对于久居他乡的我,回家探亲更是既省时又省事。
   2016年春节回家,我依然选择乘坐火车,仍从神池站上车,中转至石家庄站,到铜仁南站下车,三次换乘却两次乘坐高铁,一个白天多点儿就到了印江县城。从高德地图显示,山西神池县至印江县城总里程1798公里,原来需要三天三夜,现在仅需14个小时。2018年春节回家,让我更加兴奋,村里通了水泥路,天一亮我从山西出发,晚上22点就回到了村里父母的身边,因为村里水泥路通车那天姐夫买了汽车,回村更方便了。
   要想富先修路,路是打通封闭山村的钥匙,是连接外界的唯一媒介。近年来条条道路通县城、乡村道路村村通,我便清楚故乡之所以封闭,就是因为大山无途,人和物出不去、进不来,是交通在制约故乡发展、故乡进步。我盼望故乡通高铁、通机场。如今,高铁通了、村公路也通了,凝聚着建设者和干部群众的心血与奉献,凝聚着数万乡亲祖祖辈辈的期盼。
   回想刚到山西那会儿,六井溪(家乡的别名)大沟深,没有一条像样的公路连接外界,让家乡隐姓埋名,藏在深闺人不识。山西人常问我:“你们是不是像大凉山悬崖村的孩子们那样爬藤梯去上学呀?”“你们那里山高林子大又是少数民族,是不是土匪很多呀!”我为此尴尬又无语。现在我由衷地感到喜悦,心潮澎湃。因为交通的改善,拉近的不仅是距离,还是一种文明的进步。改变的不仅是出行方式,还是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现在故乡醒了,公路如玉带,环绕在山与山之间,舞起来了;高铁如利剑,驰骋在广袤的大地上,飞起来了。
   金秋十月,层峦叠嶂的梵净山万紫千红,金灿灿的玉米挂满屋檐。从秋风深处远望,正像一片金色的汪洋,描绘着脱贫攻坚的图画。漫山遍野的翠峰茶林和灌木红叶,给草木即将退场的大地,种下无比绚烂和妖娆的一片花海。
   如今的印江,如今的六井溪,如今的万家山,远看是一幅画,聆听是一支歌,默写是一首诗,万物复苏的气息,让唐诗里面流传千年的古风古韵,再一次像无际的春草盛大地发芽,有接连不断的群花盛开,有创业建业的精神,有扬眉吐气的时代凯音,完全可以滋润遥远时间以来的所有枯萎。
   现如今路通了,你任何时候去六井溪,都不会再错过养眼的风景。即使错过了火红桃花,不久又有金灿灿的油菜花期,笑逐颜开的杜鹃花海;错过了香甜可口的蜜桃,还有又大又红的柑橘,人人会做的绿豆粉。
   变化从脚下的路开始,这是一个永不褪色的真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家乡的父老乡亲向往美好生活,已经从脚下路起步了,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倒计时,就连我70岁的父亲也学会了手机上网、微信聊天……
   夜深了,耳边仿佛又响起了让我魂牵梦绕的那首歌——《美丽的印江》:有一个地方/叫做印江/一座座的高山/挂着弯弯的路/绿绿的泉水围着青山流淌/好似相连着传说人间天堂……
   (任振华/文)

共 303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散文,优美的文笔,深情的文字,从家乡的小路展现故乡的变化,真情感悟变化从脚下的路开始。文中回忆了故乡修路的往事,多次返乡看到了故乡的不断变化,浓浓的乡土气息,充满对故乡的热爱。感谢发文分享,推荐阅读共赏!【编辑:秋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秋觅        2022-01-20 19:15:59
  优美厚重的散文,从家乡的小路展现故乡的变化,真情感悟变化从脚下的路开始。感谢赐稿,欣赏佳作,期待更多精彩!
秋觅
2 楼        文友:贵州晨华        2022-01-20 22:47:52
  感谢编辑老师厚爱,这么快就推出了。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