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泊宁静 >> 短篇 >> 作品赏析 >> 【宁静·真】一序一记,文颂千古

编辑推荐 【宁静·真】一序一记,文颂千古 ——王勃《滕王阁序》并范仲淹《岳阳楼记》浅赏


作者:小猪她爸 进士,10450.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838发表时间:2022-01-23 21:21:10
摘要:一序一记,以高超的写作技巧、独特的艺术感染力,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

【宁静·真】一序一记,文颂千古 阁是滕王阁,楼是岳阳楼。唐朝青年才俊王勃即兴写就《滕王阁序》,宋代文人范仲淹挥毫而成《岳阳楼记》。千百年来,许多文人墨客登楼览阁,抒发情怀,留下众多诗文,但都很难超越这两篇经典之作。一序一记,以高超的写作技巧、独特的艺术感染力,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
  
   一
   提起“初唐四杰”,稍有文学基础的人都会说出“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个响当当的名字,而青年才俊王勃则为四杰之首。王勃自幼聪敏好学,据《旧唐书》记载,他六岁即能写文章,文笔流畅,被誉为神童。
   这年三秋九月,王勃回家省亲路过南昌,恰逢都督阎公在滕王阁上大宴宾客,并备好纸笔请文人墨客写文纪念。实际上,阎公早已命其女婿写好序文,席间假装即兴而作,届时为女婿造势。坐下宾客心知肚明,会写的托辞不写,不会写的更不敢造次,唯独王勃“泛然不辞”,拿过纸笔就写,惹得阎公老大不高兴,愤而离席。好在阎公惜才,躲在后面让下人“转播”王勃所书,至“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一次路过,一场宴席,即兴而赋,成就了千古名篇《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简称《滕王阁序》。
   当人们在长安城里传颂脍炙人口的《滕王阁序》时,唐高宗也为这篇序文拍案叫绝。高宗皇帝一扫当年将王勃贬出长安的成见,要召王勃入朝,然而令唐高宗喟然长叹,也令世人唏嘘的是王勃已落水而亡,时年二十七岁。“阁以文传,文以阁名”,一篇绮丽文章让王勃青史留名,也让耸立于南昌赣江之滨的滕王阁声名远播。
  
   二
   四十多年前,我能流畅地背诵:“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这篇精美散文《岳阳楼记》,让我记住了两个人和一座楼。一位是作者范仲淹,另一人是修楼的滕子京,一座楼就是洞庭湖畔的岳阳楼。
   范仲淹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宋学开山、士林领袖。庆历三年,范仲淹在仁宗皇帝的支持下,发起“庆历新政”,提出十项改革纲领,主张澄清吏治、改革科举、整修武备、减免徭役、发展农业生产等,成为王安石“熙宁变法”的前奏。不久,新政受挫后,范仲淹自请出京,先后在邠州、邓州、杭州、青州任职。其主要诗文作品,包括《岳阳楼记》大都是在“谪官”后这一时期所作。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早已成为千古名句,但要读懂《岳阳楼记》必须把握“谪”与“迁客”这两个关键词。范仲淹与滕子京都是被“谪”的官员,是谪迁之人,尤其是滕子京接二连三被贬。这些京官到地方后,仍然坚持为官之道,努力造福一方。范仲淹在邓州履职三年,百姓安居乐业,皇帝下诏调离,邓州人民殷切挽留,只好奏请朝廷,才得以留任。滕子京在谪贬巴陵郡两年,也有所作为,并重修岳阳楼。洋洋自得中,想起“大腕”好友范仲淹,写信让范仲淹为重新修竣的岳阳楼作记,随信寄来一张《洞庭晚秋图》。
   于是,庆历六年六月,范仲淹在河南邓州的花洲书院里,挥毫撰写《岳阳楼记》一文。事实上,范仲淹没有到过湖南洞庭湖,也没有登上岳阳楼,所谓“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等绝妙文字是作者想象而得,或者说是看着《洞庭晚秋图》写就的。不是这图画得多逼真,而是范仲淹的如椽之笔太灵气、太厚重。洞庭湖畔,楼还是那座楼,却因为一篇流传千古的奇文而名噪天下。
  
   三
   王勃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全文七百七十三字,共分四段,紧扣秋日、登阁、饯别这个主题谋篇布局,层次清晰,逻辑顺达,写意山水,用典讲究,充分发挥骈文的表现手段和艺术特点,成为汉魏以来骈体文之经典。
   第一段,开宗明义,写明时间地点人物,以及“我”是怎么来的。既简明扼要,又重点突出,兼具溢美之词。开篇紧扣“洪都新府”来写,地势雄伟,物产丰富,人杰地灵,阎公好客,高朋满座,把滕王阁上的这次宴席大致情形一一道来,最后还不忘介绍下自己“童子何知,躬逢胜饯”,再度扣饯别这个主题。这一段,颇像如今新闻写作的“五个W”写法,但其词工整而华美,朗朗上口。
   第二段,浓墨重彩,近观远眺,着意描摹滕王阁胜景和秋色秋韵。整段仍然紧扣主题,围绕着“秋日”“登阁”来写,看似形散实则神聚。三秋九月,正是深秋季节,作者从水寒潭清、紫烟临山写起,以驾轻就熟的笔法,灵活多变的描写,写出山容水色、层台耸翠、飞阁翔丹的胜景,引人入胜。既有远眺所见,又有近观所睹,层层递进,步步为营,最后落笔在“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颇有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气势,文采飞扬,神来之笔,写尽滕王阁壮美秀丽的景色。
   十年前,我去过滕王阁,知道当年的滕王阁没有如今这般高大雄伟,登阁望远,能望多远?然而王勃的胸怀与视野堪称博大广阔,当是远有燕山揽胜南海飞云,近有江湖悠悠百舸争渡,否则是写不出这样绝美瑰丽的文字。站在滕王阁上,吟诵着“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之千古绝唱,令人神迷心醉。
   第三段,峰回路转,将放飞的笔墨收回到阁内的宴会上,由景及情,抒发人生感慨。段首以“遥襟甫畅,逸兴遄飞”承接上文,转折自然,衔接顺畅。看到那么美的景色,心胸舒畅,兴致自然高涨,况且“四美具,二难并”,音乐、美食、文章、言辞、贤主、嘉宾一个都不少,难免要发一番感慨的。遥望长安,京城是既难相处,也难相守,但又念念不能忘怀。于是作者抒发了“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豪情,倾吐自己“有怀投笔”请缨报国的心志。文似看山不喜平,整段情由景生,转入议论,自然天成。通过对比历朝达官贵人的境遇,生动鲜明,使文章一波三折、错落有致。
   第四段,总括收尾,围绕着“饯别”写出自己的际遇。表达自己一介书生,虽无报国的机会,但有凌云壮志,在临别之际,既遇知音,自当赋诗作文,以此留念。纵观四个段落,层次分明,井然有致,一气呵成,恰似行云流水般自然流畅。
  
   四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全文三百六十八字,共分五段,紧紧抓住洞庭湖与岳阳楼景色,以精巧的构思谋篇布局,结构严密,夹叙夹议,借景抒怀,充分发挥骈散结合艺术手段,创造性地把“记事”“写景”“议论”融为一体,成为千百年来感染一代又一代人的力作。
   第一段,简明扼要,开门见山地写明作记的原因。第一句交代时间地点和人物,一个“谪”字表明了滕子京“迁客”身份。接着以“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肯定了滕子京的政绩,又以“乃”字承接上文,引出重修岳阳楼的事情,点明“属予作文以记之”。这里“记”是古代常用的一种文体,可以写景、叙事,亦可议论、抒怀。
   第二段,总览概括,言简意赅地写出“岳阳楼之大观也”,并为后文设伏。作者之所以吝惜笔墨、高度概括“巴陵胜状”,只因为“前人之述备矣”,这与前文中“唐贤今人诗赋”相互照应。行文至简往往体现一种大智慧,如同俗话所说“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高人总能一语道破天机,高手总能一招击中要害,作者在此以“然则”承上启下,发出有力地一问“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南来的迁客,北往的骚人,登楼观景,心情能一样吗?这一反问,顺势引领下文,构成这部分的核心要义,也为后面的议论做了铺垫。我小时候读《岳阳楼记》,摇头晃脑地背诵“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岸芷汀兰,郁郁青青”,以为这是篇写景状物的文章。事实上这篇文章以议论见长,议论部分文字不多,却是统领全文的主旨,难怪有人撰文阐述《岳阳楼记》是议论文。
   第三段、第四段,写景抒情,景不同情有异,一悲一喜地回应“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之问。首先,描写恶劣天气下的洞庭湖,反衬出“迁客”们悲凉的心境,表达出览物而悲者的凄苦之情。作者从淫雨、阴风、浊浪着笔,极度渲染淫雨、阴风、浊浪导致星日无光、山岳藏形、商旅不行的情形,甚至“虎啸猿啼”。这样的天气,这样的景物,必然令“迁客骚人”满目萧然,不免发出“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感极而悲”的感慨叹息。作者采用四字短句,层层推进,环环相扣,情景交融,呈现一幅凄风冷雨下的“灵魂拷问图”。其次,笔锋一转,一扫阴霾,描摹风和日丽的洞庭湖,展示出“迁客”们愉悦的心境,表达出览物而喜者“阳光总在风雨后”的情感。作者仍然使用四字短句层层推进,但节奏上却像一首乐曲中的变奏,变得欢快流畅,以极简而精准的笔墨描绘出一幅春光明媚的山水画卷。这样一个景色明丽、水天一色、渔歌互答的景致,令人“心旷神怡”,怎能不“宠辱偕忘”,兴之所至地“把酒临风”,“喜洋洋”地尽情挥洒。两个排比段,四字短语工整对仗,一反一正,一悲一喜,不仅做实了前文“得无异乎”中的“异”字,形成鲜明对比,也强烈地表达出不同景物下不一样的人生体验与感慨。
   第五段,由反而正,归结到作者的理想境地,表达虽身居江湖仍不放弃理想的仁人志士的精神与节操。第一句一改前两段“若夫”“至若”开头,以“嗟夫”起笔,笔调高昂,气势陡增。高屋建瓴地指出“古仁人之心”与“迁客”们之悲之喜不同,它是一种更高的思想境界。前文说过,看懂《岳阳楼记》的关键词是“谪”和“迁客”,被贬官的“迁客”常觉得“怀才不遇”而牢骚满腹,“伤悲憔悴之叹,发于诗什,特为酸楚”(南宋周煇《清波杂志(卷四)》)。也就是说,范仲淹虽然肯定了滕子京的成绩,但并不接受滕子京等“迁客”们之悲之喜的心境,用“古仁人之心”否定了“迁客”们“以物喜”“以己悲”人生态度。为此,范仲淹深刻提出真正高远宏大的心境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铿锵有力地表达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生追求。这与范仲淹在《灵乌赋》所言“宁鸣而死,不默而生”异曲同工,为儒家思想中的进取精神树立新标杆,开辟了新境界。结尾一句,“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令人感喟,掷地有声。
  
   五
   《滕王阁序》和《岳阳楼记》在思想内容上不尽一致,在艺术特色方面也是各有千秋。
   《滕王阁序》延续了骈文的风格,全文以四六句为主,杂以六四句,骈俪藻饰,辞采华美。其艺术特色涵盖甚广,限于篇幅不能求全,概括起来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句式错落有致,富有韵律,节奏分明。全篇采用对偶句,字面相对,音韵相符,每一句读起来都是抑扬顿挫,富有乐感,极富诗意。如“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等,平仄交替,辞采华美,读来赏心悦目。二是善用对比铺陈,文辞相互映衬,一波三折,峰回路转。比如,“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以及“望长安于日下”与“指吴会于云间”“逸兴遗飞”与“兴尽悲来”等等,都是通过鲜明强烈的对比,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烘托文章主旨,使文章具有跌宕起伏、自然流转、气韵不凡的艺术效果。三是善用典故,以古喻今,形象生动。文中多次引用典故,都非常恰当贴切。比如,“冯唐易老,李广难封”“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等等,借助典故传达自己思想情感,既富丽典雅、寓意深刻,又委婉曲折、情真意切。这些典故的运用,形式多样,灵动活现,有力地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岳阳楼记》融记事、写景、抒情和议论于一体,艺术上具有立意高远、抒情真挚、写景雄奇、用语精美等特点,在写作技法上骈散结合,独具一格,对于我们进行散文创作颇有启示。一是遣词精当、句式唯美,呈现极富韵律的语言美。作者极善锤炼字句,全文三百六十八字可谓字字精准传神。如“衔远山,吞长江”的“衔”字和“吞”字,动感十足,写出了洞庭湖宽阔浩瀚的气势。虽然是一篇散文,却穿插了许多四言的对偶句,对仗工整,整齐押韵。比如,“沙鸥翔集,锦鳞游泳”“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这些类似骈句的短语结构对称、对偶,和谐地融合在文中,既言简意赅又恰如其分地表情达意,读来琅琅上口,为文章增添了色彩。二是匠心独运,结构新颖,通过对比、排比段写景状物、抒发情感,颇有新意。在第三、四自然段,采用排偶章法作景物、人物对比,将对比运用到极致。通过色彩对比,描摹出洞庭湖霪雨霏霏以及春和景明之时的不同景象,一个呈现黑白凝重色调,一个呈现色彩明丽的画面;巧用声音对比,“阴风怒号”“虎啸猿啼”交织,与沙鸥欢唱、渔歌互答交融相对比,凸显悲喜两重天;注重人物形象对比,“樯倾楫摧”中的渔夫与“渔歌互答”中渔夫,其迎风斗浪与心情舒畅之间的对比,画龙点睛地衬托出“迁客骚人”不同的心境,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议论做了充分的铺垫。

共 5041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读名著,传经典,伟大优秀中华传统文学文化源远流长,美轮美奂,美不胜收,今得后学精进忠诚传承,其功莫大焉,善莫大焉。大作取材经典中之经典《滕王阁序》和《岳阳楼记》倾情解读,要言不繁,深谙要旨,颇得真昧,十分令人称道。其语云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此真乃天、地、人物风云际会,群英荟萃,一阁一楼,文颂千古。全文五个部分,前冠序语,结构谨严,逻辑性强,内容翔实,论述精当,堪称文论之佳品。【编辑:郭永涤】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郭永涤        2022-01-23 21:22:19
  大作拜读,问好先生。
副高职称,著述多部。
2 楼        文友:红尘花瓣雨        2022-01-23 21:33:05
  老师写这篇作文,花费了不少心思罢。红尘望尘莫及!然,我做看生,也是很负责的。拜读,好文。
回复2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2-01-23 21:58:42
  谢谢红尘花瓣雨老师到访,你的肯定是对我的鼓励,我将继续加油。
回复2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2-01-24 08:44:23
  红尘花瓣雨老师所说花了不少心思,的确如此。写赏析文非常烧脑,至少得把俩人生平有个了解,那个朝代的政治文化有个了解。当然也乐在其中,写文的过程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古代文化的过程。
3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2-01-23 21:57:08
  谢谢郭老师精彩编按,辛苦了,遥祝安好。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4 楼        文友:未初        2022-01-24 08:52:15
  一个字:绝!两个字:学习!
回复4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2-01-24 08:58:20
  谢谢末初老师言简意赅的点评,未必真绝,我也在学习之中。
5 楼        文友:宁星        2022-01-24 09:28:38
  我也望尘莫及,像读课本里古代文学作品的注释、解读……最近我也在读古文,想提高自己薄弱的文字功底。学习老师的赏析文了!
回忆历史,一直是文学特别是散文的母题,穿越历史的回音是对现实的关照。
回复5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2-01-24 09:48:59
  谢谢宁星老师点评。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6 楼        文友:浩渺若尘        2022-01-24 11:03:16
  佳作欣赏,已向精品审核组申报!
浩渺若尘
回复6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2-01-24 11:17:56
  感谢宁静社团厚爱,鼓励与支持。
7 楼        文友:旧时茅舍        2022-01-28 20:08:43
  老师的大作纵横捭阖,收放自如,堪比经典,佩服佩服!
回复7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2-01-28 20:11:26
  谢谢旧时茅舍老师到访,留下热情洋溢的点评。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