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从月亮之下到月亮之上(散文)

精品 【东篱】从月亮之下到月亮之上(散文)


作者:岚亮 进士,11341.9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659发表时间:2022-01-24 20:25:48


   他走了。
   从月亮之下去了月亮之上。
   月亮之下,是苍茫大地,滚滚红尘,烟火人间。
   月亮之上是什么地方?
   他说,那是西天佛国,极乐世界。
  
   二
   元月八日下午,我和王宗兄弟到诗人慕白的办公室聊天。回来的时候,发现天阴沉沉的,寒风骤起,恰似一个瘦骨嶙峋的叫花子躲在某个角落里吹口哨,时畅时滞,断断续续的,把那些站在路边的树木花草伤感得呜咽个不停。
   这是一种伤心的征兆吗?
   果然,走到县衙大门口,就遇到了黄坦老乡阿佐。阿佐是个从事种植花卉的老板,平时笑嘻嘻的,总是鲜花怒放的模样,不知咋的,那天见到我,眼神有点哀伤。你经常念叨的那个“月下老人”走了。阿佐扯下口罩,对我说。我说,真的吗?是什么时候的事。他说,当然是真的,前天走的,人还在七甲寺呐!我心里不禁咯噔了一下,王宗“啊”了一声。我们交换一下眼色,马上开车去七甲寺。
   月下老人,是我对一位老者的尊称,属专利版权惟我独享的那种。他是舟浦人,与我同村同宗又同源,姓王,俗名招招,法名达招,按辈份排,我得叫他阿公。他原本在我的记忆中已经消失了,去年冬天,一个偶尔的机会,我在七甲寺邂逅了他。他九十七岁了,却气色甚佳,精神矍铄,耳聪目明,除了讲话有点漏口风,整个状态赛仙翁。彼时,他正好气定神闲地从大雄宝殿的转角处走来,步履稳稳的。我十八岁离开故乡,与他已经四十多年没见面了,想不到在彼此相视的那一刻,竟然是他首先认出了我,这让我感到十分汗颜。
   那次,因公务在身我们仅寒暄几句便握手分别了。这些年,村里公字辈的老人们相继都走进了水银尖脚的坟头岗,成了永远的眠者。他是硕果仅存的一个了,于是,我心里就不免对他产生了一些念想。此后,我又专程到七甲寺看望过他两次。首次是王宗陪我去的,回来之后写了篇《邂逅七甲寺》。第二次去看他,是今年初冬的一个月夜,我一人徒步走到七甲寺的山门前,在月下伫立许久,最终没有“僧敲月下门”。不为别的,我不敢唐突,担心打扰他的清修。回到家里,我又写下了《月下》,发表在“江山”的“东篱采菊”,此文的编辑李湘莉老师称他为月下老人,从此,我也就叫他月下老人了。
   在他去世的两周前,我和王宗刚刚到七甲寺看望过他。原来,他一直是负责寺庙的文书后勤财务诸般事务的,相当于寺庙的总管和办公室主任,这对于一个年且百岁的老人来说,真是不容易。他老当益壮,思维清晰,才思敏捷,对答如流,写一手好字,口算能力超强,办事认真细致且有条不紊,在民间颇有知名度,认识他的人,都亲切地叫他黄坦伯。我和王宗曾乐观地认为,他肯定会非常轻松地越过百岁大关。
   不料,这次他竟然病倒了。他住在寺庙左侧僧房的第三个房间里。房间不大,在一层,五六个平方,窗外便是高高的寺庙围墙,室内设有一个卫生间,置一张小床,窗前摆一张小书桌,还有一个用来烧水的电磁炉,显得既逼仄又阴暗。我们进去的时候,他在卫生间,一个五十开外的汉子独自在室内无所事事地踱步,一问,乃他的小儿子D叔,是特地来照顾老人的。
   等了一会,他出来了,我们大吃一惊!
  
   三
   一年不见,月下老人好像是换了一个人。他佝偻着腰,人削瘦了许多,脸色苍白,满面憔悴,眼神无光,耳也背了,好在脑子尚清,仍能谈吐。他见到我们,非常激动,一声阿弥陀佛之后,便令D叔泡茶,坐在靠椅上与我们面对面地漫谈了起来。
   这次谈话,有些像采访,基本上是我问他答。
   他向我们说起了他的人生经历。他说,他出生在一个大家庭,全家四兄弟,三姐妹。想当年,父亲也算是舟浦的能人,除了种田,还会炊粉干、做酒麯、做索面,还拥有两个水碓厂。十岁那年,他到村里的天主堂读小学,校长是三门台的王远徒。半年后,母亲病死了,他只好辍学回家养鸡放牛。十二岁,父亲娶了继母,继母对他不错,又把他送到文昌阁读三年级,校长是雅梅的张仲逸。他连小学一年级都没读完,一下子就跳到三年级,开始感到很吃力,但两个月过去,他的成绩便名列全班第一。十三岁,继母又死了,他再度失学。十四岁,父亲又给他找了个继母,他又背起书包去上学。这次他跳到了五年级,成绩照样名列前茅。小学毕业后,他到五十二的省立临时中学读初中,好像读了一年,临中并入了温州中学,他从此结束了学业,此后一直在家务农。七十三岁,他老伴去世,便出家了,先是在黄坦的栖真待了一年,次年来到七甲寺,直到如今。
   他是一个出家人,但他又不是一个纯粹的出家人,甚至连半路出家也谈不上。我问他为何到老了、儿孙满堂了还要出家?他说,只为了自己下辈子能到月亮之上生活。
   他向我们说起了童年的舟浦。他说,他年少的时候,舟浦可热闹了。那时,舟浦有很多老屋。舟浦以处于他家上首的五龙桥为界,桥南称桥头底,桥北叫桥头外。桥头底的老屋有三门台、天主堂、三退屋、路廊槛、第七份、做香店、新门台等等;桥头外有地主宫、染布店、四面屋、石凳头、大洋房、文昌阁、王家祠堂等等,而且每座老屋皆是雕梁画栋,飞檐斗拱,气势恢宏,庭院深深,人丁兴旺。其中最显赫的,当数三退屋,三个天井六个池塘,最盛的时节人丁多达好几百。他说,当时舟浦的山很青,水很绿。山上嘉木葱茏,合抱粗的老树,比比皆是;溪里处处鱼翔浅底,虾戏深潭,蟹伏岩下……我问他,当时的杉树坦可长有大杉树?可有老虎出没?他说,我家就住在杉树坦对面,儿时经常到那里去玩,自古以来,杉树坦全是清一色的古松,根本就没有大杉树,更没有老虎。
   我告诉他,现在村里的那些老屋,拆的拆、倒的倒、塌的塌、烧的烧,全被无情的岁月带走了。他说,太可惜了!阿弥陀佛!他今年九十有八了,是一个一心向佛的人,但他最亲切的记忆依然停留在犹如袅袅炊烟般的乡愁里。原来,佛也是有乡愁的——我这样想。
   最后,他向我们透露,他生前再也不回舟浦了,决定就在七甲寺过老。离七甲寺不远的一个小山谷里,耸立着一片塔林,那是寺内僧人圆寂之后安置灵魂的地方。我说,那塔林挺好的。他说,不,我已留下遗嘱,到了归西之日,丧事一切从简,火化之后,把骨灰送至老家的坟墓安葬即可。我问他的坟墓在哪里?他说,在际㘭堂岭的第二个弯上面。我说那地点挺好的。际㘭堂岭在村东,岭上遍长香枫,春夏绿荫匝地,秋冬枫叶如火,是一条石径若梯、枫情万种的诗意古道。他说,我还交代下辈,出殡的时候家里决不能摆酒。我问为何!他说,家里摆酒会杀牲口的,那罪孽就重了,我就到不了月亮之上的极乐世界和佛们一起生活了。
   这是一个关于死亡的话题。但凡是人,都难以摆脱对死亡的恐惧,往往是人越老,越怕死。但他说这话的时候,眼神一片纯净,表情一片平和,显得十分从容淡定。我想,月亮之上,也许真的存在着一个令人神往的极乐世界,只是那片净土是属于弥陀的。
   与他告别时,我们对他说,阿公,你好好养病,很快就会好起来的,阿弥陀佛保佑你。他双手合十说,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四
   我们赶到七甲寺,天色已黄昏。
   月下老人静静地躺在三号僧房,非常安祥,像是睡去的样子。陪伴他的,是满室的亲人和善男信女,他们在为他念颂阿弥陀佛。我们立于他的灵前,深鞠三躬,默哀三分钟,然后离开。
   月下老人,从此以后便会成为月上老人了。
   我不知道,从月亮之下到月亮之上,须翻越多少座山,涉过多少道水,爬上多少层云。但我清楚,他举着青灯,念着佛经,风雨兼程,在那条孤独寂寞的路上整整走了二十五年。这段路途,是否好走,我无法体会。
   我们走出七甲寺的时候,心情是十分平静的。我抬头望天,天空依然阴沉,有雾气在弥漫,看不见月亮。惟见寺庙的腊梅开了,红艳艳的,白玉兰也开放了,雪白白的,还有一些叫不上名的植物,也开花了。那些花儿,开得很美,很有禅意。
  

共 311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岚亮老师有一颗诗心。散文一开头分明就是一首诗,朗月之下,苍茫大地,滚滚红尘,朗月之上,是超脱世俗之外的禅意和哲思。作家刘亮程说“散文就是要把地上的故事往天上聊”,读过岚亮老师的这篇散文,我对这句话深以为然。故人、故乡、“石径若梯”,古刹清幽,月亮之下的故事,月亮之上的老人,文章以极富象征意义的月亮意象开头,又以看不见月亮结束,这种不圆满的写实,却在读者心中留下了一轮富有诗情的明月,也许还有静夜里盛开的花,纯净幽然,让文章有了诗歌的意境之美。“死生亦大矣”,我们总是习惯了用沉重的笔调去书写生死离别,可是岚亮老师却写出了死亡之外的超脱豁达,更写出了生死之上的天心月圆。这是对生命的一种近乎轻盈的终极关照,也是一个普通人面对死亡的从容淡定,更是对万物苍生的敬畏与悲悯。一生“翻越多少座山,涉过多少道水,爬上多少层云”,谁的人生不是如此呢?岚亮老师就在月光之下将这一生一语道破,留给读者无穷的回味。【东篱编辑:粗人】【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20127001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粗人        2022-01-24 20:31:41
  原谅我,有点语无伦次,岚亮老师的文章让我想了很多,却不知道怎样才能把其中的精妙之处表达清楚,只觉得好,却又不能只写好,真好!最让我赞叹的还是老师文章的境界和诗意,那是一种岁月沉淀之后才会有的超然,学习了。
回复1 楼        文友:岚亮        2022-01-25 09:38:23
  粗人老师好!按语十分精彩,解读十分深刻,辛苦了,我很喜欢,衷心感谢!在此,也感谢你上次为拙作诵读。向你献花!
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01-24 20:52:17
  或许我来写,当然亮弟为之更可。我还怕我写不出那种看透却还留恋的境界。轻如羽的笔正是承重的样子,热爱的本质是从容,我这几日在病榻上多生无聊,但我喜欢让自已走进境界!
怀才抱器
回复2 楼        文友:岚亮        2022-01-25 09:49:14
  大哥好!我知道你最近卧病在榻,却为拙作留言,我惶然。这几天,因重感冒,我也躺在床上。都说向佛重在修心,我认为最大的好处是临终关怀和灵魂的慰籍,还认为那是一种境界,人能走进境界就好。问候兄长,祝你吉祥!
3 楼        文友:白玄        2022-01-24 21:43:22
  构思巧妙,反弹琵琶,哀事乐写,淡泊从容,淡化哀情,选取几个与月下老人接触聊天的片段,加深对月下老人身世与早年故乡的了解,悟出关于生死问题的哲思禅意,叙议结合,详略精当,开头诗意,结尾深意。问候作者,学习欣赏。
回复3 楼        文友:岚亮        2022-01-25 09:50:06
  谢谢白玄老师留评,敬茶!
4 楼        文友:琳达如菊        2022-01-25 06:16:42
  岚亮老师笔下的月下老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得知老人驾鹤西去,不觉心中感觉哀婉。人生短暂,不过百年,月下老人对生死淡定从容的态度,以及对生命的彻悟,让人赞叹。文章的结尾,红色的腊梅与洁白的玉兰,渲染了一种禅意的美,这也是对生命彻悟的臻境。岚亮老师的文字一如既往地挥洒自如,文采斐然。拜读老师佳作,问候岚亮老师冬暖,祝一切安好!
回复4 楼        文友:岚亮        2022-01-25 09:50:50
  谢谢如菊老师留言,献花!
5 楼        文友:鸿雁南飞        2022-01-25 07:52:04
  滚滚红尘 烟火人间,月亮之下。西天佛国 、极乐世界、 月亮之上。枭枭炊烟里的记忆,或许是一心向佛的乡愁,苦难、死亡在此已变得一切如此平静。无论在月下还是月上。我想故乡那片土地永远是灵魂所在,善男信女们,一直佛在心中,普渡它的美好。青灯是心中之光吧?风雨兼程中爬山涉水,还要有爬过云层坎坷与境界。月下老人不再,腊梅、玉兰开得静艳,生命的禅意永存!问侯岚亮老师!
回复5 楼        文友:岚亮        2022-01-25 09:51:31
  谢谢鸿雁老师留言,敬茶!
6 楼        文友:李湘莉        2022-01-25 13:12:16
  一直很喜欢读老哥的文章。这次老妹的名字竟然在文里出现,心里不禁感慨,真是三生有幸啊!月下老人走了,令人心生悲凉。可老哥的文笔在苍凉中透着温暖的底色,令人生发从容与豁达。文中月下老人多次上学又多次辍学,虽然命运坎坷,但每次都是因为有了继母才有了学上,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女性的美,这是文中最亮眼也是最温暖的一笔!感谢老哥总是为我们带来精彩之作!遥握问候,谨祝冬暖安好!
回复6 楼        文友:岚亮        2022-01-26 10:20:18
  多谢老妹子来访留评,问好献花!
7 楼        文友:孤独小男孩        2022-01-25 13:42:23
  看淡了生死,人生上升到一个境界之中,是不容易做到的。说读懂这世界,倒不如读懂自己!老师的文如风清云淡,看似轻飘,却觉内中味道厚重。读老师好文!大赞!
回复7 楼        文友:岚亮        2022-01-26 10:21:28
  多谢孤独兄弟来访留评,问好敬茶,
8 楼        文友:罗莲香        2022-01-25 19:14:06
  从月亮之下到月亮之上,那位月下老人实现了人生的圆满,完成了灵魂的超渡。一个出家人,谈起他的人生阅历,很是云淡风轻,那些坎坷如缕缕炊烟,裹挟着剪不断的乡愁。一生的翻山越岭,涉水爬云,在遁入空门后,都释然了。佛学的意义大约就是一种认识的觉醒,一种境界的升华。结尾很有深意,梅花高雅绚烂,白玉兰洁白芬芳,这样的美好寓示着一个近百岁老人的灵魂之高贵圣洁。此文禅意深深,境界高远,叙述有致,让人沉入淡泊恬静的氛围之中。耐人寻味的美文,大赞才思,问候亮哥创作愉快,冬安大吉!
回复8 楼        文友:岚亮        2022-01-26 10:22:28
  多谢香香妹子来访留评,问好献花!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