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做豆腐的父亲(散文)

精品 【东篱】做豆腐的父亲(散文)


作者:天方夜谭 秀才,1200.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751发表时间:2022-02-01 00:06:38
摘要:父亲有一个大个的玻璃瓶子,里面泡着人参,灵芝,雪莲,枸杞等等他所谓的宝贝,然后不论什么牌子,什么香型的酒通通倒进去,我说过几次,他总是嘿嘿笑着说:“辣了吧唧,都一样!”

【东篱】做豆腐的父亲(散文)
   一
   前两天看了琳达老师的美文《相思豆腐》,突然想起了我的父亲,他可是做豆腐的老把式。年少的我便在蒸腾水汽的环境里生活着,香甜的豆汁,雪白的豆腐,烧开翻滚的豆浆,“嗡嗡”转动的电磨以及响彻街衢的梆子声,伴随着我,一直到长大成人。豆腐,是我的一道最美的回忆。
   父亲是一个眼里揉不得沙子的人,见到不平事就爱唠叨几句。因为不愿意被人管束,不习惯像别人那样去建筑队,或者砖厂上班,几番折腾后,最后在我上小学时,竟选择了“做豆腐”这个行业。
   有句老话说,世上有三苦:撑船,打铁,磨豆腐。前两个不提,“磨豆腐”位列三苦之一,我想主要是磨豆腐要靠体力,那时候,状况好一点人家是用畜力,才能把泡好的黄豆磨成浆。父亲刚起步时,只能靠人力去推动磨盘。后来,买来了电磨,才把他从磨盘前解放出来。做豆腐是非常繁琐的,要过滤豆渣,煮开,扬锅,卤水点制,重压成型,外出售卖等一系列程序。虽然不是什么细腻的活儿,可是,从天不亮一直忙到黑,所消耗的时间太长,耗尽了精力了,但父亲感觉累并快乐着。
   父亲之所以选择做豆腐,是听了他的一位战友的劝说。他那个战友是邻村的,以做豆腐为生。他跟父亲闲聊时,便谈起了他的“豆腐经”。做豆腐别看平时赚不了几个钱,但是剩下的豆腐渣,可以喂上两头猪,零钱凑整钱,到了年底一卖,就是一大笔巨款!老话说,做豆腐,赚渣子,烧热炕,煲脚丫子,连冬天生炉子都省了!父亲真的动心了。
   父亲听的他的话,嘿嘿笑起来。那位战友又说,你们村正好没有这个营生,你要想做,我过来手把手教你。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考虑,父亲终于下定了决心。可是等父亲买来了卤水,改好了灶台,安装好了大锅,房梁上吊起了过滤架子,他那位“好心的”战友却推说没空,一直不肯露面。大概都在十里八村住着,是怕“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吧!没办法,只有自己摸索着来。父亲也明白这个意思,不再求他,就自己探索着做豆腐。父亲总是说,幸亏受到他的鼓动,不然还打怵动手干呢。
  
   二
   万事开头难,仅凭着道听途说来的一些“窍门”,父亲就开工了。对于黄豆的浸泡时间,泡水的比例,过滤布细稠,烧开豆浆时间长短等等都是一知半解,可想而知,学费自然没少交。
   连续一周做的几筐子豆腐都是有问题的。有的是因为磨得太粗,出的渣子多,豆腐少;有的是因为豆浆烧糊了,做出的豆腐有苦味;最关键的是点豆腐掌握不到火候,卤水放多了,做出的豆腐含不住水,变成了豆腐干,卖相很不好。卤水放得少,做出的豆腐压不成型,比豆腐脑强不了多少!这些个试验品都被父亲半卖半送给了附近的邻居,甚至有的苦味豆腐,被直接倒进了猪食槽子,他则气闷地坐在猪圈门口石头上不停地抽烟!我是在琢磨,我以微笑对父亲,不敢说什么,希望他也懂得我的鼓励。
   终于,有这么一天,经过了太多次失败的父亲,掌握了做豆腐的技巧。那一天的雪白豆腐,四四方方,白白嫩嫩,散发出的清香,让他的眼泪伴着汗水一起流淌着,我们全家人都为之高兴。往后的10余年里,家里一直飘着豆腐的芳香,每到傍晚,村子里都会响起父亲一声声吆喝和梆子声!父亲成远近闻名的“豆腐王”。
   每天耳濡目染,父亲做豆腐的技巧也让我都烂熟于胸,现在想来,都觉得起。
   首先是泡豆子,用的豆子都是农村换豆腐收到的杂豆,主要是黑豆和黄豆,先一天晚上称好重量后,先用簸箕簸出浮土和残存的豆荚,再仔细挑出石子和土坷垃,然后倒入铁锅里面反复用清水淘洗两三遍,再浸泡一晚。用水也很有讲究,全村只有西北那口井的水最甜,父亲总是舍近求远去担水,注满粗大的水缸。浸泡的时间也要看季节,冬天长一些,夏天要短一些,夏天泡的时间过长,豆子会发酸,冬天泡的时间短不易泡不开。有时候赶上连绵雨,没有条件出去售卖,不能做豆腐,还要用凉水反复淘豆子,防止变酸。
   每天清晨,我都是在电磨声音里悠悠醒来。随着电磨时高时低的嗡嗡声,洁白的豆浆很快流满一大桶。然后被父亲倒入悬在房梁上的滤布内。随着父亲不停地摇动晃杆,反复挤压滤布,地缸内慢慢注满了生豆浆,滤布内只剩下一个球形的豆腐渣团。这个时候母亲就开始把滤好的生豆浆舀到大锅里,添柴烧火,伴随着风车唱起欢快的歌曲,大锅里面开始冒出水汽和豆香,充满着整个屋子。父亲用一边舀子撇去浮沫,一边不停地搅动,防止锅底起锅巴,如果手眼跟不上,那样做出来的豆腐就容易变成苦味的了。
   烧开后的豆浆又回到地缸里面放凉,等待它的华丽转身。这时候,村里就会有三三两两村民闻着香味儿,拿着盆盆罐罐,来买豆浆。他们都知道父亲做豆腐的原豆浆最实在,稠且香。回到家豆浆上还会起一层油亮的豆皮,这可是豆子的精华,最是香甜。等热豆浆凉透,母亲总是用箭杆(高粱杆最上面结穗的那节)把油豆皮挑出来,插在门口墙缝上晾晒,待风干后储存起来送给亲友,总是大受欢迎。有时候也会被我和妹妹偷偷吃掉,母亲找不见油豆皮总是自言自语:“一定是馋嘴的猫偷叼走了。”我和妹妹就痴痴地笑。后来市场上有卖“腐竹”的,也号称豆腐皮,父亲噘噘嘴,不屑地说:“嘁,干干巴巴,什么腐竹?还不如我家干巴柴禾好吃呢。”
   别人家做豆腐不是用卤水,就是用石膏点制,父亲却发明了两种合而为一的方法。他说卤水点豆腐虽然味道好吃,但是出的豆腐少,单纯用石膏点豆腐,出的量大且白嫩,味道却稍差。所以他总是一手用舀子轻轻搅动豆浆,另一只手拿着卤水瓶子慢慢洒下卤水,看豆浆凝固达到一定程度再用石膏粉水接着去点,不一会儿,一缸白嫩的豆腐脑也就成型了。
   下一个工序就是把一缸豆腐脑放进铺好细纱布的四四方方的木盘里,然后裹好细纱布,放上竹竿穿成的盖板,盖板上在放置一块儿大石头,经过小半天的压制,豆腐基本就成型了。成型的豆腐需要翻到豆腐盘子里面才能出去售卖,这个过程最是耗力和需要技巧。
   父亲用木制长方形豆腐盘子罩在已经展开在木板上的豆腐,然后用三道绳子捆扎结实,哈下腰,用双手抓牢两侧,手,臂,腰,腿同时用力,六七十斤重的整块豆腐就翻到了的父亲肩上,每当这个时候,母亲总是在父亲身后守候,双手高举接住下落的木盘,缓冲重力对父亲肩膀的冲击,最后要夫妻合力,才能把木盘稳稳放到售卖豆腐的独轮车上。
   父亲一般上午10点左右开始压豆腐,下午三点半左右就会出门开始叫卖,中间的时间一般还要下地干农活儿。母亲总是早早做好饭,便在院子里静静地听着远处熟悉的吆喝和梆子声,她能从忽远忽近,忽高忽低地声音里判断出父亲的位置,也能听出父亲此刻的心情。她会略带喜悦地对我和妹妹说:“今天你爸卖得快,你听,梆子在唱歌呢,你爸的嗓子也霍亮!”有时她也会略带幽怨地说:“今天卖得慢,你听,梆子声都有急躁呢,这该死的老天,太阳这么快就要下山了!”
   每天父亲回来是我们一家最快乐轻松的时候。父亲先是用称称一下收到的豆子的重量,笑嘻嘻地递给母亲:“当家的交给你!”然后把白大褂兜子里面的零钱哗地倒在炕头上,卷曲的纸币散落成一团,闪亮的硬币在炕头快乐地翻滚、转圈。我和妹妹连忙凑上去数起来,把最后的数目报告给母亲。母亲有个小账本,仔细地记录着每天的收入和开支,精打细算着每天的日子。这时候的父亲早就盘腿上炕,美滋滋端起已经烫好的酒杯,招呼我们快点过来吃饭了。
   由于“豆腐”和头富谐音,我的家乡每当有孩童降生,都会在布缝制一个小枕头,里面装上各色杂粮,让孩子睡在上面,一则是让稚嫩的头骨睡出型,二则是寓意孩子一辈子不愁吃喝。到孩子枕到满月时候就会倒出杂粮换取豆腐,这个没有讲价的,都是让卖豆腐师傅看着给,只图他口里说出“头富,头富”就开心地称谢了!父亲自然偶尔也收到过枕中粮,回来就跟我们絮叨,谁家的孩子满月了,我给了一大块儿豆腐,愿孩子将来有福有寿!
   在我上高中时候,家里费用多起来,父母每天要做两盘子豆腐,早上一盘,晚上一盘,还要照顾地里的庄稼,简直就是不分昼夜连轴转,后来我想父亲的腰间盘突出和母亲的甲亢病,都是那个时候开始落下的病根。
   一年中除了刮风下雨才能被迫歇一歇。最忙的是春节前的一阵子,这个时节天寒地冻,滴水成冰,家家户户都喜欢买来一些豆腐,夜晚放到户外做冻豆腐。雪白的豆腐经过一夜寒风的洗礼,第二天早上,就变成了一块块儿金黄邦硬的冻豆腐。在那个不太富足的日子里,难得过年能吃上肉,主妇们可不想浪费汪着油花的荤汤,她们把冻豆腐放在凉水里泡软,切成小块,挤出多余水分,撒进荤汤里,蜂窝状的冻豆腐很快吸满了汤汁,一盘美味的炖冻豆腐很快就出锅了。我家也经常用荤汤熬冻豆腐,母亲总是去夹冻豆腐,说:“这炖冻豆腐比肉好吃哩。”那个时候,我还不懂事儿,总是一边夹肉往嘴里添,一边说:“不可能,还是肉香啊!”
  
   三
   还有一个最忙的日子就是“寒食节”。故乡的这一天,不论是豆腐作坊还是豆片(北京叫豆皮,东北叫干豆腐)作坊不做本职工作,只做豆浆。家家户户都用大盆小盆买来热气腾腾的豆浆,打上几个鸡蛋,放上盐,搅拌均匀上锅蒸成鸡蛋羹。出锅时候再撒上切碎的翠绿的蒜苗,滴几滴香油,就着雪白馒头下饭,这是一年中难得的美味。现在,这种传统在年轻一代眼里像许多习俗一样渐渐地淡化了。我试着寻访过这个习俗由来,不得其果,不知道几十年后是不是就会淹没在历史的长河里!那这个习俗就真的没有源头,没有结尾,为后世完全淡忘了!父母这一天备下了几倍的豆子,一锅接一锅不停地烧制豆浆,炕上的席子都要被卷起来,要不然很容易煲糊了。满屋满院子都是那些说说笑笑,拿着各色盆子的乡亲,谈论着马上要开始的春耕。
   后来由于开矿拆迁,父母住上了楼房,也不具备做豆腐的条件了,这个营生也就停了。前些日子回家,父亲从柜子底下又翻出我和妹妹小时候积攒的,用纸卷好,码放整齐的一木箱硬币,沉甸甸的竟有20多斤,一张泛黄的纸上赫然歪歪扭扭地写着合计数量,不禁让他嘿嘿一笑。
   现在父母都已过古稀之年,年轻的时候过度操劳,都落下一身的毛病。可是父亲从不知道歇息,不论酷暑寒冬,每天骑上他的电动车,在附近小区转悠。每天总能带回来一些纸箱、矿泉水瓶之类的破破烂烂。然后鼓捣到地下室,分门别类。等攒多了,又骑车走很远的路卖到收废站,回来后高兴得像个孩子,总是说,比卖给当街收废品的又多买了几元几元钱,然后把钱交给母亲。有时候我们回家看望,吃着吃着饭,父亲突然会说:“这个大米是我捡来的,小半袋子,看看只是生虫了,怪可惜的,我挑挑簸簸,你看吃这不也挺好?哎,现在的年轻人真不过日子!”听了他的话,我也只有摇头苦笑。
   乡亲们对父亲开玩笑说:“你至于这么缺钱吗,你儿子不养你们吗?”父亲总是憨厚地说:“我是为了锻炼身体,不动就真的老了,要生病了,儿子孝顺着哩!”我也觉得丢人,多次劝说过,可他就是不听。
   我这样想,不卖豆腐了,父亲是要找事做才感到满足。他也经常说起卖豆腐的往事,那些细节,他记得特别清楚。我明白,他是从自己的经历中寻找慰藉。我回家也喜欢跟父亲说起豆腐往事,只要有了豆腐的话题,父亲就兴奋。也好,一个人的事业,成为一辈子的生活主题,多么了不起的父亲!
  
   原创首发于江山文学
   田立勇2022.1.23夜于北京通州

共 448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每个人对于亲情的理解不同,会有或多或少的异样。这是因为每个人所身处的生活环境不同,所产生的感情便有不同的重量。生活的苦难总是伴随在生活底层的人们,一天生计的开始,往往是在凌晨开始的。而一天的结束也是在夜深的时候,此时的亲情便觉得格外沉重了。做豆腐的父亲是位非常质朴的人,是普通人群里的一员。他一点都不起眼,混迹在人群之中,很容易找不到他。当他的吆喝声伴随着有节奏的梆子声响起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心里一阵火热。那个声音让人觉得是人间最美的声音,虽然不是那么的高亢,虽然不是那么的富于节奏,可是,那此起彼伏的声音,像印刻在街衢之中了,每每走在其中,那个声音便会在耳边响起。最初的生活是什么样子,不重要,重要的是生活需要去装点,却打扮,生活才能多姿多彩。而装点生活的人,却是那么的朴实,每天以劳动去换取快乐,这时候,才觉得生活的不易。父亲就是这样的人,他的生活里好像没有什么东西是苦的,那是因为他心中有生活,把生活始终装到了心里。天方夜谭老师的一篇新作,有着别样的神采。他非常熟悉自己的父亲,更懂得什么是亲情。在熟悉的生活里去发掘写作的素材,是最省力,也是最完美的。生活本身就是一篇大文章,只是在于我们是不是能读懂它。于平凡之中见不平凡,这是我的读感,父亲的形象在那里,像山一样伟岸!时值新春佳节之际,谨向天下的父亲致敬,向所有的劳动者致敬!祝愿生活美满幸福,阖家欢乐!也祝天方夜谭老师,文丰笔健,精彩不断!【东篱编辑:孤独小男孩】【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20206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孤独小男孩        2022-02-01 00:12:43
  一篇亲情的文章,把那段生活描写的细致入微,人物的刻画也非常的扎实,一篇好文,强力推荐!
回复1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2-02-06 10:28:13
  孤独老师的编者按太精辟了,父亲就是生活在社会底层辛辛苦苦,但是乐观豁达的普通劳动者,就是这些普通劳动者给个我们一个简单的遮风挡雨的家,构建了乡土人情,乃至整个社会结构,伦理道德,每一个劳动者都值得我们尊重1
2 楼        文友:琳达如菊        2022-02-01 01:27:31
  做豆腐是非常辛苦的,需要起早贪黑,父爱如山,父亲用他勤劳的双手,撑起了一家人生活和希望。文章语言质朴细腻,情节生动感人,场景描写细致入微,一个勤劳、淳朴、节俭、乐观向上的父亲的光辉形象跃然纸上。拜读老师佳作,大赞!在新春佳节到来之际,祝福天方夜谭老师:春节快乐!吉祥如意!
回复2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2-02-06 10:35:12
  是看了您写的《相思豆腐》有感而发写的,还得感谢您给的启发呢!可能善于捕捉生活细节的人也都是敏感的人,您的文章一下子触动了敏感的神经,哈哈!
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02-01 09:34:18
  生活是精致的,无论他干的什么活,绣花可以精致,刨地也可以,当然做豆腐更可以,是把热爱生活的情感做进豆腐里。思考和审美,从来都属于每一个人,不是哲学家和文人的专利。老师的文章,内涵丰盈,告诉读者的东西很多,读来受益。怀才抱器留言,谨祝春节快乐,虎年大吉!
怀才抱器
回复3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2-02-06 10:43:35
  年少时的我曾经认为“做豆腐”的父亲有些卑微,不是一个体面的工作,老师的留评切中要害,生活要精致,不论是绣花亦或是刨地,做豆腐等等,只要踏踏实实,勤勤恳恳,每一个劳动者都应该受到尊重!
4 楼        文友:白玄        2022-02-01 09:59:29
  文章写勤劳的父亲做豆腐、买豆腐的过程写得很细致,父亲不但要做豆腐,还要下地干农活。从中看出父亲很勤劳很忙碌。父亲给满月的乡邻孩子送豆腐,看出父亲很善良与乡邻的友好关系。父亲爱好烟酒,但很节俭。父亲没有什么文化,但教育我“吃亏是福”,不要太计较得失,心态平和,乐观进取。平凡的父亲勤劳致富,如大山一样伟岸、坚强,为了子女奉献一切!文章生活气息浓,娓娓道来,亲切自然,印象深刻,父亲是千万农民中的一员,具有勤劳善良的品性,令人肃然起敬!问候作者,学习欣赏。
回复4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2-02-06 10:51:28
  感谢白玄老师留墨,父亲确是普普通通劳动者的一员,正是千千万万这样的劳动者构建了我们的家庭,社会,民族,他们坚韧,隐忍,善良,勤劳......
5 楼        文友:岚亮        2022-02-01 11:36:12
  自然、朴素、厚重,好文,赞一个!
回复5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2-02-06 10:53:20
  感谢老师留墨,我只是还原生活的本真,还望多多指点
6 楼        文友:杨君        2022-02-01 13:23:23
  小时候不懂为何母亲说炖豆腐香,还一直夹着肉,如今生活条件好了,吃腻了肉,有时还发现朴素的豆腐竟真比肉香,香的不是豆腐,而是那满满的回忆。自然流利的文章透露出深刻的内涵,好文,学习欣赏了。
回复6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2-02-06 10:56:05
  吃豆腐半生了,的确没吃够哩,感谢老师留墨
7 楼        文友:鸿雁南飞        2022-02-01 18:07:19
  父亲做豆腐、卖豆腐的形象,刻画进了一个个生动的故事里,还有乡亲们用杂粮枕换豆腐的习俗,温暖了岁月,父亲勤勉节约的一生,还有付出肯吃亏的做人风格。都是留给后人的财富。我认为这篇作品的意义在于这种传承。
回复7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2-02-06 11:02:58
  确实“吃亏是福”这句话看似简单,实则富含哲理,生活中往往那些太“奸”太聪明,不肯吃亏的人,最后可能过的很平庸,他们还往往把责任归咎于“时运不济”,殊不知命运往往倾斜于肯吃亏的人!
8 楼        文友:李湘莉        2022-02-02 03:27:49
  文中的父亲虽没有什么文化,可是他的所做所为堪称教科书,给了儿女最好的熏染,尤其那句“吃亏是福”,给人启迪,给人智慧与力量!好文,湘莉拜读学习点赞!遥握问候,谨祝新春愉快,万事如意,精彩纷呈!
回复8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2-02-06 11:13:44
  问候湘莉老师春节快乐,确实“吃亏是福”是人生智慧,父亲心胸阔达,与人为善,一生少病,虽愈古稀,身体康健。反观生活中斤斤计较,太过聪明的人,往往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9 楼        文友:刘春        2022-03-22 09:01:12
  父亲的生活,就如千千万万个父亲一样,是家里的顶梁柱,是所有人的靠山。闲不住,不为自己,是为了家人,一篇为父亲唱的赞歌,赞!
老兵
回复9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2-03-22 10:19:23
  谢谢刘老师光临指导,我还是个小白,希望得到您的多多指教
共 9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