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江山征文 >> 【读名著·传经典】【八一】诗心及禅心对大自然的深层观照(赏析)

绝品 【读名著·传经典】【八一】诗心及禅心对大自然的深层观照(赏析) ——我读王维的三首山水田园诗


作者:千秋万里 秀才,1034.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6203发表时间:2022-02-03 16:14:47
摘要:对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解读,各类古典文学教科书长议短论的有之,文评及鉴赏文章也比比皆是。那么“读名著”如何读出个人的感受,读出新意,哪怕是一点点,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课题。本文仅从王维的三首小诗入手,副标题中用了“我读”二字,力求传递出属于个人的浅见。

【读名著·传经典】【八一】诗心及禅心对大自然的深层观照(赏析)
   在解读王维三首诗作之前,有必要捋一捋以下两个问题:第一,本文所说的文人士大夫的“诗心”。深受中国儒、道、释思想文化的熏染,在古代知识分子当中,个人与社会的矛盾,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始终是他们难以摆脱的人生羁绊,他们“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成为文人士大夫们最为普遍的文化心理。而远离尘嚣,寄情田园,皈依山林,往往成为他们心灵的最终归宿。王维当然不例外。开元24年,一代明相张九龄被罢相,奸臣李林甫登场,随着朝政由清转浊,王维心灰意冷,政治理想逐渐发生改变。45岁时他买下宋之问的蓝田别业,开启了他亦官亦隐的生活。此期间他沉醉山水,养性田园,写下了不少山水田园诗名作。所以,本文说的“诗心”,指的是一位隐居的文人士大夫对大自然的观照之心。第二,本文说的“禅心”。王维还是一位佛教信徒,王维名“维”字“摩诘”,他的名和字的由来正是取自佛教的一部经书之名《维摩诘经》。深受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特别是佛教的禅宗在唐代盛行,还有家庭的熏陶,他的母亲是一位忠实的佛教徒,王维自幼就随母亲吃斋奉佛。中年的王维,就可以说是深入佛门了,“中岁颇好道”。晚年的王维,更是虔诚地拜倒在佛门之下。这就避免不了要将他领悟的禅宗的“空”“寂”“净”等境界融入他的诗歌意境里,将他的山水田园诗罩上佛的光环。所以本文说的“禅心”,指的是一位深悟禅理的佛教信徒对大自然的观照之心。以上两点,是本文解读王维山水田园诗最根本的视角。
  
   一、《鸟鸣涧》:心中之声,胸中之境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
   这首小诗可分为两个层次:夜深人静的春山里,一个独特细微的声音,桂花的飘落;因为夜静,以至于一轮明月升起时惊动了小鸟,不由得惊叫起来。这两个层次都是写春夜的声音,都是以声衬静,前面的重在体察的细微,后面的侧重于塑造明静空灵之境。
   解读该诗首先碰到的是如何理解这句“人闲桂花落”。本人认为这是一个省略的因果复句:因为人心闲逸,所以连桂花落地的声音也能听到。诗的开篇就给了一个把细节放大的特写,从广袤的大地,到无边的山林,再到几粒桂花飘落,这层峦叠嶂的大山里,桂花是何等的渺小,那落地的声音又是多么的微乎其微,可就是这样的微弱却被作者捕捉到了。“夜静春山空”和起句是同样的句式:因为夜的寂静,所以整个山林显得格外的空灵。这里的“静”和“空”听觉和视觉相辅相成:茫茫月夜,“静”才觉其“空”;月夜茫茫,“空”中见“静”,这是一个多么细微,多么寂静的世界呀!“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同样是一个以声衬静的空灵之境。本来,月启月落,大自然之常态,它何以能扰动酣睡的鸟儿?可是,当一轮如冰似玉的明月从山峦涌出的时候,当那皓皓的银辉如牛乳般直泻在寂静的山林的时候,鸟儿居然被惊着了,发出了空山里的夜半鸣叫,这里出彩的正是一个“惊”字,诗人以一个拟人化的月出动感,以动托静,精巧地点化出了这片山林的万籁俱寂,这又是何等的明静空灵之境!
   王维信奉的禅宗,主张在观照中求得“净心”。禅境,实际上是指清净自性的佛家修养。晚年的王维“晚知清净理,日与人群疏”,《鸟鸣涧》里描绘的幽寂静谧之境,正是王维对“寂静”、“清净”佛境的感知和追求。
   王维在他的相当一部分山水田园诗中,一而再再而三地表现出“空、静、净、闲”等意象,这正是他将一颗禅心融入大自然,对大自然的深切观照和体察。以禅入诗,这也往往成为我们解读王维山水田园诗的一把钥匙。但是,这并不等于说但凡解读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我们都一定要从他佛学禅宗的世界观入手。王维不光是一个佛教信徒,他更是一位文人,一位诗人。因此,我们还可以从文人士大夫的文化心理这个层面对《鸟鸣涧》作进一步地解读。
   其实,前面说到的桂花落地声,即使是具备了闲逸之心的人也是难以觉察到的。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这声音根本就是出自诗人的主观意念,如其说它是大自然的声音,还不如说是诗人的“心中之声”;还有“月惊山鸟”,现实生活中也是不可能有的,这又是诗人超脱自然的“胸中之境”。
   中国传统绘画里有“文人画”之说,梅兰竹菊是历代历家文人画家们不离不弃的题材。实际上他们笔下的这些物象与生活中的梅兰竹菊早已大相径庭,不管是青翠修竹还是红白寒梅,皆多以纯粹的墨色代之,梅兰竹菊已凝炼成了画家们各自的心中之象,这就是中国文人画里的“胸中之竹”;文人画家们笔下的山水也不是客观景物的自然描摹。他们以中国画独有的散点透视方式,把画家从客观自然里观察到的奇峰异峦,经过“似与不似”的主观造型提炼,然后在心中进行重新组合,正如明末清初大画家石涛所言:“搜尽奇峰打草稿”,经“惨淡经营”,形成中国文人所特有的山水画——胸中丘壑。所有这些,他们只是为了借客观物象挥洒心中的逸气罢了。这就是中国文人画里的“胸中之竹”、“胸中丘壑”的根本意义所在。同样,《鸟鸣涧》里所呈现的山林之声、空寂之境,也是诗人的主观意念融入客观事物后所催生出的意象,它正是诗人的“胸中之象”。
   借山川草木,并更多地融入主观意念,抒文人的心中情怀,释文人的胸中块垒,这是中国文人士大夫中相当一部分人所共有的文化心理,也是中国传统美学里一个重要的审美特征。这个特征直至贯穿中国古代文学、绘画、书法等多个艺术门类。
   由以上看出,《鸟鸣涧》既是王维以禅宗理念对自然的体察,又是王维作为文人士大夫一颗空灵闲逸之心对大自然的主观渗透。它是一位佛者的禅心与文人诗心的完美结合。不管是从禅理的角度或文人的文化心理层面,它都强调的是一种内心的观照,是一个超自然的“唯心”境界,因而它才显得更加细微更加深邃更加深层。可以这样说:王维诗中的山水,更多的是他内心的山水,王维诗中的田园,更多的是他内心的田园。王维,正是一个为“我”而写诗,为“心”而写诗的诗人。《鸟鸣涧》就是最好的例证。
  
   二、《竹里馆》:唯我之境,心与月交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
   这首小诗语言简朴,明白如话。全诗写了主人翁的三个行为:独坐,弹琴,长啸;以及所置身的环境:幽篁,深林,明月,似无有什么过人之处。有鉴赏文章认为:就是这样的“俯拾即是”在王维笔下却“著手成春”,它最是传递出了一种“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以这样的高度肯定该诗不无道理。但是,当我们从王维的一颗禅心和隐士之心观照大自然这个层面来进一步品读该诗时,就觉得它所蕴含的深刻和丰厚远不是这样的评语所囊括得了的。我们可以分为三个层面来解读。
  
   第一,无人之境。
   诗作开篇的“独坐”二字便为全诗定下了“幽深寂净”的基调,结句以明月“来相照”呼应起句的“独坐”,让人感觉这整个辋川(竹里馆是王维辋川别业中的一景)此时此刻仿佛就只有主人翁和明月。再以一句“深林人不知”更是加深了诗人幽僻独处的意味。而“弹琴长啸”,这个凸起的夜来之声,看似打破了山林的幽寂,其实,这正是“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反托,让人更觉这片山林的无人寂静和澄净。寥寥数语,完成了一个孤寂无人之境的打造。
   佛经里讲“一切法自性本空”,说的就是禅宗看待一切事物都是空的,是不真实的;禅宗还追求“以寂为乐”,以使自己的心性达到“清静”和“空寂”的状态。一方面“心以静寂”,一方面“境因心寂”。王维山水田园诗里营造的这种“无人之境”,正是寓禅境的“清净自性”于景物描写的“空、静、净”之中,是佛法里的“清澈澄净”世界在诗中的渗透。这一点不但在《鸟鸣涧》中得以充分体现,在《竹里馆》里也同样得到印证。同时,对于逃避现实的文人来说,如此远离尘嚣、超然脱俗的世外桃源也是他们心中的理想天地。
  
   第二,唯我之境。
   本文这里说的“唯我”和前面的“唯心”是一个意思,即文人的“内心观照”,同样是指诗人对大自然所融入的主观意念。所不同的是,此处更加强调了王维作为文人的一种“自我”意识,或者说是古代知识分子的一种独立人格追求。
   所谓“深林人不知”,诗人对于自己的举动,关注的并不是有没有人知道的问题,而是无需要其他人知道。换句话说,诗人此时的“弹琴复长啸”是并不需要寻求知音的。在这寂无人迹的环境里,他的“琴”是尽情地对天地而“弹”,他的“啸”是恣意地向天地而“啸”。所以,我们前面所说的“无人之境”,只是无他人而已,这幽深的世外山林中恰恰是以主人翁为中心的,这又完全是一个“有我之境”,“唯我之境”。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自我”意识始于魏晋时期的文人觉醒。这种觉醒的标志就是:“在怀疑和否定旧有传统标准和信仰价值的条件下,人对自己生命、意义、命运的重新发现、思索、把握和追求”(李泽厚《美的历程》)。而且这种追求是“内在人格的觉醒和追求”。
   这种独立人格追求,其表现方式往往是退隐山林,以“企图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去寻找人生的慰藉和哲理的安息”(李泽厚《美的历程》)。其典型的特征就是自我标榜一种心志高洁。他们以“脱俗的言行,漂亮的风貌,而所谓漂亮,就是以美如自然景物的外观,体现出人的内在智慧和品格”(李泽厚《美的历程》)。于是,风花雪月,丽物美景就成了体现这种品格和风度的光环。
   我们来看《竹里馆》里的具体描绘。幽篁,弹琴、长啸,这样的景物和人物举止,看起来是随意拈来,其实是深藏匠心。竹子是中国文化里高洁的象征这勿用多说。琴瑟则正是古代文人雅士的标配,是一种闲雅高洁的化身。李白在《听蜀僧濬弹琴》中是这样描写琴和琴声的:“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这里的琴声除了带有仙气以外,还有如流水般的澄澈。王维在《酬张少府》诗中则是将“琴声”和“松风、山月”相提并论:“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足见琴在古人心目中的高雅地位。同样,长啸也是有着文人雅士的文化内涵的。啸:撮口而呼,这里应是指放声吟咏或歌唱。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就有这样的故事:他听说苏门山来了位真人,特前去和他交流古今之事的相关问题,真人始终仰头不答,阮籍只得以“长啸”告别。走到半山,忽听到空谷传响的啸声,原来是这位真人作出的回应。总之,长啸是古代文人表达心绪的一种特殊方式,它当然也成为文人雅士的自我标榜。
   当我们带着这些物像、举止所蕴涵的特殊意味,再来读“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时,更觉王维孤傲高洁的雅士之神韵历然眼前,大有“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嵇康《赠秀才入军·其十四》)的魏晋风度。
   《竹里馆》正是将这些象征雅逸高洁的物象和举止进行了精心地编排,塑造了一个完美的”自我”形象,为一轮皎洁的月光登场打好了足够的底色,当一轮明月“来相照”时,诗人的高洁雅逸之情应该是情满于怀了。
  
   第三,心与月交。
   我们这里说的“心与月交”仍然是文人的一种内心观照,只是明月这个意象,在古代文学中有太多的特殊意义,它从来就和文人们有着不解之缘,所以我们特的单独一表。
   这首诗的关键在于后两句,如果不能深刻领会“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的奥妙,那就等于没有读懂整篇诗作。
   李白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之句,这是他把浓浓的乡思移情于明月;他还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写到:“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这是把明月作为自己寄予忧愁的载体,借月托愁;苏轼在他著名的《水调歌头》里,除了那个“明月几时有”的千古之问以外,还有一个无比哀怨的对月之问:“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明月呀,你对我有怨有恨么?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候,你却无情无义地示意出美好的团圆呢?这是把明月作为愁苦的倾诉对象,发出了诗人对明月的一腔深深哀怨。
   王维对明月的青睐当然也不例外。在《鸟鸣涧》里,他写到了山中的空灵之月,此篇《竹里馆》里他写到了一轮当空的明净之月。所不同的是,他寄予明月的是一种澄净高洁之怀。诗人曾这样描写过明月:“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明月,青松,清泉,洁石,这些含有高洁脱俗意义的物像,没有哪个文人诗作不涉及的,但少见像王维这样以强强联合的方式,形成最佳组合,且对仗工整地排列在一起,其意境竟是如此的高华清澈!它把文人的“心志高洁”标榜到了极致!
   我们再来看《竹里馆》,诗人此时此刻的“独坐幽篁”“弹琴长啸”之举,不求人间知音,但邀明月见证。一方面,诗人自信只有明月才能读懂他的心,“明月有情应识我”,也就是歌里面唱的“月亮知道我的心”;另一方面,诗人也是要借此把他那颗超然世事的内心和盘诉陈给明月,寄托给明月。“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这个澄净独我的宇宙之邀,此情此景,你能不说是诗人的主观和宇宙客观间的心月双相印,物我两合一么?这既是王维作为文人及诗人天人合一内心宇宙情怀的形象体现,也是他追求天地同心、澄净高洁佛家境界的艺术写照。

共 6638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王维被诗论家誉为“诗佛”,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在盛唐诗坛鼎足而立。经历大唐盛世,身处长安贵族豪门之间,诗风雍容华贵,以清丽内敛的山水禅学,留下了“诗佛”的独特风景。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被苏轼称赞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奸臣当道,王维退隐终南山,寄情山水。唐朝佛教盛行,他的母亲也吃斋念佛,王维深受影响。他的诗作富有诗情画意,也不乏清净悠然,既有隐居者的怡然自得,又禅意盎然,深受人们喜爱。作者选取了王维三首山水田园代表性诗作,从隐居的文人士大夫的“诗心”和佛教信徒的“佛心”两个角度,结合美学和绘画,来解析王维诗歌的艺术特色。《鸟鸣涧》,诗中的空灵幽静的山水风景,是诗人内心丘壑的写照。《竹里馆》,描写了一幅无人之境,人月两相知,物我合一,抒发了王维高洁雅致的士大夫情怀。《辛夷坞》,作者独辟蹊径,提出自己独特的观点。辛夷花“纷纷开且落”,不是生命的落寞,而是生命自由自在地呈现,也是以王维为代表的士大夫文人追求超然物外的闲适自在的生活。赏析采用总分总结构,见解独到,层层深入,自然通透,观点鲜明,条缕清晰,带来清新别致的感受。作者古典诗词的深厚功底和对王维诗歌的深刻理解,让人受益匪浅。将诗心和禅意与自然山水紧密相连,情调典雅,趣味盎然。好文章推荐共赏,感谢老师带来精彩美文,祝新春快乐!虎年吉祥如意!【编辑:淡淡的云彩】【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202090004】【江山编辑部•绝品推荐20220422第0012号】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2-02-03 16:57:54
  赏析精准,采用总分总结构,见解独到,层次分明,自然通透,观点鲜明,条缕清晰,带来清新别致的感受。作者古典诗词的深厚功底和对王维诗歌的深刻理解,让人受益匪浅。将诗心和禅意与自然山水紧密相连,情调典雅,趣味盎然。好文章推荐共赏,感谢老师带来的精彩美文,祝新春快乐!虎年吉祥如意!
淡淡的云彩
2 楼        文友:千秋万里        2022-02-03 17:27:57
  云彩老师新年好!
   谢谢你的精彩点评!谢谢你春节期间的辛苦阅稿!再次向你送去春节的祝福!
3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2-02-05 00:17:41
  “观照”一词妙不可言,既是佛家哲学词汇,指用静观大自然,用智慧照见事理,亦是美学术语,指没有功利性地审视主观和客观世界,修心养性。老师用词精准,再次欣赏学习,期待老师更多精彩佳作!
淡淡的云彩
4 楼        文友:千秋万里        2022-02-05 01:02:31
  谢谢云彩老师的再次精彩点评!谢谢老师的再次关注!的确,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是文人士大夫的文心加佛教信徒的佛心对大自然的深刻体察和体味,这正是一种对大自然的深层“观照”。这种体察观照是来自内心的,所以我们说王维诗中的山水田园更多的是他内心的山水田园,王维正是为“心”写诗的诗人。
5 楼        文友:华为        2022-02-06 20:48:11
  讲解细致,分析到位,集知识与文学于一体,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作者自身的情况,情景交融,见解独特,具有可读性欣赏性,艺术性,让人耳目一新,对古诗有了一种亲近和喜欢!好文,点读不当之处见谅!
文章是心灵的窗户,以文发声,以文生情,以文为友,相伴终生!
6 楼        文友:千秋万里        2022-02-06 21:19:59
  谢谢华为老师关注!祝老师新春快乐!
7 楼        文友:陶桃        2022-04-25 06:38:22
  分析精僻,领教学习。祝贺老师佳作获得绝品!祝文丰春安!
8 楼        文友:梦在何处        2022-04-25 06:43:11
  老师将王维的三首古诗分析得有理有据,观点明确,见解独特,条理清晰,寓意深刻,无愧为精品之精。恭喜老师获得绝品,欣赏拜读了。
梦在何处
9 楼        文友:千秋万里        2022-04-25 06:49:34
  谢谢陶桃老师的光临!谢谢您的热情鼓励!
10 楼        文友:千秋万里        2022-04-25 06:52:41
  谢谢梦在何处老师的关注!谢谢您的热情鼓励!祝好!
共 22 条 3 页 首页123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