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柳岸·忘】行骑楼啊(散文)

  【柳岸·忘】行骑楼啊(散文)


作者:李子四 白丁,67.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281发表时间:2022-02-07 23:32:28
摘要:一种别具特色的南方建筑,有亲切的人文关怀……

有回到南京,正在街上逛,天下起了大雨,只得就近躲进一家商店,不一会这商店就挤满了人。店家很无奈,行人也很无奈,望雨兴叹,如笼中困兽一般。这时想起了广州,在广州逛街遇雨,不会这般尴尬,你可以在骑楼继续走你的路。即使从中山一走到中山八,华街十里,也不会误了你的前程。因为骑楼,会为你遮风挡雨。夏天太阳很毒的时候,走在骑楼里,也比打伞戴帽凉爽百倍。
   两广的城镇,大多有骑楼。骑楼的字义,是骑在人行道上盖楼,但却把人行道叫做骑楼,这样的语言特色,有时令北方过来的朋友觉得奇怪。本来,有顶的通道应该称作“廊”才对。但如果换一个廊的名称,我却想不出怎样才贴切。“街廊”?“人行廊”?好像都没有称骑楼那么简明方便顺口,那么有人情味。
   有人说骑楼这种建筑风格是洋人传进来的,也有说是本土自产的,更有说是一千多年前中国“出口”了,鸦片战争时候又“转内销”的。不管怎样的说法,骑楼总有种人文的关怀。假设若干年前(即使“出口转内销”也有近一百多年了),已经有了类似现在权力很大的规划局的机构,那么,沿街的住家、商铺一律得建有骑楼,这一点就充分反映了城市规划的一贯性和延伸性。如果没有“规划局”的硬性规定,是业主自觉地把骑楼一间一间,一节一节地接下去呢?那功德就不亚于修桥补路了。
   廊具有遮阳、防雨、小憩等功能,无疑这些骑楼都有了。廊还有表现建筑外观特点和划分空间格局的作用,骑楼也具备了。它把马路与住家或商铺隔离开来,左右一动一静的两个世界,就是由骑楼作缓冲与磨合的。现在新建的马路,人行道与车道虽然有一级石阶区分,但由于没有骑楼的柱,这区分就有点含糊。汽车可以开上人行道,摩托车在人行道上驰骋,那种惊险常常被电影导演用作刺激镜头,其实也来源于生活。而骑楼有一种廊的轮廓,开车的人,绝不会鲁莽得冲进廊去。
   为什么不把骑楼称之为廊,我以为还有一个很大的因素。如果你从一条廊下走过,会发现廊顶的高度从头至尾都是一样的。即使一两处为了起点变化有所不同,那也是建设者从一开始就从整体美感出发而匠心独运。骑楼则不然,不管你走去那条街道,也很难找出自始至终高度一样的骑楼来。骑楼的顶,总是参差不齐的,有高有低,变化毫无规律可言。
   我们都知道,任何建筑如果楼底的空间够高,不是显示肃穆就是显示气派。如天主教堂,如五星级宾馆的大堂。这种肃穆与气派是用金钱造就的,贫民窟的房顶与地面之间,能竖立得起高高的罗马柱吗?我见过最有气魄的骑楼在广州西濠口一带,如南方大厦、爱群大厦、新亚酒店,说能在骑楼里放风筝也不为过。建在龙津路、上下九的骑楼则逊色多了。纵使是同一条街,离上述那些庞然大物不远,也有着许许多多几乎踩上桌子就摸得到顶的骑楼。
   不用说骑楼建得越高,业主必越阔绰。骑楼的高矮,也反映出世间的贫富来。遥想当年,一些好不容易挣点钱盖房子的人,只能看菜吃饭,是不敢与豪阔的人比骑楼的。而手头宽裕者,自然把骑楼尽量建高一些。于是在骑楼里走,会一时觉得头顶空间无限,一时又变得上方稍觉逼仄。但不管怎样,骑楼里最起码的高度,是不会让人过不去的,不然就不是方便而是设置障碍了。
   骑楼的宽度两到四米之间,不但人行足够了,就是孩子时代的玩耍,骑楼也是天堂。女孩子跳橡皮筋,跳八格,男孩子弹棋子,弹纸角,甚至舞刀弄棒,模仿红军白匪追追杀杀,骑楼里常回荡儿童的喊叫声和母亲的吆喝声。骑楼里的住家当然不会干涉孩子们的玩闹,即使是商家,也不会嫌小鬼们在门口打滚生怕误了生意。只有时会笑骂一两句:“嗨,别在这吵耳,过远一点玩去。”孩子们呼啦一声挪几间屋,继续自己的游戏。
   不过这景象,这声音已经远去了。孩子们的娱乐,已远远地离开了父辈们的年代。他们在追逐更新更刺激的玩意,而这些玩意只有在新开发的商业区才会找得到领先的潮流。其实又何止孩子们呢,大人也在涌向新的开发区,即使在老街骑楼里的商店,摆卖的东西同一档次,价格更低一些,但人们都在向新区走。新商业城的兴旺与老街的冷落,比照得越来越明显,就像社会上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一样。
   我很少走到老街上去,但一旦沿着老街在骑楼里慢慢地踱步的时候,很自然的便有种闲适从容的感觉。在骑楼里的商家,也是不慌不忙,绝无高声叫卖的。在老街的商店帮衬生意,店主也似乎显得沉着诚实,让人放心一点。现在还在老街骑楼侧的房子里做生意的,大多是手艺人,他们需要一种静气。如做木匠的,做白铁匠的,缝衣服的。也有一些很小的“士多”,卖些饮料香烟,酱油零食之类,也只是方便街坊,好像并不打紧追求时尚商品的大利润。甚至会丢下店面不管,跑过隔壁看人家打麻将,直到有人叫买东西了,才施施然地回来问:“老板想买点什么呀。”整一副太平景象。
   有一段时期旧城改造,新的楼盘取消了骑楼。有人呼吁了:“骑楼是一种文化呀,不能取消呀。”于是很庆幸部份老城区的新建筑,有的还保留着骑楼。不过新的骑楼太整齐太显气派了,找不到老骑楼蕴含的亲切。我心里有点疑惑,骑楼的功能仍在啊,失去了的是什么呢?当我看见这种新骑楼里的商店,到处张挂着过于夸张的广告,还有那些“大甩卖”“跳楼”“出血”之类的喙头,便发觉原来失去的是一种平平和和的真实,却多了一种莫名的燥动。
   我居住的小城,广西梧州,被称为全国最大的骑楼城。在最繁闹的地方建了个《中国骑楼城》的牌坊,是叫卖旅游的景点之一。我曾经想不明白,怎么敢号称最大。难道广州的骑楼不比梧州多吗?后来我重新逛过一遍,清楚了,梧州的骑楼是整城的,东面西北连片的。不熟悉的人,几乎找不出没有骑楼的街道。一次有个外地人向我问路,说去骑楼城怎么走。我说,现在的地方就是骑楼城啊,你看,满目都是骑楼。他说,不是有一个牌坊吗?原来,外地人以为,不见到牌坊,就未算到了骑楼城。这样的旅游盲点,其实我也会有,因为被宣传的燥动误导了。
   只有慢慢地向老街走,那种燥动就会慢慢地平复下来。虽然老街的骑楼斑斑驳驳,却让人有种安全感与稳重感。在一间卖旧书的小屋里,我随手翻看有什么中意的书籍,翻了很久也翻不到。老板是个中年妇人,她也不招呼我,也不问我想要什么书。尽管她的店里只有我一个客人,她只顾摘自己的青菜,好像她不是在卖书做生意,而是把些旧书拿出来让人随便看。一个小男孩从里屋出来,说:“妈,我上同学家去,一会儿就回来。”妇人“嗯”一声,又说:“行骑楼啊。”我不由的心里颤动了一下。
   记得我上小学第一天的时候,母亲也是说:“行骑楼啊。”她不吩咐孩子如何上课要听书,要听老师的话,只提醒了这么一条确信孩子能平安往返的道路。这条路上不怕风雨,不怕烈日,不怕高空落物,不怕车辆冲突。能向路人提供这么一份安全感的,没有什么建筑再比得上骑楼了。当然我们不可能要求新时代的建筑师,还去继承骑楼的风格和传统,但人文精神的风格与传统,却是不能轻易失去的。“行骑楼啊”,一声叮嘱,传承了几百年,不知多少家长对小孩子说过这样的同一句话。这句话其实已沉积在骑楼的无言守望中。
  

共 282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骑楼,在北方人听来是一种稀奇的名词。可在笔者的文章中,对骑楼充满感情。笔者通过自己对骑楼的感知认识,生动给我们描述出骑楼的字义,它的发祥地,骑楼的建筑风格,骑楼的功能,它和北方的“廊”的区别,骑楼的最气派的建筑在哪里?骑楼给人们带来的生活便利和惬意,在骑楼里行走那种从容不迫的感觉,骑楼面临的宣传误导,骑楼给人的安全感与稳重感……文章的结尾用现在和小时候的两个故事来说明骑楼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深化了主题。散文通过描述骑楼在城市中的作用,深刻挖掘了它的悠久历史,文化底蕴,和百姓对它的钟爱,充满生活气息,使人们深刻了解中国建筑的多样化,它的外在和内在美,给百姓生活带来的便利,令人仰慕。散文感情真挚,文笔细腻,主题深刻,借物抒情,描述的场景栩栩如生,情节生动感人,引人共鸣!欣赏,问候作者!【编辑:刘柳琴】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刘柳琴        2022-02-07 23:33:24
  问候作者写作快乐,春节快乐!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2 楼        文友:刘柳琴        2022-02-07 23:34:04
  很有生活气息的佳作,令人对骑楼充满向往!为佳作点赞!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3 楼        文友:刘柳琴        2022-02-07 23:34:38
  恭祝创作丰收,期待更多佳作点缀柳岸,展示你的风采!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回复3 楼        文友:李子四        2022-02-08 09:25:14
  谢谢柳琴的鼓励。
4 楼        文友:迎冬寒梅        2022-02-08 15:39:46
  骑楼给人遮风挡雨,带了安全感。拜读作者精彩散文
5 楼        文友:柳岸编辑部        2022-02-09 22:29:25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