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菊韵】难忘的老照片(散文)

编辑推荐 【菊韵】难忘的老照片(散文)


作者:红花草 秀才,2846.7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956发表时间:2022-02-08 12:57:59
摘要:一张老照片,打开许多记忆的闸口。

【菊韵】难忘的老照片(散文) 前几天看到同学群有人发了一张老渡口的旧照片,此情此景,分外熟悉,顿时万千感慨涌上心头,瞬间打开无数记忆的闸口。
   这张老照片是湖南省石门县移民局提供的,拍摄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照片的地址在湖南省石门县袁公渡乡——渫水河的轮渡码头。渫水河属于澧水支流。照片上的这个地方现在已经被水淹了好几十甚至上百米,成了一片汪洋、成了而今的皂市水库。现在就连基本的轮廓也难以查寻。曾经居住在这条河上游的几个乡镇的居民,也全部移民他乡,这个轮渡码头早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永远沉眠于水底,永世隔绝了!我想,只要是在这里有过交集的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情愫。尤其曾经祖祖辈辈在这里生活的人,更是难以忘怀。
   一张照片,无穷往昔,一次查看,满是温馨。发照片的同学和我应该是同样的心情。满满的回忆,何止万千!以前有照相机会照相的人寥寥无几,因此照片不是人人都有的。当看到这轮渡码头的照片,油然而生的亲切感自是无法用言语表达。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说我们会移民他乡。那时,我们居住的地方也就几乎停止了建设、停止了发展、停止了改变。直到二十一世纪初,政策才得到真正落实,沿河的几个乡镇便在两三年的时间内,永远搬离了世世代代生活过的无法割舍而又不得不割舍的地方。
   也许是拥有了回忆,人生才得以丰润,过往才更加珍惜,岁月也才溢满了诗意。照片上停有班车的那条公路,南接石门县城,依次便是新关镇、皂市镇、白云乡、望洋乡、湖南雄黄矿,然后便到我们这渡口。过了轮渡,往北,通往石门县的渡水乡、维新镇、岗市乡、新开寺乡、太平镇等地。
   这个熟悉的轮渡码头,是南来北往车辆必须经过的地方,也是石门县西北方向的主要交通干道。这个渡口,开始叫“沿市渡口”,后来称为“袁公渡渡口”。当时的石门四中,在维新镇。照片公路上方能明显看到一条东西方向的简易公路,那是居住在此河南边下游的人们,到渡口时或者到乡里、到石门方向、或者过河到维新方向,必须经过的一条路。我到石门四中读高中,也非经此路不可,非过此渡口不可。
   多么熟悉啊,看着照片,仿佛有数个挎着篮子的男男女女在向着客车的人叫卖!仿佛有轮渡的鸣笛声在耳边回响!似乎有人在码头喊我的名字,叫我快点,轮渡要过河了!仿佛看到对岸有车辆正缓缓停下,等待上轮渡过河!……
   我的家在渫水河的南边,离轮渡码头有大约五六里路。到石门四中步行需要近四个小时。我们读书那会儿,每周有一天半休息时间——即周六半天,周日整天。周六下午回家,周日早些吃午饭,便带上装有榨辣椒、干腌菜、辣萝卜等之类的甁甁罐罐出发,将吃一个星期的菜都带足。当然,这些吃的都是妈妈事先准备好的。
   在这轮渡码头等车,只要有耐心,是一等一个准。大小车辆只要是过河,必须要停下来过轮渡,班车也是。即便如此,在我的印象中,几乎没有坐过班车去上学。哪怕只需花三毛钱的车费,也不曾坐过。只是有时候运气好,有跑运输——拉煤拉石灰拉矿石等的车,当然这些开车的师傅都不认识。如果刚好碰上有车的话,首先喵一喵,看看是否有空座位。若有,便会央求一下轮渡上比较熟悉的工作人员给帮忙说说,开车的师傅呢,一般也会热心地给捎一段路。当然碰到便车的几率很少,碰上有空座位的货车会更少。大多数时,还是要靠两条腿走路到学校,决不会在轮渡码头久等便车耽误时间。我一般都是独自一个人走,有时候也会偶尔在半路碰到同校的校友,这样便可以结伴同行外。与我同一个乡的同年级的高中生只有几个,女生更少,我们都不同村,相互离得很远,不容易遇到一块儿。那个年代,没手机,没电话,也很少有手表,想要结伴同行,必须得先约好在某地会合才行。轮渡也是会合的地点之一。有时候,约着约着,最后还是独自行走。那个年代,压根儿没有想过会遇到坏人什么的,常常一个人心无旁骛的哼着歌,优哉游哉顺着公路走,走上差不多半天的功夫。天黑前到了学校,照样生龙活虎,晚上晚自习,也不觉得累。
   这张老照片,也是曾经时光的标本。我静静地看着、想着,一串串回忆早已成了一条河,汇聚在渫水河里,汇聚到脑海!照片的公路上还停有一辆客车,在等待着过河,轮渡和机渡都在河中央,方向是由南向北的。轮渡上面还有不少的人,工作人员居多,应该还有几个附近过河的人。 看着这些模糊的人形,似乎听到了他们的窃窃私语声;也仿佛听见机渡发动机发出的“突突突”加大马力的声音;也仿佛听到了渡口上的工作人员,训斥不准小孩胡乱走动的声音!
   其实轮渡是专门渡车过河的,为了安全,一般不准行人过河。可有时候旁边的小渡船不在,人们又必须要过河赶路、或者要到对岸砍柴或者农业生产。只好请轮渡上的工作人员行好事,让人站在轮渡上过去,这些工作人员也碍于人情,只好不厌其烦地叮咛人们,时刻也关照着轮渡上的过河人。
   车辆过河时,首先是轮渡上的工作人员放下轮渡的过跳板,过跳板一头接在岸边,一头接在轮渡上。固定好过跳板后,车子才缓缓开到轮渡上停稳,然后工作人员又将过跳板往上拉,让其尾端高高翘起来。记得,刚有轮渡的那会儿,是用人力拉的,通过滑轮、钢丝绳、铁钩等这些工具操作。钢丝绳在南北岸边用巨石打桩固定架好,钢丝绳贯穿在轮渡上,利用滑轮的原理,人力用铁钩拉着钢丝绳,通过钢丝绳的滑动转动,而带动轮渡在水中横移,从而将车送过河。那时,轮渡不大,像客车、大货车之类只能装一辆,要一辆一辆地送。送过去了,对岸有车,立马又回来,若两岸都没车,有时会等上一会。拉轮渡,都是青壮汉子,三五个不等,同时用铁钩拉,劲往一块儿使。每渡一次河,潜水时节十多分钟,涨大水后,河面增宽,有时候要二十多分钟乃至半个多小时。那些拉钢丝绳的师傅们,哪怕是非常寒冷的冬天,也会气虚喘喘,拉出一丝丝的细汗。想想那个时候,真是不容易!曾经拉过轮渡的汉子,现在起码应该是八九十多岁的人了,也不知道他们到了何处,是否还健在。
   这个轮渡,刚开始时,车流量不大,一天来回也就一二十多辆车。轮渡上的工作人员,常常还有休息打盹的时候。后来车渐渐多了些,那些工作人员也就少了休息时间,往往半夜里还听到汽车叫喇叭,他们也只好打起十二份精神为人民服务。
   后来,轮渡改为机渡带动,不再用人拉钢丝绳。照片上的就是机渡。机渡与轮渡,分工合作。机渡拉拽着轮渡过河。这时轮渡也大了许多,机渡力气大,同时可以载六至八辆车过河。
   我拿着手机,还在望着照片出神,一会儿放大、放大、再放大,直到不能再大为止。我想仔细查找曾经的点点滴滴,想从岸边的草丛里找出上面的那个小泉水岩坑。那个坑,我去去来来时,每次都要用手捧几口水喝。哇!那清纯的泉水,好似还在嘴里分泌唾液。可惜,没有了,再也无法享用!时而又将照片缩小、缩小、再缩小!可惜没有小说里写的那种储藏戒指,否则,会将所有的浓缩下来,藏好收好,想了,便拿出来看或者用,唉,办不到!
   这个渡口也不知道过了多少车、多少物、多少人,不知过了多少从山里走出去的德才兼备的人才。这些人才在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各个领域添砖加瓦,奉献青春和力量,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这个不再存在的轮渡码头,这个不图回报的伟大功臣,已经永远成了历史,成了记忆,成了回忆,载入了史册。
   谢谢这位同学分享的照片,我已收藏!
   2022.02.07

共 293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拜读优美睹物抒情散文。一张老照片勾起深刻的回忆,真是“瞬间打开无数记忆的闸口,顿时万千感慨……”这张老渡口照片是一个时代的真是记录,也是一代劳动者的真实生活,也是一个世纪的环境录像。时代的变迁,世态的演绎,一个渡口故事纷呈,“ 一张照片,无穷往昔,一次查看,满是温馨”。作者油然而生的真诚的笔墨写得感人肺腑! 拥有回忆,人生丰润,珍惜岁月,溢满诗意。老照片凝聚着家乡的巨变! 渡口的功绩也将载入史册。作者坚持写作,这种精神更是难能可贵!祝福虎年丰收!【编辑:黄金山】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黄金山        2022-02-08 12:58:41
  老照片凝聚着家乡的巨变! 渡口的功绩也将载入史册。作者坚持写作,这种精神更是难能可贵!祝福虎年丰收!
活到老学到老
2 楼        文友:红花草        2022-02-08 13:15:22
  感谢老师在这样寒冷的天,还来编辑我的拙文,谢谢!祝老师虎年大吉大利大丰收!
3 楼        文友:茆屋闲客        2022-02-08 14:46:41
  满满的回忆,满满的情意!读文如临其境,老师笔功了得!学习点赞!!
回复3 楼        文友:红花草        2022-02-08 16:44:58
  多谢老师鼓励,祝老师虎年大吉,佳作连连!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