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糖的甜分(散文)

精品 【东篱】糖的甜分(散文)


作者:足行两行泪 举人,3102.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809发表时间:2022-02-08 20:09:26
摘要:在那个贫穷落后、物质匮乏的年代,不管你是怎样挖空心思努力,艰难困苦的生活都很难改变。小时候,我们对糖这种东西最感兴趣,却又很难吃到,大人们亦如此。

【东篱】糖的甜分(散文)
   在有好东西可吃、有宽余时间可玩的春节里,静下心来写这篇叫做“糖的甜分”的文章,算是我给春节的礼物。
   有这样“无忧无虑”的日子过着,谁说不是在被一种甜蜜所侵蚀的呢?——我之所以要在这里使用人人为之扫兴的“侵蚀”二字,虽说有点难听,但没别的意思,纯属是种警醒罢了。就拿我本人来说吧,过年前几天还曾信誓旦旦地告诫过自己,一定要利用这“连片”的时间,杜撰出几篇像样的“作品”来,以不辜负岁月的馈赠。结果直到农历已是初五的今天了,连一篇都没拿出来,更别说什么像样与不像样了,实在有些过意不去。
   人,有时候被甜蜜包围不一定是件好事,说不定真是一种侵蚀呢。
   当然,一说到甜蜜,自然就令人想起了“糖”。糖可是够甜够蜜的了吧,谁不喜欢呢?大伙要是想听,我倒乐意奉献出我小时候关于糖的一些小故事来。
  
   一
   我出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我们那儿除了山连山、土地连土地以外,好像就没别的什么特色了。有的,也只是在那贫瘠土地上,长出来的一些柴草与野生的鸟。
   一年下来,不管我的邻居与村民是怎样忙出忙进,都难糊其口。那些见不到底的苦日子,总是在顿顿饿着勤劳的庄稼汉;霜冻的天气,也总是在袭扰着那些虽有破衣烂衫包裹着、却仍被冻得瑟瑟发抖的身体……
   约莫几岁的时候,我就眼见为实地看到了那些面黄肌瘦的“家长”们,随时都在为家家有一大堆娃娃们而谋划吃、谋划穿。居住在同村的我的父辈们,靠没日没夜的“瞎忙”过活。他们的奋斗史,都贯穿着一个苦难的主题。
   那样的日子,哪还有什么甜蜜可言哟!
   也许正是基于这一点,作为娃娃的我们,对甜甜的糖才生出了格外的期盼。
   在我幼小的心灵中,捷足先登的是白糖。听奶奶讲,我刚生下还不满月时,就与白糖“好”上了。其原因,一方面是受那时候的生活所迫,奶水不充足,要靠白糖来补充营养。另一方面生母的意外死亡,导致我彻底断了奶。在米浆中加入少许白糖调味,成了我活命的一日三餐。奶奶说,六几年要买一斤白糖何其艰难。凭票买的白糖连一般的商店都还没有卖的,只有乡区一级的供销社才有货,数量也少得可怜。有时有票又怎么了,还不是也要靠开后门才能弄到!父亲常常去祈求一点弄回来,但还是经常断顿。肚子饿得实在不行了,我就又哭又叫,以示抗议。整夜整夜地哭,哭湿了奶奶的怀……
   别说六十年代白糖紧俏,就是在七十年代初期,也是难得一见。我死去的一对双胞胎妹妹,一个是刚生下后就断了气,另外一个取名叫翠萍的妹妹,则是在存活快一岁时死去的。在她存活的这段时间里,我那时已长到可以背她、可以为她去泡米舂米煮米糊的年龄了。每次我去尝那稀中带稠的米糊时,甜味都很不够。虽可以吃到白糖,也是零星的。后来迫于不得已,父母亲就去街上买根甘蔗回来榨水。一根甘蔗做两三次用,他们叫我把头头与巅巅搭配着使用才均匀。我去尝那米糊,只有甘蔗的味道,却没多少甜味儿。
   每当母亲见到这样的情景,就不愿停留在我给翠萍喂“奶”的身边,要借故离开。她那用手抓奶瓶、不想吃的哭泣声,是她不忍心看到的。
   要是还有“糖精”卖就好了……有多少次,我都听到了母亲这样低语的声音。
   我只当听着,什么也没作答。在心里,我是知道的,糖精已经没人卖了,卖糖精的时候,我们的小翠萍还没赶上呢!
   要不是我为写这篇文章才需要回忆,说不定早已将“糖精”这种过时的小东西给忘了。现在既然已经记起了它,那我就索性说说吧!它盛行的那几年,我们家曾经买过它,在我们村里的王家祠堂那个代销点上就曾卖过。它比一粒米稍小点,当时是论“颗”来卖的,大约一角钱可以买几颗。听说我们村里有人家闹饥荒,就用它来兑过水喝,一大碗水放一二颗也会很甜。但我们的日子虽苦,也还不至于那么寒碜,我们倒是用它来蒸过白面馍,的确很甜。至于它是怎么无声无息消失的,是不是与大人们曾说过的“它里面有化学原料”的话有关,那就不得而知了。那个贫穷的年代,只要有填饱肚子的东西,哪还管什么化学物品,但它的确是消失了。
  
   二
   要问甜的糖类中,哪种更让我们过目不忘呢,对我来说,如果尚有这样的提问机会,我肯定力推“红糖”。究其原因,物以稀为贵呗。
   就糖的类别来讲,我小时候是见过水果糖、白糖、红糖的,当然还有糖精。冰糖这种更加“稀有”的物种,也只有“放开搞活”的后来,才在异地见到过它。但在我们那缺货的代销点上,是根本不可能见到的。
   要说水果糖,我们与之打交道的时候最多。我读书的王家祠堂的小学旁边,就有一个卖很多副食品和小百货的代销点。每次从它门口路过时,里面都会情不自禁地飘散些好闻的香味出来。那可口的香味啊,就有我们为之心动的水果糖的味儿。只要一下课,或是放学以后,我们都要去蹭附近那免费的香味儿来闻。有时受父母的指派,去代销点买些诸如盐巴、火柴、煤油之类的必需品,当有几分钱的找补时,聪明的卖主,就会以几颗水果糖来打发。揣在身上的水果糖,满身都会因此沾染上香味儿。老想吃它,可又不敢。回家必须得把给的买东西的钱数清,水果糖要上交才行。这时的父母亲自会“见风使舵”地给我们进行分配。其结果,肯定是要让每个娃娃都能尝到一点儿的甜味儿。
   坦白地说,为了贪婪地吃到更多的水果糖,我曾经是做过贼的。只不过我这个并不高明的家贼,偷卖家里的东西没几天,就被细心的父母发现了。他们发泄出来的愤怒,不外乎是打和骂那回事,却无论怎样都于事无补,水果糖是早已下肚了的呀!在代销点主人的怂恿下,我曾将家里一个精致的小罐罐拿出来换了水果糖。那个贪心的店主,当时大方地给了我“一坝”水果糖。那些数不过来有多少颗的水果糖,有表皮软、中间硬的包心水果糖,也有里外都很坚硬的硬心水果糖……糖纸儿都出奇的好看,甚至我都想集成连环画。拿到它们时,为了保密起见,也为了怕夜长梦多,我谁也没敢散发一颗。利用短短几天的工夫,就把那“一坝”水果糖全数装进了肚里,又偷偷地把水果糖的花纸儿给存了起来。
  
   三
   我得拿好多的时间来细说一下这乌红乌红的红糖,买回来时,还粘了些草渣儿。一谈起这“货”来,哪怕是好货繁多的今天,也就在当下吧,我还有些忍不住想衔它一块在嘴里,顺势再体验一回它那诱人的甜香味儿。
   我对这乌红乌红的家伙是有感情的。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里,它都在远远地躲着我、逃离着我,只有春节时才得见那么一回。
   每到“年关”,父母才从一大堆购买的年货中,把各种平时少见的东西请回家,那里面最少不了的就有红糖,因为对于“年”来说,它是可以成就很多美味儿的,红糖是所有食品的灵魂,是唯一的。
   每年买回来的红糖不算多,也就一斤多吧,只在大年三十的年饭上露一下“脸”就足够了,再多就等于浪费。
   平时怕人偷吃,父母动了心思,是将它放到装了“宝贝”的米面柜里。那里的安全程度最高,不容易被孩子轻易偷吃。每次去撮米面,艰涩的木柜子门都会发出报警似的响声,哪怕想用小手指头去沾一点糖粒来吃,都会有些心虚。但带了勾的眼睛,还是不愿很快就离开。越是这样,就越想吃那碟子里陈列着的、散发着诱人甜味儿的红糖。口水都流出来了,却仍旧守着“道德”的底线。
   等大年三十那天中午,红糖蒸的糖糯米(翻了碗的糖糯米上面,奢侈地再覆盖些白糖,以增加更甜的味儿)、红糖煮的米豆腐、红糖炒的糖肉、红糖炸的面果子,糖做的东西很多……你看我这激情澎湃的记忆,把本来还有的什么东西给忘了。眼花缭乱的佳肴,散发出阵阵诱人的香气,到处升腾起冒着热气的碟碟碗碗,我们欢快的目光,就不仅仅只停留在红糖做的菜品上了。吃到最后,还是带糖的东西舍得最多,要不是大人事先有提醒“每样东西都留点以图吉利”,肯定还会将它们扫得一干二净。
   等过完年、红糖还有剩余的话,大人们便对丢在米面柜里的红糖碗不那么在意时,每次只要一揭开木柜子的盖,经不起那甜味儿的袭扰,便会用小指头去剜边边角角处的红糖渣渣来吃。父母在心情好的时候,也会大方地允许我们奢侈地拿红糖来兑水喝。
  
   四
   也许是那些太多的苦日子,极需要甜味儿来改善,也许是人们的身体里,太缺乏糖的养份了,其实大人们对糖的渴望一点也不压于我们对糖的喜欢。在各种场合下,我都亲眼目睹到了他们的“馋”相。
   这糖糯米做得好,又耙又甜。奶奶这样说着她爱吃的糖糯米,心里那个美滋滋哟,别提了。她还说过“要是顿顿吃糖糯米,都不觉得腻人”之类的话。其实,红糖兑的糖开水她也爱喝,只是碍于红糖的稀缺,她才不愿与我们争抢,但她望着我们喝水的眼神说明了一切。
   奶奶牙口不好,吃硬东西费力,不像村里那些大人们,一逮到有吃的机会,就会毫不客气地一马当先。
   我们队里有户人家,年年都要利用自留地的一个角落种些甘蔗。那红甘蔗长势并不好,与春节期间摆在大路口卖的甘蔗相比,简直差得太多,但我们在队里做活经过时,大人们还是凭着脸皮厚的本事,弄来不少,我们这些小孩常常跟着他们沾光。种甘蔗的主人明知枪打出头鸟的道理,每年还是乐此不疲地栽种。大年初一,我们还能从那“剩下”不多的甘蔗中,靠邻居的施舍吃到几节香甜的甘蔗。
   甘蔗的汁儿是甜甜的,青包谷杆、青高粱杆不多的汁水,也是甜甜的。前者稀有,但后两者却在广阔的农村随处可见。每逢扳包谷、砍高粱的季节到来时,村里的大人们便像事先腾空了肚子一样,总是在辽阔的包谷地里、高粱地里,寻找着那些甜味子十足的“杆杆”来吃。嘴都割出了血,鲜红的血沾到那些杆杆上,不讲究地吃到了肚里,却一点也没有停止的迹象。我们这些跟着的、没经验的娃娃们呢,则靠大人们的施舍解馋。
  
   后记
   尽管自己“当初”是下定了决心要排除干扰,力求把这篇回忆性的文章写完写好。现在时间过去,也算完成了这篇文稿,又觉没什么再写的了,只好作罢。说是“写好”那可就不一定了,只有交与读者去评说了。
   窗外,隆隆的鞭炮声此起彼伏,照亮夜空的礼花,打着闪……似乎都在提醒我眼下正处在一种甜蜜的气氛之中。我明白,渲染出来的美景告诉我们,过去的苦日子走远了,渐渐地远离了我们的视线,成为过往。我也只能靠回忆来想着苦日子的样子了。
   我却忍不住想问一句,曾经那些没有糖的寡淡日子,是不是就不复存在了呢?
   苦日子里,或者是因为太苦,苦似黄连,我们才需要甜分,可那时甜的度数总是像被水洗过,被苦中和过,加了多少糖,都还是苦。一个时代的苦,岂是一把白砂糖,一包红糖,几粒糖精可以泡出甜分的!现在的日子好了,甜成为时代的味道,要的是我们有一个可以分辨甜分的舌尖。我们不是喜欢新旧对比,而是想把那时的记忆抹得甜一点,找到我们可以活下来,走到现在的理由。
  

共 428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本文是一篇忆苦思甜的散文,很有味,很耐读。作者出生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那个年月布满艰辛,贫困的生活让人有苦难言,而能够拥有糖,尝一尝甜味,那是一种多么甜蜜的享受啊,尽管迷恋上糖是一种奢望,“我”仍对糖穷尽一切努力以解馋。作者回忆了生活中的几种糖,有白糖、糖精、水果糖、红糖等。刚出生不久的“我”因生母离世,只能在米浆中添加白糖作为“我”的一日三餐,就这样“我”与糖在不经意间结下了不解之缘,就这极少量的白糖也是奢侈至极,因为要凭票购买,数量极其有限。长大一些后,生活仍然清苦,“我”对水果糖的渴盼之情真是无以复加,为此“我”曾经做过荒唐事,将家中一个精致的罐罐拿去店里,贪心的店主欣喜若狂,为“我”换了一坝水果糖,“我”悄悄地饱尝美味,为此受了皮肉之苦也值了,谁叫那时的“我”那么贪吃,那么痴迷水果糖的甜味呢?“我”对糖精也有好感,用糖精发的白面馍馍怎一个甜字了得?只是,不知何种原因,糖精最终消失于大众的视野,或许是里面的化学成分不利于健康吧。再后来,“我”对红糖的喜爱程度更是空前绝后,红糖蒸糖糯米、红糖煮米豆腐、红糖炒糖肉、红糖炸面果子……这些美味,是“我”童年时粘在舌尖上的醉美回忆。甘蔗也算是一种“糖”吧,村上种甘蔗的人家明知长熟后的甘蔗会让大伙儿“偷”吃,仍乐此不疲地栽种,觉得分享是一种幸福,这种淳朴的乡情是记忆中最温暖的风景。该文朴实亲切,作者娓娓道来,将小时候经历的苦涩一一和盘托出,明明“苦”得很,却又“甜”得痛快,那时日子的辛酸只要有了些微的“糖”就感到甜在口中,乐在心底。而现在生活富足了,人人被甜蜜包围,反而没什么追求了,在“甜”中一天天沦陷,不知道该如何充实自己,任年华虚度,任精神空虚、灵魂匮乏,这样的状态多么可怕,真的需要深思与反省。启迪我们不忘过去,珍惜现在,让“甜”成为源动力,活出精彩!深度好文,叙事条理清晰,不蔓不枝,文笔质朴厚重,情怀深挚,启人共鸣。拜读佳作,感佩文思,问候作者创作愉快,虎年吉祥!【东篱编辑:罗莲香】【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20212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罗莲香        2022-02-08 20:13:33
  足行两行泪老师的文字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文笔细腻生动,对幼时的回忆娓娓道来,对糖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文章很有现实意义,启人深思。感谢投稿东篱,期待精彩纷呈,问候作者春节快乐,万事胜意!
回复1 楼        文友:足行两行泪        2022-02-08 21:11:21
  罗主编不惜花大量的篇幅,来详细叙述文章内容,以给读者的阅读抛砖引玉,在此令作者我佩服。谢谢!
2 楼        文友:白玄        2022-02-08 20:51:44
  文章娓娓道来,亲切自然,描写细致,感情纯真。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糖是奢侈品,诱惑力特大。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生活。文章以苦衬甜,构思巧妙。记住苦日子,珍惜美好生活,但又不能没有追求。感悟深刻,寓意明显。问候作者,学习欣赏。
回复2 楼        文友:足行两行泪        2022-02-08 21:12:42
  谢谢您的到来,与我一起重温那个时代的苦与甜…
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02-08 20:59:36
  足行两行泪老师好!跟高兴看到你投稿东篱的散文佳作。我很认真地阅读了两遍,感觉出那种沉厚的时光味道,我是五十年代出生的人,对文章所写的内容很熟知,的确如你所言,糖,在我们的日子里那可是稀罕物。那些故事被你提及,一下子也冲开了我情感的闸门。苦涩的记忆,往往最能咂摸出甜味来,因为我们就是靠追逐日子的甜才走到了今天。所以,这篇文章的意义就清楚了,是给今天的甜,做了一个铺垫,难忘的苦,如今也都变成了甜。造句富有特色,行文充满激情,叙述非常细腻,故事性很强,可读性好。感谢老师投稿东篱,希望精彩不断!遥握,问候老师春节好!
怀才抱器
回复3 楼        文友:足行两行泪        2022-02-08 21:21:29
  感谢社长亲自为散文号脉把关,并对文字润色。“东篱”,我是第一次投稿,感佩您们的赏识。文中所涉及的年代,是我的感受,想必也是您的感受。您是长者,还望能多多指教!
4 楼        文友:李湘莉        2022-02-08 21:32:33
  非常感谢足行老师为我们带来精彩之作!这是一篇用真情浇灌的佳作,这种“原生态”地表达,令人读来感动至深,启迪着人们珍惜当下的幸福的生活。好文,湘莉拜读学习点赞!遥握问候老师,谨祝新春愉快,精彩纷呈!
回复4 楼        文友:足行两行泪        2022-02-08 21:46:36
  李老师,下午我们就熟虑了,两次的文稿都是您收的吧?!后来因故又投了一次,文稿才从我这里完整地送达贵社团。您们的真诚与敬业已经传导给我了,在此表示感谢!祝虎年吉祥!
5 楼        文友:鸿雁南飞        2022-02-08 21:35:06
  苦的日子,因为太苦,那些甜的记忆才会刻骨铭心。加了多少糖,依然是苦的回忆。而今甜蜜的日子,是千辛万苦奋斗,世世代代实干的结果。只有不忘苦中甜的渴望,才会珍惜今天甜的日子。愿世代人们不再回到那不堪回首的艰苦!
回复5 楼        文友:足行两行泪        2022-02-08 21:54:41
  是啊,有甜日子过了,一定不要忘了曾经的苦日子。列宁就曾说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回复5 楼        文友:足行两行泪        2022-02-08 21:55:07
  是啊,有甜日子过了,一定不要忘了曾经的苦日子。列宁就曾说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6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2-02-08 21:51:18
  我70后,老师的文章照样能击中我的灵魂,不自觉吞咽几下口水,还记得小时后在田间寻找玉米或者高粱的“甜杆”也是技术活儿,那些果实小,或者是得了霉菌病,秸秆最容易积累糖分,颜色多为翠绿或者青紫,轻轻一折,发出咔嚓一声脆响,多半就是要寻找的目标,那些果实越大,秸秆越绵软,越是嚼不出甜味!拜读了
回复6 楼        文友:足行两行泪        2022-02-08 21:59:00
  哈哈,你的记忆还深刻呢,事实就是那样的。尽管时光已过,但记忆难忘呢!
7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02-12 19:21:15
  祝贺足行老师美文摘精,问候春好!
怀才抱器
回复7 楼        文友:足行两行泪        2022-02-12 19:33:25
  是社长及全体老师们的力捧才得以加精。在此表示感谢!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