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八一】包面(散文)

精品 【八一】包面(散文)


作者:足行两行泪 举人,3807.5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420发表时间:2022-02-14 09:31:36
摘要:我出生在川北小县城的一个小山村,那是我的生养地方。那里的人们一直都叫饺子为“包面”,小时候要吃到它,只有过年才有这一次的机会,它让我内心满满的都是美好的回忆!

【八一】包面(散文) 引子:
   赶着时下正在过年的趟儿,原本是想把“包面”这篇文章,很快给做出来的,因为它里面所涉及的内容,与正在过的这个年,恰好有某种程度的吻合。可年的韵味都快接近尾声了,我的这篇文章还没影儿,实在有些“憋不住”了。
   于是,就只好选择豁出去了,就往快里赶写。说不定这豁出去了的赶写,还真能赶个巧呢!
   我不知时下还有多少人在“包面、包面”地叫着,本身我也认为把两个不相生的字放在一起来读,倒是我已经叫熟了,而别人一开始还是有些拗口的。倘若在那个已经叫得习惯了的乡村里,一下子要改口换成个新的词儿来叫,可能多少有些不合时宜。先不说周围的人要用怎样一种异样的眼光来看你,就是你自己也会觉得怪不好意思的。
  
   一
   “包面”这两个字的出处,很可能是从川北某县一个偏僻的旮旯里开始的。那里土生土长的人们,要么是随心所欲地凭喜好叫惯了,要么是顾名思义才叫的,用“面”去包里面的芯子,简称包面也对。但我后来所到之处,别的人好像并不是这样叫它的。
   第一次,我把“包面”这词儿往外传时,还惹出了一个笑话。在来自大江南北的军营里,炊事班把面粉和肉菜分到班里,让大伙各显神通,自己做自己吃。还要比赛看哪个班先“开干”。
   新兵是要挣表现的,我便自告奋勇去炊事班领了材料,回到班里,主动问起我们那个少数民族班长“是不是连队要比赛包包面”?那是我参加的从新兵连到老兵连后,全连开展的第一个集体活动。
   啥,你说啥?我们的少数民族班长惊讶得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呵呵呵……”地忍不住大笑了几声。
   难怪有经验的老兵们都喜欢情不自禁地说“新兵老实”之类的话嘞。那时,我就把这老实二字演义得相当完美。便又实实在在地重复了一遍,我说的是包包面啊!
   包——面——,他一字一顿认真地重复着,进而发出开心的大笑,面怎么包啊?
   难道不是这样叫吗?我抓耳挠腮,脸胀得通红。
   我们叫饺子。人群中有人脱口而出纠正我的说法。
   你们还有没有也叫包面的,请举手?班长好奇地征求着答案。
   无一人举手。
   他意味深长地望我一眼说,不过,你们那地方上的叫法,挺别致的,还是让我涨了见识。
   从那以后,连队的战友对“饺子”又多出了一种新的叫法。每当一有这“讨口子分家各管各”似的机会,就有人把饺子故意叫包面了。
   以致于后来,“包面”这个名字,在全连的一次集体活动上还被叫响了嘞。包面的故事,为我们班拿到了第一名的奖励。
   至今,我还记得那抛头露面的第一次上台演讲的事。入伍后的第一年春节,连队为活跃气氛,让我们这些常年驻守在边境山头上、远离家乡的新兵蛋子,不要因此而产生“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念头,就要求各班以“说说咱俺家乡好”为题,出一个节目比赛。由于班长已经事先见识了我讲“包面”的事,他便借题发挥地要我讲“包面”的故事。
   那是我第一次面对台下一百多号人演讲的,心里那个抖呀简直没法形容。如果按照我戴红领巾上台表决心时的样子,肯定要演砸的,但那天一想起小时候经历过的辛酸事情来,心里就有一股激情喷薄而出,让我完全忘记了自己是在演讲,仿佛放电影样地走进了回忆。
  
   二
   我完全是按照我们那贫困的山里人,一年来窘迫的生活现状讲述的。
   我说,要想吃到一年中这唯有的一次包面,得用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来作铺垫……我这样开门见山地讲开了。
   我们家在大山深处,每天靠挣工分来分基本口粮,别说我们那没有强劳动力的家,常常是靠饿肚子来节衣缩食的,即便生产队一屋子的强劳力,也是饿着肚子干活的。生产队那些弯弯的、长长的大田小地,要栽种什么农作物了,都一如既往地贯彻着条条框框的栽种法,根本不按什么土地种什么粮的科学种田法。再加上农田里施的肥料,只有从一家一户牛圈里背出的农家肥,地里的野草倒是被拨弄得干干净净。高杆作物的行距,也被理得工工整整……就是劳作一年下来,诺大的晒场上,也没有收成多少粮食可晒,家家的木柜里更没多少粮食可装,人人的肚子里,随时瘪得前心贴后心……
   台下响起的掌声,丝毫没有打断我进入深层回忆的思绪。只是我那过于脆弱的心,当“置身”于以前的场境中时,就有点酸楚了。尽管我的声音出现了些低沉的变化,但我仍强忍着眼眶里的泪水不要顺势掉出来。
   唯一的生存办法,就是不顾及身体承受能力的节约。我说,生活需要细水长流的过,日子才会因此过得更长久些。好在我们兄妹五个的母亲就是这样的人。尽管我们家在努力挣工分了,分的口粮,在整个生产队却还是最少的。我们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的生活,没有一顿是大吃大喝过。可每年大年三十夜到来的时候,我们还是吃到了一顿很有特色的晚餐。
   那便是我们盼了一年,才终于吃到的“包面”。
   台下又一次响起了掌声,因为掌声的经久不息,我在略微地停顿了一下之后,又开始了还没有完成的演讲。
   我们家那时吃的包面馅,肯定不像我们今天在连队做的这种肉馅。那时候,我们杀的唯一的一头年猪,是在春节刚过完的二月间,从几斤重的“窝子猪”,养到十二月间宰杀的时候,也只有一百三四十斤。还要按规定上交半块,剩下半块才是我们的“落头”,一家八口人要吃一年。平时,我们根本不可能吃多少肉的,那半块猪的猪肉,有时还要拿来请人做农活用。就连包面里包的油渣子,也是在取完油汁后,剩下的渣趁热每人尝几口,立马就要被收起来了。其余的得等到过年那天晚上才拿出来,里面加点稀少的猪肉,与葱一起剁烂,做成包面吃。那包面啊,莫看面皮子有多大,其实里面的馅,只有一丁点儿,就是个意思而已嘛。
   包面在锅里一煮就散,再加上取走油汁的油渣子,剩下的只是渣了,吃的时候根本没多少肉味儿。母亲为了让大家吃得起劲,不让她的苦心付之东流,就故意只做出一个藏有分币的包面,说凡是吃到它的人,那年的运气一定不会差。有时,我们简直就是冲那枚分币吃的……
   这下,我的眼泪哗哗流了出来,耳旁也响起了雷鸣般久久不停的掌声!
  
   三
   后来,有战友私下问我,你当着全连战友们的面,讲的那个关于包面的故事,里面有没有瞎编乱造的成份?我知道他是个“城里人”,连包面这种叫法,也是第一次新鲜的听到的,便深深地打量他,直到看得他不好意思了,才开口说道,你说呢?
   如果真有其事,那还是很感人的。不过,我们在听你演讲的时候,都是当成真人真事来对待了。不然,就不可能把我们的眼泪都给引出来了
   我默不作声,就想以这种缄默的方式,对那段我曾经经历过的生活予以有力的肯定。
   但奇怪的是,我的这种沉默,更加换来了他“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心。经不住他的一再请求,我在心里还是打算向他和盘托出了。
   “你在农村的那些年,就没有吃到过一次像样的包面吗?”他按捺不住先开口又问我了。
   你说的像样的包面是指什么?是指把油渣子当主料做成的不一样的包面吗?我决心满足他刚才的好奇,想满意地直接回答他。
   “是的,我就是这么问的。”
   有,我吃到了。就是因为与众不同,我也才有了这么深刻的记忆,我说,那是在我读初中的时候,有天晚上我放学后,去到了七八公里外的舅舅家。说真的,我也是想以这种“走人户”的方式,解决一下“口淡”的问题。我去的那晚,他们给我吃到的就是这种与众不同的包面。舅妈把一碗香喷喷的包面,端到了搭有床铺的房间,让我一个人在那里吃着。那碗全是肉馅的包面,是我那时吃到的最为奢侈的包面了,连晚上我在那房间睡下时,都还情不自禁地反复回味呢!只是我在开始进食的那一瞬间,还曾纳闷过,为什么要把我与他们隔开来吃饭呢?其实,等后来全家人上桌正式开饭时,见到了他们个个碗里的菜稀饭,我终于恍然大悟了。回家告诉父母,他们说我吃到的包面,肯定是舅舅舅妈们不多的存货。那是专门用来招待客人才吃的好东西。
   当我把心中珍藏的这件暖心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那个追着要我讲故事的战友时,没想到他以耐人寻味的沉默,对我只字不提。在一个多月之后,他兴奋地拿出一份报纸,要我欣赏那上面的内容。好家伙,难怪如此,我的故事居然被他用上了!那时,异常兴奋的我都有有些情不自禁了。
   全连都以他发表的文章为荣,但谁都晓得,我才是那个素材的人主人公。
  
   四
   退伍的时候到了,战友们从哪儿来又回哪儿去。我重又回到了我儿时的生养之地。所不同的是,以前的“生产队”变成了“村”。村里的生活已经发生了大变样,最明显的是以前那些熟悉的面孔已经死的死了,走的走了……农业生产虽说还在继续着,可实行的是一家一户分散的联产承包责任制方式。每到农忙季节,形成的是你帮我、我帮你互助合作的氛围。
   更让我有些意外的是,村里居然有人把包面改口叫成了饺子。那份理直气壮的叫法,好像比叫包面的人更占上峰。
   我却难改其口,依然还叫它包面。尽管油渣子在包面里,只是个点缀而已了,填充它的主料是猪身上的瘦肉,但村民们还是觉得加了油渣子的包面味道更好,所以大部分时候都喜欢加些油渣子进去。
   我在回复一封从北方寄来的书信时,告诉还在牵挂着我的战友说,你尽可以放心的相信,我们吃包面的时候已成家常便饭,麦面的香味与肉馅的美味,肯定一点也不压于你们北方人吃的饺子味。信的末尾,我还故意挑逗地说如果不信,我们不妨来这比试比试。
   他在回信中,居然还当了真,问我要怎么比试才行,是他来我们南方,还是我去他们北方?我说随便都行!
  
   结尾的话
   妻子是个有心的人,她的有心体现在今夜的晚饭上。不知她是怎么发现我在写这篇叫作包面的散文的,居然还不失时机地做出了包面来。
   她这一声不响的举动,着实让我有些喜出望外,我问她哪来的包面?
   她自信地回答说,自己做的呀!
   我迫不及待地端碗就吃,从碗里散发出来的那醋味,还有青花椒舂蒜的香味儿,就是小时候吃过的那美味儿了。一口咬下去,居然还有油渣子剁的肉馅味儿呢!我边吃边笑,给予肯定地说,地道,地道!是小时候吃的那地道的味儿呢!
   忙着吃到最后,我才深情地问她,你做出来的这个,是算包面还是算饺子?
   有油渣子,又只在过年才能吃到的,那肯定就是包面嘞!
   在心里,我无疑是默认了她这个说法的!
  

共 410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中华美食源源流长,同一食物,名字也叫得极具地方特色。“包面”即我们常说的饺子,这个看似很普通的一个大众美食,却让作者在美美的数次回忆中,有了一种特别复杂的爱。作者先简忆儿时“包面”,再忆暖如春风,严肃活泼的军营集体生活。在来自五湖四海的战友面前,讲好家乡故事,独领风骚,让读者也领略了军营这个大熔炉的文化氛围。这难忘的看似忆苦思甜的经历和自己接地气的生活感悟,既感染了大家,也了影响自己。作者的一字一句话都是发自内心的心声,这无形点燃了这种清澈的爱就是母爱,是舅舅和舅妈的爱,是难忘的军营生活战友们的爱。转业回村,家乡变化多多,就连包面也改叫成饺子。其实名字变了,深情不减,珍藏的岁月和战友情更让人沉醉,点点滴滴皆有爱,文章结尾再次升华主题。作者构思独特,主旨明确,在文章编排及语言打磨上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其文学潜力大。欢迎踢稿八一,期待更多佳作,祝文笔丰满!【编辑:华为】【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20217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华为        2022-02-14 09:33:18
  往事历历,回味无穷!
文章是心灵的窗户,以文发声,以文生情,以文为友,相伴终生!
回复1 楼        文友:足行两行泪        2022-02-14 15:21:51
  谢谢老师利用休息时间编发我的文稿,祝元宵节快乐!
2 楼        文友:燕山客        2022-02-14 09:37:23
  往事只能回味啊。
燕山客
回复2 楼        文友:足行两行泪        2022-02-14 15:23:26
  回味往事,是因为我对它记忆深刻。问好老师虎年吉祥!
3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2-02-14 12:32:14
  包面我也是第一次听说,看了老师的文章让人大开眼界。文章情感真挚自然,生动有趣,娓娓道来,温暖入心,亲切有味,还有吸引力。感谢老师赐稿八一文学,祝老师虎年吉祥!元宵节快乐!期待更多精彩!
淡淡的云彩
回复3 楼        文友:足行两行泪        2022-02-14 15:25:46
  我是第一次投稿给八一社团的。谢谢社长给我的鼓励。祝您春安文祺,虎年大吉!
4 楼        文友:乡笛        2022-02-15 08:53:18
  各地叫法不一样,抱”色面”写活了。让认读后情感饱满,真实朴质,首位紧扣。祝作者新年快乐,佳作连连。
回复4 楼        文友:足行两行泪        2022-02-15 09:26:16
  谢谢您到访留墨与鼓励。也顺祝您元宵节快乐!
5 楼        文友:春草葳蕤        2022-02-15 15:28:39
  包面,一道美味,一种思念,细腻的文笔,书写着那些与往事有关的日子。温馨,难忘。葳蕤问好老师,元宵节快乐!
春草葳蕤
回复5 楼        文友:足行两行泪        2022-02-15 16:12:03
  葳蕤老师,节日好!谢谢您的到访鼓励!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