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舟•向未来】老年人应该寻找快乐(随笔)
春节感怀
今年是我有生以来的第六十五个春节,是离开故乡的第四十八个春节,是在浦江工作的二十个春节,是留在浦江过的第十五个春节,今年是成为浦江市民的第一个春节。
从一个在浦江打工的外乡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浦江公民,整整用了二十年。我是一个四海为家的流浪者,莫斯科的美女没有留住我,美国国籍的官二代女人没有领走我,上海市的富婆没有打动我,而一个普通厚道心地善良的浦江女人却吸引了我,我深深地爱上了她。
浦江虽然是小县,但山清水秀,浦江的万年文化历史久远,底蕴深厚,浦江四季分明,但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地质稳定,从无地质灾害,年年风调雨顺,空气湿润新鲜,最让我留恋的浦江是礼仪之邦书画之乡,水晶之乡,绗缝之乡,挂锁之乡,葡萄之乡,诗人遍地,田园赛诗,作家成群,出口成章,画家众多,神笔马良的故乡,浦江中国书画节早已全国闻名,在这里,我喜欢上了写作,十几年来加入了浦江作家协会,浦江网络文化协会,金华网络作家协会,金华作家协会,写文章已经成为我的快乐和幸福。
受书法家的影响,我也拿起毛笔,开始学习书法,今年春节,已经大着胆子到市面上写春联了。书法也成为我的一项爱好,从中体会到了快乐。
去年已经初步学会了做快手视频,也成为一个丰富生活,享受快乐的好方法。
画画是我从小到大的爱好,做了一辈子图案设计,已经受益匪浅,今后我还要学习国画,让视频、书法、作画、写文章陪伴我终生。
我的小菜园
我是农村人,祖祖代代都是农民,可是,到了我这一代成了不守本分的农民。
青州市的东北乡,是一片平原,没有山,没有湖,没有草滩,没有树林,田野里除了道路和排水沟之外都是良田,黑黝黝的土地好像是加了黏胶的营养餐,长出的庄稼都像小树那么挺拔,土地是粮食的摇篮,民以食为天,为了全国人民的饭碗,各级政府对土地管理的都很严格,别说是种树,就是种菜也绝对控制数量,农民守着土地也照样没有更多的蔬菜吃。
我三番两次的努力奋斗,一心要挣脱农民必须务农陈规旧俗的束缚,最终当了农民的叛逆者,逃进了城市。我暗自发誓一辈子都不想再当农民。
几十年过去了,老了退休了,可是再也回不了故乡,因为那里已经没有了我生存的地方。我开始怀念那个年轻时要死要活的想离开,老了却怎么也回不去的出生地。我又开始想念那片黑土地,我多想用我的晚年充足的时光去弥补对那片土地的亏欠。思乡不能回乡,恋土不能见土,时常流下思念的热泪。我甚至想百年后把骨灰撒到那片土地里。
树不可无根,人不可无土,心不能悬浮在空间。
于是,我开始自己动手制造土地,我住的四楼顶上是个半层,后一半是厨房,前一半是空场,水泥楼顶,可以制造一块小小的土地,于是到建筑工地运回黏土,半袋半袋的扛到五楼,再到街面那些小饭店讨要回烧过的煤球炉渣,碾碎和在黏土里,平时摘下来的菜根菜叶子也混合在一起,慢慢形成土壤,开始用泡沫箱子当花盆,慢慢扩大面积,把半间房子的楼顶制造成了土地,找来人们装修扔掉的木条在土地北半部空中搭起木架,冬春种青菜,夏天种冬瓜黄瓜葫芦,秋天种丝瓜豆角,南半部种西红柿茄子,各种瓜果蔬菜面面俱到都种一点,施肥浇水捉虫子,忙的不亦乐乎。
有付出就有收获,不同季节有不同的蔬菜,小葱薄荷香菜常年不断,冬瓜丝瓜都可以送给半个楼栋的邻居们吃。
我家一年到头很少去市场买菜,省钱是次要的,主要是增加了乐趣,解了乡愁,调节了心情,锻炼了身体。
摆弄着这一块人造土地,就当故乡在身旁,看见那汗水换来的果实,仿佛看见了家乡的父老乡亲。
啊!我的思乡梦何时了?
(壬寅初春于金华)
幸福很简单
幸福真的很简单
婴儿的时候
饿了有妈妈奶水吃饱
冷了有妈妈单薄衣襟内的怀抱取暖
幼儿的时候
嘴里哼唱着童谣
手里拉着个泥巴做的拖拉机满街跑
童年的时候
雪地里捡回没有爆炸的二踢脚,
重新做成大爆仗,
只为那惊天一响。
小学里
破石板上写出老师满意的字
最爱听的是“这孩子聪明”的夸奖
初中里
语文老师在班里读我的作文
数学老师封我个外号“神仙”
高中里
学校宣传栏里常有我的漫画
广播站喇叭里常有我的文章
毕业了
学大寨工地上一把刷子写标语
一支毛笔做文章
当兵了
一手握着枪杆子一手拿着笔杆子
连队里文化当教员
师部营房科里画图纸
退役了进城了
家纺设计转正了
应聘了进市外贸局了
创建抽纱公司了
国营外贸改革了,联合市民创建绿洲保健公司了
倒闭了下岗了失业了
下江南打工了
做设计,做技术,做管理,做贸易,出国建立跨国公司了,
年老了回国了退休了。
爱上写作,发表文章六百篇,
县地作协是会员
爱上书法,学习班上当班委鼓励大家努力学习
百天有成效
市场写春联
老有所学
老有所为
老有所乐
快乐很简单
多做愿意做的事
少干不愿意做的事
幸福很简单
放下一切抱怨
忘记一切不满
剩下的都是高兴
知足者常乐
简单者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