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书香南北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书香·泉】树图腾(散文)

精品 【书香·泉】树图腾(散文)


作者:北方天马 举人,3451.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207发表时间:2022-02-19 23:27:15
摘要:神树被盗的事,像一阵风,口口相传很快家喻户晓,整个不大的村子一时都陷入了惶恐之中。那两颗古树,可是人们心中的神树,不但粗大,而且老得没有人能说出它的年龄。古树既是人们心中的神,也是人们心中的图腾。两颗古树被重植原处的第二天,夜里下了一场初春的大雪,田野大地一片银装素裹,天地间无比净洁,这场雪暂时掩盖下盗树分子犯下的罪恶,但那包裹树身的红布格外醒目,远远望去像一团火,昭示着生命,昭示着自然人生,昭示着一地民众心中的图腾。

【书香·泉】树图腾(散文)
   2015年3月2日,正是中国农历的正月十二。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库伦旗先进苏木(苏木:乡镇级区划单位)的代西花噶查村,村民们依然沉浸在春节的祥和喜庆气氛中。年长的村民,见天气良好,自发地集结在村中心小卖店门前,谈天说地,论古说今,无拘无束地传播着一些新老趣闻。村子里不时有鞭炮炸响,好像在维持着即将淡去的年味。春寒料峭,乍暖还寒,房顶上的积雪已开始融化,但转阳成荫时,即刻又凝结成冰,因此房檐上垂下长长的冰溜子,如倒悬的竹笋,越积越长,越长越大。
   突然,一个放羊的老羊倌跑回村子,向人们宣布了一个爆炸性新闻:“大家快去看看吧,咱们村的两颗神树没有了!”一语震惊了所有的人,聊天的人们面面相视,不敢相信,又不得不信,遂不约而同地争相跟他跑向出事地点。
   此事像一阵风,口口相传很快家喻户晓,整个不大的村子一时都陷入了惶恐之中。那两颗古树,可是人们心中的神树,不但粗大,而且老得没有人能说出它的年龄,就连村中最年长的杨大爷也说。他今年八十岁了,自小放羊时就在神树下遮阴避雨,那时的神树也是这般模样,这么多年,没有怎么变化。
   据传说,伪满时期有一小队抗联战士,从这里路过时,遇上小日本的飞机轰炸,他们慌忙躲到大树下。一阵机枪扫射后,投下一颗很大的炸弹,就落在两树跟前,砸得地上尘土飞扬。树下的八个战士,赶忙就地卧倒,心想:“这一劫定难躲过。”过了一会,飞机远去,他们并没有听到爆炸声。抬头一看,一个黑黝黝的大铁家伙就躺在眼前,把大地砸出一个大坑。不知什么原因,只是没有炸响。战士们抖落掉身上的泥土,对着大树深深鞠躬,连称“神树!神树!”他们相信是神树的庇护,才得以脱险。
   我们远古的先祖,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但凡古老、奇特或神秘的东西,总会生出些敬畏和崇拜之情,久而久之就相信它具有神奇的力量,认为有超越自然和人类的能力,从而尊为神圣,进行顶礼膜拜。这样的崇拜,慢慢形成的信仰,演变为部族的“图腾”。
   要说华夏民族的大图腾,首推是龙。龙在中华黄土大地上,有着无与伦比的尊严和神圣,即使是当今的我们,也无不骄傲地自称,我们都是龙的传人。龙在中国有相当悠久的历史,远古的祖先创造出这个神灵,万千年来,伴随着华夏民族,走向文明,走到今天。离此不远的赤峰市考古工作者,发现了“红山文化”区,在人类新石器时代的地质层,发现了“中华第一玉龙”。自此慢慢七千余年的中华文明发展史,无不打满龙的烙印。
   唐代诗人阎朝隐就有《奉和登骊山应制》一绝:“龙行踏绛气,天半语相闻。混沌疑初判,洪荒若始分。”龙兴于水,行于天,能携风带雨,持雷放电,亦火亦水,驾雾腾云,试想天下之物,其神力谁可与之抗衡?被认为是万灵之长,成为中华民族的图腾,可以说当之无愧。
   树,大抵是一种民间图腾,中国厚土地上的很多部族或一方一地的民众,都把自己地域内的古树,视为神明,倍加尊崇与爱护,认为它能消灾赈福,藏风纳气,可以保佑着一方生灵的平安、幸福。甚至人们的衣食住行、喜弄哀乐,及前程未来,健康命运,都寄托于崇拜的神树上。
   也许因人类的远古先祖,就生活在树上,遗传下来看不见的基因;也许是人们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恩,使尊崇大树。在祖国北方大地上,但凡是百年古树,均被红布系腰,或拴满飘飘扬扬的彩布条,受到尊崇和膜拜,敬为神明。鲜艳的红黄布条和苍老的古树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它是人们心灵的寄托,是精神的象征,是人们自发的行为,没有约束和督导。古树既是人们心中的神,也是人们心中的图腾。
  
   二
   当地森林公安接到报案后,很快赶来事发地。原来矗立神树的地方,映入眼帘的是两个大坑,地上一片狼藉。新挖开的黄沙土散落在四周,几条被斧锯斩断的大树根,露出白森森的伤口,阳光照射下特别刺眼,湿漉漉的似乎还在无声地哭泣。同样被锯下的树枝、树杈,乱七八糟散落一地,木屑、碎枝、脚印、烟头,大型机械碾压的印痕,扰乱了旷野,破坏了乱坟岗的肃穆和幽静,显得触目惊心。
   一场特殊的勘察有序进行,公安人员走访、鉴定、取证工作,迅速展开。由于事发地处于原野,距村子有近两公里的距离,没有监控设施及目击证人,一时公安人员感到有些棘手。
   被盗的这两颗古树,并非什么珍贵树种,为当地常见的刺榆树,那么谁会花费这么大的人力物力盗窃古树呢?树身虽然粗大,需两三个成年人才能合抱,但长得并不标准,枝枝叉叉,沟壑纵横,因此也不见得是为木材而盗树,况且挖坑掘土,似乎是为了移栽而为,但那又是出于什么目的与动机呢?再说古树在当地人的眼中,无比神圣,平时连干枯树枝,当地人也不会去碰,任其自生自灭,肆意生长。谁人又如此大胆,竟敢挑战神明?
   当地从来没发生过这样的案件,一时公安人员,也理不出头绪和线索。后考虑到如此大树,必须大型机械设备来装载运输,于是他们把目标描向邻近的国道和高速路卡口,侦破大网撒向更远的外围。
   五天后,消息灵通的村民发布听来的信息:“公安部门已查出古树被运往关内,他们已经出发前去追缴。”这一信息使村民悬着的一颗心,稍有放松,一些年老妇女们开始焚香祷告,天天盼着古树被追缴归来,同时又担心它能不能重新移植栽活。
   这两颗古树,不属于村中具体某个人或某个家族,是大家共有的财产,也是村中人眼中的神圣。村子里百分之九十的人为蒙古族,自清代初期,他们的先祖定居这里后,历代去世的老人,都埋在大树周围的山坡上,为村中公共墓地。
   后来,他们的先祖有灵,长出这两颗刺榆树,守护着这片圣土。不知又历尽多少寒暑与风雨,直到被盗以前,古树仍然是葱翠茂盛,不见得十分苍老。村民历年的祭祖时节,祭祖的同时,都会给神树插上一注香,在树枝上挂上各种布条,像参拜敖包一样,顶礼膜拜,祈祷平安,以求吉祥。古树是他们崇拜的神圣之物,可以说是村民心中认可的图腾。
   这里地处兴安岭余脉,南靠茫茫的科尔沁大草原,大山的余韵组成一道道高粱,两颗古树俨然像两位将军,日夜守护着代西花噶查村沉睡的先人。秋冬披一身来自大山的雪风,春夏沐浴着科尔沁大草原的雨露,几百年来,历尽沧桑,惯看秋月春风。村民们一代又一代,都把古树视为心中的神,似乎祖先的灵魂就附在神树之上,每每村中有人婚丧嫁娶、生病闹灾,或零星走出个大学生,家主们都会来在神树下,祷告先祖,烧香许愿,然后系上布条以示感恩。外出归家的村民,无论是开车还是步行,只要远远地看见神树,一颗漂泊的心,才算有了归属。神树是家的标志,是故乡的眷恋。
   国家有国家的信仰,民族有民族的图腾。中国的蒙古民族,自古过着游牧或半牧半农的生活,他们骑马驰骋于天地间,蓝天白云是他们的畅想,山川河流受他们敬重,他们最尊崇就是大自然,即是凶猛的鹰与草原狼的形象,也成为他们崇拜的图腾。广袤的草原上,一望无际,大树比较稀少,若有颗大树,不但成为地标,还有家的温馨,而且放牧时天气突变,可以遮风避雨,指引归程。
   蒙古族人看似粗狂豪放,其实感情十分认真与虔诚,他们信仰的事物,决不允许有人亵渎,他们心中的神,来自大自然的万事万物,尊崇大自然是他们至高无上的信仰。这两颗古树被盗,冲击了他们信仰的底线,人人义愤填膺,恨不得亲自协助公安,抓获犯罪分子。
  
   三
   几经周折,森林公安们,从千里之外的山东泰安,找到了这两颗还没来得及出手,而栽在一家后院的古树,通过带去的树杈锯口证据比对,确定是此树无疑。
   消息传到代西花噶查村,村民们欢呼雷动,自发地去神树地祭拜祷告,修整神树的家园。同时央求公安部门:神树起出后要在十二点以前栽回原处。这既增加了树的存活率,又是当地的风俗。他们认为,只有中午前神树归土,附在神树上祖先的魂灵,才能顺利归位,免得漂泊流离,不得安宁。
   迎神树回家,乡亲们无比激动,一边派去人定制锦旗,一边购买烟花爆竹,并准备了大量香烛纸码和供品。一大早,全村空巷,村民们敲锣打鼓地守候在路旁,焚香舞蹈,迎接神树归来。
   十一点二十分,两辆装载古树的大货车,抵达目的地。一脸疲倦的司机及公安干警们,被村民簇拥,与之戴上大红花,献上最美,最纯洁的哈达。神树在鞭炮、锣鼓齐鸣声中被栽回原处。人们虔诚的膜拜,举行古老的祭祀仪式。一袭红绸裹上树身,只是那白森森的枝杈断口,讲述着月余的一场劫难,令人们痛心和遗憾。
   省林业部门,也专程派出技术人员,指导栽树,并挂上几个大吊瓶,用最科学的手段,以确保神树顺利复活。
   树木是一种神奇的生物,它更早于人类出现在这个蓝色的星球上,有的高大参天,成栋成梁,有的结出种种树果,馈赠人类以口福或充饥。千万年来,它们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生活美满时可以遮风挡雨,灾难饥荒时又是它拯救了难民。可以说,人类的发展进程中,从没有离开过树木,即使科技发达的今天,我们的衣食住行、健康快乐,无不与树有着亲密的关系。
   大树的年龄远超人类,几百年,上千年的亦有。它们静静地屹立在原野,立在山岗,立在荒村路旁,立在宫廷陵园。世道发展,时代变迁,它们见证了沧海桑田,看尽了人间岁月。惊天动地心头淡过,世态炎凉荣辱不惊。它们记忆历史,指引大道,佑护子民,展望未来。
   南方有乔木,北方有红松王,跨越万古的银杏,耸入云天的冷杉,无不是人们敬仰的向往。孔府圣人手植柏,山西洪洞大槐树,跨越历史,跨越时空,跨域种族界限,无不是民族精神的凝聚。古树承载的历史,经历的岁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见证。它们默默职守,守护着人类,装点江山社稷,装点美丽星球,铸立民族图腾之魂。
   “日出扶桑,日落若木”,三星堆的青铜神树,讲述了远古神秘的神话故事。三千年不死,三千年不倒,三千年不朽,塔里木伟大的胡杨树,凝聚出生命的伟大和顽强精神。乾坤悠悠,生生不息,天地玄黄,传承致远。
   其实,大树又是很平凡的,它们安分守己的生长在城市、乡村、田野和山林,一行行,一片片,随处可见。与大自然共呼吸,与人类共命运。它的生命源于自然万物,反过来又滋养万物自然,与人类共生共荣,源源不断地释放着生命的气息。
   大树与世无争,大树宽宏大量。在茫茫科尔沁大草原上,崛起的蒙古大汗民族,尽管曾经金戈铁马,横扫欧亚,看起来剽悍粗犷,其实感情十分丰富。他们的信仰源自古老的萨满教,自古就崇敬自然,崇拜长生天,而大地上的山川、河流、大树、石头都是他们崇拜的对象。
   这次古树被盗,尽管很快被追回,但依然难以平复人们心中的愤怒,祷告神树,安抚先祖亡灵的同时,也诅咒那些利欲熏心可恶的盗掘者。两颗古树历经风风雨雨,走过几百年的沧桑岁月,本来可以平静的生活于原地,何曾想有此一劫。村中和每每路过的人,看到光秃秃的大树身,无不痛心和遗憾,无不发出无奈的感慨:人啊……人!但愿古树早些康复。
   两颗古树被重植原处的第二天,夜里下了一场初春的大雪,田野大地一片银装素裹,天地间无比净洁,这场雪暂时掩盖下盗树分子犯下的罪恶,但那包裹树身的红布格外醒目,远远望去像一团火,昭示着生命,昭示着自然人生,昭示着一地民众心中的图腾。

共 444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第一部分,写新年过后,人家在喜庆中得知村里的古树没了。大家追忆古树的神性。并首次讲到关于龙和树的图腾。第二部分,写公安人员的侦察、追踪。第二次,落地式地写古树与村人先祖的关系,以及人们对古树的感情和崇拜。第三部分,写案件的侦破和古树的复栽,写乡亲对古树归来的重视、庆祝和形式上的隆重。第三次展开对树图腾的深入分析。并升华为一种象征性的情景:两颗古树被重植原处的第二天,夜里下了一场初春的大雪,田野大地一片银装素裹,天地间无比净洁,这场雪暂时掩盖下盗树分子犯下的罪恶,但那包裹树身的红布格外醒目,远远望去像一团火,昭示着生命,昭示着自然人生,昭示着一地民众心中的图腾。文章:一是有很强的故事性。先是过年的喜庆,忽又古树不见了。之后,一层一层地展开侦探,失而复得,又是一番庆祝和隆重仪式。二是围绕主题,连续地进行深入。从树的神性,用一个故事讲;到树与先祖和乡亲的关系,深入生活地讲;再到上古、南北、朝堂、乡村,立体式地展开图腾的分析。三是多次应用对比反差的写法。如开头,一喜一惊。四是将现实的叙述与议论说明回忆结合起来,虚实结合好,取得了理性和感性的双重加深、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五是结尾的象征应用得好。天马老师此篇,有大气的地方,有细腻的地方,语言规范大气。是一篇好作品。思想性、艺术性、故事性并重,很有意韵。精品。全力推荐。【编辑:归来的少年】【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20221001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归来的少年        2022-02-19 23:28:47
  天马老师的创新作品,很有思想性和艺术性。好读,耐读。读后,令人有厚重感。
回复1 楼        文友:北方天马        2022-02-20 06:37:00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15年央视《见证》栏目,曾做过一期节目。谢谢总编认真编辑,辛苦了。祝康乐。
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02-22 19:03:22
  天马老师好,更喜欢读你的文章了,气势雄迫,有逼人之力,更有感染之力,点赞。怀才抱器留墨。
怀才抱器
回复2 楼        文友:北方天马        2022-02-22 19:28:19
  谢谢老师到访,玉留赞词,非常欣慰。老师的文更是深邃沉厚,笔锋犀利,语言正统,一直是我学习的典范。祝新春康乐、遥握。
3 楼        文友:雪凌文字        2022-02-22 21:23:30
  我之前一直在想写文章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之前我给自己的定位是写给自己,后来我觉得似乎狭隘了,也太自我,这篇作品也许可以找到一点答案,文章可能是写给自己的,但更大的意义是写给过往,写给将来的。记住该记住的,记住有意义的人和物,才是可以永不褪色的文章,拜读老师佳作,问候。
著文写诗,记录生活,更是记录人生!
回复3 楼        文友:北方天马        2022-02-23 21:01:59
  是的,图腾也是一种文化,不能单纯的以迷信论之,形成信仰的东西,我们理应尊重。
4 楼        文友:宁夏旅行者        2022-02-23 11:40:10
  天马老师的好作品,耐人寻味,赏读了。
回复4 楼        文友:北方天马        2022-02-23 21:03:24
  谢谢赏读,期望友活跃起来。顺祝康乐。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