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作品赏析 >> 【八一】冷与暖是生命里的另一种不舍(赏析)

编辑推荐 【八一】冷与暖是生命里的另一种不舍(赏析) ——赏析《红楼梦》第八回


作者:秋水翁 秀才,1753.2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295发表时间:2022-02-22 11:15:38

【八一】冷与暖是生命里的另一种不舍(赏析)
   此为《红楼梦》第八回笔记。整理这一回笔记的时候,突然想到现代京戏《沙家滨》里阿庆嫂回答刁德一的一段唱词:“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来的都客,全凭嘴一张。人一走,茶就凉……”这人一走,茶就凉,是自然的规律;有时候就怕人还没走,茶就凉了,这是世态的炎凉。这世间人与人的交往和关系,像乱麻皱丝,——不理,乱。理,更乱。但看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朋友、战友、同学、同事,抑或至亲至爱,对个人的态度最终无非两个字:冷与暖。
   冷者是欲望获得后的嘴脸。以己所求者,可视你为友,视你为亲,其言语漂亮,热情而周到,赠物必达你的心意。然私欲暂得满足,或你走下世光景之时,他便冷脸漠然,此为其一。再则,有益于己时,便趋之若鹜,尊神念佛;无益于己时,退避三舍,明哲保身。——此便是冷者的圆滑。
   暖者是真情后的领悟。心与心之间的默契,以己所好者,视为挚,视为爱。而为情所动的人,言语往往羞怯,行为细微之处可观其心。世间之人情,一为至亲挚友,一为真心爱人,用情之深,伤也至痛。
   然人的生命成长是一个不断过滤与筛选的过程。生命的成长历程中,看待人的态度也在不断地领悟中变得更加准确和贴合自己的心意,——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交往,什么是假意?什么是真情?需要时间一点点去洗磨,然后才显得出真金来。“日久见人心,路遥知马力”,时间的沙漏里,何曾欺骗过有情的人,只是需要你去细细体会。
  
   二
   说到了这里,或许有人会问,你讲这么多闲话,与本回有何关系?列位,自我读《红楼梦》以来,总觉得这小说里写人情世故的事情太多,初读时,觉得语言未免啰嗦累赘,故事繁杂细碎。后来渐渐明白,人的生命长河里,本来就无非这些小事。一件件小事组成生命的过程;一桩桩人情,看的就是人生百态。从小事中领悟生命的与众不同,从人情之中,去看透这个有人的世界。所以读这书的态度,你得泡上一壶好茶,放松心情,让文字像血液一样,在体内缓缓流动,那样才能真正品出本书里的人情世故来。
   《红楼梦》里处处讲人情,讲世故,为何这一回单单提人情中的冷暖呢?皆因此回中贾宝玉所牵涉到贾府里不同等级的人比较全面,而作为公子兼主人的贾宝玉来说,每个阶层的人对其的态度,便是我们每个人生活在人世间所见的人情世态。
   想那日贾宝玉去宁府赴宴回来,想着薛宝钗有些小恙,便欲往去探望一番。贾宝玉的可爱之处就在这里:对每个女孩子都关心,都能给予菩萨般的温情,——我初读《红楼梦》时,总觉得金钏、晴雯之死,柳五儿之灾,以及后来小丫头们被逐,与贾宝玉的这种温情有极大的关系。正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青春年少的女孩子们,哪里经得住一个英俊潇洒的少年这样柔情,如此关怀备至!
   我们暂且把这话题撂下,待日后慢慢闲聊出来。但见此时贾宝玉要去探望薛宝钗,却不走正道:
   若从上房后角门过去,恐怕遇见别事缠身绕,又怕遇见他父亲,更为不妥,宁可绕个远儿。
   我小时候放暑假,总喜欢去村口的小河边洗澡,唯所虑的是挨父亲的狠揍。于是每日吃过午饭,待父亲睡中觉时,偷偷从后门溜跑,那是既胆怯又兴奋的事。然看贾宝玉此行,居然不敢路过自己父亲的房门,——父子关系如此紧张的话,恐怕也没有什么温情可言。究竟是什么东西造成父子之间这样一种冷漠的隔阂?恐怕不仅仅是人情能说得清楚的。
   然而本以为可以顺利地绕过父亲的房间,却偏偏又遇见一群无聊的人:
   “偏顶头遇见了门下清客相公詹光、单聘仁二人走来,一见宝玉,便都赶上来,笑着,一个抱着腰,一个拉着手:‘我的菩萨哥儿!我说做了好梦呢,好容易遇见你了!’”
   “……可巧管库房的吴新登和仓上的头目叫戴良的,同着几个管事的头目,共七个,从账房里出来,一见宝玉赶忙都一齐垂手站立:独有一个买办,名唤钱华,因他多日未见宝玉,忙上来打千儿请宝玉的安,宝玉含笑伸手叫他起来。众人都笑说:‘前儿在一处见二爷写的头方儿,越发好了,多早晚赏赏我们贴贴。’宝玉笑道:‘哪里看见了?’众人道:‘好几处都有,都称赞得了不得,还和我们寻呢。’”
   看看此两段文字,是不是给中午宁静贾府又增多了一份热闹?这里贾宝宝相遇了两拔人,一是清客相公,二是管事的下人。
   何为清客相公?旧时依附于官僚富贵人家帮闲凑趣的文人。这一群人在旧时社会里身份特别,春秋战国时称门人或门客、食客。孟尝君食客三千,当然其中不乏有才之士,关键时也能挺身而出,以才救主卫国。然大多数人,也不过是混口饭吃,所以他们的眼里心里是势利第一,凑趣第二。清人陈森《品花宝鉴》借孙仲雨之口说:“上等人有两个,一个是前贤陈眉公,一个就是做那《十种曲》的李笠翁,不能做个显宦与国家办些大事,遂把平生之学问,奔走势利之门。第二等人,有十样要诀:一团和气,二等才情,三斤酒量,四季衣服,五声音律,六品官衔,七言诗句,八面张罗,九流通透,十分应酬。三等的,要考过童生,略会斯文些,是半通,会足恭、巴结内东,奴才拜弟兄,拉门面认祖宗,钻头觅缝打抽风。”可见,清客是要有点本领的,要有帮闲之志,又有帮闲之才,才是真正的帮闲。
   作者写此处的清客,各位一看,便也明白他们是哪种货色。即使不太了然,看看他们的名字:“詹光”即沾光;“单聘仁”岂不是单骗人么?他们称宝玉为“菩萨哥儿”,一人拉手,一人抱腰,表现得十分亲切和热情,——世间人,凡对利益献媚,对人格卑膝者,无不如此。
   所以文化人的悲哀在于当文字换不来稻粱时,文人的品位就荡然不存了。为此,我想到当年曹雪芹中年遇困,靠粥和赊酒度日时,他内心也一定长叹:世间百无一用是书生罢。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那一群不识多少字的管事佣人却对贾宝玉说他写的那些斗方块好得不得了,到处有人赞扬呢。我们暂且不说这些下人有溜须拍马之嫌,——如果说前面清客的行为是对文化的一种作践的话,那么后面下人对宝玉的夸赞,却是对文化的一种提升。文字没有错,错在那个社会对它的态度。
  
   三
  
   那贾宝玉好不容易来到梨香院。
   “宝玉忙请了安,薛姨妈一把拉住,抱入怀中笑说:‘这么冷天,我的儿!难为你想着来,快上炕来坐着罢。’”
   这是长辈见晚辈的一种温情体现,相比前面清客与下人的态度,薛姨妈对贾宝玉的情感就更真实,更亲切。
   只是贾宝玉见薛宝钗这一次,所遇之情是冷是暖?是真是假?倒觉得玩味。小说至此,贾宝玉已经见过薛宝钗多次,却从未从他眼中正面描写过薛宝钗的外貌,作者好耐得住性子!原来在这里给读者解秘呢。
   宝玉掀帘一步进去,先就看见宝钗坐在炕上作针线,头上挽着黑漆油亮的䰖儿,密合色的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线的坎肩儿,葱黄绫子棉裙:一色儿半新不旧的,看去不见奢华,惟觉雅淡。罕言寡语,人谓装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
   再看看薛宝钗眼中的贾宝玉:
   “头上戴着累丝嵌宝紫金冠,额上勒着二龙捧珠抹额,身上穿着秋香色立蟒白狐腋箭袖,系着五色蝴蝶鸾绦,项上挂着长命锁、记名符,——另外有那一块落草时衔下来的宝玉。
   薛宝钗的着装,作者用了两个传神的字:“雅淡”。——有一种朴素,也有一种不俗,与当初贾宝玉眼中的林黛玉相比,薛宝钗的确没有神韵,也没有光彩。
   然而要注意的是作者在这里已经表明整本小说对薛宝钗性格的定论:“罕言寡语,人谓装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很显然,作者告诉我们的是:贾宝玉面前的这个人一点也不真实,有更多“装”的成分在里面。
   特别是作者在后面又写到薛宝钗取金锁时,“从里面大红袄儿上将那珠宝晶莹,黄金灿烂的璎珞摘出来。”
   大红,是一种热烈而鲜艳的色彩。黄金灿烂,有一种耀眼的颜色,也有一种冰冷的气息。这一内外对比,说明什么呢?薛宝钗的外素而内艳,似乎在掩藏内心的什么东西。
   如若不然,再看看她眼中的贾宝玉,她从从头部一直看到颈项,就直奔那块宝玉而去——
   “成日家说你的这块玉,究竟未曾细细赏鉴过,我今儿倒要瞧瞧。”
   薛宝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
   我们看看她眼中的这块宝玉,究竟是什么样儿:“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缠护。”这不正是贾宝玉此时的生命状态么?——神采奕奕,气质飘逸,神仙一样的人物。我想不用薛宝钗动心,但凡见了贾宝玉这样的孩子,每个人都会动心。
   然而薛宝钗却又是十分内练的人,她不可能直接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来,所以她看到那块宝玉上的字,反复地读了两次:
   “宝钗看毕,又从翻过正面来细看,口内念道:‘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念了两遍,乃回头向莺儿笑道:“你不去倒茶,也在这里发呆作什么?”莺儿嘻嘻笑道:“我听这两句话,到像和姑娘的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
   她本是多么聪明的一个人,难道她不懂这八个字的意思?非得念两遍,而且这块宝玉另一面还有几排字,她却偏偏不念。我每每读到此,就猜测此时薛宝钗是故意在引导她的丫环莺儿说出她身上的金锁,来证明只有她和宝玉才有一种不同的缘分。
   她的目的达到了,就连贾宝玉自己也说:“姐姐,这八个字倒和我的是一对儿。”就这一下,便拉近了她和贾宝玉之间的距离。我想此时薛宝钗的内心一定狂热,她的小宇宙也一定能量满满,随时都有暴发出来的可能。
  
   四
  
   可是正在薛宝钗内心狂热的时候,林黛玉来了。所以好戏才刚刚开始——
   “话犹未完,林黛玉摇摇摆摆的进来,一见宝玉,便笑道:‘哎哟!我来得不巧了!’宝玉等忙起身让坐,宝钗笑道:‘这是怎么说?’黛玉道:‘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宝钗道:‘什么意思?’黛玉道:‘什么意思叫:来呢一齐来,不来一个也不来;今儿他来,明儿我来,间错开了来,岂不天天有人来呢?也不至于太冷落,也不至于太热闹。——姐姐有什么不解的呢?’”
   我读这一段时,觉得好有意思。你看黛玉摇摇摆摆地来,——她一定早知道薛宝钗与贾宝玉在一起,而且她们正谈得入正题时,她意识到自己应该出场了,所以她的步子走得急切而又几分沉重:她内心有一种焦虑,也有一种不安。
   她的语言中,带着讥讽薛宝钗的意思:别以为我不懂你的心思?二则呢,他讲到一个更重要的问题,也是对薛宝钗的提醒:对人的态度,是冷是热,应该有一个平衡。平衡是一种自然的状态,情感方面的事也同样应该遵循自然的法则。
   当然这样的话,也许薛宝钗明白,贾宝玉未必清楚,但他听出了黛玉话里的醋意,——所以他准备选择回避。在以后的情节中,贾宝玉常常会这样处理。
   这倒告诉了我们小青年们的一个好方法:在同时被多位异性追求而发生醋意时,最好的办法就是退避三舍。但只选你自己中意的,可别像贾宝玉一样处处留情,到时候也难收拾残局。
   只是这一次贾宝玉没能走得掉,薛姨妈已经准备了好酒好菜招待他们。又是一段热闹的场面即将上演。
   首先出场的是李奶妈,这个把贾宝玉奶大的佣人,极力劝说贾宝玉不要饮酒。从后面的情节看来,这个奶妈何其圆滑,既要获得利益,又不想承担责任。
   我有时候想到社会上的某些人,在问题面前总是推卸责任,藏首畏尾,而在利益面前,却跑得如飞一般,这些极致的利己主义者,不就是李奶妈的光辉形象么?
   ——人性的圆滑与自私,其实在任何社会,任何阶层都是存在的。作者表面写李奶妈的对贾宝玉的关心,其实正提示这个老太婆内心的本质特点:“你贾宝玉喝了酒,回家挨骂,可不管我的事。”有时候读到这些情节,我们就会自觉地反醒自己:积极地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同时努力地去获取自己的利益,这才是完美的人格,健康的品行。
   这里不得不说到酒。贾宝玉说自己只想喝冷酒,然而薛宝钗笑道:
   “宝兄弟,亏你每日家杂学旁收的,难道不知道这酒性最热,要热吃下才,以散的就快;要冷吃下去,便凝结在内,拿五脏去暖它,岂不受害?”
   好一段理性的话,表面是在说喝酒,其实在说人,也在说情。——一方面是对贾宝玉的关心,另一方面分析得头头是道,不得不令人信服。薛宝钗希望贾宝玉能够现实和理性地对待人和事,这样生命就会更加平顺。再则林黛玉对人刻薄和酸冷,你需要更多的心思去呵护和温暖,但用情至深,只会给自己带来伤害,这又是何必呢?
   可是情感的冷与热,人性的真实与理性,谁能说得清?你选择理性,就会压抑自己真实的人性;你选择真实的人性,而现实却是这样的冷酷,——往往在现实面前,内心有所坚持的人,却总是败给理性的人。
   可是无论薛宝钗如何在贾宝玉面前引导出金玉奇缘,而在贾宝玉心中,那份真挚的情感,却是不可动摇的。林黛玉此时的出现,也许正是把贾宝玉从理性拉回真实的一个引路者。
   所以当她要离开梨香院的时候,贾宝玉对着林黛玉说了一句至关重要的话:
   “你要走我和你同走。”
   仿佛是在许诺,又仿佛是深情的表白。林黛玉一下子明白了,她把前面的醋意打消得一干二净。所以在她们即将告辞薛姨妈的时候,作者写了一段相当温馨的场面,——小丫鬟不会给贾宝玉戴斗笠,弄得他很不自在,于是林黛玉站在炕沿上道:
   “‘过来!你给你戴罢。’宝玉近前来。黛玉用手轻轻笼发冠儿,将笠沿掖在抹额之上,把那一颗核桃大的绛绒簪缨扶起,颤巍巍露于笠外。整理完毕,端详了一会,说道:‘好了,披上斗篷罢。’”
   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画面!像一对恩爱的夫妻:你出门时,我帮你整理衣物,帮你束发,轻轻地用手抚摸,带着生命的触感和体温。又轻轻地嘱咐,带着无限的深情和欣赏。
   也许多少年以后,即使人到了中年、老年,有过这样经历的人回想起来,在自己青春年少的时候,有一个异性帮自己整理过衣物,带着深情的口吻嘱咐过自己,那是多么一件美好和温暖的事呵!这又怎样能让人忘怀?
  
   2021年7月10日于金犀庭苑

共 5357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一篇有关《红楼梦》第八回的赏析文。《红楼梦》大旨言情,因情而文,因情捉笔。作者为躲避不必要的麻烦,伤时骂世之旨只能隐匿其中。作者在描写各个阶层人物爱情故事的同时,世态炎凉,人情冷暖也贯穿小说始终。作者从人情世故映射人心,深刻分析,让人感同身受,唏嘘感叹。贾政的清客虚情假意,管事佣人的阿谀奉承,薛宝钗富有心机等等,反衬出黛玉的冰雪情真,也栩栩如生描摹出世间众生相。小说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就像身边发生的人和事。文章剖析精准透彻,观点鲜明,理性客观,有条有理,论述有力生动,采用对比手法,富有感染力。人间自有真情在,但世情之下的利益关系更是常态,保持清醒头脑,拥有好心态,才能理性去看待现实问题。好文章推荐共赏,感谢老师带来的深度好文,祝文丰快乐!精彩纷呈!【编辑:淡淡的云彩】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2-02-22 11:16:45
  文章剖析精准透彻,观点鲜明,有条有理,论述有力生动,采用对比手法,富有感染力。人间自有真情在,但世情之下的利益关系更是常态,保持清醒头脑,拥有好心态,才能理性去看待现实问题。好文章推荐共赏,感谢老师带来的深度好文,祝文丰快乐!精彩纷呈!
淡淡的云彩
2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2-02-22 11:25:01
  一入红楼梦不醒,人情冷暖尽在其中。感谢老师醍醐灌顶的精彩佳作,祝创作愉快!期待更多精彩!
淡淡的云彩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