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难忘故乡的年味(散文)

精品 【流年】难忘故乡的年味(散文)


作者:秦之送 布衣,108.9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859发表时间:2022-02-22 15:33:31

今天是农历腊月二十三,也是小年,虎年新春佳节将至,古城也迎来了一场落雪。刚刚从新冠疫情中苏醒的城市,年的味道渐浓,这使我想起了儿时在老家经历的一个个春节。那是六、七十年代,一个物质匮乏、生活清贫、缺吃少穿的年代,过年就成了小孩子们最期盼的事情。“过年好,过年好,吃白膜,砸核桃,锅里煮个白唠唠(猪肉)。”从这歌谣,可以看出那个年代人们生活的窘迫以及对过年的期盼。而让我难忘的,是故乡那洋溢着烟火之气的年味,散发着亲情之光的年俗。
  
   一
   故乡的年味,是从腊八开始的。
   腊八这一天,祖母一大早就起来为我们准备腊八饭了。躺在炕上的我,闻着勾人垂涎的饭香,再也无心贪恋热被窝,匆匆爬起,穿好衣服下地,急切地等着吃腊八饭了。现在想起来,那腊八饭里只是放了些白面片、黄豆、小米、豇豆之类,没有啥珍奇的食材,但我却吃得特别香甜。
   腊八一过,一些人家就开始杀猪了。杀猪既是技术活,也是体力活,所以杀猪这天,左邻右舍都会相互帮忙,杀猪的人家要提前做好烧热水、切配菜等各种准备工作。当然,这一天也是孩子们的快乐日子,我们跑前跑后,看大人们忙活,想象着即将吃到猪肉的满足。
   二伯是杀猪的行家,一大早他就组织叔伯哥哥们,将闲置一年的杀猪工具搬到庄院门前的场地上,煺猪毛的大木箱、捆起来的长条凳、杀猪刀、吊猪的木架以及铁钩等一一放置停当。几个身强力壮的男人,就从圈里把拼命挣扎嘶喊的猪抬到场院,按到长条凳上。我二伯手速飞快地一刀捅进猪的咽喉,随之猪血喷涌而出,流进接血的面盆,不一会儿猪就无声无息了。
   随后,给猪绑上麻绳,放进盛满热水的大木箱,五六个人站在木箱两侧,奋力来回拉拽着麻绳,让猪在滚烫的热水里来回翻腾浸泡,直到猪毛用手一抓就会脱落为止。然后将几块木板搭在木箱上,把猪放在上面,一帮人七手八脚一番忙活,猪身上的鬃毛很快就煺掉了,一身浓黑鬃毛的猪就变成白花花的猪了。
   煺掉毛的猪被吊上木架之后,还要一边向体内吹气,一边用棒槌敲打,使各个部位鼓胀舒展,再从上而下做一番彻底的刮擦清洗,然后打开胸腹腔,把内脏一一收拾干净,最后沿脊椎处将猪肉一劈两半,一个杀猪的过程就基本结束了。随着杀猪场逐渐冷清下来,我们这些孩子们就一哄而散,各自回家等着吃猪肉、猪血了。
   在我的记忆中,那个年代过年能杀猪的人家毕竟是少数,而且他们把大部分猪肉都卖给了村上的农户。但凡杀猪的人家,这天都会给左邻右舍送上一碗炒肉,两三块蒸猪血。所以每到这个时候,我会吃到不同配菜的炒猪肉,有萝卜的,土豆的,也有粉条的,那种吃到口中满嘴肉香的美妙,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至今仍然深深地刻印在我的记忆中。
  
   二
   人们常说,穷家富年,平日生活再贫困的人家,过年都会尽其所有置办一些年货。随着各家或杀猪或买肉,人们的喜悦溢于言表,到了腊月二十几,迎接新年的氛围达到了高潮。
   按照老家的年俗,正月里动刀动剪是不吉利的,所以年前要把吃用准备妥当。于是,做挂面、压面、蒸馍、摊煎饼、煮肉等都要赶到年三十前完成。
   在我们老家,过年一般不吃饺子,以面条和馒头为主。所以,对面的需求很大。早先人们在节前都要做挂面,挂面、锅盔、豆腐脑,被称为当地的“三宝”,可见挂面做工的精良。我曾经看到伯父做挂面的全过程。
   做挂面要选最优质的小麦,磨最精良的面粉,看最好的天气,由有经验的男子于头天晚上和好面,再分成一个个的小面团揉搓成条状,放入一个可以保温的密闭空间中,饧一个晚上,第二天将条状的面缠上两根尺许长的木棍,稍作拉伸后,插入屋外木制的挂面架子,再拽着挂面底下一端的木棍,不断地一点点拉伸,直到拉细为止。然后,在太阳和微风之中晾晒,等到根根挂面像琴弦一般随风摇曳,似乎一碰就会发出悦耳之声时,再将其小心翼翼地取下,摊放在一块长长的案板上,裁切成六七寸长的一捆捆挂面。
   后来有了压面机,老家做挂面的人就少了,但我还是爱吃咸咸的手工挂面。
   到了腊月二十八,家家院里传来“砰砰”的劈柴声,这是开始蒸馍了。只见烟雾缭绕中,一锅锅蒸熟的馒头、花馍和包子,被放置在案板上,收进瓷盆里。平日很少吃到白面的我们,看着那些白的耀眼的馒头,心里满满的都是幸福。
   年三十之前最后一天,是需要特别着笔书写的。这一天是摊烙面的日子。摊烙面的面糊以荞麦面为主,为解决荞麦面和起来脆而散、不筋道、没韧劲的问题,还得掺和一定比例的麦面。和面时由有经验有力气的男人,将两种面和成面团,用劲揉搓,揉的越筋道越好。再一边加水,一边反复揉面抓洗,直到把面中的面筋全部洗出,形成面糊,这样摊出来的烙面才柔韧筋道。
   那时,还没有现在这样的不粘锅,摊烙面用的是过去那种凹底大铁锅,对火候和操作技巧要求颇高。我们家摊烙面一般都是祖母亲手而为,我看到她每次舀起一勺面糊,麻利地在锅底传一圈,再用木制的刮片将面糊刮匀,直到既圆又薄为止。加热多用通过碾场的麦草,火势温柔且均匀。不到三四分钟,一张又大又圆的煎饼就出锅了。不到半天功夫,家里的案板、水缸等处就晾满了煎饼,等它们晾干之后,再折叠成手掌宽的长条,集中起来用木板压好,放上石块等重物,将其压瓷压实,然后在案上或木板上逐条横切为细丝,这就是烙面了。
   烙面一般是与浇汤面一起吃的,由于其吃法简便,易于储存,被称为中国最早的“方便面”,因为烙面能充分吸收汤汁的味道,是我幼年最爱吃的面食之一。
   到了年三十,伴随着愈来愈密集的爆竹声,家家都开始煮肉了,整个村子都飘荡在肉的香味之中。在那个青黄不接的年月,有面有肉就是一年中最好的日子了。
  
   三
   在老家过年,除了能够吃到平日吃不到的美食之外,就是那些浸透着浓浓亲情的拜年风俗。
   拜年,是从祭拜祖先开始的。年三十这一天,家家都要去祖坟焚香、点蜡烛、烧纸、磕头,礼请祖先回家过年。同时,要将画满已经逝去祖先的画像供奉起来,点上蜡烛,焚上香,奉上各种点心和果品。
   初一早上,家族里老老少少都换上新衣服,来到供奉祖先画像的人家,一场隆重而肃穆的祭拜仪式,在挤满庄院的人潮中,一一举行,烧纸、焚香、放炮、磕头,每一个环节都丝毫不能马虎。
   祭拜礼毕之后,人们就开始相互拜年,从族里辈分最大、年龄最长的人家拜起,簇簇拥拥的队伍,一家家地去磕头。每到一家,老人都要备下糖果、核桃、柿饼以及压岁钱,给来磕头拜年的孩子们。往往几十个孩子,由前边大一点的领着,磕头时跪倒大半个院子,头还没有磕完就乱成一片,大家都在抢拾撒在自己身边的礼物了,谁还管头磕得是否正规。那场面,往往让站在家门口接受跪拜的老人笑得合不拢嘴。抢拾完了,大家互致问候,说笑一番,又去别的人家。由于接受跪拜的人辈分越来越低,到最后拜年的队伍人就越来越少了。
   到了初三,人们便开始走亲访友拜年了。家里亲戚少的,一两天就走完了,多的,一直要走到正月十五。小时候随母亲到外婆家拜年的情景还依稀在目,到家给外婆磕完头,领了压岁钱,我就和小舅跑出去,买一大堆炮仗,满村子跑着玩,直到母亲喊我去给其他亲戚拜年时,才悻悻地离开玩伴们。
   那时候,每到一个亲戚家,拜年的礼品就是一个圆馒头、一个酥油包子。所以,走在乡间的马路上,认识不认识的人都背着一个布袋子,里面装的多半是馒头、包子。虽然礼品普通而简单,但家家都尽其所有,热情招待着每一位上门拜年的客人。
  
   四
   燃放烟花爆竹,闹花灯,耍社火,压岁钱,这些春节的基本习俗,都回响在童年的欢声笑语之中。
   记得操心深藏衣服兜里的几毛压岁钱,于半夜爬起,在昏黄的煤油灯下,数了又数的满足。被母亲一再地催促,才又爬进被窝,直睡到日上半杆。爬起来,又去与伙伴们疯跑。
   到村上仅有的小商店,花一毛钱,买一堆摔炮,一把水果糖,一边听着自己随手制造的响声,一边品味着口中的香甜。或者,买一把小烟花,与一帮小朋友跑到进出庄院的窑洞里,一根根点着,看耀眼的火花,随同稚嫩的欢笑一起飞溅。
   最难忘的,是糊灯笼、做蜡烛,正月十五与一帮小伙伴们,挑着灯笼挨家挨户串门。
   拿来家里废弃的扫帚,取下一根根的细竹,用刀子劈成竹篾,再找一些高粱枝干,麻丝,彩纸,一块小木片,在大人的帮助下,制作成兔子、公鸡、马等形状的灯笼。尽管做工粗糙,形象并不逼真生动,但依然高兴着、快乐着。
   把过去收集的蜡块,点上煤油灯一点点融化,用缠着棉丝的细木棒,反复转动浸蘸,一个个能点亮灯笼的蜡烛就摆满了窗台。
   到了正月十五,伴随着明亮的月光,各种形状和辉光的灯笼,在村子每个庄院内外流光溢彩。大一点的孩子,都是用一根木棍挑着灯笼,小一点的孩子拉着底部安有木轮的灯笼,踉踉跄跄地走着,稍不留神,灯笼就会翻倒着火。玩着玩着,我们就用灯笼互相碰撞,看谁的灯笼更结实,更不容易着火。到最后,能挑着完整无缺的灯笼回家的所剩无几。
   这就是故乡过年留在我心中的一些记忆,这些春节的传统,在城市日益寡淡的年味中是很难看到的。
   谨以此记,迎接虎年的到来。

共 364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年味越来越淡,人们也越来越怀念小时候的年味,作者满怀深情为我们记录了他们家乡的过年习俗。作者家乡的年味过了腊八就有了,并随着时间的推进,一天天浓郁。吃了腊八饭,村人准备杀猪,杀猪是整个村子的节日,大人忙碌,孩子快活,而那一碗碗味道各异的炒猪肉,始终留香在作者记忆深处,接着便是做挂面、蒸馍、摊烙面、煮肉,直忙到大年三十。三十请回了祖先,初一拜年时要先给祖先磕头,然后再按照辈分大小一家家走去拜年,全村都在走动,场面既热闹又温情。初三开始走亲戚,亲戚多的能走到十五,虽然家家清贫,但都会倾尽所有备好礼品。正月十五糊灯笼、做蜡烛,和小伙伴们一起提着灯笼串门,玩笑打闹,快乐无限。十五过完了,年才算真的结束了。浓浓的年味儿里,是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文字以时间为序,对各种年俗描摹细腻,富有感染力。佳作,流年推荐阅读。【编辑:闲云落雪】【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20301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闲云落雪        2022-02-22 15:35:15
  感谢老师赐稿流年,祝写作愉快,多出佳品。
闲云落雪
回复1 楼        文友:秦之送        2022-02-22 18:00:50
  谢谢老师编稿并点评。
2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22-03-02 11:04:27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回复2 楼        文友:秦之送        2022-03-02 12:03:18
  谢谢老师点评,祝好!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