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飞翔在童年天空的鸟儿(散文)

编辑推荐 【流年】飞翔在童年天空的鸟儿(散文)


作者:秦之送 布衣,108.9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155发表时间:2022-02-22 15:57:16

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昔日天蓝气清的故乡,除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父老乡亲,还生活着无数天上飞的、地上跑的神奇生灵。尤其是那些飞翔在蓝天白云、山梁沟峁、田间地头、树冠草丛之间的各类鸟儿,就像大自然赐给人间的天使,丰富着我童年贫乏而单调的生活,至今依然常常萦绕在心,让我回忆着那些艰辛却快乐的日子。
   故乡位于渭北旱塬,三面连着沟壑,一面靠着荒山,缺水少雨,土地贫瘠,生活在这里的鸟儿普通且生命力顽强。一辈辈故乡人在与鸟儿和谐共处中,以他们对鸟儿叫声和行为的观察和理解,为那些鸟儿起着名字。比如,巧儿(麻雀)、老鸹(乌鸦)、呱啦鸡(山鸡)、咕咕噔(斑鸠)、算黄算割(布谷)、唊树嘣嘣(啄木鸟)、嘎嘎(喜鹊)、布鸽(野鸽子)、唸爪啦(燕雀)等等。这些名字形象生动,就像故乡人要给自己的孩子起小名一样,寄托着他们对鸟儿们深厚的情感。
   至今难忘老家门前的老槐树,那是鸟儿们的乐园。不知此树是何人何时所栽,从我能记事起,五六个大人才能合抱的树干已经中空,但一直枝繁叶茂、绿荫如盖。由于树位于村子中央,到了夏季,不仅是人们聚集纳凉、谈天说地的好地方,也是鸟儿的家园。每当春天来临之际,鹞子(学名雀鹰)就在树冠深处安好了家,开始它们修养生息、孵育幼鸟的生活。它们洪亮而富有穿透力的声声鸣叫,几乎伴随着我童年的每一个夏天。还有喜鹊“嘎嘎、嘎嘎”的叫声,啄木鸟捉食虫子时唊树的“砰砰”之声,更多的是“叽叽喳喳”的麻雀,还有一些鸟儿仅仅将此作为歇脚之地,稍作停留便展翅远飞,比如斑鸠、布谷、戴胜等,它们共同组成了夏日老槐树上百鸟和鸣的交响。
   记忆中,儿时故乡的蓝天白云间,总有鸟儿的影子划过。印象最深刻是野鸽子,它们似深灰色的云朵,一群群呼啸着飞过天空、掠过田野。至今,我都没弄明白它们是怎么聚集成群,因为在我的印象中,野鸽子一般都是成双成对,在农庄或山沟野洼的土崖高处的洞穴中筑巢,过着一夫一妻生儿育女、恩恩爱爱的日子。我舅家庄院土崖上的一处洞穴里,就住着一窝野鸽子,“咕咕”的叫声常常吸引着我想去探个究竟,但因年小窝高而不能如愿。
   鸽子性情温和,多以农田里的庄稼为食,且肉质鲜美,所以常常成为人们捕捉的对象。至今我还记得小时候冬天套野鸽子的情景。当大雪覆盖大地,白茫茫的世界,让麻雀、喜鹊、乌鸦、野鸽子等留鸟觅食变得艰难,它们只能到散布在村落各处的麦草垛、在山野沟壑积雪融化的地方觅食。此时,人们就在雪地里铺上一层麦糠,撒上高粱、包谷等粮食,再固定上自制的套索,鸽子觅食时,一不小心就会被套环套住。村上曾经有一个从外地来的砖瓦匠人,是套鸽子的能手。在他住的窑洞外面木板搭建的平台上,常常站着一排已经不能飞动的野鸽子。我也曾经与本家的一个大哥于大雪纷飞之中,在碾麦场上放上精心制作的套索,然后怀着紧张的心情,躲在麦场的一间草房里,看着鸽子一群群飞来,又一群群飞走,直到天黑也没套到一只。
   我也曾经养过一只受伤的野鸽子。同样是隆冬的一天,我正坐在外婆家里的热炕上,听母亲、外婆她们拉家常,我三舅挟裹着一阵风雪,手里抱着一只受伤的野鸽子进了屋。原来它从生产队饲养室回家时,途中看到一只受伤的野鸽子,就把它带了回来。在我的一再央求下,母亲同意我把那只受伤的鸽子带回了家。
   那年我不到五岁,在我幼小的心灵里,一直想养一只鸽子的梦想终于实现了。为了养好它,那段时间我吃不好睡不香,有时半夜起来还要看看它是否安好。至今,我还记得我带着那只鸽子到野外溜达的情景,每当看到空中有鸽群飞过时,它都会急切地望着天空,拍动着翅膀挣扎着想飞起来,但每次飞不了多远,就会跌跌撞撞的落到地上。可惜的是我最终没有把它养活,为此我还伤心了好长时间。
   记忆最深刻的,是红嘴、红腿,一身漆黑的乌鸦(红嘴山鸦),它们常常集结成群,黑压压一片,时而盘旋天空,时而停歇大地,“呱、呱、呱”的叫声响彻四野。印象中,乌鸦是不大靠近人类及其居所的,它们总是很神秘。
   而生活于山洼沟岔、田间地头的呱啦鸡(野鸡的一种)随处可见。它们往往成群在草丛或庄稼地里觅食,也在草丛中做窝孵蛋、养育幼鸟。小时候在故乡的田间沟坡割草、捉柴时,常常会惊动起一大群觅食的呱啦鸡,它们鸣叫着从沟的这边飞到沟的那边,但从来都飞不高也飞不远。夏季,偶尔会在草丛中发现它们的窝以及正在孵化的蛋。
   说到家乡的鸟儿,不能不提到至今都随处可见的麻雀。在鸟类中,麻雀应该是最亲近人类生活环境的鸟儿之一。农家的崖畔院落、庄前屋后,它们无处不在,一天到晚叽叽喳喳叫个不停。麻雀的窝也多以农舍周围的洞穴为中心,麦收时节是麻雀幼鸟离开窝的时候,田间地头、树杈草丛,常常会看到站成一排或挤作一堆的麻雀幼鸟,它们最明显的标志就是嘴角颜色程黄色。每有成鸟飞来,它们便一边鸣叫一边震动着双翅,张着嘴巴要食吃。刚刚学飞的小麻雀还处在懵懂状态,对周遭逼近的危险缺乏警觉,飞也飞不远,所以常常会被贪玩的孩子们捉住。麻雀虽然众多又不受人类待见,但脾气倔强,被逮住后不仅拒绝吃食,而且不停地扑棱挣扎,很难养活。
   故乡缺水,林木稀少,春天迁徙归来的候鸟并不多,燕子是其中之一。每到阳春三月,乍暖还寒,燕子就会如期而归。它们那熟悉的身影与鸣叫,让故乡处处充满春的气息。此时,冻结了一个冬天的涝池——村子里唯一的水塘也泛起绿波,池边挤满了洗涤衣物的女人们,还有我们这些贪玩的孩子们,更有在池畔飞来飞去的一双双燕子。它们轻盈地衔起一块块黄泥,不知疲倦地往返于窝巢与涝池之间,精心地垒筑着它们的爱巢。
   故乡人对燕子爱戴有加,几乎视它们为圣鸟。我外婆家住的窑洞里就住着一对燕子,它们每年都会准时回来。虽然它们的窝被人们精心的保护着,归来的燕子依然要忙忙碌碌修葺一番,然后才开始它们孵育雏鸟的生活。
   有一种鸟儿,大小如麻雀,雄鸟背程黑色,点缀白色斑点,胸部以下程火红色;雌鸟浑身黄色,点缀黑色斑纹,胸部也有一块火红色,故乡人叫它“火燕斑”(学名北红尾鸲)。为什么我会想起它呢,因为它们是在春天来临之际,最早迁徙回归的鸟儿。他们不仅美丽漂亮,而且叫声婉转动听,是在经历了一个冬季的寒冷之后,人们在庭院树丛听到的最美妙的歌声。所以,它寄托着我对春天的遐想,对温暖的渴望。它那空灵而悦耳的叫声,有一种直抵灵魂深处的力量,让人迷醉,让人遐想,也让幼时的我常常充满梦想。
   故乡的鸟儿还有许多,一些我只记得它们的模样,却叫不上它们的名字,它们伴随着我的童年,给过我无尽的欢乐与幻想。它们如故乡的人们一样,在天地间休养生息,自由飞翔。然而可叹的是,这些天使一般的鸟儿,许多已经从家乡蔚蓝的天空、美丽的大地消失了。
   我一直认为小鸟是世界上最有灵性的动物,没有他们穿梭翻飞的原野是单调的,没有他们歌唱跳跃的山林是死寂的,没有他们盘旋翱翔的蓝天是枯燥的。随风飘浮的白云少了鸟儿的陪伴,肯定会感到寂寞的。

共 279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小鸟是人类的朋友,为人类带来了许多快乐,它与人类和大自然和平相处,使生态一直处于平衡的状态。春江水暖鸭先知,而大地回春,大雁北飞,鸟则是传递春信息的最早的使者。文章以鸟为题材,回忆了小时候对鸟的所见所闻,度过的快乐时光,细数了小鸟的天真可爱以及为人类带来的种种快乐。试想,如果天空没有了小鸟的飞翔,原野没有了小鸟的穿梭,山林没有了小鸟的歌唱,那么,这个世界将是寂寞与暗淡的,大自然的生态也将失去平衡。文章格调欢快,描写细腻,场景化强,也呼吁了保护生态平衡,是利国利民的大事。佳作,编者推荐阅读!【编辑:五十玫瑰】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五十玫瑰        2022-02-22 15:58:16
  文章有深意,令人深思!
五十玫瑰
回复1 楼        文友:秦之送        2022-02-22 18:02:04
  谢谢老师编稿并点评。祝好!
2 楼        文友:五十玫瑰        2022-02-22 15:59:13
  感谢将美文安放流年,祝写作愉快!
五十玫瑰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