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江山征文 >> 【读名著·传经典】【八一】一曲悲歌为谁吟(赏析)

精品 【读名著·传经典】【八一】一曲悲歌为谁吟(赏析) ——赏《红楼梦》之黛玉葬花及其《葬花吟》


作者:花保 秀才,2652.7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364发表时间:2022-02-28 10:51:48

【读名著·传经典】【八一】一曲悲歌为谁吟(赏析)
   春末夏初,一位纤纤少女,珠泪盈盈,将片片落花装进锦囊,择一处洁净的土坡,用花锄挖出小坑,虔诚地将花儿掩埋……这幅唯美画面出自名著《红楼梦》,葬花的痴心少女是客居贾府的林黛玉。
   百花凋零,乃是自然规律,又有什么值得怜惜与伤怀呢?
   好花总有凋零时,无奈花落去,有道是,多情人自堪!关于《红楼梦》中的黛玉葬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纷纭。现从不同角度谈谈,仅供大家商確。
  
   一、黛玉的性格特点反映出了特定环境和社会环境
   花卉之美,人皆爱之,文人墨客更是趋之若鹜。林黛玉聪明过人,饱读诗书,吟诗作赋是她的特长,固有少女情怀和浪漫情调,为她吟诵《葬花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她的父亲官拜巡盐御史,母亲是贾母史氏之女。黛玉出身于书香门第、官宦之家的贵族小姐,受到环境的影响和熏陶,必然会养成高洁雅致的生活习惯。
   落花归尘土,本是自然事,黛玉也绝非第一次看见落花。但是,此次黛玉为何会有葬花之行为呢?这最大的原因是黛玉由落花想到了自己。黛玉的母亲去世后,父亲林如海就把她寄养在她的外祖母家。没过多久,她的父亲也病故了,她从此成了客居他乡的孤女。飘零,落花,这不就是客居他乡的自己嘛!
   美丽的花儿落了,命运又该如何?黛玉很快就联想到花儿的命运,或是陷入泥沼遭人践踏,或是被雨水冲进水渠,消逝于未知的浊流,这是她不愿看到的结局。这种怜花之情,也是感叹自己的命运,也许就是那一刻,促使她有了别人难以理解的葬花举动。失去双亲的孩子在心理上是有一定缺陷的,容易养成自卑、孤僻、抑郁、遇事敏感、做人警慎的性格。站在旁观者的角度,也就不难理解黛玉葬花的举动了。
   虽说,黛玉住在世外桃源般的大观园里,不愁吃不愁穿,平日里还有疼爱她的外祖母罩着,更有称她为“神仙妹妹”的贾宝玉恋着,更有众姐妹陪伴着玩耍,但这依然避免不了受些窝囊气。且不论撒气者,是有意还是无意,但黛玉略带伤感的性格,就无法乐观面对一切。那一日,黛玉吟诗伤怀之前,她曾去探望宝玉,不巧宝钗先至,正和宝玉谈笑,就这么容易想多了!于是,黛玉心生一丝妒忌,不曾想,又被晴雯以不知道是谁为由拒之门外。生性多疑敏感的黛玉,误以为宝玉是有意疏远她,联想到自己寄人篱下的身份和失去双亲的遭遇,以至悲从中来,潸然泪下,彻夜难眠。
   人世间的悲喜剧,有时就是自己造成的,而黛玉更像是一个悲剧故事的策划和导演。这也是她后天形成的性格决定的。于是,红楼梦里有了同一场景背后的悲喜两重天——次日,正是芒种节气,众姐妹为祭饯花神,尽情玩耍之际,黛玉却独自待在葬花的地方黯然神伤,垂泪吟诵《葬花吟》。黛玉从小体弱多病,曹老先生形容她的外貌用“弱柳扶风”便是一个证明。多病的人对生命格外珍惜,对万物越发敏感,因而黛玉发出“花落人亡两不知”的哀叹,也就不难理解了。
   从《葬花吟》中,我们还可以一窥黛玉的内心世界。“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环境的阴暗冷酷,内心的孤苦凄凉,也只有像她这样无依无靠、多愁善感的花季少女才有如此深刻的体会。
   黛玉的启蒙老师贾雨村,做官时曾经草菅人命,见风驶舵,乱判“葫芦案”;贾府内人与人之间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淫乱无耻等等污秽,更是耳濡目染;黛玉目睹了种种悲痛残酷的现实,内心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于是吟出了“愿奴肋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的感叹。正是这种向往纯洁美好,赋予了黛玉葬花更深层的现实意义。
   由花及人,这种对生命的尊重和感悟,是黛玉的同龄人不可能达到的高度!
  
   二、黛玉的伤感情怀反映出了家族命运和社会命运
   《红楼梦》是一部虚幻与现实相结合的悲情小说。其虚,则如海市蜃楼,虚无缥缈,耐人回味;其实,则可感可触,其人其事,仿佛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似乎让读者看到了剧中人物的一颦一笑。文中虚之部分的描述,是为了营造出一个根本不存在却又似乎合情合理的假象,并借此衬托实部分出人意料的结局。因此,读者很容易透过虚拟的面纱,认清事情的本来面目。
   曹老先生在行文中,多采用因果报应、宿命论等手法。这是一种社会探索,也是对封建社会的无奈与鞭挞。当小说家揭示某种社会矛盾却找不到解决方案而束手无策的时候,只能另辟蹊径寻找源头,恰如釆用鲁迅先生的“精神胜利法”,企图为善良的人们点燃了一盏油灯,照亮脚下崎岖不平的路。
   小说以此探索追寻黛玉的前世,或许这样才能找到她的命运轨迹。黛玉焚稿泪尽、含恨而亡的悲剧似乎是前世注定,不可逆转的,原因是神瑛侍者(宝玉前世)对绛珠草(黛玉前世)有浇灌之恩,黛玉这是她用一生的泪还宝玉之恩。因此,黛玉流泪吟诵《葬花吟》,是还泪报恩的一个过程,同时也为黛玉泪尽而亡定下一个基调,使得这悲剧性结局不会显得突兀。
   显而易见,黛玉葬花流露的悲情氛围与小说整体风格是相得益彰的。试想,多愁善感的黛玉,遭遇到一点小事就会伤心流泪、双眉紧锁、吟诗渲泄情绪,一旦受到最惨烈的打击如何承受得了呢?在男尊女卑畸形伦理道德观主导下的封建社会,一个女人一生中最大的愿望莫过于找到一个称心如意的郎君。以贾母为首的家族势力,想当然地坚守着家族利益高于一切的意愿,用骗婚的手段将端庄贤慧、人缘极好的薛宝钗送上了原本属于黛玉的婚姻殿堂。
   “哀莫过于心死”,体弱多病的黛玉又该如何排解郁积在心里的哀伤?!
   从诸多因素可以看出,天生聪慧过人的林黛玉,在她含泪咏诵《葬花吟》的时候,就隐约预感到自己将来会有香消玉殒的那一天,这也是令读者最难以释怀的事情。所以说,“还泪之说”不过是曹老先生采取的消极之策,但这也是一种让读者能够接受的“敷衍”——艺术表达方式。我们看黛玉临终前嘱托紫娟的那句话:“我在这里没有一个亲人,我的身子是干净的,你叫他们好歹送我回去。”这也证实了黛玉“质本洁来还洁去”的愿望,也给了贾母、贾政们一记响亮的耳光。
   和黛玉一样叛逆的贾宝玉携玉出生,天生就是率真、顽固不化的石头,怎么会接受家长的安排呢?又如何将“金玉良缘”进行到底,结出甜蜜的爱情之果呢?显然贾母们精心设制的偷梁换柱之计,终究挽回不了整个家族走向衰败的可悲命运。
  
   三、黛玉的葬花诗情反映出了艺术特色和世间风骨
   《红楼梦》中没有惊心动魄的厮杀场面,没有胡牵乱扯的猎艳奇遇,其笔墨着重放在闺阁闲情和家庭琐事上。“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达练即文章。”一个对社会充满责任心的优秀作家,总是把自己的灵与肉精心烹制出一大锅菜肴,让读者从中品味出人间百味,得到感悟生活的滋补。曹老先生不愧为高明的“大厨师”,将人情世故这锅烫调配得其味无穷,愈久弥香。
   我仅以《葬花吟》为例,分析曹老先生巧妙运用“起承转合”的艺术手法。
   起——将“花飞花落”(彼物)比兴“红消香断”(此物),“红、香”隐喻花季少女。诗的首句表明了事情的起因,描述了百花飘零之景以及主人公触景生情发出感叹。
   承——接着继续描述外界环境的恶劣与无情,进一步抒发怜花惜春的感慨,描绘葬花吋的悲凉落寞气氛,围绕落花特性,为下文渲染造势。
   转——情感浪潮蓄势待发的时候,笔锋陡然一转,亮出了葬花即葬侬的本意,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合——葬花伤怀的情绪渲泄达到了高潮,以“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嗄然而止,给读者带来难以平复的心灵震撼。
   不难看出,《葬花吟》由物及人,从行为举止到心里活动,自始至终贯穿着一条情感曲线,先抑后扬,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水到渠成,牵引束缚着着读者的魂魄,无法抗拒。特别是诗句渲染而出的缠绵悱恻的情感好比满天的云絮,正是曹老先生巧妙运用诗词的神奇力量把它们逐一收集起来,恰似酣畅淋漓地下了一场情感大雨。
   这场情感雨,落在人们的心坎上,激荡着生命的感动,牵扯着神经的末稍,催化着涌动的泪腺。如此强烈的艺术效果,自然离不开诗的语言节奏、诗的张力、诗词所能营造的意境以及蕴含其中的韵味。这是小说常规化的语言表达很难企及的!
   这曲《葬花吟》,触及生命话题,掺和着强烈的悲情因素,很大程度上折射出作者的内心世界。正如鲁迅先生说:“从喷泉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出来的都是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曹老先生现实中的感知,在其作品中或多或少有所反映。
   曹老先生的人生际遇和贾宝玉有相近之处,都经历了大家族由盛而衰的过程。据史料记载,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蔑视权贵,远离官场”,过着“举家食粥酒常赊”的艰难日子。满腹经纶、创作出被世人誉为“社会百科全书”的文学大师,尝尽人间百般滋味。从他的人生经历,我们可以看出他“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傲自洁、顽强不屈的精神。他那种对社会上的“风刀霜剑”,对污泥浊水的憎恨,对美好生命的怜惜,不甘屈服于黑暗的高洁气质,向往美好归宿的愿望,一一体现在这《葬花吟》之中。
   曹老先生把现实中的人生体验融进于小说主人公的情感,引起读者强烈共鸣,实现了三者合一的至高艺术境界。所以说,《葬花吟》是林黛玉的青春悲歌,也是曹雪芹的人生悲歌。
  

共 367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黛玉葬花,是将花比人,花儿美丽但容易凋谢,黛玉也是感叹韶光易逝,流露一种“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只是谁”的伤感。而曹雪芹先生再写红楼的时候,是以假隐真,他不能直接抨击当时的统治者,也不能实打实地评论时局。他只能以儿女情长的方式,用一首葬花吟来抒发胸中的不平之气。不得不说,《葬花吟》的确是红楼中的精华之作,整首《葬花吟》由景而情,由情及景,情生文,文生情,情景相生,情文相生,人花一体,淋漓尽致地展现了黛玉的才气、才情,表现了她花一样的美丽、花一样的品格、花一样的灵魂,也预示了她花一样的命运。本篇赏析,分析透彻,点评精准,实在是赏析中的上乘之作,值得推荐。感谢赐稿八一,期待更多佳作。【编辑:燕山客】【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20309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燕山客        2022-02-28 10:56:19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可叹,可怜,可悲。
燕山客
2 楼        文友:花保        2022-02-28 13:56:25
  谢谢燕社雅评。对《葬花吟》的评价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人云亦云是人们所忌讳的。我只想抓住黛玉葬花的一些亮点展开去,试图获取一些东西,对今后创作有所帮助。祝燕社编创双丰收!
历经磨难铸就非凡人生,矢志不移方见英雄本色!
3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2-02-28 23:51:41
  黛玉葬花是怜花惜花,是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照。《葬花吟》表达了黛玉的孤高自洁,不随波逐流的个性,让人为之动容。赏析文视角独特,从人物内心情感到人生命运,分析林黛玉的悲苦境遇。联系广泛,脉络清晰,层层深入,生动有力。好文章拜读学习,祝老师春日快乐!期待更多精彩!
淡淡的云彩
回复3 楼        文友:花保        2022-03-01 12:55:19
  谢谢云彩社长百忙中雅评,为拙作增色。您的鼓励对我来说就是一种动力。祝工作顺利。春祺。
4 楼        文友:小小莲儿        2022-03-10 07:39:03
  《红楼梦》原著中有三处黛玉葬花,作者独辟蹊径,剖析葬花吟在原著中的意义、作用及人物个性与艺术特色。脉络精准清晰,语言生动个性。点赞佳作。祝花保老师春日快乐。
小小莲儿
回复4 楼        文友:花保        2022-03-10 11:47:11
  谢谢莲儿老师拨冗雅评鼓励,给拙作添色。析赏名著,其实是个学习的机会。祝老师快乐每一天!春祺。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