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心灵之约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心灵】做人的境界(随笔)

编辑推荐 【心灵】做人的境界(随笔)


作者:秦之送 布衣,108.9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441发表时间:2022-03-04 14:54:28
摘要:近读清代沈复著述的《浮生六记》,被书中芸做人的境界深深地打动着。使我对如何做人这一从古自今争论不休的话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近读清代沈复著述的《浮生六记》,被书中芸做人的境界深深地打动着。使我对如何做人这一从古自今争论不休的话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正如林语堂先生所言,芸是中国文学上一个最可爱的女人,她的一生,正应了苏东坡的诗句“事如春梦了无痕”。芸并非世间最美丽的女人,但她多才而生性洒脱,做人恬淡纯真,胸怀旷达,仿佛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处世哲学的精华,在她身上熠熠闪耀的光芒。若你认她是朋友之妻,可以出入其家,可以不邀自来和她夫妇吃饭。或者当她与丈夫促膝畅谈书画文学之时,你打起了瞌睡,她可以放一条毛毯把你的脚腿盖上。她在这个世界上并没有留下什么特殊的建树,只是欣赏宇宙间的良辰美景,山林泉石,同几位知心友过着恬淡自适的生活,虽常受坎坷之愁,但仍不改其乐。由于她太爱美了,而至于不懂得爱美有什么罪过。她见了一位风流蕴籍的歌伎,简直发痴,暗中替她的丈夫撮合娶为偏房,后来为强盗所夺,她竟因此大病一场。而这却触犯了封建礼法,促使她的公公认为她是痴情少妇,把她逐出家门,从此半生颠倒于贫穷之中。
   《浮生六记》是纪实性的自传体文学,所以芸确有其人,她就是作者沈复的妻子,姓陈名芸。芸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女人,做人和美娴静而超凡脱俗,淳朴恬适而旷达纯真,确是达到了十分难得的人生境界。在她面前,我们浮躁的心气也谦和了,不是对伟大者,而是对卑微者。
   或许在当今一些人的眼里,芸做人的境界太低调、太不入流。追名逐利、争强好胜、功成名就,这才是人生追求的目标。的确,看看今日,许多人整天都怀着一颗躁动的心,或巧取、或豪夺、或欺诈、或贪污,为追名逐利不择手段,人们已经浮华得不能自持。不过也真造就出了一批批所谓的成功人士,但他们是否就达到了做人的佳境呢,我看未必。曾几何时,我们常常听到一些已经功成名就的人士慨叹:做人难,做名人更难。还有个别所谓的女强人、女明星跟着起哄凑热闹,说出“做女人难,做名女人更难”的话来。看来做人要做到境界高远,的确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连那些众星捧月般的名流显贵都觉得做人很难,芸芸众生的普通老百姓就更无法做人了。
   中国人自古就有崇尚琴棋书画之风,琴棋书画的最高境界讲究能收能放,做人又何尝不是如此。陶渊明不愿与当时把持政权的仕族地主同流合污,弃官归隐,最终以“田园诗人”的美名流芳百世,达到了“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的人生最高境界。如果陶公当时执迷不悟,继续混迹于官场上,与那些黑暗势力为伍,他的人生境界恐怕是另外一番情景了。这就叫做能收能放,在收放之间方显出生命的真谛,做人的格调。可惜的是当今的人们往往在面对官位、名誉、金钱、身价等等诱惑时而殚精竭虑,甚至不惜丧失良知,那里知道做人还有另外的做法,更谈不上做人的境界了。
   距今2000多年前的老子,推崇的人生最高境界就是要保持自然天成的纯真,以真性情、真思想示人。可悲的是,现代社会人们已经被肆意横流的物欲诱惑得心浮气躁,往往远离了自然的本性,抛弃了赤子的天真,“逢人不可露真情,话到嘴边留三分”,“到什么地方唱什么歌,见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世故圆滑,成了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人们的本性完全丧失在世俗的山谷之中。这样活着,不仅太累,而且根本就谈不上真正做人的境界。
   那么,什么样的人才是达到了做人的最高境界呢?古今中外圣贤们做人的高深造诣,往往让我们这些芸芸众生们有高山仰至之感,并非人人可以效法。偶尔看到一幅漫画,一蒙面强盗在抢劫一沿街乞讨的老乞丐,将乞丐千辛万苦讨来的几枚硬币匆匆忙忙地向自己的腰包里装。这情景让人看着有点滑稽可笑。而更让人感到惊心动魄的是乞丐对强盗说的一句话:“你是我见到的最没格调的强盗了。”做强盗本来就已没有了做人的境界,何况去抢一个已经以乞讨为生的乞丐,其格调的确够低下的了。这使我想到,一个人是否做人做得有格调,有境界,不在乎其贵贱尊卑,年长年幼。不论是当官经商,还是做工务农,不孤芳自赏,不随波逐流,不恃强凌弱,不自恃成功;宠辱不惊,心胸旷达,淡泊宁静,知足常乐;当官要做到能收能放,经商要做到心安理得。总之,做人贵在适意而不在虚名利禄,贵在保持自身自然的真性情,这或许才是人生的最佳境界。

共 170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谈论如何做人的随笔作品。作者以清代沈复著述的《浮生六记》中所记述的人物为例,讲述了一个人活着,该怎样为人处世的问题。作者说:“距今2000多年前的老子,推崇的人生最高境界就是要保持自然天成的纯真,以真性情、真思想示人。”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又有几个能做得到这一点呢?这是不是当下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不良风气的根源所在呢?作品流畅且充满了情感,表现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基础,值得细品。感谢赐稿,期待更多佳作在这里首发。【编辑:透明秋语】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2-03-04 14:54:55
  拜读了,点赞!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2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2-03-04 14:55:12
  期待更多的佳作在这里首发。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3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2-03-04 14:55:40
  感谢赐稿,恭祝创作快乐!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回复3 楼        文友:秦之送        2022-03-04 16:28:58
  谢谢编辑老师编稿和点评,祝好!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