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人生家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家园】清明前夕说折柳(散文)

编辑推荐 【家园】清明前夕说折柳(散文)


作者:古歌 白丁,28.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646发表时间:2022-03-06 08:57:47


   清明将至,春色渐浓。垂柳婆娑,山水如画。踏青游人,沾天地灵气,醉鸟语花香,漫步于旖旎风光之中,何尝不是有一种美的享受呢?
   不久前结束的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一个折柳《送别》的中国式浪漫,美轮美奂,诗意盎然,惊艳了鸟巢,温柔了目光,惊呆了看台上的各国运动员,给14亿国人留下深刻印象。
   杨柳是春到人间的标志。立春以后,阳气渐盛,冰雪消融,万物复苏,柳枝吐芽。随着气温的升高,绿染枝头,万物勃发。在春风中摇曳的柳条,给人一种欣欣向荣的美感。在我国古代,交通不便,亲朋好友一旦分手,就很难再见。故而送行者总要折一支柳条,赠与即将远行之人作为表情达意的礼物。
   “折柳”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乐府《折杨柳歌辞》中:“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寓含“惜别怀远”之意。我国最早描写杨柳的句子见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古人将柳树称为小杨或杨柳,因“柳”与“留”谐音,又表示挽留之意。临别赠柳表示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伤感心绪。表达这种心情最典型的词句,莫过于李太白的“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唐代长安城灞桥两岸,十里长堤,三步一柳,绿丝绦绦,美景怡人。城里人多到此送别亲友。白居易《青门柳》云:“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可见当时折柳送别已经成为一种习俗。
   古人折柳还有一个意思,那就是怀远思乡。古代塞外戍边的兵哥哥,外出游子,异乡理政的朝廷命官等,远离故土,久别亲友,乡愁绵绵,思亲恋故之情难以释怀,故而吹箫奏笛,折柳寄情,求得心灵上的慰藉。“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人”、“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这类诗句,比比皆是。
   如果说上述折柳赠别表达的是一种惜别、挽留、怀远之情的话,那么下面这种传统节日里的折柳,表达的却是另一种寓意。这个特别的传统节日就是清明节。清明节同中元节(农历七月半)、寒衣节(农历十月初一,为亡人焚烧冥衣)并称三大鬼节(一说四大鬼节)。传说鬼节期间,地狱之门常开不闭,众鬼出游人间讨要钱财。然而,在古人心目中,柳枝却是恶鬼的克星。于是,便有了清明折柳戴柳的民俗。
   清明祭祖,坟头插柳枝,旨在表示对祖先的怀念。戴柳条帽、车轿和门楣插柳枝则是为了驱鬼辟邪防虫疫。唐人认为在河边祭祀时,头戴柳枝可以摆脱毒虫的伤害。到宋代时,这种习俗更盛,不仅门门楣上要插柳枝,大户人家的公子、小姐,出门祭祖扫墓完毕,在踏青游春的归途中,还不忘折几枝柳条插在车子上或轿子上。庶民百姓则会编个柳条帽圈儿戴在头上,然后再折几枝柳条带回家,插在门楣上辟邪。民谚云:“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清明不戴柳,死后变黄狗”。柳枝具有辟邪驱鬼的功用,由此可见一斑。
   关于清明折柳插柳的传说,民间流传着四个版本:
   一说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并曾“尝百草”的神农祖师。
   二说是春秋时晋文公重耳为了纪念介子推。当年晋文公和群臣徒步登绵山(今山西介休市境内)祭拜“割股啖君”的大忠臣介子推时,发现当年被烧毁的那棵老柳树居然死而复生。晋文公当下便将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并且当场折下几枝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以示纪念。群臣也纷纷效仿,相沿成习。
   三说是纪念宋代词坛大咖柳永。据说柳永生活放荡,常往来于花街柳巷,当时的歌妓无不爱其才华。但柳永一生为仕途所不容,虽中过进士,最后却贫死于襄阳。他的墓葬费用都是由其女粉丝(歌女)们集资出的。每年清明节,歌女们都要到他坟前插柳枝以示纪念,久而久之就养成了清明插柳的习俗。
   四说是柳枝具有辟邪的功用。鬼对柳枝特别忌惮,因为柳枝是观音菩萨的法器之一。《西游记》第四十三回有载,观音菩萨佯装用羊脂玉净瓶连同瓶中的柳枝一并去砸孙悟空的头,被太上老君劝阻。
   清明插柳,由来已久。古人为了避免被鬼所害,所以插柳、柳戴,以保平安。柳树也被称为"鬼怖木",贾思勰《齐民要术》中也有“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的记载。所以,在古人心中,插柳、戴柳不仅是时尚的装饰,而且有祈福辟邪避开霉运的重要功用。
   岁月如流,冲淡了人们的记忆。现代科技证明,鬼只是一个传说,无论是纪念版的折柳、惜别怀远版的折柳,还是驱鬼辟邪版的折柳,俱往矣,就让它停泊在历史的港湾中吧。现如今,当用我大中华的文化自信,将春柳文化传承创新下去,去打造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
   如今水陆空交通十分发达,“千里江陵一日还”不再是文学的夸张,而是可望可及的现实。信息高速公路上,无论是他乡游子、戍边士兵还是异地任职的政府官员,彼此沟通思想,了解情况,释放心心念念的情结,聊微信、聊QQ,或者一个视频电话搞定。欲睹家乡风物,打开卫星地图即可,放大,放大,再放大,一切历历在目,何须以折柳为代价,去破坏生态环境呢?
   2022年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中的《折柳》,展现的是一种舞台艺术,凸显的是中我中华文化的底蕴和魅力,而不是舆论导向,提倡大家都去攀枝折柳。这一点,总导演张艺谋说:“我们想借此机会把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传递到全世界······更多是一种深沉的纪念和一种绿色的希望重新升起。”闭幕式导演沙晓岚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也说道:“冬去春来,大地复苏,发光柳枝,经历了地震、新冠的中国,绿色希望重新升起。”
   “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意境,沉醉的,何止“白衣卿相”柳三变。春风梳柳,百鸟闹春。青枝绿叶,风中飒飒摇曳。伫立于季节的维度,徜徉在诗情画意的怀抱,凭谁问,如此宜人、宜居、宜游的杨柳生态,你会生厌吗?你忍心去折吗?
   面对当下现实,倘若大家都去效仿古人,送别必折柳,清明必戴柳,必然导致“长条折尽减春风”的不良后果。千辛万苦建成的绿色生态将毁于众手之折。所以,我们切不可误读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的《折柳》,掀起一股折柳戴柳的复古潮,那就有悖于张、沙两位导演的初衷了。
   当代青年若荷尔蒙爆发,非要体验一把中国式浪漫那还不容易?简约版的雨下共伞、搂她入怀、烛光晚宴、送鲜花、拥吻,奢华版的“三金”一钻,名牌包包等,都有纪念意义,何须折柳相送呢?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若非要折柳插柳,当以植树造林、繁荣生态为目的,折下柳条插土里去,插水边去。杨柳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即活,尤其是水岸,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荫。营造出山青水明,天蓝地绿的生态环境,我大中华锦绣山河,将变得更加秀丽迷人。
   折柳送别的习俗可以改变,绿水青山的优美生态绝不能改变。劝君莫折杨柳枝,留得春色满人间!
  
   2022.3.6于四川三台
  
  
  
  
  
  
  
  
  
  

共 274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散文,优美的文笔,厚重的意蕴,作者谈古论今,娓娓道来,清明前夕说折柳,文中引用了关于清明折柳插柳的传说的民间流传的四个版本,诠释了这种传统节日里的折柳的寓意。作者更是从现代环保的角度,说明了现代不应效仿古人,折柳送别的习俗应该改变,保护绿水青山的优美生态。优美厚重的散文,感谢发文分享,推荐阅读共赏!【编辑:秋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秋觅        2022-03-06 09:01:04
  优美厚重的散文,清明前夕说折柳,诠释了这种传统节日里的折柳的寓意,更是从现代环保的角度说明了折柳送别的习俗应该改变。感谢赐稿,欣赏佳作,期待更多精彩!
秋觅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