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菊韵】百折犹能气浩然(杂文)

编辑推荐 【菊韵】百折犹能气浩然(杂文) ——兼谈陆游号“放翁”的由来


作者:修成国 童生,945.6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795发表时间:2022-03-09 10:33:00

【菊韵】百折犹能气浩然(杂文)
   我国宋代著名诗人陆游,字“务观”,号“放翁”。陆游一生活了85岁,曾走遍大半个中国,一心想做一名卫国将士驰骋疆场,收复中原,统一国家。然而,他的努力和呼号不仅不被倾听和采纳,还多次为奸佞所谄,被朝廷所贬。诗人的爱国之志和自身的坎坷经历等终于化作9000多篇绚丽的诗章,作为我国古代宝贵的文化遗产留给了后人。陆放翁之名众口皆碑,光耀华夏,名扬五洲。然而,陆游的号“放翁”之号的由来,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要说号,得先说说他的名和字。陆游的祖籍是江南山阴(现浙江绍兴〉,祖父陆佃读了一辈子书,写了200多卷的著作,官至尚书右丞,忠心耿耿,一心为国。可是因宋徽宗昏庸无能,奸佞之相蔡京当道,又由于陆游祖父陆佃是王荆公王安石的学生,因新、旧党案,陆游被贬为亳州知州,死在任上。其父陆宰官至直秘阁,淮南计度转运副使,也就是军队的一个后勤供给官,也受到攻击而免职。陆游出生是在宋徽宗宣和七年十月十七日(公元1125年11月13日〉,由于陆游出生前一天晚上,母亲曾梦到秦观。人们知道秦观是宋朝的一个大才子,是著名文学家苏轼的妹夫,字少游。陆宰心想,秦观曾任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是个很有文才的人,妇人既然梦到他,可能是个好兆头,可当时苏轼、黄庭坚、秦观和张耒这些人因政治上倾向于旧党被视为元佑党人,而宋徽宗禁止元佑学术。为了避嫌,而又望子成龙,陆宰便参照秦观的字“少游”,给孩子起名叫陆游,靠上了秦少游的“游”字。长大以后,朋友就称他陆务观,又靠上了秦观的“观”字。因此,“务观”就成了陆游的字。至于陆游为什么号为“放翁”,这里还要细说一番。
   由于陆游出生在金宋交兵,民不聊生的时代,山河破碎,宋朝皇帝被掠,祖父和父亲被贬,奸佞当道的残酷现实,加之他的老师曾几是位爱国之士,对陆游又有着深刻的影响,使陆游产生了强烈的报国之志。虽然陆游从少年到青年时期就已经显露了文学方面的才华,但用他自己的话说,他不愿做一位诗人,而立志要到保卫国家收复失地的战场上去为国为民建功立业。正是因为他的爱国主张与朝廷的投降和亲政策相背,因此,屡遭贬斥,由镇江而南昌,由南昌而夔州(今四川奉节〉,还是通判(即州府长官行政助理)一职,却连换三地,相距数千里之遥。后来,陆游又先后在南郑、成都、蜀州(今四川崇庆〉、嘉州(今四川乐山〉、荣州(今四川荣县〉等地做参议、通判等官职,无论做什么官,他都积极主张抗战,主张击溃敌人收复失地,中兴国家。然而,在南宋统治者的苟且偷安中,他空有一腔忧国报国之志,不得实现。于是,他便在胸中生出无限的郁闷。为了消除郁闷,他便来到酒肆歌楼,在浅斟低唱轻歌漫舞中排遣烦恼。是因为他的生活太散慢了,还是因为他对敌作战的要求太强烈了,终于在淳熙三年(公元1176年)九月,他受到一次严厉的处分,将本来已经发表的任嘉州知府的官职罢免了,而分配他去主管台州(今浙江境内〉桐柏崇道观,实际上只是给个领取干俸的名义,也不用去做事。这次给陆游处分的理由,用朝廷言官们(封建社会的谏官,如御使等)的话讲,就是陆游在嘉州时“燕饮颓放”。陆游把这“燕饮颓放”沉吟了数遍,然后似大有所悟,说:“好,这一个说法别致得很,就作为我的别号吧。”从此以后,陆游自称“放翁”,后人也就称他为“陆放翁”了。
   陆游在被免官几天以后,写了一首给时任四川制置使范成大的诗《和范待制秋兴》,诗中写道:“策策桐飘已半空,啼货渐觉近房栊。一生不作牛衣泣,万事从渠马耳风。名姓已甘黄纸外,光阴全付绿尊中。门前剥啄谁相觅,贺我今年号放翁。”
   从陆游把朝廷言官据以处分其的托辞作为自己的“号”,以及在给范成大和诗中表现的对“放翁”这一“号”的乐观态度,以及诗中那种“名姓已甘黄纸外”的不愿做朝廷命官的坚决态度,表明了他已将个人名利置之度外,表明了他抗金爱国的志向,表明了他于朝廷奸佞卖国偷安的势不两立。
   在这以后,陆游忧国忧民的肠愁更是无法遣释,于是他便用诗来表达。在转过年〈1177年)陆游又留下一首流芳千古的《关山月》:“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服,几处今宵垂泪痕。”
   这首诗逼真而深刻地揭露了宋朝统治者歌舞升平,将军不修武备,忍令沦陷区人民过着水深火热生活的场面,痛斥了统治者不顾“忍教国祚丧羌戎”的奇耻大辱,表达了陆游的一片坚定而炽热的爱国情怀。这里,我们似乎看到了陆游捶胸顿足含泪写诗的痛苦情境,这也充分说明陆游绝对没有什么“燕饮颓放”,而仍然可以感受到陆游是一个以国家民族利益高于天的爱国志士。
   在这以后30多年的岁月里,陆游曾几次奉诏去临安,又几次半路被调任福建、江西,陆游一次次被朝廷所注意几次被起用,又一次次意外的阻挠几度被罢免,最后陆游终于于淳熙十六年(1190年)65岁时被罢官回到山阴老家。自此到嘉定二年(1209年)的20年间,陆游仍不消爱国之志。这20年中,陆游写了大量的田园诗和爱国诗,多达3000多首,在明知主战无望的情况下,仍以诗来呼喊抗金救国,实在难能可贵。这从以下两首具有代表性的诗中反映的更为充分。一首是陆游67岁(1192年)写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万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由于陆游深切体会到沦陷区人民的痛苦和盼望统一的急切心情,因此所写的诗歌切中要害,催人泪下。最能说明陆游爱国之心一贯始终的,是他那首在85岁临终前的《示儿》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诗中表达了这位为国家为民族奋斗了一生的战士,活着没有看到国家统一,死后也要听到国家统一的胜利消息的高尚情操。我国自古以来爱国诗人很多很多,陆游应该是一个杰出的代表。

共 239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一篇杂文随笔洋洋洒洒间,记叙了伟大爱国诗人陆游的一生,也述出了其号放翁的由来——以其朝堂处分之托辞,放心而豁达,却衷有民族爱国之大义。由此可见,陆游之放,在其功名之放,在其乐观之放,而放中有坚,决不会因自身之飘零而放弃抗金爱国之志向;作者笔墨陆游号放翁的由来,多以诗句来表现其报国无门的愤懑与对统治阶级纸醉金迷的痛恨,从中可以看到,诗于陆游不在写本身而在于怅其心志;作为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自也是当其时代的悲哀,我们看到了陆游为我们留下了绚丽的诗篇,而这几多愤恨、几多无奈的精血,是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所以始于诗而不终于诗,才是这位伟大诗人的现实意义。整体而言,作者文字考究严谨,自历史考量讲起,而多有诗句的穿插,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爱国诗人的“脊梁”,更是一个国家文脉的“脊梁”,欣赏推荐!【编辑:沟沟子弟】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沟沟子弟        2022-03-09 10:36:55
  作者一篇杂文向我们讲明了伟大爱国诗人陆游号放翁的由来,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报国无门、衷志爱国的心酸与无奈,陆游其诗人的一生是飘零的一生,也是高尚情操播撒的一生,欣赏!向作者问好!
案牍满目善本,抬眼才见和目。
2 楼        文友:黄金山        2022-03-09 11:01:59
  陆游是爱国诗人,比如今许多诗人明星都强万信。
活到老学到老
3 楼        文友:修成国        2022-03-12 09:19:04
  谢谢编辑老师!谢谢黄老师!是的,作文应该先做人。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