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晓荷.奖】多少恨,多少爱(随笔)

编辑推荐 【晓荷.奖】多少恨,多少爱(随笔)


作者:别似幽居人 秀才,2918.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927发表时间:2022-03-10 07:32:46
摘要:家茵是冰雪聪慧的,花开最美的时候凋零,爱得最深的时候逃离,而那瞬间的芬芳,刹那的光辉,却在记忆里长开不谢了,是永恒了。

【晓荷.奖】多少恨,多少爱(随笔)
   乍暖还寒时节,中午恹恹的时光,人都成一首词了。偶然把张爱玲的中篇小说翻出来看,《多少恨》是作家自己所言唯一的一篇通俗小说,缘于她对通俗小说的热爱,就象她爱毛姆小说一样。
   虽说是通俗,但也带有鲜明的张爱玲风格。她真是写小说的高手,仿佛置身事外冷眼旁观,用淡然寥落的笔触,短短数语,甚至只有几个字,就把读者带入人物命运的关键时刻,那种转换仿佛如电影中的镜头切换,渐隐、淡出、不着痕迹,已然抓住读者的心,并深陷其中。难怪当时的傅雷化名迅雨,对她的作品写作手法、体裁等各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点评,深赞其才华,也深怕其浪掷了才华。
   然而隔着时空的距离,也隔着我二十多年的初读体验,如今再看这些作品,真是不同年龄和阅历会读出不同的人生体验。这其中的况味掺杂了读者个人的经历,反照到作品的人物命运中,带着对人性的多方面解读,投射到人物性格、遭遇,乃至每个人在命运面前或主动或被动的处理方式,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年少时,我更着迷于张爱玲幻化多变的语言,那妙绝偏僻的比喻,通感运用得尤其妙,画面、声音、听觉、触觉、联想、隐喻,真是才华卓绝。而现在我更侧重于她对人物命运的编排,她深受《红楼梦》写作方式的影响,在一些重要的环节,在细节安排上也是草灰蛇线、伏延千里,这就是作者的用心,年轻的张爱玲已然具备了如此老道苍凉的写作才能,这是命运的选择。
   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从故事的情节抽离已是黑夜。今夜里,蓝色的月光,寂寞的鸟鸣,还有家茵那团“剪不断,理还乱”的绒线让我忧伤,寂寞。而这种感觉是和任何人都无法倾诉的。张爱玲说:“极度的快乐和忧伤都是要远离人群,无法与人分享的。”
   这样的寂寞在读这篇《多少恨》的短篇小说里得到了深深地体会:一个美丽善良的家庭女教师和成熟多情的男主人之间寂寞的爱情故事。而这样的寂寞在小说中也无处不在,触手可及:“为什么眼睛里有这样的悲哀呢?她能够经过多少事呢?可是悲哀会来的,会来的。”“打碎的那瓶香水,虽然已经落花流水査然去了,香气倒更浓了。”“梦里的时间总觉得长的,其实不过一刹那,却以为天长地久,彼此已经认识了多少年了。原来都不算的。”隔着那灰灰的,嗡嗡的,蠢蠢动着的人海,仿佛有一只船在天涯叫着,凄清的一两声。”每个平常的日子,命运之手其实已翻雨覆云,故事的主人公载浮载沉。
   当家茵终于能清醒地认识到与使君有妇的宗豫是没有未来,没有结果的时候,她选择了逃离,爱的逃离,为了宗豫,为了小蛮,她知道,他这一生,伤心的事已经够多的了,不能让她的女儿小蛮,也像家茵一样恨自己的父亲。恨,是多么可怕的一个字。家茵永远也不要她深爱的人背上这个包袱。
   人生若只如初见!多少恨,不了情,终是梦里的一场美丽幻影!而这一艘远去天涯的客船,载得动她许多的忧伤吗?滚滚红尘中可曾遇见爱人的一滴泪,一抹愁?我常想,设若没有战争,没有一次二次求学受阻,天才般的张爱玲如果生活在现代中国,她会是个什么样的人,她会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她会是亦舒笔下从中环的高档写字楼走出来的精英职业女吗?还是冠绝两岸三地的畅销书作家,身价斐然的影视编剧?抑或发挥其艺术设计才能,在时尚尖端领域也能搏得一席之地?甚或,她也可能是个在科学领域富有一专多能的医生兼作家,譬如冯唐?
   都有可能,然而历史没有如果。就象曹雪芹如果没有生在钟鸣鼎食之家,没有遭遇时代的洪大变革,没有家族由盛及衰跌宕起伏,他怎能写出《红楼梦》,而且后半部留下千古遗憾和谜题,到底什么样的结局才是忠于原著原作者的初衷?如果不是生在上个世纪的上海,如果不是名门之女,如果没有经历乱世风云,如果没有在香港殖民地的求学和生活经历,如果没有所遇的人和事,张爱玲也不是张爱玲了。其实张爱玲生前做到了很多,时空的座标交错于一点,造就了绝世作家张爱玲。彼时的女性职业有限,自由作家未尝不是最好的选择,她拥有很高的智商,也有冷眼看人生的情商,仿佛是历史的选择,亦是她个人的宿命,历史成就了张爱玲。
   今天再看《多少恨》,就不仅仅是一部言情小说了。真想为她写一篇续集,赋予两个主角一种命运的亮色。然而我只是一个极普通的文学爱好者,只是自不量力地谈一点感受。家茵是冰雪聪慧的,花开最美的时候凋零,爱得最深的时候逃离,而那瞬间的芬芳,刹那的光辉,却在记忆里长开不谢了,是永恒了。爱,不在于朝朝暮暮,不在于执子之手,爱是记忆里一场忧伤的旅行,只有开始,没有终点。张爱玲把这天地间最苍凉最绝望的疑问留给了这渐渐远行的客船,留给了一生也无法忘记家茵的宗豫。
   家茵离开了,她得到了宗豫永恒的爱,永生的怀念。张爱玲的文字本身就是一种凋零了的美丽,是一种无法与人倾诉的寂寞,要远离人群,像一树璀璨的繁花,正一瓣瓣轻轻落下,在夜空中散发出淡雅,忧伤的芳香,每一个字都是一首诗,一首忧伤华美甚至心痛的诗。而这凋零的一瞬间,正好,你,邂逅了。
   没有足够的底蕴和阅读量是没有资格谈张爱玲的,我知道我自不量力。以我粗浅的认识,文学即人学,张爱玲对人性的剖析是冷静的、自持的,近于科学家拿起手术刀的理智,她对人性向来是悲观的,几乎所有的小说作品都氤氲在一种深浅不同的灰色里,哪怕短暂的光照进来,也蒙上了一层苍凉的滤镜。就如同她说:“我是喜欢悲壮,更喜欢苍凉。壮烈只有力,没有美,似乎缺少人性。悲壮则如大红大绿的配角,是一种强烈的对照。但它的刺激性还是大于启发性。苍凉之所以有更深长的回味,就因为它像葱绿配桃红,是一种参差的对照。我喜欢参差的对照写法,因为它是较近事实的。”那些环境明暗的对照,人物自身性格的矛盾复杂对照,人性的幽暗幽微对照,没有一部作品拥有纯粹的爱,即便有爱,感情也是节制的,爱而不得,爱而不能,无限苍凉,无限遗憾。
   张爱玲小说是不能和《青春之歌》这类作品比较的,也不能和《傲慢与偏见》、《简爱》这类小说去并论,没有人物挣脱命运的主动性和革命性,没有奋起反抗的力量和追随。但和东野圭吾设置的人物命运也不同,和《失乐园》的毁灭悲剧又仿佛隔着一个色号的偏差。日本的很多小说情节始于爱,但终于毁灭。爱是无辜的原罪,亦是绝望的深渊,结局总是坠入最深的黑暗。张爱玲小说没有前者的明亮,也没有后者的黑暗,她是中间色,一个苍凉的手势,挥动的手中,有多少遗恨,就有多少爱恋。
   如果非要改写人物的命运,我想加个这样的结尾:多年以后相遇,我将如何面对你,以沉默?以眼泪?仿佛又坠入俗套,所以戛然而止是最好的结局。
  
   2022年3月9日于竟陵

共 265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以深邃的笔触剖析了一代才女张爱玲的文章与才情。文学之美在于每个人的描写都蕴涵着独特的密码,与写作者个人的身份、思想、时代有密切的联系,同时更烙有写作者与众不同的天赋与气质,这也许就是文学的魅力。张爱玲的文章小编我没阅读过,但是她的文学成就蜚声文坛。从作者的字里行间能够感受到其对张爱玲小说行文思想的精准理解与把握。世间所有的爱恨都不同,而张爱玲笔下那种爱的苍凉,哀婉,带着无尽的遗恨,似乎更加摧残人心。感谢老师佳作分享,推荐共赏。【编辑:萧垦】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萧垦        2022-03-10 07:36:14
  只有天赋秉异才能用生花妙笔洞见人性的幽微,这便是文学留给人类永恒的精神财富。
2 楼        文友:亭上秋风        2022-03-10 09:24:07
  老师创作辛苦了,送上一朵玫瑰花。
世间万事,皆有利我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