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泊宁静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宁静·启】从前声声慢(散文)

精品 【宁静·启】从前声声慢(散文)


作者:小猪她爸 进士,10490.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706发表时间:2022-03-12 09:04:43
摘要:从前是困苦的,却有着点点幸福,从前是散漫的,却有着悠悠闲适,就像那些曾经飘荡在城市中的声音,曲水流觞,声声慢,声声情。

【宁静·启】从前声声慢(散文) 驾驶汽车驶过街区,引擎轰鸣,喇叭声声;乘坐地铁穿行地下,低沉的啸叫声不绝于耳;徒步走过商业街,各种叫卖,喊破嗓子……喧嚣的城市,城市的喧嚣,从清晨开始。
   我想城市不都这样吗?熙来攘往,车水马龙。如果想听溪水潺潺、落木萧萧、百鸟鸣翠,尽可以到山野河畔、桃园乡下,小住民宿,偶宿农家。然而,脑子里却蹦出个小人儿,比比划划地说,不记得从前了吗,从前声声慢……
   于是,我便回到从前,回到旧时城中。
   四十多年前的大连,非农人口不过百万。人没有现在这么多,车也没有现在这么多,安静得如同一潭池水,风吹涟漪,悄无声息。正是因为人少车少,一些四十年后消失的、被淹没的声音,便格外清晰,仿佛安静至纯掉根针的声音都能听得到。
   清晨,窗外,铜铃清脆,声声入耳。我赶紧跑到屋外,端起门外装垃圾的盆子,抬头见十字路口停着一辆收垃圾的车。那时没有垃圾桶、垃圾点,一早一晚,有专门的车子收各家各户的垃圾。车子是人力平板车,一位大爷站在车前,不紧不慢地摇晃手里的铜铃铛,“叮叮当当”脆生生地弥散开来,仿佛要把一条街道、一座城市从昨夜星辰中摇醒。
   家家户户的门打开了,大多数是半大孩子,端着垃圾盆,一盆盆将垃圾倒入车中。瞅瞅差不多了,大爷拉起车走到下一个十字路口,那里又响起“叮叮当当”的声音,不慌不忙,舒缓而清脆。这个时候,屋顶的烟囱开始冒出缕缕青烟,家家户户忙着做早饭,然后上学上班,开始一天或平淡、或充实、或不知所以的日子。
   那时城里取暖做饭都用煤炉,家家楼顶都有烟囱。深秋季节,忙着准备过冬,买煤、盘炉子,还要清理烟道。这时街头会出现一个壮汉,扛着一卷绳子,扬起头大声吆喝“打—烟筒—嘞”,抑扬顿挫,传得很远。有人家喊住壮汉,讲好价格,壮汉身手敏捷地攀爬到屋顶。他把长绳一端系上一个圆圆的铁砣,顺着烟道上下提拉,烟道壁上的煤尘便会清理干净。烟道畅通了,炉火旺旺的,冬天家里就不那么寒冷了。壮汉从屋顶下来时,手上脸上都是黑灰,他盘好绳子,收了工钱,继续向下一个街区走去,边走边吆喝“打—烟筒—嘞”。这声音透着一股沧桑,仿佛要把眼下的深秋喊走,把冬天喊来,然后消失在寒风冬雪中,盼着又一春、一夏、一秋,循环轮回。
   不知是否应了“打烟囱”的吆喝声,冬天义无反顾地到来了,街头会响起最令人垂涎的声音,“卖—海蛎—来”。海蛎子,这是大连土语的叫法,人家学名牡蛎。冬季是海蛎子最肥美的时候,那时没有人工养殖一说,海蛎子都是人工去海边礁石上刨下来的,商店里没有卖的,只能是小贩子沿街叫卖。
   刮着寒风的街道上,来自农村的大嫂或大婶,围着红的、绿的围巾,拎着铁皮桶,走街串巷。忽悠悠一声“卖—海蛎—来”,透着一股哏劲,仿佛能把人的馋虫勾出来。五毛钱一碗,还带着冰碴,捧回屋里,鲜味扑鼻。悠扬的叫卖声,回荡在街头,成为老大连人永远的记忆,如同堤坝上的闸,只要打开,便自然而然地流淌。如今被高楼大厦遮掩的街道上,若是还能听到“卖—海蛎—来”,悠扬且“摄人魂魄”的叫卖声,恐怕许多老大连人都会醉倒。
   与“卖—海蛎—来”悠扬之声同步的,还有街头响起的“梆、梆、梆”的声音——敲着梆子卖豆腐。那个岁月,不像现在一年四季都可以做豆腐、吃豆腐。夏季里,天气炎热,豆腐很容易酸腐,所以夏天没人卖豆腐,也无人吃豆腐,只有天气凉爽后人们才开始这个营生。听到“梆、梆、梆”的声音,家长会给点零钱,端着个空碗或者空盘子一类的容器,循着“梆、梆、梆”的声音,跑向街头。
   卖豆腐的,大多骑着三轮车。一车豆腐,盖着一床旧棉被,这是担心天寒使热豆腐变成冻豆腐。豆腐都是水渍渍的,控下来的汁水沿着车子流到地上,天气寒冷,很快冻成一溜冰。卖豆腐的人穿着厚重的棉袄,戴着棉手套,胸前挂着一个木头挖空的梆子。没人买豆腐时,右手举着梆子,左手拿一根短棒有节奏地击打梆子,发出“梆、梆、梆”的声音。人们围拢过来买豆腐,张家一块,李家两块。人们端着豆腐散去时,卖豆腐的骑上三轮车,到下一个巷口,豆腐溢出的水洒在路上,斑斑点点。长街短巷,街头巷尾,梆声再度清脆响起,绵延悠长。
   年少不更事,不知道卖豆腐的辛苦,只觉得那个梆子很好玩,甚至想跟着卖豆腐的走街串巷,他卖豆腐,我敲梆子。长大后,读了点书,才知道梆子很久远。大唐盛世,宋朝风雅,飘逸洒脱、凄风苦雨的唐诗宋词,大都写在梆声阵阵中。仿佛能看见,蓑衣人,红灯笼,趁着婆娑的夜色,孤单地行走,“梆、梆、梆”清脆而空彻,“小心火烛,门户关紧……”古城石径,灯笼梆声。
   如今很难见到敲着梆子售卖的场景,如同许多老旧的物件,早已消失在岁月的长河中,像一粒尘埃落在记忆的深处。尽管舞台上,还有各种梆子戏、梆子腔,那都归于艺术,而不是生活。路过一座寺庙,禅房传出微弱细小的“梆、梆、梆”声,我知道那也不是梆子,是木鱼,也是空心的,出家人用细棍慢慢敲,青灯古佛,润泽心田。
   作为一座山东移民居多的城市,已传唱三百余年的山东梆子,却没有得以传承。那时没有演唱会,也没录音机,唱机是有的,但不会出现在寻常百姓家。当初夏来临,比我们年长一些的大哥哥们坐在老槐树下,抱着吉他弹唱,这是我们眼中最好的“演唱会”。他们轻轻拨动琴弦,哼唱着邓丽君的歌,“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若是你到小城来,收获特别多……”如梦似幻的和弦,从大哥哥们的指尖轻轻地流淌,愉悦的旋律回响在老槐树下。忽然,鼻息间一阵甜香,槐花初绽,点点雪白,美了长街短巷,醉了树下一帮年轻人。
   似乎是要与大哥哥们并不婉转的歌声作对,不远处传来“磨剪子来——镪菜刀”的吆喝。扛着长条凳的老汉,由远至近,故意把声音拉得老长。前一句“磨剪子来”悠长绵延,有些兰花花的韵味,后一句“镪菜刀”重音在“镪”字上,深沉而有力。光吆喝不够味,还要把手中两把菜刀磨擦得铛铛作响,像乐队伴奏。如今城市街头还能寻见磨剪子、镪菜刀的身影,行头工具没多大变化,但那吆喝已经变味。小喇叭反复播放,单调而缺乏韵味,令人不由得想起早年“磨剪子来——镪菜刀”的节拍,追忆起两把菜刀撞击声中的童年。
   后来,有了录音机,从两喇叭单声道,到四喇叭双声道立体声。时髦的年轻人拎着录音机在街道巷子里转悠,开大音量播放鼓点震撼的迪斯科舞曲。也有歌曲,还是英语的,听不懂,只记得有一首旋律强劲歌,其中一句歌词发音是“杀了你喂狗”。随着录音机的普及,年轻人在街头围着录音机“蹦迪”成为街头一景,那阵势不亚于如今大妈们跳广场舞。细一琢磨,也许就是当年“蹦迪”的年轻人,如今变老了,改成跳广场舞了。录音机大肆张扬若干年后,悄无声息地退出人们的生活,但曾经播放的老歌金曲却留驻心间。不经意间,哼唱一句“杀了你喂狗”,周边年轻人便瞪大眼睛,一脸蒙圈。想想也是,如今大连常住人口已经突破七百多万,城还是那座城,人口却翻了七番,早已物是人非,时光亦老。
   最近,在看电视剧《人世间》,几乎就是看我们这代人的过去。同名小说的作者梁晓声近日在《人民日报》撰文,他说“生活好了,更要看看从前”。是的,从前是困苦的,却有着点点幸福,从前是散漫的,却有着悠悠闲适,就像那些曾经飘荡在城市中的声音,曲水流觞,声声慢,声声情。

共 290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回忆性对比性散文。今天城市的喧嚣让人留恋曾经的宁静——从前声声慢。今日的噪声从清晨开始,无处不在,公路中,地铁里,街道上。可曾经呢?一片安静,即使有点声音,只会让人喜欢,更显安静,更有人间烟火气。说今天的闹,寥寥数语,但充满城市;回忆过往的静,作者完全陶醉其中,洋洋洒洒,所举事例普遍、生动、有趣。闹代表着发展,静代表着纯朴,人们都需要。那么未来的城市发展应该把二者结合起来,这是政府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言简意赅,详略得当,举例典型,描写生动,引人深思。好文共享,倾情推荐。感谢投稿——淡泊宁静,期望再会。【编辑:木文子午】【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20318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木文子午        2022-03-12 09:09:54
  举例典型,值得表扬,向你学习。
记录时代特色,反映历史痕迹;记录生活现实,反映百姓心声;记录风土人情,反映生存状态。
2 楼        文友:浩渺若尘        2022-03-12 11:49:47
  佳作欣赏,已向精品审核组申报!
浩渺若尘
回复2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2-03-12 12:13:04
  感谢宁静社团厚爱,给予的鼓励和支持。
3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2-03-12 12:12:25
  感谢木文子午老师精彩编按,生活好了,也不忘看看从前。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4 楼        文友:宁星        2022-03-12 13:20:04
  读到你这篇文章,让我想一起首歌《从前慢》:记得早先少年时,大家诚诚恳恳,说一句,是一句。清早上火车站,长街黑暗无行人。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回忆历史,一直是文学特别是散文的母题,穿越历史的回音是对现实的关照。
回复4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2-03-12 13:23:02
  感谢宁星老师到访,留墨点评,敬茶。
5 楼        文友:开心的秋蝉        2022-03-18 15:57:04
  作者的文字功底令人赞叹,书破万卷,下笔方有神韵。文章把过去和现在结合得相当完美,这是一个艺术和自然的过渡。
回复5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2-03-18 22:40:33
  谢谢开心的秋蝉热情洋溢的点评,生活处处皆可文,整理归纳提炼即可得。
6 楼        文友:旧时茅舍        2022-03-24 22:19:55
  从前声声慢,连一辆自行车都是奢望,每天步行近一个小时去十里八外的高中去上学,虽然南北有别,但过去的回忆是一样的,望着这走马灯似的一切,我常常想,生活真的需要如此快吗?感谢老师,又让我欣赏到了一篇美文!
回复6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2-03-25 08:20:29
  感谢旧时茅舍老师到访点评,祝好。
7 楼        文友:房顶月亮        2022-05-08 08:28:47
  向老师学习!
8 楼        文友:北方雪飘飘        2022-08-12 21:44:26
  受企鹅老师提醒,我找了半天他说的您那篇文章,估计就是这篇。我读过的感觉,跟大家一样,立即联想起木心先生的从前慢!简直太有画面感了,烟火气十足,极度美文!老师确实才华横溢,文笔优美,景仰之至。拜读了,好好向老师学习!
洁白的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又悄无声息地化了……
回复8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2-08-13 12:20:38
  谢谢北方雪飘飘老师到访,给予拙作热情洋溢的评价。我的文小资一些,像白描素描画,难登大雅之堂。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