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探幽青原山 (散文)

精品 【流年】探幽青原山 (散文)


作者:石维 布衣,113.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402发表时间:2022-03-15 15:10:16

【流年】探幽青原山   (散文) 若非庚子年7月9日那场百年一遇的暴雨,这段时间我是不会生出探幽这座山的念头来。那场暴雨,让这座江南名山多处出现山体滑坡,原本绿野连绵的山体像被划了一道道刀痕,依绕其间的溪流也变得异常浊然。到底伤得如何,我想看个究竟。
   这座山,被“明末四公子”之一的方以智(1611—1671)描述成“自螺川而望东南,其青青者,皆青原也。”螺川,赣江老城吉安段的别称,因城北临江有螺子山而名。而方以智撰写《青山水约记》时,身份已是禅宗七祖道场青原山净居寺的住持,法名药地大智。这位宁死不事清的明末才子1664年入主青原法席。六年间,除了使祖庭声名重振,他还引来施闰章、李元鼎、毛奇龄等名流隐士游历记述青原山水,其本人亦留下了《青原得瀑记》《青又记》《青原漫兴》《游洞岩朱陵观用戎昱阎寀入道韵》等诸多诗文和“天在山中”等崖刻。这些诗文集萃于他补辑修成的《青原志略》里。
   方以智、施闰章等先贤的诗文除了记录享誉吉安的净居寺、阳明书院,还描述了青又庵、漱青峡、小三叠、定慧庵等自然人文景观。只是后者,三百余年后多半隐逸于泛黄的文字里。
   “一径穿云万木深,高崖曲槛尽萧森。”今之青原山,固然已辟建为景区,且游人如织,但受山林管理体制等诸多因素影响,山之纵深的诸多历史人文和自然景观未能纳入景区范围,它们沉寂于苍莽的山林。
   所谓不破不立。庚子年的山体之“破”,让我循先人的游历记录打量起这座名山的真容来。
   净居寺门前由左而右的溪流,今冠名禅溪。溯溪而上,分别是钓台、长潭、长坑。方以智如是描述:“两崖如峡,天为之小。鸟道逶迤,白云生焉。”藉此山形水势,上世纪七十年代,地方政府组织民众修建有油箩坑水库。库名,状物而得。其坝高悬且呈彩虹造型。古人“萦涧而行”,“右穷则渡涧而左,左穷则渡涧而右”。除了寺门右侧的老桥迎风桥、待月桥,今景区建设沿禅溪新建多桥,分按源流命名为石头桥、惟信桥、笑峰桥、大智桥,印证青原法系,故坝冠名大鉴桥,寓意法系源头。生态修复缘故,水库开闸放水,露出库底游线。辛丑立冬,我与国远兄似在学效先贤,至此循涧而游,竟也探得一番快意。
   时而借石渡涧,时而穿越涧岸丛林,如药公所述,“转数曲为漱青峡,溪中有方石如棋盘”,药公的前任住持笑峰大然禅师当年“常坐此终日”。国远欣然跃上棋盘,讲述志书所记轶事。极目四望,发现天开阔了许多,峡为两溪交汇之地。方以智《青又记》记载:“溪之源三,一出千佛楼,一出谢坪,青又庵,其一也。”作为百科全书式的药公,早在三百多年前便为我们考究出了青原禅溪的三处源头。享其成果,我依场景判断,交汇两溪左应连千佛楼和谢坪,右应连青又庵。电话询问当地村干部,回答竟不知有千佛楼和谢坪地名。
   时峡水流浅缓,有沙石淤积。南岸草木掩映,有两块崖石峭立,睹之,眼目为之一亮。崖刻一为志书所记方以智所题“漱青”二字,每字掌面大小,上下镌刻,虽石生裂隙,面存褐苔,仍清晰可辨。一为药公次子方中通所书崖刻,由上而下、自右至左摩刻:“乙巳腊月七日施闰章愚者弘智胡以宁毛甡方中通堵凤蒸同游方中通书”。乙巳为1665年。这段文字铭记了1665年腊月方以智父子与友人的一段美好出游。当年方中履、方中通兄弟曾随父入住青原山,伺奉父亲前后,研习诗书经佛,造诣颇深。而施闰章、胡万咸、毛奇龄、堵子威等贤士也借此崖名留青山。我想,这该是大自然和历史的一次邀约。我的今番游历,已是荣幸之至。
   毛奇龄有诗:盘溪三十渡,总在碧云中。我与国远兄近些年数次在这山中游历采风,不曾觅得“漱青”二字。既然今次有缘,我想探得小三叠应在意料之中。果不其然,我们的愿望达成。
   对照古籍所绘山水坐标,我们很快找得小三叠位置。其实就在林区车道附近。茂密的杉树林和野生灌木阻挡着行人的视线。遇着久旱缺水,涧流无声,更是不加注意。国远所带的刀具发挥了辟路见景作用。此兄本属猴,更显现出一种与山林的天然亲近。
   沿溪而上,眼前忽现一面古褐色悬崖,往上细观,一层、两层、三层,所谓三叠也。有细流淅沥而下。1668年初夏,74岁的吉水谷村名宦李元鼎与药公优游山中,写下《青原山观瀑小记》。他如是描述:
   再行里许,灌莽骈织,泉流汩汩,知瀑不远。忽闻崖上声振林木,盖侍者爆竹以驱山兽者也。舍舆,同药公步而上,则小三叠石刻卓岩间。泉从上落,三折而益大。下有小潭承之,珠散璧沥,雨骤风掀,具体而微。离瀑不二三尺,有石插出如砥。同药公坐其上,啜茗听泉,冷翠侵人。药公曰:“未也,其上犹有三叠焉,视此较小,为虎所踞。”急遣侍者从人先登,皆有怖色,乃纵火焚之。
   国远从旁荆丛攀上十余米高的崖台,我观之如猿猴。再往上攀,只能听得其声,“上面还有三叠”,印证药公所言。又听得其呼:“哇!老虎洞。”惜我未能同攀一睹。李公记言:“旁有虎洞,洞可容十余人。光润净彻,为虎居无疑。有三古树,箝洞参天。洞若借抵于树然者。寿藤怪松,纷亚披覆,真胜境载!虎能让,以快游人,虎亦韵矣。”我相信并赞服于李公的精美描述。只是可幸又可憾,今没了老虎,轮得国远兄这只猴子充霸王。李元鼎老人曾题一绝于崖石:“青原瀑布护苍苔,谁向山泉辟草莱。莫谓老人难济胜,扶筇亲到上头来。”一个可爱可敬的老头跃然诗行。“开径人何在,题诗壁可传。”不知此诗刻石否?这首诗,连同药公所刻“小三叠”,国远兄都未能找着。
   小三叠瀑流从千佛楼溪而来。方以智在《青原得瀑记》中记载了瀑布得名由来:
   愚山兴爆发,从险崖攀葛以上,诸客徐徐集,见愚山踞崖采水而嚼之。飘飘乎仙哉!共拟何名?以其石莹,宜名玉井;似莲花漏,宜名玉漏;上有崖穴,古枫牚之,宜名枫崖。愚山曰:“实三叠也,以让庐山五老,应目之为小三叠。”客争赋诗。
   施闰章号愚山,方以智号愚者。1666年夏,这两位安徽老乡再次携手游青原深山,同游者有沈治先、杨商贤、温玉山、徐伯调、吴舫翁、郭入垌、丘福臣、林祖涵。
   这么多的名流雅士集聚青原山,是山水的魅力,是文化的力量!仅《青原志略》就收集了黄庭坚、胡铨、杨万里、文天祥、解缙等唐宋以来名家诗文五百多篇。青原山,宝藏也!
   壬寅初春,阴雨连连。恰逢雨水节气,我与国远约上媒体名记建华兄再游小三叠。那刻,瀑如白练,水雾浸涌,轰然壮观。建华兄启动无人机拍摄了诸多实景,连呼不虚此行。
   “青原青未了,把臂入林深。”青又庵是我和国远辛丑探得的又一处人文遗址。位于今市林科所工区用房旁,一溪之隔。施闰章在《游青又记》中写道:“枕青原而夹出山谷者为青又,予闻之药公,以其山缅邈不尽,故名。”今址存故基残垣,古木遮蔽,古藤缠连,古风浩然。净居寺高僧妙安大和尚率众僧徒实地勘查确认,现已与林区协商,仿前人辟园种茶。
   历史为我们沉淀了诸多遗址,唯有大自然努力保持着青葱的原野生态。怀抱,是一种保护,也是一份大爱。
   有道是:“山之幽,固不可胜穷也。”辟如千佛楼,辟如谢坪,辟如堪庵,辟如“关门”。皆如淘宝,留待他日再访。连天都在山中,人何其微微也。
  

共 284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章标题为探幽青原山,读完也深深为作者的文笔叹服,豪情满怀地以“探幽”为主题,挖掘了青原山的历史文化。跟随作者步步前行,进而得知青原山是一座集佛教文化、名人文化、绮丽风景于一身的名山。以明末四公子”之一的方以智“自螺川而望东南,其青青者,皆青原也”为切入点,引申出净居寺、阳明书院、青又庵、漱青峡、小三叠、定慧庵等自然景观。山上古木郁葱,碧流险峰,许多名流雅士云集此山,为之书写情怀,留下墨宝,可见山水的魅力,如今,山有痕,令人心痛,正如作者所说,历史为我们沉淀了诸多遗址,唯有大自然努力保持着青葱的原野生态。怀抱,是一种保护,也是一份大爱。一篇佳作,流年力荐阅读!【编辑:清鸟】【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20321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清鸟        2022-03-15 15:12:31
  文笔厚重深沉,纸上浏览青原山,也是一次意外的惊喜,感谢老师分享佳作,欢迎继续赐稿流年,支持流年!
愿与你在茫茫人海中保留一份纯真与美好
回复1 楼        文友:石维        2022-03-15 15:21:55
  谢谢鼓励!恭祝春安!
2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22-03-20 22:25:19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回复2 楼        文友:石维        2022-03-20 23:37:49
  谢谢鼓励!问候编安!
回复2 楼        文友:石维        2023-10-09 13:54:43
  请社长提示素心如雪老师修改本人诗作《悼恩师周敏生先生》编者按,谢谢!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