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晓荷·奖】杜婆婆(小说)

编辑推荐 【晓荷·奖】杜婆婆(小说)


作者:至简至爱 秀才,2720.79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709发表时间:2022-03-15 15:38:50

就算杜婆婆早已百年归山,荷花台依然流传着杜婆婆的故事。人们那些茶余饭后的谈资里,总少不了杜婆婆的传奇爱情。
   杜婆婆是旺发爹的第二任老婆。旺发爹命硬,还未成年父母便相继离世,他在他伯父有一眼没一眼的照料下终于长成了一个一天能挣出一整个工分的庄稼汉。他的勤劳肯干让他不怎么困难就寻得了一位老婆,但当他的第三个儿子呱呱坠地那一天,他的第一任老婆大出血走了。
   旺发爹要养活三个儿子,又当爹又当妈。当爹容易,当妈太难。最难的是襁褓里的三儿子的吃食,让他想破了脑袋。村里有正奶孩子的年轻媳妇可怜他,主动给三子喂过一趟两趟奶水,可那终究不是长眉毛的事。旺发爹给三子喂米汤,喂大米粉调出稀羹。可米汤和米粉羹的营养怎能和人的奶水相较?旺发爹每天还得起早摸黑地挣工分糊一家四口的嘴,哪里又能周全地照顾到三个儿子呢?他每天出工前只能把三个儿子锁在家里,收工回家再去整理已经被三子尿过一次两次甚至更多次的摇篮,再去清洗裹成盐蛋样的大子和二子。五岁的大子一听到钥匙开门的声音,就隔着门板迫不及待地喊大大,他急迫得口齿不连贯:“大大,大大,二子他又哭了,他说要大大,他哭……他哭了好长好长时间……”旺发爹默默地从地上抱起他那未满三岁的二子,那孩子还在熟睡着,泪水和着泥尘,在他的眼角、脸上冲刷出一道一道弯曲的印痕。
   杜婆婆在渡船上遇着旺发爹的时候,旺发爹肩上挑着一副担子,手里牵着一个孩子。担子是两只大箩筐,一只里坐着二子,一只里躺着三子,三子的小身子旁边塞着旺发爹带给岳父岳母家的礼物——小半袋米,一抱豇豆,四根黄瓜。
   “你们说那时候杜婆婆到底是看上了旺发爹的哪一点呢?”讲故事的人问听故事的人。
   “那哪个晓得唦~王八看绿豆,对了眼呗!”
   “旺发爹那人才倒是说不掉的,要身高有身高,要块头有块头,眉眼也不赖。”
   “你忘了杜婆婆年轻时候的样子了?你掰着指头数数,看看我们村有哪个婆娘比得上?”
   “那确实是。嗐,活该旺发爹有艳福。不过,你晓得杜婆婆的第一任男人是谁吗?”
   杜婆婆的第一任男人是谁,一直以来都是荷花台的一个谜。人们只知道杜婆婆落了旺发爹的家后,三子有奶水吃了,有奶水吃的三子没要多少日子就长得光头光脸肉乎乎红扑扑的可爱了。有传说杜婆婆的男人是得了马上风暴毙的,说长得太漂亮的女人都自带有煞气,斤两轻了的男人兜不住。可旺发爹走的时候也是过了一个甲子的,按习俗过了甲子而寿终就可以吹锣打鼓高高调调地办一场白喜事。人的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何况寿数自有天定,所以杜婆婆并没有因为旺发爹的离世而遭村人的诟病。她尾随着旺发爹的箩筐担来到荷花台时,足岁二十八,旺发爹小她一个年号,就这么一晃二十多年。旺发爹撒手西去,杜婆婆变成了一只没有了方向的孤雁。
   杜婆婆没有生养。准确的说是跟了旺发爹后才没有生养的,不然,三子又怎会有奶水吃?村里的婆姨在农闲的日子聚在一起织毛衣或用毛线勾拖鞋做棉靴的时候,常常会家长里短的闲话一番。
   “唉,杜婆婆呀!”某人蹦出一句慨叹。
   “人的命运,谁又能说得清。”有人附和。
   “之前生的孩子捡起来了也好一点呀?”女人们最见不得女人可怜,那颗柔软的心啊!
   “这三子也是,他可不是得亏了杜婆婆一把屎一把尿的拉扯?没有了杜婆婆,他有没有今天还是一个问号呢!”有人愤愤不平。
   “难道二子和大子就可以不讲孝心?”有人又补充一句。
   不过,杜婆婆从没向村里的哪个婆姨抱怨过三个继子的不孝,就算当着她在荷花台最谈得来的老姐妹汪婆婆的面也没有说。
   “人在做,天在看。我不怨谁,做自己的本分就好。”杜婆婆笑着对汪婆婆说。
   汪婆婆到底是辣汤辣水多一些,她年轻时没输过人,年纪大了也不怕得罪谁:“你不说,我去说!凭什么就该你一个人担待着?你把他们拉扯大,现在又帮他们带孩子。且不说你还是他们的养母,就是一个外来的保姆他们也不该给脸色看啊?”
   “孩子摔跤了,确实该怨我,我没有看好他。”杜婆婆抚摸着二子儿子小虎的额头,“你看,青了这大一块,我看了都心疼。”
   “也只有你哟!我可忍不得,被媳妇那么一通乱骂!你说,他们平时那饭桌上的肉鱼有没有你动筷子的份?”汪婆婆眼睛里恨不得迸出泪来,“你也是吃了太实诚的亏呀!当初你就不该给他们亮家底的呀!人家猫教老虎本事还晓得留一手呢!”
   旺发爹去世后,杜婆婆就开始在三个继子家里轮番讨日月,一年十二个月,杜婆婆一家待四个月。她在那三个家里洗衣做饭,喂鸡喂猪,带小孩,种菜地,连带一些杂七杂八。杜婆婆每天颠出颠进,日影显得特别短促,短促的日影让杜婆婆心无旁骛,她能够一连很多天的不想旺发爹,晚上梦见得也越来越少。她的瞌睡变得沉起来,脑壳沾不得枕头似的,她觉得自己的身子在日渐懒散,不然怎么就那么容易累呢?三个继子起初对她还不错,媳妇们也是姆妈姆妈地叫得恨不得立起来,叫人心里暖烘烘的。
   “姆妈,大虎准备正月初六做十岁生日。”大媳妇来到二媳妇家,对正在喂鸡的杜婆婆说。
   “我们大虎一转眼都成大小伙了。”杜婆婆摸着孩子的头。
   “奶奶,你给我买自行车。”大虎说。
   “这小子,死没礼貌,哪能跟奶奶要东西。”大媳妇骂儿子,“姆妈,不听他的,到时候您坐着吃席就好,只管吃好,喝好。”
   “我要自行车。”大虎说。
   “别闹,奶奶会给你买的。”大媳妇一边牵着儿子往家走一边说。
   杜婆婆已经没有“钱”了。三个媳妇娶进门,她给她们一人一枚金戒指当喝茶礼改口费。她之前跟旺发爹商量这个“打发”(方言:礼金)的时候,旺发爹并不同意。
   旺发爹说:“这是你自己带过来的一点家当,该留着,也是留一条后路。”
   “留着干嘛?这种东西能派上用场还算个东西,好钢用在刀刃上。孩子们白手起家哪不需要花费?能帮衬点就帮衬点,有了三个儿子,还饿着咱两老啦?”
   杜婆婆因为三个继子也确实没有饿着,不过吃好吃坏就另当别论了。做姑娘时的杜婆婆不说是大家闺秀,小家碧玉是妥妥轮不掉的。她姆妈大大疼她,暗地里确实给了她不少家私。那个年代的殷实之家少不得会屯点金银细软,闺房里的杜婆婆又深得父母喜爱,梳妆盒里厚实一点也不足为奇。荷花台和杜婆婆相仿年纪的婆姨年轻时候没少见过杜婆婆头上腕上的装饰。且不说杜婆婆头上的簪子时常变换,就是腕上也是柳丝银镯子扁边银镯子轮番上岗,那可都是些货真价实的硬货。但是后来,再后来,别说是荷花台的婆姨,就是汪婆婆,也看不到杜婆婆的那许多晃眼的首饰了。
   杜婆婆一直没钱。旺发爹去世前,并没攒下什么家当——能把三个儿子抚养长大,成家立业,对于一个土生土长的老农民来说,已经是天大的本事了,还哪里能谈什么积蓄?旺发爹去世后,杜婆婆头上腕上的那些白家伙们也相继离她而去。先是大子盖两层小洋楼需要资助,后来二子也不甘落后搞服装店要启动资金,三子当然也不能输给两个哥哥。三子对刚放下饭碗的杜婆婆说:“姆妈,我想再修几间猪圈,扩大点规模,养它几十头猪。”
   杜婆婆看着三子:“修猪圈买猪仔的钱呢?”
   “都备得差不多了。”三子说。
   “那就好。”杜婆婆如负重释。
   “可是也并不充裕,您看?”三子望着杜婆婆。
   “我,我……”杜婆婆不知如何对三子说自己已经没有“钱”的事实。
   “您不是还有两对银镯子吗?”三子直奔主题,“我拿去换点钱先垫补垫补,以后卖猪回了本团您的圆。”
   杜婆婆望着三子,惊圆着眼睛:“那些不是给虎儿们打了脚箍手箍吗?”
   “真没有了?”三子问。
   “真没有了。”杜婆婆说。
   三子重重地跺了跺脚,好像是在懊悔着什么,又像是在泄愤。
   杜婆婆晓得就是从这日起,三子才对他没有好脸色的。大虎的自行车也没有买成,杜婆婆酒席自然没有吃上,大媳妇还当着杜婆婆的面骂巧。一只老母鸡从鸡窝里跳出来,咯咯哒咯咯哒地欢叫,大媳妇兴冲冲地去捡蛋,哪晓得是空窝。大媳妇破口大骂起来:“该死的老家伙,你不下蛋叫么事叫,占着茅坑不屙屎。你瞧着,老娘我哪一天烦躁了,一刀剁了你熬汤喝。”
   汪婆婆心疼杜婆婆,她三番五次地撺掇杜婆婆搬出来单过,可是单过该怎么过呢?柴米油盐样样都是难!杜婆婆已经是近八十的人了,如若不是身子骨争气,她都不知道……不过,后来,也不知是不是汪婆婆在村支委里任职的儿子做通的工作,二子老屋旁边的厨屋被清理了一番,变成了杜婆婆的居所。虎儿们都长大了,大子和二子早迁到了县城里,三子也在镇上安了营扎了寨,杜婆婆变成了孤寡老人,成了村里的五保对象。
   汪婆婆随儿子搬到镇上去前,和杜婆婆来告别:“老姐姐,我走了,你要保重哈。我腿脚不好,以后咱老姐妹只怕难得见着了。我家发子(汪婆婆儿子)会时常来看你的,有么事,你别藏着掖着,都对他说哈,他会帮你的。”
   杜婆婆握着汪婆婆的手,摇了摇,拍了拍,嘴角噙着笑,眼眶里却溢出泪来。
   发子依了姆妈的吩咐,只要回村都会来看看杜婆婆。那是一个初夏的清晨,霞光把荷花台浓密的树影零星的屋影都抹上了一层淡淡的红晕,杜婆婆正站在红晕里,手搭凉棚,遥望着东边的云彩。她那平梳在脑后的头发并没有全白,背驼得也不很厉害,上穿一件深灰色对襟盘扣褂子,下着一条黑色裤子——裤筒肥大,裤脚紧攀着脚踝,一副利落干练的模样。几只鸡分散在她的周围,笃笃笃地啄食着地上的谷粒。发子觉得他看到了一幅画,他怕惊扰了那幅画,强忍住了呼之欲出的那声招呼,远远地静静地望着杜婆婆,他看到杜婆婆缓慢地转身,走进她的小屋,他看到烟囱里有炊烟袅袅升起。
   杜婆婆是睡过去的。邻居说杜婆婆头天还和她拉过家常,杜婆婆还说到了旺发爹,说那时候看着旺发爹挑着一担孩子……
   杜婆婆享年91岁,一生无病无灾,临走时手脚利索,耳聪目明。
  
   ———2022.03.14
  
  
  
  

共 395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看了枫姐姐的文章,让小编感慨万千。杜婆婆虽然已经仙去,可她善良的伟大光辉形象仍然活在小编的心中。从老师的涓涓细笔中,我们似乎看到了一部发生在上世纪的农村电视剧,电视剧里的人物刻画鲜明,也真实地反应了当时农村家庭里曾发生过的情况。生活就是一部剧,剧里有各式各样的人,就如二婚嫁给旺发爹的杜婆婆,一生勤劳养育旺发爹的三个儿子,却没能在老的时候享受到继子们的孝道,相反得到的是继子儿媳们的压榨和嘲讽。但即使如此,杜婆婆仍然没有选择怨恨,仍尽心尽力地帮助他们,直到自己孤零零地在农村离开这个人世。文章很深刻地反应了一个时代背景下的家庭故事,也充分地体现了人性的各种动态,如继子们的不孝,如汪婆婆的热心肠。精彩好文,文章生动精彩,情感充沛,尤其在细节描写上,更是是入木三分。佳作力荐共赏,感谢老师赐稿晓荷社团,欢迎继续来稿。 【编辑 陌小雨】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陌小雨        2022-03-15 15:40:34
  深度好文,写下了一个时代背景里,农村家庭的一些精彩人和事。
山本无忧,因水成泛……
回复1 楼        文友:至简至爱        2022-03-15 15:58:56
  感谢陌老师精彩的编按,问候陌老师。
2 楼        文友:亭上秋风        2022-03-15 15:50:50
  简爱老师把杜婆婆写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好文笔!一个人活到九十岁无病无痛,无疾而终,这就是最大的福报。可见作者的悲悯之心。
世间万事,皆有利我
回复2 楼        文友:至简至爱        2022-03-15 15:59:53
  所有的善意都不会被辜负。谢谢社长留言。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