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菊韵】吃得最过瘾的社饭(散文)

编辑推荐 【菊韵】吃得最过瘾的社饭(散文)


作者:黄金山 进士,7526.4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721发表时间:2022-03-31 09:50:40

“燕子来时春社,梨花落后清明”。算起来已经是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了。戊日属土,是土家族苗族等民族祭祀土地菩萨生日和社稷的日子,民间习惯称为"过社"或者"拦社"。“社饭”就是在社日进行祭祀的一种食品。按照传统的民间习俗,农家户户都要吃“社饭”,以祈求得到五谷丰登,家运祥和的顺利年景。
   “社日”里风和日丽,草长莺飞,田野上,山林边,溪沟里各种青草勃发,尤其是那种叫“白蒿”的野草蹭蹭地拔节,每一片叶子都滚动着晶莹的露珠儿,跳跃着春日的绚烂,散发出诱人的芳香。这种“白蒿”就是做“社饭”的主要材料之一。每到这几天,人们都会不约而同的下到地里采集“白蒿”,回到家里揉洗加工,和上玉米粉或者糯米粳米,加上胡葱等做成一餐别致的家常饭。那“白蒿”的清香味最诱人,吃后好久都口有余香。这香味就是土地对人民的一种极大恩赐。“白蒿”还是极好的一种草药,其性苦寒,富含有机酸生物碱,具有抗炎消炎,解表利胆等功能,能治疗和预防“伤、肿痛、痨、疟、痢、痔” 等多种疾病,所以“社饭”也是土家人传统药膳中的一个常用品种。每年吃几餐社饭,具有抵御各种邪门疾病的作用。
   古代文人们最爱在“春社”的日子里出门游玩,叫“踏青”,也喜欢在春社的日子里写诗作赋,歌吟春社是最富有风情的题材。唐代诗人王驾《社日》一诗"鹅湖山下稻粮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把人们过社日的情景写得最是生动,农人憨醉,其乐融融。张籍《吴楚歌》:"今朝社日停针线,起向朱樱树下行。"描摹地是女子们在社日的活动。在社日里女子们也放下手中的针线活,出门到樱花树下行走游玩,歌舞。清代诗人顾炎武的《潭阳竹枝词》"五戊经过春日长,治聋酒好漫沽长。万家年后炊烟起,白米青蒿社饭香。"就是对土家人"过社"的真实写照。
   我真正懂得吃社饭是从七岁开始的,那时新中国刚成立不久,农家都还不富裕。每到社日,祖母都要下到野外,寻回一提篮“白蒿”和一些野葱。祖母将白蒿先洗净,再撩水,然后又搓揉切细,拌上玉米粉加入野葱食盐,放到一个木甑子里蒸熟,一股浓香的蒿子味飘散开来。这种社饭吃起来松软可口,只是那蒿子味道太浓,初次吃还真的难以下口。祖母看我吃得很勉强,就说:“吃吧,吃了社饭保你健康。再说今年我们拌玉米粉,明年丰收了粮食,我就做糯米粉或者粳米粉子的,那样的社饭吃起来好多了。”祖母的意思就是要我吃下社饭,祈求到丰收年景,让我们农家的日子一年年好起来。为了顺从祖母的心愿,我就一连吃了两碗社饭。
   “社饭”有没有保障五谷丰登的功效,我到至今还不很明白,其实许多老辈也是说不清楚的。他们只盼望生活一年比一年好,子孙一代比一代强。就这样乐此不疲的年年“过社日”。也许是天地有灵,以后的日子真的是越来越好,“社饭”也变得新鲜起来,玉米粉不见了,代之的是糯米、籼米, 以前参入里边的“白蒿”减少了,只有象征性的那么一丁点儿,其他的配料就是腊肉,猪油、植物油、胡葱,花生米,核桃……蒸出的社饭雪白闪亮,越炒越香。做“社饭”时,整个屋里都缭绕着令人垂涎的香气。吃“社饭”时,菜肴搭配多样,堆满桌子,味道自然绝佳,吃起来自然爽口,因为全是好吃的粮食,野菜只是一个象征。“社饭”变了,人们的口味变了。古老的“社饭”是见不到了。
   我多次被人邀请去吃社饭,可是吃的“社饭”却是很可观的。这些“社饭”,盛到碗里,颗颗大米粒晶亮,里边全是绿小豆、瘦肉丁、胡罗卜……有色有味,吃一口芳香扑鼻,唇齿生津。吃“社饭”变成了一种特别的享受。吃着这样的“社饭”,丝毫没有我小时候吃的那种寒酸,也没有那种白蒿的真味了。就是这样拌着肉粒蒸出的“社饭”,那些七八岁十几岁的男女孩子都还不愿意吃呢?他们要吃面包,要吃肯德基,要吃牛排、西餐……面对这些做社饭的和吃社饭的,我无言以对。我心里只记得祖母的那句话:“饱吃肉也嫌,饿吃糠也甜。”我觉得如今的人就是吃饱喝足的享乐惯了,虽然嘴里喊着吃“社饭”,心里忘记了红军长征、忘记了三年自然灾害,忘记了那些枇杷叶,火棘子、芭蕉蔸都是救命粮菜的日子……
  
   今年因为疫情严重,我家四代人都被困在蜗居里。学生不能到学校就读,老人不能四处游动,大片的土地荒废,耳边全是疫情的信息传来,还说有边境的国家发生了打斗,几日又传来民航机失落的空难……哎呀!多事之秋,这些真是把我的心搅得乱透了。过社日这天,我提议做一回古老的“社饭”吃,祈求土地菩萨保佑百姓平安,国家兴旺。 老伴自然是不会反对我的,孙子不知古老的社饭是什么样子,自然没有说话;儿子知道一点社饭的样子,但他不好公开反对;倒是我那九十二岁的老妈极力赞成吃古老的社饭。于是我就来个黄忠挂帅,亲自出马,提着小锄头,一路坎坷地进入山湾,寻到那生机勃发的“白蒿”,又找到原始的野葱,很快就挖了一提篮回家。老妈抓起一把白蒿,说:“这个是真的蒿枝。”说着就主动去搓洗。老伴按照传统的方法,白蒿里拌上玉米粉,再不加任何现代的东西,放入木甑子里蒸着。蒸汽腾腾,儿子闻着味道,就说:“嘿嘿!这个味道还新鲜!”
   “社饭”蒸熟了。老伴只抓了一叠盐白菜,就喊叫一家人就餐。老妈带头要了一满碗,包嘴包嘴地抿着;我和老伴自然是吃得下去的,也就带着笑容吃起来;儿子要了一碗,只是吃得有点勉强,但是他看到我们老人再吃,也只好强吞下去。独有孙子,看到那带着青色的蒿枝玉米饭,露出极不情愿地脸色,说“这个叫‘社饭’吗?”尝一口,吐出来:“不好吃!苦味大!”
   老妈马上接过话头:“这个才叫真的社饭,原汁原味地,好吃着呢!”老妈吞下一大口,给孙子做出样子,“你就这样吃!”
   老伴对孙子说:“如今生活好了,但是真正的传统不能丢掉,吃“社饭”就要吃这个滋味的才好!那些虚假的美化了的“社饭”,只能叫人吃了忘本,吃了忘记传统!……”老伴很激动,几乎口若悬河。
   我怕孙子面子难过去,就立即说:“孙子,这种社饭吃了增强免疫力,抗击疫情,不染怪病,吃吧!原滋味的社饭,难得!”
   孙子听我这样以鼓励,马上盛了一碗,也学着我和老妈的样子,大口的吃起来!“我要吃一满碗,吃了争取早日到山东学校去读书,也把这个社饭带到哪里去,让我的那些大学同学也吃点,吃了都能抗疫……”
   这一餐“社饭”,我们四代人都吃得很过瘾,因为这个社饭的原滋味被吃出来了。
   【2022年3月30日卧薪斋原创首发】
  
  

共 262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吃社饭是一种民间习俗,也是一种传统。人们也都把吃社饭当成一种美食。这些都没有错。但是近来许多年的社饭却开始变味,最原始材料“白蒿”成了象征,倒是肉油佐料成了主要,吃起来大盘小蝶的堆成山岭,于是“社饭”的老味道失去了。这个也没有什么大事,反正生活好了。但是有的社饭吃起来,忘记了传统意义,忘记了艰苦奋斗的美德和作风,打着吃社饭的名,贪图享受起来。这就有点变味了。作者结合疫情等现实情况,主张吃原滋味的社饭,得到高龄老妈的支持,吃中借机教育了儿子孙子,把社饭吃成了发扬民族传统,保持良好美德的教育课堂。这样的社饭真是很过瘾。文章主题深刻,富有教育警示意义!推荐欣赏!【编辑:叶雨】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黄金山        2022-03-31 09:51:27
  谢谢推荐到社团!把社饭吃成了发扬民族传统,保持良好美德的教育课堂。这样的社饭真是很过瘾
活到老学到老
2 楼        文友:贾晓凡        2022-03-31 15:52:13
  有身临其境之感!
回复2 楼        文友:黄金山        2022-03-31 18:22:07
  谢谢光临传经送宝,祝福平安。
回复2 楼        文友:黄金山        2022-03-31 18:22:12
  谢谢光临传经送宝,祝福平安。
3 楼        文友:红花草        2022-03-31 16:37:12
  “社饭”,我们这里说的是“清明饭”,大家族一起用。老师的“社饭”很有教育意义!
回复3 楼        文友:黄金山        2022-03-31 18:24:10
  美国人骂中国人是低劣人种,我们不能忘记传统,要奋起自强,吃老祖宗的社饭强身,祝福。
回复3 楼        文友:黄金山        2022-03-31 18:24:15
  美国人骂中国人是低劣人种,我们不能忘记传统,要奋起自强,吃老祖宗的社饭强身,祝福。
4 楼        文友:野山梅        2022-03-31 21:31:48
  吃传统的社饭才有意义,不能忘记过去的苦日孒。
5 楼        文友:冰唐        2022-04-01 23:41:03
  做一顿社饭,祈求土地菩萨保佑百姓平安,国家兴旺。太感人了,果然老师是大爱的人。
回复5 楼        文友:黄金山        2022-04-02 10:31:01
  谢谢先生支持!我们乡村人就是保持古老的传统!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