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潦浒小记(散文)

编辑推荐 【流年】潦浒小记(散文)


作者:越来越好 布衣,319.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435发表时间:2022-04-04 14:56:09

【流年】潦浒小记(散文) 穿着短袖出门,风吹来打在脸上,很冷,很冷。我抬头望望天,上满了乌云,随时准备着飘雨,赶紧跑回去穿了件外套。再出门,坐公交车去集合点。
   在车上,我在想,昨天还晴,今天突然变脸,怎么了,难道知道我们今天要去参观,特意送的贺礼。当我这想时,喇叭提醒马上到达麒麟嘉城广场,要下车的乘客做好准备。赶紧匆匆走到车门口,下了车,看时间显示,离出发时间,只有五分钟,赶紧跑。
   雨,像是一位知情者,把情报很快传到我们要去的潦浒。
   刚坐上车,正好8时30分,同行的地方人文研究民间学者杨平原老师说,袁豪,你给是掐着点来,刚说出这句话时,我还来不及说,车启动了,看着雨打在车玻璃上落下,很快凝结成了雨珠。车上不知从哪里吹来风,有点冷。雨也好、冷也好、风也好,我没心思注视,在心里默默地对自己说,真诚地对自己说,到了之后,一定要好好学习,哪怕留点什么,才不枉此行。
   五年前,我第一次去潦浒,是去看人,匆匆的去,匆匆地来,对于潦浒,我只是过客,更不知道潦浒是一座因陶而兴起的千年陶瓷古镇。时间拉回五年后,没想到有机会再次踏上潦浒,是去看陶。
   潦浒两个字都带三点,是不是与河有关,还是怎么的,越想越糊涂。既然是千年陶瓷古镇,由陶而兴,历史文化底蕴应该也很浓厚,宣传好、讲好、传承好、保护好潦浒,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是很有必要的。
   一个因陶而兴起的千年陶瓷古镇,它是长什么样呢?为什么至今还能保留着从明代到现代各种龙窑和龙窑遗址,又堪称中国的龙窑博物馆,又会是什么样?
   到达潦浒村小广场正好九点,飘过雨的潦浒,天空还是盖着白云,一点都没有打算退去。广场周围的文化橱窗、周围的树木,在这场雨的点缀下,显得那么精神,好像是悄悄告诉我们,你们终于来了。
   小广场上,我们欣赏着为这次采风活动特意安排的市级非遗项目“地灯戏”,京剧家协会经典剧目等节目。我在小广场上见到了王启国,沧桑的面容中,彰显着智慧,聊天中,说起潦浒,他浑身就来劲,总有聊不完的话题。之前我们还担心,这次采风活动,该从哪里了解潦浒,挖掘潦浒,后听他这么讲,有了,就先从他身上挖掘。他下午本来还有一场会议要开,可是为了全程陪同我们采风,他请假了。之前王启国老师为珠江源文学社讲过一场讲座,人数达两百多人,可惜我错过了,也听杨平原老师讲过王启国的故事,说,他对曲靖的历史文化比较有研究,可是,每次听过好,没有放在心里,也没有认真过,总觉得,我又不做历史研究,学习这些干什么。这次,来潦浒看陶,才知道,一个曲靖人,一个生活在曲靖的人,不了解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相当于半个文盲,想写出优秀的文章,很困难。对于曲靖,对于曲靖的历史文化,我就是半个文盲。这次,潦浒的雨都这么认真,也为我的无知急眼,我能不认真吗?
   中午我们在杨家小院就餐,门前就放着许多坛坛罐罐,墙上画着与陶瓷有关的图案,我就在心里想,这是什么意思,后从杨平原老师那里知,这是潦浒特有的文化元素,几乎每家门前都会摆放着。
   天空又飘起小雨,潦浒非常安静,我们来到王启国的工作室。王启国,1966年5月生于陆良,供职曲靖某大型民营企业,地方历史文化学者。他从与潦浒结缘是从“猫猫石”开始,小时候,经常有人到村里卖陶,很受欢迎,村里常见的坛坛罐罐,生活中母亲用猫猫石缸腌制咸菜等伴他走过少年时光,对他影响很大,参加工作后,又来到越州钢铁厂,离猫猫石只有7公里,后又去当兵,又再次回到越钢,知道了猫猫石的别称就是潦浒,就萌生了一个梦,想深度挖掘千年陶瓷古镇,用自己的笔勾画,让潦浒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开始了他的潦浒之研。
   我从他的讲解中知道了潦浒名的由来很有故事,与猫猫石有关,猫猫石又与南盘江有关,潦浒的历史沿革,潦浒烧制砖瓦开始时间宋朝,现在保存着不同年代的龙窑和龙窑遗址16处,还在使用的龙窑达12条,也知道了烧龙窑从做到烧,需要两个月的时间,是很辛苦的事,烧制的过程中,温度要保持1300度的高温,长时间盯着,需要坚守,年轻人很难做到,也正是龙窑柴烧整套技术难找到传承人的原因。这次要是不来采风,我想我是不会知道这些的,让我怎么说呢,就一个字-值。
   从王启国的工作室出来,我们又到陶瓷一条街,走巷入户,一家一家的去了解,仔细观察。每家的货架上,都摆放着各种陶瓷工艺品,每家有每家的特色和风格。但有一点,对每个工艺品好了求好的工匠精神,传承创新精神,值得学习,看着心动,就拿出手机随手照相,用来留存潦浒采风的所见所闻。我印象深刻的云海精陶,夫妻俩之前是帮人打工,后来放不下陶瓷手艺,又回到了潦浒,一坚持就是几十年,已经带出好几个徒弟,亲自用自己做的茶壶表演,在倒水中茶壶不滴水,壶就很不错,说起自己家的陶瓷,就很自豪,幸福感就会溢出。我打量他一身沾满泥巴味的衣服,再加上沧桑的脸蛋长满白发的脑袋,更显示出对陶的爱,已深深融入她们的生活,与自己亲自烧制的工艺品为伴,生活中多了许多乐趣,再苦再累,日子也过得舒心,从他的身上,我也悟出了,潦浒,像一位白发苍苍的母亲,无论从前,还是现在,还是在未来,她总是那么唠叨,又那么较真,生怕自己的孩子,哪一天忘记自己家是做什么的,丢了自己的根。所以她选择了随时唠叨,随时鞭策,随时提醒。
   近些年来,市、区人社部门用足用活国家人才政策,挖掘了像刘靖、张智两名省级首席技能大师及崔长宝“珠源工匠”等人才,推动了潦浒陶瓷产业发展,走出了特色、品牌化、专业化路子,在传承中显得更加温暖有魂有根。我想除了有像王启国老师的书写,有像云海精陶这些人的不断坚守,有深入当地百姓骨髓里的爱,也有市区政府的重视不断支持,挖掘了人才有关。
   这次,来潦浒看陶,我对潦浒有了一点了解,看清了一点潦浒的事,但我想,我对它的了解,入门都不算,还有很多很多值得深挖,去解密。
  
   (原创首发)

共 237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曲靖潦浒,是一块挖不完的宝藏之地,常常吸引人们去参观,去采风,去采购自己喜欢的陶器。本文作者就是这样来到潦浒。潦浒的美,陶器的渊源流长,以及能人工匠,正在打造潦浒之美,让世人再一次更进一步了解她。作者通过同行的杨平原老师了解了潦浒的大概,以及潦浒的历史,通过自己的亲身观察和感受,愈发热爱这块地方。同时,在这里结识了曲靖地方人文研究学者王启国,通过他的介绍,作者更深入地了解潦浒名的由来,以及很多民间传说故事,都与猫猫石有关,猫猫石又与南盘江有关。也了解潦浒的历史沿革,收获颇多。散文属于游记,层次分明,语言朴实,情感真挚饱满。倾情荐阅。【编辑:山地73182882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山地731828829        2022-04-04 14:57:28
  文中的杨平原、王启国都是曲靖地方人文研究学者,都是值得尊敬的人。
2 楼        文友:山地731828829        2022-04-04 14:58:58
  唯有多练多读多写,方能提高写作水品,而没有其它途径。
   这篇散文写朴实,给作者点赞。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