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传奇小说 >> 【柳岸·忘】三块白布(小说)

精品 【柳岸·忘】三块白布(小说)


作者:林火杉 举人,5292.4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0462发表时间:2022-04-05 01:18:58
摘要:时光就像无情又胆怯的风一样,一边吹痛人的脸庞,一边匆匆逃到一个谁也不知道的地方。而就在这萧落的时光里,每个人的故事都在继续。

【柳岸·忘】三块白布(小说)
   皖西,史河边上有个三十多户的小村落,村东头有三间破旧的土坯房,住着爷孙俩。年轻人叫牛贵,他八岁那年,矿上发生事故,父亲不幸罹难。母亲在家撑了一年多,终没挺住,带着他三岁多的弟弟改嫁了。
   牛贵的爷爷不到五十岁的年纪,按说岁数不大,可以顶家过日子。早年间年,为了躲避日本鬼子扫荡,全村人都躲进了深山里。结果遇到连日暴雨,牛贵的奶奶出山洞,冒雨去挖果腹的野菜,谁料不小心摔落到山下。牛贵的爷爷带人冒雨找了很久,还是生不见人死不见尸。淋雨加上哀痛,害了一场大病,一直折腾了两个多月。等病好了,身体也虚了,再也干不了重一点的活计。于是到如今,全家只剩下牛贵和他爷爷,一老一小,相依为命。
   等日本鬼子走了,大家才从山里出来。乡亲们看他们爷俩可怜,少不了接济接济,今天东家给几个贴饼子,明天西家给个咸菜疙瘩。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地里打点粮食不够缴苛捐杂税的,能吃饱不挨饿,就算不错的日子。
   正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每每别人给牛贵点吃的,他都会小心捧着,屁颠屁颠跑回家,先给爷爷吃。一个十来岁大的孩子,时常跟在大人身后去河边摸鱼,也去过山里捉野兔或野鸡,只为了能给自己和爷爷打打牙祭。还有几次,半夜里拽着大人们的衣角,摸到四五里之外的矿上,偷了几块煤回来,藏进厢房的一角,准备等冬天最冷的那几天笼火用。
   村里年岁相当的孩子有不少,但只有史强能和他玩到一起。史强是个遗腹子,家里条件也十分的拮据,所以他和牛贵一样,比大多数同龄人成熟的早。平时他俩少不了一起去打柴、担水,互相帮衬着地里的农活。
   村西头有一棵大槐树,体型颇大,枝叶茂盛,村里已经没有人知道它是什么年间栽种的了。牛贵试过,他和史强两个人合臂都没能抱过来。每到春末夏初,葱郁的槐叶之间长满了一穗穗的槐米,老远就能闻到甜香甜香的味道。大家总会采一些回去,拌在玉米面里烙饼,家里富裕点的就开水烫一下做馅儿,包杂面饺子。牛贵也不例外,每次他和史强都要爬到树顶上去,因为太高的缘故,胆子小的人根本采不到那里新嫩的槐米。
   大槐树底下有一个住户,下面青石条打基,上面土坯砌的房子,高矮粗细不一的树枝扎成的篱笆,小院不大,却收拾的利利落落。里面住着一个六十岁左右的孤寡老人,老人平时少言寡语,但是对人和蔼,村里人无论老少都喊他老李头。
   老李头身体硬朗,院后的田里没少种粮食,还种了一畦菜。平时没少接济牛贵和史强,他俩没事的时候,也乐意来老李头这儿串门,听老李头讲一些有趣的故事,尤其是讲到义和团打西洋鬼子的时候,听得他们直入迷。
   时光就像无情又胆怯的风一样,一边吹痛人的脸庞,一边匆匆逃到一个谁也不知道的地方。而就在这萧落的时光里,每个人的故事都在继续。
   转眼三年多过去了,牛贵虚岁也十四了,出落成一个强壮的半大小子。他每天还是忙着家里地里的活计,还是和史强关系最铁,还是没事就去老槐树下,帮老李头浇浇菜、除除草,听他讲义和团的故事。
   当年六月中旬,天灾又来了。大雨连着下了三四天,村里一些不牢固的老房子都坍塌了,史强家的房子也好几处漏雨,即便如此还是看不到老天停雨的意思。冒着瓢泼大雨,牛贵和史强把两家的房顶修缮好,顺便去老李头那里看了看,他那儿房顶修葺的牢固,倒没有漏雨。
   大雨又持续了三天两宿,才不情愿地慢慢止住。村边史河里的水比平时涨高了一大截,乌央乌央地向下游流去。好多树的枝叶被风雨打落一地,连村西头那棵老槐树也折断了几枝,杂乱地躺在地上,像被蹂躏过狼狈不堪的孩子。田间也是沟满壕平,畦里的水没过了垄,庄稼更是惨不忍睹。
   更可怕的是,不知怎么村里开始流行起一种病,无论老少,得上就是高烧不退、呕吐不止,急得村里的郝中医团团转,也开不出有效的药方子。结果一些上岁数的人扛不住,几天下来就有三四个驾鹤西游了。
   牛贵的爷爷也染上了这种病,虽然牛贵不断给用温水擦拭额头、腋窝、大腿根,但是爷爷的高烧一直不退。直到最后,呕吐出一滩滩绿沫沫儿,喘气都有点跟不上溜儿了,眼看着人是不行了。牛贵抹着眼泪喊来史强,让他去帮忙找村长和街坊,看看怎么料理爷爷的后事。
   用家里仅有的破柜子改了一具薄皮棺材,草草做了收敛。牛贵穿麻戴孝,被史强搀着,哭得那叫一个凄惨。众人帮忙抬着棺材,埋到村后一里开外,牛贵父亲的坟旁。自此以后,牛贵成了孤家寡人。
  
   二
   由于夏天的暴雨灾害,秋天的收成达不到往年的一半。好多人已经开始去弄一些草籽、野菜,准备熬冬的生计。
   县里乡里那些当官的可不管老百姓死活,天天下来催缴税,说是正在跟共军打仗,前线需要发军饷。到了最后,派人下来蹲点,担心有闹事的,还带了两个警局的坐镇。村长还是有良心的,知道今年各家的情况,一边嘴上应付着上差,一边佯装着给大家开会做动员,其实心里早已骂上了八辈子祖宗。
   “奶奶的,这还让不让人有活路?”牛贵跟史强小声地嘀咕。
   “就是不给咱活路!缸里那点粮食都不够过冬的,还来催税,想让咱都饿死啊!奶奶的!”史强更是一肚子火。
   老李头在身后捅了他俩一下,微微摇了下头,意思让他俩别瞎说,免得被当官的听见,不会有好果子吃。
   两人知道老李头的好意,嘴上不说了,心里却忿忿不平,喘着粗气。
   一连闹腾了三天,只收上来一些粮食、鸡鸭,大洋铜子一个没见,也许是真没有,或者即使有,也早被村民不知道藏到哪里去了。上面见实在榨不出油水,便悻悻而去,最后还牵走了村里仅有的一头老水牛。
   “这和日本鬼子还有啥区别!”一些老人捶胸顿足。
   “照这样下去,民国长不了了!早晚被共产党得了天下!”一些中年人小声地议论。
   “嘘——别乱说,搞不好挨枪子。”一些胆小的人提醒着。
   又过了不到一个月的光景,村长透露出消息,说县里正加紧征兵呢,只要年满十三的都要报名,前线吃紧。让村里的年轻人能躲的尽量躲躲,过几天要下来人抓差。
   进山的路早就被封上了,去哪里躲?即使进到山里,秋天野狼野狗多,一不小心就得丢了小命。如果被逮回来,更是没有好下场。除了一些人钻进了地窖,大多数就听天由命,心里都是一个心思:来抓差就去,打死总比饿死强!
   牛贵也是这个心思,跟史强嘀咕自己的想法。史强犹豫了下,支吾着说:“俺不像你,俺娘还得等俺养老送终呢。俺也不想像个乌龟一样躲进地窨子,俺也想跟你一起去,但是真有个三长两短,放心不下俺娘。”
   “俺跟你就是说说俺的想法,帮俺参谋参谋,不是要喊你跟俺一起去,大娘跟前不能没有人。”
   “俺支持你!守在这里早晚也是饿死!你去找老李头给出个主意,那老头儿打过西洋鬼子。”
   “嗯,俺也是这想法。”
   外面阳光明媚,屋内却是一片阴暗,虽然小屋里的杂什摆放的都挺规整,但是走进来就让人觉得狭仄、阴冷。
   老李头静静地听牛贵说完,默不作声。
   “咋?说话啊,俺可没拿你当外人,快帮俺参谋参谋。”牛贵一脸焦急且期待地望着他。
   “你想好了?”
   “想好了。”
   “那还来问我干吗?”
   “你看你这人,俺家也没可以商量的人了,一直把你当俺的亲人,不找你找谁?”
   “唉!”老李头叹了一口气,慢悠悠装着旱烟,那铜烟锅早已被磨擦得锃光瓦亮。
   牛贵赶紧拿起一边的洋火,帮他把烟点上。
   老李头“吧嗒吧嗒”狠嘬了两口,望着牛贵还透着稚嫩的脸庞,默然地说:“打仗可不是过家家,搞不好,命说没就没。”
   “俺琢磨过,在家憋屈着活,还不如痛快地去干一场,反正俺也没有亲人了。到时打死一个够本儿,打死两个还赚一个。”牛贵说得很是凛然。
   “那我也没什么劝你的了。但是你要记住,上战场要把能活下来放在第一位,死了就啥都没有了。”
   “俺记住了。等俺回来,再来看你。”
   老李头把还没熄的烟袋锅在地上磕了磕,用脚碾灭烟丝里的火星儿:“好,那老头子祝你好运!你等我一下,我有点东西送你。”
   牛贵看着他爬上炕,打开炕里那个黑柜子,摸索了有一阵,拿出来一团白色的东西。
   “给,你要上战场了,老头子也没啥好东西可以送你,这个你拿着,当个念想吧。”
   牛贵接过来,见是一团白棉布,以为里面包裹着东西,便要打开。
   “不用翻,里面没啥。这就是三块白布,普通的不能再不普通了,不过是纯棉的。”
   “你送俺白布干啥?是不是有点晦气?”牛贵一脸懵圈。
   “比晦气更重要的是命!”老李头一脸严肃地说,“我跟你说,这三块白布你贴身带好,关键的时候说不定能救你的小命儿!”
   “好吧,那俺就贴身放着,你总比俺有经验,毕竟你打过西洋鬼子。可是,这白布到底有啥用?”
   “不用问,到时候随机应变,该用的时候肯定能用到。记住,我那时打的是西洋鬼子,不打就要亡国。你现在是和解放军打仗,都是中国人,无非是政权的争夺,没有民族的仇恨。凡事儿自个儿要多思量思量,到了战场最重要的就是活命!”老李头语重心长地对牛贵说。
   “俺记下来,那俺走了,等俺回来再来看你。”牛贵一脸不舍地告别了老李头。
   “我那年加入义和团,和你一样大,也是十四岁。”望着牛贵远去的背影,老李头喃喃自语。
  
   三
   天刚蒙蒙亮,县城的广场上,一群被临时强征上来的老百姓,杂乱地排队僵立着,小的也就十四五岁,老的已经四五十岁,一个个就像谷田里的稻草人。县长和一个穿军装的长官在台上嘶吼着,无非是讲些“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大道理,希望这帮人充实军队力量,效忠党国。
   台下鸦雀无声,死一般的寂静。广场周围站着一圈荷枪实弹的大兵,还有一些保安团的人来回走动着。
   仪式草草的完成,有人对着花名册挨个给发了军装、水壶,每人一支步枪。接下来按十几人编一组,由一个大兵带着上了卡车。十几辆车拉着这些刚才还是普通百姓的人,浩浩荡荡去了城郊的靶场。
   牛贵被分在的四组,这个组除了有个姓王的四十多岁,其他都是十五六岁的样子。带领他们的大兵,跟他们简单讲了一下军队的纪律,然后就开始教他们怎样拿枪射击。开始拿到枪的时候,牛贵还是一股子兴奋。结果半天训练下来,端枪的胳膊像灌了铅一样,肿胀得抬不起来。
   中午的伙食还算不错,一个白菜炒肉,一个咸蛋,每人两个白面馒头。这些小伙子们,正是饭量大的时候,虽然馒头个头不小,但明显吃不饱。不过看到那些当兵凶巴巴的样子,便没人敢吭声,只盼着晚饭能吃饱。
   下午复习完上午的训练内容,便又是队列,又是跑步,一天下来搞得个个筋疲力尽。期待的晚饭也就是菠菜汤、咸菜条,外加一个馒头,一个玉米饼子。大家都以为终于熬过来这一天,可以好好睡个美觉了。谁料想饭后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还要学习各项纪律和日常条令。到了半夜,鼾声正浓时,又被一个个拎起来围着操场跑了十几圈。
   这样苦难的日子熬了有个十来天,大家也慢慢习惯了,或者说是麻木了。
   牛贵跟组里一个叫海青的处的还不错,海青比他大两岁,见牛贵说话办事成熟,也乐意跟他走得近乎。
   又过了两天,到了早晨出操的时间,但是并不像往常一样直接开练。而是大家被聚拢在靶场中心,一个军官模样的人拿着喇叭站在队伍前盯着这帮“新兵”。
   “弟兄们,经过这十几天的正规系统训练,首先恭喜你们,成为了一名合格的军人。现在前线需要你们,需要你们拿出真本事,保家卫国。今天,你们将奔赴战场,去那里杀敌立功。那里有你们晋升的机会,也有党国的荣誉勋章在等你们去拿。我祝你们早日立功,祝你们顺利完成党国交付的任务……”
   牛贵心里嘀咕着:“屌!还不是让俺们去当炮灰!”
   不过十几天的短训还是有效果的,大家站队有了点样子,还学会了军队的口号与条令纪律,就是打枪不是太准。也难怪,天天端枪瞄准,但子弹一人也就打过那么十几发。
   “上了前线,咱俩别分开。枪炮一响,说不好谁死谁活,如果有一个能活下来,一定要把死的挖坑埋好,千万别被野狗给叼走。”牛贵和海青相互约定。
   秋天越来越深了。虽然树木还是满身的绿叶,但是吹过的风已令人感到了寒凉。尤其是山区里,露意渐浓,失去精神的乱草,让人时常觉得有一股肃杀之气。
  
   四
   果不出意料,牛贵这批人到了战场就是充当敢死队的,伤亡很大。开始大家还有些恐惧,但两天下来,就习惯了那股血腥的味道,也习惯了身边的人突然地死去。
   那天牛贵和海青他们那一组,负责去三公里外的林子里待命伏击。结果情报有误,那里早有共产党的游击队埋伏,刚摸进林子双方就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共 9549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小说文气通顺,运笔纯熟,语言精湛,细节到位,每句每段读来都妙趣横生。故事引人入胜,描写细腻,情感真挚动人。我一气读完,颇受感动。小说篇章布局巧妙,根据“三块白布”埋下的伏笔,逐一叙述,慢慢引出整个故事,出乎意料却又合情合理。小说思想有深度,通过普通人物的视角来描写战争和讲述历史,疼痛变得具体,战争不再是宏大的概念,战争对于个体来说,就是缺胳膊少腿的流血,是发自肺腑的钻心的痛。小说的最后主人公举起白旗,让历史变得鲜活、生动而真切。福柯说,我们应当附身朝向大地的喃喃细语,去倾听大量未被诗化的语言,倾听那些未被揭示的世界的声音。正是这种对历史与记忆的颠覆与解构,让更多的真相浮出历史地表。欣赏!强烈推荐!【编辑:蝶美人】【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20406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蝶美人        2022-04-05 02:07:06
  帕慕克在《天真和伤感的小说家》里面说,我们渴望克服文化的,历史的,阶级的差异——超越自我以发现和观看整体——这是一种释放自我的根本冲动,这也是一种渴望。
   难得的是,这篇小说里的人与人之间,没有那么深的鸿沟。每个人以自己的语言谱写着各自生命的乐章,然而相遇的那一刻,终能达成某种理解。他们能听懂来自彼此时间之河的窃窃私语——捧着生命的繁重词典,带着不同的生命印记,每个词、每句话都经由生命体验而别有所指,但对生命和历史本身,人物之间却能达成某些共同的理解和结局。
回复1 楼        文友:林火杉        2022-04-05 09:05:18
  感谢蝶美人老师深夜编按,辛苦了。春祺安康!
2 楼        文友:劳神        2022-04-05 12:06:40
  这篇小说的编按写得有水平,读来让人耳目一新!编辑队伍人才济济,这才是社团的核心竞争力!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