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暗香文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暗香】到过黎川(散文)

精品 【暗香】到过黎川(散文)


作者:风中求静 秀才,1206.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988发表时间:2022-04-09 11:59:46
摘要:两次到黎川,不一样的目的,不一样的心情,尤其是第二次休闲游黎川古城。


   到过黎川,在黎川呆过,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但对我而言,每每想起到过黎川,总觉得有种感慨在心中,可又如雾里看花,不太确切。是到过的满足,还是有缘相识的庆幸?是初访她时的懵懂,还是再访她时的闲适?
   相识一个人,最美妙的感觉是浪漫的偶遇。可是,我初识黎川,一点浪漫的感觉都没有。
   那是三十年前,第一次到黎川,觉得黎川很远。在地图上找,黎川在江西的东南,武夷山脉中段西麓,与福建的光泽、邵武、建宁、泰宁毗邻。当然,我知道,地域之间距离的所谓远近,既有地理的实际,也有人的心理感受。但那次去黎川,我觉得两个距离真的都很长。
   记得那是一个寒冬的日子,天刚麻麻亮就到市中心,赶那趟早七点南昌发往黎川的班车。那时懵懂,不知道目的地多远,不知道班车走的什么线路,不知道什么时候到。尽管可以问问到的时间,但其实问了也没用。因为那时的车,“嘎叽嘎叽”得慢腾,与现在车速比,简直是老牛拉车。那时的路,即使是国道,也叫马路,汽车跑得不一定比马快。去黎川甚至有段盘山路,常有人被它折磨得晕吐,昏天黑地似的。现在已记不得其它更多,只记得颠颠簸簸,到了黎川县城,已是政府机关快下班时。
   这次是单位派的公差,来黎川看望生病的同事,也是我的大学同学。送上了单位的慰问、关怀和我的关心,在同学家河边的老房子里吃了晚饭,住酒店一宿,然后返程。事情很简单,时间主要花在路上。
   那时候人很简单,一门心思完成既定的事,对黎川的市井毫无印象。连河都是因为沉沉夜幕中听见哗哗的流水声,才确实它的存在。后来知道,它叫黎滩河,黎川的母亲河,穿城而过。
   那个年代,“旅游”这个词还比较冷,旅游的人很少,就像现在很少人不去旅游。偶尔去哪风景点游,好似享受一次难得的奢侈。不像现在,旅游热了,各地都因地制宜开发景点,到处都是旅游的人。那时候的黎川老街,只是百姓营生的市井,弥漫着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人烟味,人们应该不会想到,它还有现在的附加值,旅游。
   光阴似箭。一晃三十年,时光走了很远,黎川一如既往,在她的地理坐标上,迎送来来往往的客。可是,我知道,毕竟社会往前发展了一大步,她的样貌也必是不一样的。虽然岁老了三十,她的容颜肯定更加靓丽,和中国其它地方一样。但陈旧的老街,命运如何呢?会不会像许多地方那样,旧的都被现代给新掉了呢?
  
   二
   旅游的热风,吹遍大地,也激荡了黎川这块古老的土地,黎川古城成了热门的景点。旅游的热风,也把我带到新模样的黎川。为了这一缕古风,带着一份纯粹的闲心,我再来黎川。
   这次,高速的路,距离好像近了,时间就像是弹簧,被速度压短了好几小时。我自信,现代社会,只要心到,身也就差不多能到。
   到了黎川,入住后待夕阳西斜,来到古城景区。这个由老街打造的旅游新宠,因太多如我这般慕她古典容颜的游客,而熙熙攘攘。
   老街人多,车也多,只好泊车在路旁一处小院内,但堵在人家老宅的门口。一位老奶奶在那,担心她生气,我带着歉意跟她商量可否停车?她却非常客气地说:“停这里没事,只要能走路进出。大家都行方便就好。”话语多么简单,多么朴实,满是慈心善意。见多了生活中的你争我夺,不让人半毫,能不被老奶奶感动?
   古城老街总体东西走向。两侧明清或明清式的建筑,基本是两层的骑楼,一楼是店铺。那一根根吊脚的木柱,从侧旁一眼望去,密密匝匝,颇具琴键般的韵律。楼与楼之间,翘角的青砖墙分隔,在吊脚下开着一拱拱门洞,也一眼望去,悠长,深邃,配以墨黛的木门木板,古韵悠然。老街南侧的房子,紧邻黎滩河,北侧后面还有一些向外延展的小巷。小巷曲径通幽,像是主脉老街的支脉,隐着一些老宅老院,流淌着染了炊烟的旧时光。这么有味的老街,难怪人来人往,络绎不绝。
   现代人见多了高楼大厦,回过头来却都好这口,好这幽邃的古色,好斑驳墙影里所蕴含的典雅。比如我对此就有点痴迷,犹如青春期患了相思般,所以我专为老街而来。
   麻石板的街面,已经藏在了南楼的影子里。天要黑了,老街上却还人头攒动,人们丝毫没有散去的意思,好像没有天黑该回家这事。
   我可得在天还未黑时,抓紧逛一逛,不要错过她的美与趣。比如,那酒坊前摆的大大小小的酒缸,不知道是否真盛有酒水,但靠近了,会感觉酒香扑鼻。比如,那摆摊的“远古游戏”,什么“抖空竹”“大陀螺”“滚铁环”“跳房子”……其实这些都是我们儿时玩过的小游戏,却被庄家标以“远古”,吸引人们的玩趣,着实也让人新奇。街东侧有一口老井,旁边的砖墙上,整齐地挂着一串串心愿牌。难道古井源源不断静涌的是福水?店铺前飘挂着彩绸的招幌,有的店门口还布了小小的景框,供人们摆拍留影,装扮着老街的美颜。时有买卖的吆喝声,从店里传出。他们吆喝的方言,听在耳里很亲切。
   一个小巷口的侧墙,就“说”着一墙这样的“土话”。我细心,没有错过。什么“哇事”“好麻辣”“肥屋家恰饭咯”“哇不装个”“困告”……饶有兴趣地读来,你知道它们的意思吗?我是知道的,因为这和我的家乡话相同。我老家离这里起码有两百公里,隔了四个县,可两地的“土话”和生活习俗却有诸多相同,难道其中有什么亲缘?
   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悬挂在一段街面上方,长不少于五十米的花伞阵。各式各样的绘彩,一把接一把的花伞,宛若头顶上伸手可及的彩云,人们无不仰面张望,并在这云彩下留影、留恋。
   我这人,喜欢红艳的色彩,就像大家喜欢红红火火的日子。节日的老街,几抹亮眼的红,格外吸引人。骑楼上插着的两排随风飘扬的五星红旗,楼檐下挂着的成串红灯笼,把古色古香的老街渲染得喜气洋洋。当然,我觉得,古城的红色,绝对不能错过街北小巷里那两束精神红。
   一束来自鲁易事迹展示馆。鲁易,黎川的优秀儿子,红军时期的将领。他浴血奋战,慷慨就义,用三十五岁的短暂人生,谱写了共产党人为理想敢于斗争、敢于牺牲的华美篇章。徐向前元帅为他题词:“青史永垂”。
   走过青青的石板,在砖墙斑驳的深巷里,放射着另一束红色之光。1933年的中共黎川县委旧址,当年的闽赣省苏维埃政府旧址,如今的团村战斗纪念馆。
   看到纪念馆的门牌,我立刻想起了曾给学生讲课时用过的一首诗词:“猛虎扑群羊,硝烟弥漫。人海翻腾,杀声冲霄汉。地动山摇天亦惊,疟疾立消遁。狼奔豕突,尘埃冲天。大哥未到,让尔逃生。”(彭德怀《团村战斗》)
   团村战斗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中的一个胜仗。彭德怀带病率领红三军团在黎川的团村,阻击国民党的三个师十五个团,以一万二千人击溃敌军三万余人,并俘敌近千人。这在当时严峻的形势下,极为难得。但是,彭德怀并不满意,正如他回忆说:“如果当时我一军团在,一、三军团靠拢作战,敌三个师十五个团当能全部歼灭。”红一军团就是他诗中的“大哥”。
   纪念馆图文并茂,配以实物。漫步馆内,仿佛回响着八十多年前浓浓的炮火声。红军将士勇于战斗、勇于胜利、不怕牺牲的大无畏英雄主义精神,犹如一炬热火,照得人暖流胸涌。
  
   三
   不知不觉中,街灯一盏一盏地亮了,灯笼一对一对地亮了,霓虹灯也一串一串地亮了,灯影勾勒了栋栋房子的轮廓。一条老街都亮了,色彩斑斓,流光溢彩,映红了半边的天际。
   水流潺潺的黎滩河,此时也亮了。河中央的音乐喷泉,潇洒地挥舞着、变幻着七彩的光束。横跨在河上的新丰桥,闪亮着灯笼的红火和描摹轮廓的霓虹,对称着美妙的倒影。
   此时的古城老街,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呢?美轮美奂。这里是首批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原来,人们夜幕不归,是因为这绝美的夜色和美食。无论是街道,还是河畔,还是新丰桥上,光影丰富着绚丽。灯火阑珊中,人影幢幢,其中有一个远道而来、流连忘返的我。
   新丰桥的桥头,有张恨水故居。我终于找到我老家与这里的一份缘了。1905年,10岁的张恨水随在厘金局为官的父亲,在黎川生活了一段时间。1908年,他又随父亲到我老家三湖镇生活,并在砚洲村的饶家经馆念书。他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北雁南飞》,即以这段三湖生活为背景。那曾经的书馆,现在也挂牌他的故居。当年年纪小小的心远,应不会知道因他而缘牵两地的。其实,我们都知道,这是所谓的名人效应。
   名人效应,也是旅游开发的一张名片,犹如美景中的趣点。老街的黎滩河畔,黎川的历史名人雕塑,耸立着黎川骄傲的英姿。祖孙同登宰相堂的元德昭与元绛,抚州第一状元张渊微,北宋思想家、教育家李觐,北宋名臣邓润甫,明代理学家邓元锡,抗清烈汉黄端伯……一个个名字,我们并不一定熟悉,甚至不知道,但他们在历史的长河中,在黎川的县域文化与文明中,闪烁着精神的光芒,亦如一抹抹绚灿,靓丽古城,滋润人心。
   古色与新彩,编织了黎川古城唯美的夜色。古代名人与红色文化,呈现着黎川古城深厚的底蕴。
  
   四
   早起,或拍摄日出,或逛当地晨景,是我外出旅游的习惯。但这次黎川一宿的早起,还有一个原因是,赶早看看停在古城老街那里的车,是否安然无恙?昨晚车子堵得没能开出。其实,我是杞人忧天。黎川人的淳朴,何劳我生如此担忧?我应担忧的是能否遇着美丽的日出?
   晨光微熹,山披秋雾。清洁工、早餐店老板、卖菜的……这些勤快的人,都已经早起。赶早路,并不孤独。
   站在黎河大桥,东望新丰桥。这座廊桥,长有六孔,桥堡耸立,中有楼阁,飞檐翘角,长廊飞渡,古风新姿。
   急急地赶到新丰桥,还是面向东方。河水清潺,远山墨黛。朝霞渐渐浓灿,河面粼粼波光,彩影斑斓。近处一座跳墩桥,卧在河中,不停有三三两两的人走过。妇女们陆陆续续而来,蹲在跳墩桥旁的石头上,洗着家里大人小孩的物什。
   现代生活,水都自来了,但她们还是习惯河边洗刷,也许为了节省,也许仅是习惯这种亲近自然的老传统。河岸还有不少石驳的小码头,也都聚着同样洗刷的人们。虽然现在忘了,当时河边是否响起棒杵衣的啪啪声,但我总感觉有,且清脆、朴质、韵律,像记忆中的那样,一声声,仿如远古穹音,敲捣着诗意般的乡愁。
   这段河比较浅,跳墩桥附近,许多地方裸露着石的河床。河名中的“滩”字,是不是与此有关?
   为了更佳的拍日位置,我又急急地赶到古城南的那段城墙上。今天运气不错。近处有立于水中的早钓者,有蹲于石岸的洗衣妇。远处有山峦,山峦上方飘着恰到好处的云朵。
   爱摄影的都知道,拍日出日落,要得到满意的片子,运气很重要。只有日,没有云,单调不成片。有云,云厚了,却没有日。所以总是盼望与期待云和日的默契,彷如人间的夫妻,不仅要夫唱妇随,还要琴瑟和鸣,相得益彰。
   太阳从山峦后冉冉升起,霞蔚四射。有云与日谐美的搭配,有山又有水,还有那些入镜的人。多么幸运!同我一样幸运的,还有当地的两位摄影爱好者,一位中年女性,一位老詹,我们一起在那里追赶太阳。这次的一面之缘,我和老詹成了好友。后来,因老詹的帮助,我又重新联系上那位同学的家人。我觉得,我与黎川是真有缘分的。
   日头一出来,就升得很快,一蹦一跳地攀升,很快褪去了新日的红韵。一个晴朗的日子,又要伴随这座古城,人间的生活又一个新的小轮回。
   有人相信,人有轮回。我对此持怀疑态度,我宁愿人们全心全意珍惜当下。人生很短,唯一的选择是要把当下的这辈子过好,把这个轮回中,但凡有缘结识的人,有缘到过的地方,都好好珍惜。
   仔细梳理,我那心中到过黎川的感慨里,确实有有缘相识的庆幸,但也有对这座古城有所了解后的感叹。城,悠悠古韵,日丽江烟分,沉静,宜人。人,淳朴热情,如那初升的日头,既清新脱俗,又德厚流光。
   古色,夜色,红色,晨色,因缘而来,因缘而识,我感慨黎川古城的多彩。黎川,你要记得,我是到过你这里的!我们有缘要续。

共 469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黎川,在春秋时期称为“百越之地”。从历史上便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也是红色政权的革命之地。在三十年前曾到过黎川,路途真的很远,那是在一个寒冬的日子,来黎川是为了公差和看望生病的同事,那时的黎川并不显眼,只有弥漫着人间烟火味而已。直到三十年后的今日,黎川焕然一新了。这里成了热门的景点,高速多了,生活更便利了,而那些历史建筑,也都依旧保护着,老宅旧院和高楼大厦,依旧还有旧时光景的印象,多了韵味!特别是来到酒坊,那香气扑鼻而来,街道上的呦呵声,说着方言……要是在节日的老街,还能看到那一排随风飘扬的五星红旗,给老街添上两束红!说起红,不得不提到红军时期的将领,鲁易,他的慷慨就义,是值得怀念的英雄。还有另一束红,便是团村战斗,由彭德怀带领下,在第五次反“围剿”打下胜仗。纪念馆里,无不印记着当年红军的过往。除此,夜晚的黎川更美,老街色彩斑斓,黎滩河也跟着闪烁着灯光,多么美轮美奂啊!而夜色与美食,成了街道的特色,多么靓丽的古城,多么唯美的夜色啊!来到黎川,看着清晨来来往往,生活在黎川的人们,是那么地纯朴,站在黎河大桥,望着朝霞,看着河面,观着正在河边洗衣服的大人小孩,一方土地,滋养了一方人,感怀黎川这种生活的气息,还伴着日出,夜晚的美!行文流畅,文笔精湛,读来朗朗上口,耐人寻味,到来黎川,感受到不一样的古色古香,夜晚之景,历史与红色底蕴相融合。很是精彩的黎川,品读佳作,问好老师,期待更多精彩呈现!力荐欣赏!【编辑:易辞】【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20409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易辞        2022-04-09 12:04:21
  文笔精湛,娓娓道来黎川之美,老师写游记散文依旧是这么地好!问好老师,佳作力荐欣赏!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回复1 楼        文友:风中求静        2022-04-09 19:37:57
  感谢易辞老师百忙之中抽空编辑和置评!能够保存至今的老街,都是幸运的,特别是往往都幸运地被保护和开发,成为旅游的景点,焕发出新的活力,黎川古城老街就是这样。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