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年】从“兰小草”谈提升温州形象的公益属性(随笔)
从温州出发的院线大电影《寻找兰小草》,前些时候在全国引起一定反响。不管从七大中心城市反馈的热播程度,还是国内外近百家媒体竞相报道的强度、密度来看,这部公益题材电影获得的成功是巨大的。洞头医生王珏守护岛民的健康,用幽兰小草般的坚韧和芬芳来温暖道德高地,用平凡的大爱触抵人性最闪亮的光芒,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体现温州人不平凡的精神。这部电影的闪光之处,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就是温州的城市形象属性,还应该如何去提炼、去提升。
在国内外媒体和民众心目中,温州素以民企先发地、制造业发祥地等传统经济符号著称。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区,作为最早一批投身改革开放的弄潮儿,一直以来,温州和温州人是改革发展的探路者,是市场经济的先行者,开创许许多多的“全国第一”,创造举世瞩目的“温州模式”。而我们也欣喜地看到,电影《寻找兰小草》,为温州增添了慈善之地的闪光标签和金色符号。这部电影为我们打开广阔的视野,这种题材内容丰富生动可用,这类人物让人可亲可感可学。《寻找兰小草》从慈善公益的软实力角度,为温州重新定位,纵观温州历史和现实,我们可以发现,这是一个丰富的金矿,值得我们去好好挖掘。
有史以来,温州人作为瓯越文化的传承者,谱写了义利并举的动人故事。美丽的瓯越山水,独特的地域文化,孕育温州人特有的精神气质,形成德行双修、义利并举的优秀品质。而寻找、宣传和树立公益慈善类的“兰小草”典型,不仅仅只是新闻媒体的责任,文艺界都应该担负起这个责任。《寻找兰小草》所携带的公益慈善属性,使温州人的对外形象更加丰满,更加立体化。使温州人拥有新的隐喻,在其形象包装方面做出了可喜的尝试。在所谓温州经济人的平面形象上,做了突破性的全新挖掘,在人文精神的亮点方面有了一定程度的升华。平心而论,不管是电影《寻找兰小草》还是温州的慈善地标红日亭、三乐亭等等事迹材料,都值得我们再去好好评估、整理和总结。
我们也欣喜地看到,社会各界对《寻找兰小草》的欢迎期盼程度。社会各界在接力观影,“走,看兰小草去!”成为一句温暖向上友爱和谐的隐句。而兰小草为何匿捐?为何捐33年?为何化名“兰小草”?为何要委托舅子捐?为何剧名叫“寻找兰小草”?出品方为何邀请华表奖得主王韦智出演兰小草?为何拍摄期间前后邀请133位义工队员义演?为何剧组在开机前定下“一票一元捐”公益文化传播规则?电影反映出的八问,也引发了大家的热切议论和深思,这也为“兰小草”这个品牌的公益慈善属性,提炼出更为超然的注解。
据了解,在这部新写实院线电影公映之前,《寻找兰小草》已经入围美国圣地亚哥国际儿童电影节,这可说是美国主流社会对东方国度传统美德和主流价值观在某种程度上的高度认同和契合,并将由此产生一种人文教化上的关联。我们希望,类似《寻找兰小草》这一类的电影作品和由此派生的社会舆论,能更好地推动公益温州慈善温州的定义和定位,让公益慈善等名词成为温州形象宣传的隐喻,使温州形象更为饱满,温州宣传更趋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