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折子的记忆(散文)

精品 【东篱】折子的记忆(散文)


作者:永丰人 童生,667.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571发表时间:2022-04-16 21:42:33
摘要:麦子装进仓那些糗事

【东篱】折子的记忆(散文) 仓,因有折子而成了仓。折子,是粮食的家,粮食,是折子的收成。在农村的老一代人的心中,折子,舒卷的是他们的劳作,圈起的是他们的艰辛和快乐。
  
   一
   农谚说:稻上场,麦进仓。麦子没有装进仓库,不能说到手的庄稼。仁福今年的麦子丰收了,经过割、运、脱、扬、晒几道程序后,随便拣一粒麦子放到嘴里,“格蹦”牙齿被硬碰硬地斗了一下,黝黑的仁福咧着嘴笑靥如花。
   国家的定购任务会计早就张榜公布了。仁福五亩二分地小麦收了不到六千斤,亩产平千斤出头。他中午就约好仁明等兄弟明天一起去粮站卖公粮。看着麦堆就像一座座小山一样,仁福心里泫润极了,幸福写在了心底,农民对土地的渴望,无论如何艰辛,这一刻都化作了丰收的温暖。
   仁明的挂浆船在场头河边靠着,水波荡漾,轻吻着船身,这种氛围,也象征着兄弟的和谐相处着。仁福是售粮大户,船中舱自然让给他盛粮,前舱留给仁明,还有其他跟船的兄弟用袋子装麦子,直至船邦离水还有三五寸高时,仁明才赶紧喊停。
   仁福望着留在场上仍像山丘的麦堆,如何屯麦折子,成了一桩心事,它需要良好的技艺,心中不免生起嘀咕:这麦子挑回家怎么折呀?
   里下河农家正常都是三间房,堂屋北墙中央摆放着家神柜,两边空间用作屯粮粮食。需要折子,折子的底部大缸,倒里倒满粮食后,沿平缸口卷放着芦苇编的折子,一担一担地往里倒,边倒边编,直至粮食全部将入。
   乡谚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那是对失败或危险的恐惧。如今的仁福因有不会编折的困惑,考验着刚刚分家的仁福的智慧。俗语说,分家三年不见天,指的是创业艰难,没日没夜地干,到了麦收时,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满园黄灿灿的麦子,是土地对这份辛勤的回报。不会编也必须学着编,这是生存的基本素质,也是硬性的要求。对初学者的磨砺是一道关,他也学着父亲的样子,将新收的麦子往大缸里到倒,待到平缸时,他们夫妻俩慌了神,这折子怎么放呀?管它呢,随手往缸上一放,一圈下来用绳子一扎,接着,顺势往里倒麦子,结果,麦子越往上,麦折越尖。父亲说,不像话,没个过日子的样子。失败是成功之母,经历了才知道,折子,简单的事,也难以做好。
  
   二
   大集体的时候四爷是放折高手,折粮的时候四爷是最有话语权的。他一眼粮堆大小,就能估摸出折子用几圈,真神了,四爷折粮也是一丝不苟。有时他折子够长度时,他会将折子的重合提升到最小部,整个折子像个圆桶直直的,这样特结实。如果他说折不够,他会变着法子,把粮囤编好。折子在他手里会往堆里死插,而这时的粮折像个大碗一样,底小口大。为此他赢得“圆大碗”的诨号,这是他的绝活。
   因手拙编不好,成了邻人的笑柄,仁福决心请名师。早早地就让妻子准备晚饭,好酒好肉地招待,请四爷出山。
   麦船靠到门前码头,四爷已笑呵呵地站在码头,帮仁福扯桩绳,带好船。帮着仁福装满一担麦,一前一后地挑进家门,仁福到堂屋大缸边停下,卸下扁担,弯腰端起一头往缸里一倒。几担下来,缸里快被麦子装满。四爷从仁福手上接过折子,望着仁福迟疑的眼神,他说:放折子的技巧就在于顺时针,还是反时针。顺时针的折子是越放越大,而你去年是将折子放反了,自然就越放越尖。
   其实,四爷也是过于自负的人。四爷说得正得意的时候,随手将折子放反了,当时他也没在意,只顾忙着与仁福将麦子一起抬倒,一担麦子下来,他再顺手放折时,才发现折子反了。
   也不要紧,还有补救的办法。只好等到这圈折子放完,重新放新时要就多浪费了一圈折子。反圈折子和缸口一样,直直地向上,直到第二圈折子加上时,麦堆才慢慢地延伸开来。
   那年秋天,仁福的儿子过周,孩子的舅被仁福恭恭敬敬地请上了东北角的上首席位。一般人家都是坐上此位置时,正好卡在缸与家神柜之间,浑身地不舒服,待舅舅,在这样逼仄的空间里,实际是上人会很压抑。那天孩子的舅舅坐在桌子北边。好像心情没受影响,酒还多喝了几杯,只见他一仰脖,咕吱一声,酒杯见底。坐在旁边桌子的四爷趁酒兴起哄,来撺掇着他多喝几杯。他问舅舅今天坐桌子感觉如何?告诉舅舅后面的麦堆是他折了,晓得今天舅舅要来坐桌子,故意把折子放反,让舅舅坐得舒服,好好喝酒,结果四爷也喝多了。
   仁福因麦子进仓屯粮不得法的事,也是交了不少学费。
   那年他家饲养一头母猪,特意将一亩半地种了大麦,留作母猪生产之用。乡谚说:大麦上场小麦黄。大麦上场时地里暂没有急活计,他不慌不忙地早晨将谷场打扫干净,让阳光晒热谷场表面,在他秧池里小秧加过水后,太阳的温度也上来了,立刻将过扬净的大麦出晒,厚度摊铺在两寸左右,个把小时翻动一两次,使大麦受热均匀,水分迅速散发。经过曝晒后,满场的人都认为麦已干,放个半年都不会转潮发霉。五六担大麦他直接从场头挑到家倒入厨房的大缸。
   窗外布谷鸟在一声一声催着,圈里的母猪肚子也渐渐大了起来,缸里面上的大麦淡黄地显摆着,仁福欢天喜地收完小麦插好秧。躺在床上数着卖小麦的钱时,母猪一口气生了13头仔猪,望着圈里活蹦乱跳的仔猪,赶紧扒大麦去轧给母猪补养,三畚箕扒下去来,底下大麦全都粘在饼状。此时他一拍脑袋这才想起来,四年前缸被他母亲醃过青菜,容易返潮,不易储存粮食。
   折子,那些故事像一面镜子,在这面镜子里,村庄、房子那些古朴,成败、人性的美丑,都在岁月里折射出来。镜里外有两个世界,一个在折里,一个在折外。
   折子,是农人的来一个世界。做一个农人不容易,会编会围折子,那是丰收后的喜悦,很多人享受不到这份喜悦,就因为不会那个技术活。
  

共 223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永河的土地,滋养着一方人,稻麦两熟。稻上场,麦进仓,赶着季节。“格蹦”的声响的,让人喜上心头。而进仓则成了大事,务必认真对待。折仓,随着农民粮食丰收,家家建粮囤,南方大多用木头做成大箱。北方粮囤是用芦苇编制而成。这种圆桶型储仓俗称“折子”。先围上一圈,然后将粮食倒进去,一边倒粮食,一边继续将“折子”围起来,同时向上方移动。一卷一卷“折子”接着围,直到有一人多高,这样一个粮囤就围成了。芦菲“折子”,通风透气性能比较好,囤的粮食不易发霉,囤的大小、高矮,也可以控制,非常方便。围屯子是一项技术活。仁福刚当家,缺少经验,闹了不少笑话,屯成尖型了。还因未干透的麦子,底部结成了霉饼状。但他勤奋、谦虚,厚道,有着良好品质。四爷,编折子高人,却也自负,有时会折反,与舅舅喝酒,撺掇着他。舅舅不计较环境空间压抑,也不在乎四爷的态度,高兴而来,尽兴而归。四爷自负贪杯,也喝高了。人性的谦逊与自负也充分展现。小村庄也是江湖,折子成了镜子,有人困于折内,有人坦荡于无垠世界。折子是镜子,折射出岁月里的人性。悠长的往事,流淌在时空里,乡愁就是这些普通人组成的,也许他们并不完美,但那份质朴是原汁原味的。问候老师!【东篱编辑:鸿雁南飞】【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20423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鸿雁南飞        2022-04-16 21:46:52
  永丰老师的麦事中,此篇是故事升华的一篇,悠悠往事在岁月中沉淀了。折子只是农事一个情节,人和事在此集中展示,勾勒了不一样的乡愁!问侯老师!
2 楼        文友:琳达如菊        2022-04-16 22:53:43
  永丰人老师的麦事系列,真是精彩纷呈。这篇关于屯粮的折子更是精妙。在编制折子的过程中,可以看出人性的美丑,比如仁福的淳朴,四爷的自负,舅舅的大度等等,发人深思,给人启迪。这篇文章语言质朴清新,描写细腻生动,人物刻画鲜活饱满,给人身临其境之感。拜读老师佳作,大赞!问好永丰人老师,遥祝春琪!
3 楼        文友:静虚散人        2022-04-17 03:50:28
  麦事,小时候种过,那时候是几岁吧!
冰川飞鸿,身体力行!
4 楼        文友:白玄        2022-04-17 08:54:57
  麦事系列,篇篇精彩。本文写屯粮编折子,不仅编折子,不仅需要技术,更需要艺术,从中闪烁出人性的光辉。仁福刚当家,经验不足,常闹笑话,但他虚心好学,请高手帮忙……家乡的人事,沉淀为一种浓浓的乡愁,在记忆中时常闪耀。叙事流畅,生活气息浓,感情真挚,人物形象鲜明。问候作者,学习欣赏。
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04-17 14:41:16
  想不到全国各地都用折子,用芦苇编织,下面有筐,边放进粮食边围上折子,上顶用草扇盖住,不怕风雨,是生产队储粮的方式。永丰人老师唤醒了我的记忆。在我们那一带,农户没有那么多粮食,很少用到折子的,也有用到的,都在平房上弄一个,表达着丰收的意思。这个回忆在江山的独一无二的。
怀才抱器
6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2-04-17 18:52:47
  没见过折子,不知道我记忆中的茓子跟折子有几分相似,读来让人长见识了
7 楼        文友:李湘莉        2022-04-17 18:59:57
  永丰老师的文一如既往的充满了乡土气息,生活气息,细致入微地表现了乡民的生活。人物刻画血肉丰满,故事生动,令人读罢如临其境。好文,点赞!遥握问候老师,谨祝写作愉快,精彩纷呈!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