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山河如画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山河】父亲的揹架(散文)

精品 【山河】父亲的揹架(散文)


作者:悍雨啸风 举人,4164.8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270发表时间:2022-04-17 06:21:31

传统的春节大年刚过,还没等到闹花灯,几个一起光屁股长大的发小,围坐在一起喝茶,一阵寒暄之后,就步入家乡的主题,在他们爸长爷短的欢笑声里,我的思绪已回到父亲的身上,眼前也展现出父亲的那副揹架的样子,父亲的揹架不用的时候,就放在杂物间,摸着很光滑,已经被父亲的汗水沁透,变得黄亮黄亮的,每当我看到这副揹架,都让人如鲠在喉。眼内有液体凝聚……
   我这一辈子有着很多的事情,让我久久不得忘怀,而存放在岁月里的故乡和故乡的人与情,则成为了我人生过程中最无忧、最快乐、最具有生活味道的美好记忆。在没有繁花似锦的故土,我的生命被落地生根。在没有丰富物质和文化氛围的故土,我得遇了令我终身不悔的父情母恩。在狭窄局限的故土,在父母的辛苦哺育下,我领取到了一张通往人生坦途的通行证。
   我的童年故乡,一直被掩藏在时光激流的最底部,虚虚实实,朦朦胧胧,没有可以圈点的趣闻或亮光,但却像一波泓水,总在心坎上荡漾。再熟悉不过的乡情,放大着少小时仅可依靠的亲情,这种亲情,像垒墙,随着时间的推移,码了一层又一层,层层增高。
   我的出生之地,处于西部比较偏辟的沟壑区,真正的四面环山,而且都是只长茅草的沙土山。幸有一条被泥沙浑浊的渭河,用了近千年的力道将这座盆地式的山峮从中间穿透,日久天长,逐渐形成为一块方圆约莫十数里的缓冲带,倒也山水分明,植物茂盛。接下来的陇海铁路接通,人的足迹也被吸引到了这里。
   虽然,我的故乡有了铁路,还设了一个小型站区,与外界有了接触,但这里仍属比较原始的地带,因地理和自然环境等因素,限制了这里的经济发展。
   那个时期的我家,大大小小、老老少少有八口人,仅靠父亲干铁路装卸工作换来的微薄工资根本无法保障一家人的日常生计,经常会有吃不饱的饥饿感。每当看着我们兄妹们嗷嗷待哺,期待食物的目光,父母只能借故走开,躲在一旁黯殇。
   强化陇海铁路和宝成铁路沿线的基础建设,给这个小站带来了可以看见的小繁荣,也给我的家庭带来吃饱饭的希望:巩固铁路路基,需要新的石渣,从河道里将小石子抬至路基上,需要大批装石子、沙土的大筐。
   我的父亲看到了这个能让家庭增进收入的难得契机。
   利用休息日上山割灌木条子拿回来编成六百直径的大筐,成了父亲用以贴补家用的一项最辛苦、最劳累的重任。
   记得最清楚的是父亲用以背条子用的那个揹架,至今还在在我的脑海中萦绕,久久难忘:那个揹架,是曾经的贫穷落后强加在父亲身上的一个具有象性意义的枷锁。
   揹架,即可用来将收获的庄稼背回家,又可以用来背柴、背水,甚至,任何只要能背的东西都可以用揹架来背。由于山区多为坡路,不适宜肩挑车拉,只能手提背扛,人们便找到利最省力气、也最适合爬山的工具,那就是揹架。揹架基本都是就地取材,简易好做,久用不坏,因而,揹架被人们看好,在西北山区很流行,也很通用,大部分需要上山种植采收的乡村至今仍在使用。
   所谓的揹架,在大西北,有的地方称为背夹,有的地方叫背架,我较喜欢称之为揹架。揹架是由两长四短六根带弧度的木棍用绳索扎结起来的,高约一米二左右,呈梯形状。靠背部的那一面缝上一块厚厚的毡布,以保护背部不致磨伤。在揹架的底部,有个外凸的托板,以便托住物件,正好适于将分散的小拇指粗细的条子在上面归拢捆绑,既不致散落,又便于在走累了的时候能随时,能靠在土坡上事先凿好的土台上歇息片刻。
   星期天,原本是劳累一周的父亲的休息日。父亲很看重这一天,因为,这一天很珍贵,它可以让我们全家能有一个礼拜的口粮富裕,也是能保证我上中学住校的所需。
   当人们还在凌晨的梦香之中,父亲就已经起了床。喝过母亲熬好的南瓜粥,带上一块玉米面饼子,提着揹架,急匆匆地踏上坎坷曲折的盘山小路。这一劳作,父亲整整干了七年,直至我走出校园大门。
   满满一揹架饱含水分的灌木条子足有六十多公斤重,从家到深山处约有二十多公里,来回几乎要一整天。饿了,父亲就咬口加了点葱花细盐的玉米面饼子,渴了,就伏在小渠边喝口山涧溪水。因为要不停地在山坡上跑来跑去的挥刀割条子,需要赶时间,父亲的衣服总是被汗水浸透。这番劳动,是没有空闲去休息的,山里黑得早,必须要赶日落时走出深山口。做到这些,得要父亲多大的付出才行啊?现在想想,都想掉眼泪。
   往揹架上放条子是有技术含量的,既要考虑约一米长的条子能不留空间的装整齐,不妨碍在越林木之间穿行,还要考虑能尽量的多装一些,父亲还别出心裁地在揹架顶部又加了一块托板,以便放置打筐底用的粗些的长条子,这自然就增加了分量。
   原本割条子就已经很累的父亲,再背起沉重的揹架往回走,那种辛苦,也只有父亲自己知道了。等到父亲回到家,已经是掌灯时分。
   望着满身汗淋淋、累得气喘咻咻的父亲,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只能含着泪水,默默地帮已经累得说不出话的父亲卸下揹架,并为父亲端去一碗凉了许久的白开水。那一刻,我有些憎恨满是父亲汗渍的这个揹架。
   随着时间的流逝,曾经被父亲汗水浸透的揹架,在我的记忆里,虽已渐模糊,但依然能映像出父亲迈着沉重而缓慢的脚步从很远的山路归来的模样:咬着牙,几乎是硬挺着,一颗颗晶莹的汗珠滴落在自己的脚背上。至少,刻印在我少年时心底的那些目睹就是如此。
   过去那段在故乡的生活过程,已经过去,现在再回想起来,既熟悉又显得很陌生。那个揹架的故事,好像很遥远,又好像很贴近,每当想起来,心理上总是翻江倒海般苦涩的感觉。
   如今的故乡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父亲背藤条走过的那条路,已经拓宽改造,父亲去过的那座山已经变成了原生态旅游景区。乡间新居覆盖了过去的土窑、草房。我曾夜夜注视的那盏闪烁着我童年梦想的汽灯,在我捧着录取通知书走出家门时就已送人,只是,不知道父亲用过的揹架能否还静默在杂物间……
   “我们结伴回一趟久违的故乡,也就是回我们玩过尿泥的家,大家看怎么样?“
   黑汉突然喊了一嗓子,把我从远思中拽了回来。
   “这个提议太好了,我同意!”
   大家自然是异口同声,表示支持。
   的确,离家太久了,久得都快忘了家的模样。
   在四月阳光明媚的春早,我们几个已经老了的伙伴,终于如愿,怀着兴奋的心情,说笑着,踏上故土的回家之路。
   一路上,我满脑海里都是父亲背过的那个揹架,眼里的泪水盈盈欲滴……
  

共 255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父亲的揹架》是悍雨啸风老师在春节后约发小喝茶,期间大家神侃故乡,他神游回故乡的家庭,八口人,仅靠父亲在火车站装卸货物的收入,经济拮据。在强化陇海铁路和宝成铁路沿线的基础建设中,父亲看到了可以让一家人填饱肚子的商机——编筐。编筐就要用到山上的藤条,父亲在山上割了藤条,用揹架背下山。通常是父亲早早起床,喝过母亲熬好的南瓜粥,带上一块玉米面饼子,就急匆匆地踏上坎坷曲折的盘山小路。在山中辛苦割藤条,饿了咬口干饼子,渴了喝口山涧水,要不停地在山坡上跑来跑去的挥刀割是和边框用的条子。从家到深山处约有二十多公里,来回几乎要一整天。这番劳动,是没有时间去休息的,山里黑得早,必须要赶时间走出深山口。等到父亲回到家,已经是掌灯时分。“我”望着满身汗淋淋、累得气喘咻咻的父亲,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只能默默地为父亲端去一碗凉了许久的白开水。曾经被父亲汗水浸透的揹架,随着时间的流逝,在我的记忆里,虽已渐模糊,但依然能映像出父亲迈着沉重而缓慢的脚步从很远的山路归来的模样。文章首尾呼应,对于揹架的描写,准确到位,引人共情,感情真挚感人,浓缩的亲情更打动人心!力荐赏读!【编辑:极冰】【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20420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极冰        2022-04-17 06:25:53
  感谢悍雨啸风老师赐稿山河如画!o(* ̄︶ ̄*)o
  
   您的这篇《父亲的揹架》散文,把父亲的揹架写得富有感情,传神,引人泪下。文章首尾呼应,对于揹架的描写,准确到位,引人共情,感情真挚感人,浓缩的亲情更打动人心!拜谢您╰(*´︶`*)╯
  
  
   感谢您支持山河社团!敬茶!远握!o(* ̄︶ ̄*)o
极冰
回复1 楼        文友:悍雨啸风        2022-04-18 10:38:03
  谢谢社长的精美编按和支持
2 楼        文友:爱莫问天        2022-04-20 10:01:08
  写父亲的散文,我们当父亲的人最容易被触动,学习拜读多遍!
   遥握祝好!
爱在秋水淋漓的日子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