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乐亭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乐亭】沧海梨云石龙山(散文)

编辑推荐 【乐亭】沧海梨云石龙山(散文) ——清明节记事


作者:野山梅 童生,513.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17发表时间:2022-04-17 15:03:33

住在集镇的小妹打来电话:“大姐,梨花开了!”
   “知道了,我明天就来看梨花。”
   第二天一早,有老公作伴,儿子驾车,从家住的沙地沟村出发,向石龙山开去。
   车行一路,穿过集镇,梨花就开始集结,一簇簇,一片片,成林了。越是靠近石龙山,梨花越是有气势。那规模,那阵势,真是让人激动了,令人陶醉了……
   车子还在继续向前开。
   石龙山在集镇北一千里处,山不很高,仅四百多米,山顶有一座明朝初年建立的寺庙,名叫“石龙寺”。过去寺庙四周全是高大的银杏树。2015年,人们发展特色经济,开始围绕石龙寺种植梨树,不到两年把整座山全部栽上了梨树。梨花开放的时节,成为一道奇特的景观,四周百里内的游客都去观赏。我却是第一次去石龙寺看梨花。
   一股股香味随风飘来。我分明记得小时候我家的梨花是不香的,就是后来走过许多地方,也未曾见到梨花香过。而在此时的车窗两边竟然是一阵阵沁人肺腑的芬芳扑鼻而来……人已经在梨花的海洋中了。
   车子一下停了。
   走出车门,我一下子就惊讶得呆住了。好像赶集的日子一样,那些来观赏梨花的人,都不由自主的做出一些诸如张大嘴巴,痴瞪双目的愚蠢动作,那时对梨花的惊讶,算不得过错的。我也就那样站在路边,像个傻瓜一样被眼前的美景活活淹死了。
   昨天晚上没有入睡之前,我也曾对石龙山下的梨花做了一些想象,想象梨花的洁白,想象梨花的淡雅,想象梨花的娇嫩,想象梨花的水灵……但是当我身临其境时,才发觉原来的那些想象都变得那样的灰,那样的平,那样的有限。眼前这片绚烂,这片亮丽,这种生动,这种壮观,我无法用自己贫乏的语言来表达它们,真的,肚子里本来就不多的墨水,到这里全部都变成了浆糊。
   “心旷神怡!心旷神怡!”此时此刻除了这个俗不可耐的词语外,我再也找不到更合适的字词来形容自己被激动被陶醉后的精神状态了。
   老公和儿子都随着小妹钻进了梨林。他们行走、驻足、俯首、仰面、都是倜傥神奕,不亦乐乎。几个小孙子也好像全都一下子成了大孩子,在梨林里爬高走低,嬉笑无边,阳光青春,童心使然,可爱至极!
   小妹过来拉住我,对我说:“大姐,去看看阵亡将士纪念碑吧!去年才重修修竖的,很高大。”我高兴地回答说:“我听说过这事,今天是要去看的,你就在前边带路吧!”
   我记得我在60年代初读初中的时候,石龙寺的山门外立有一个3米多高的四方形石塔,正面刻着“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塔”九个行书大字,两侧刻着隶书对联: “为民族尽孝,为国家尽忠”“继承先烈遗志,完成抗战大业。”塔基上还有“碧血千秋”四个隶书大字。背面还有碑文。老师讲过,此纪念塔是在1941年7月竖立的,有当时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补训处陶子贞团长和团堡军政商学等各界人士联合竖立的,主要是纪念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无名英雄战士。我也曾去纪念塔前瞻仰过。后来离开学校再也没有去看这座纪念塔了。再后来又听说这座纪念塔在文革中被打断了头顶,整个塔也掩埋在荆棘荒草中了……我为此塔叹息,也为那些抗日捐躯的烈士叹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痛……
   我穿行在梨林中,梨花的香味萦绕着我。“到了!”小妹大声召唤,“大姐,这就是前面才新建的‘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
   我顿时又惊讶起来。啊,眼前的纪念碑足有十来米,宽也足有三米,中间书着斗大的一行金字“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原来塔上的那些对联,碑文都放大了三倍的字迹,明晰的刻在纪念碑上。“好!真好!烈士们等到应有的尊重了,这下他们该该瞑目了。”
   “这是利川市委市人民政府和革命老区促进会联合竖立的。它将原来的“纪念塔”扩大,显得更加庄严肃穆。”小妹对我介绍说,“这里已经定为红色教育基地了,革命先烈的精神和事迹当得到全部的传承和发扬……”我一眼瞥见,我的儿子正带着小孙子在看碑文…… “好!真好!”我连连为这大好的行动赞叹。
   我围绕纪念碑查看,还有好多新的花圈排列着,那是清明节祭奠烈士的民众和学校祭献的。我转眼发现纪念碑的左侧还有一快圆桌大小的石碑,走过去一看,上面刻着:利川籍抗日烈士的二千余人名单。仅仅我们团堡就有七百多个,这些烈士都是在石龙寺经过训练的兵员,从石龙山走上抗日战场的,仅在台儿庄一战,团堡就有200多人壮烈牺牲。在那风云起伏的年代,多少志士仁人为国家流尽最后一滴血,我感动在梨林里……
   石龙山的梨林成了先烈们的最后归宿,这哪里还再是梨林,连天接地,汪洋的一片,全部成了梨海,成了梨云……人在梨云中,山在梨云上,天在梨云外,烈士在梨林下……馨香的云,生动的云,感人心魄的云……
   读着纪念碑的碑文,我无法释然的记载中的两个数字:“十万”和“八千”,抗日队伍以八千勇士鏖战十万敌军。它要由多少个血肉之躯组成!战场的背后,该有多少母亲的眼泪!有多少亲人的牵肠挂肚!有多少家庭的悲欢离合!
   我突然升起一种莫名的感觉,那十几万军人,无论是战死沙场,还是就义他乡,他们的灵魂都去了哪儿呢?
   啊!一片梨林一个军营,一朵梨花一个军魂!
   所以,石龙山下的梨云才有了这样的壮观,才有了这样奇妙的生命!
   【2022年4月17日静心草堂原创首发】
  
  

共 205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记写清明节日活动的好文!作者从写到小妹电话,一家人三代人去石龙山看梨花写起,文中有对梨林梨花的精妙感受,描写得如细入微,使人身临其境。重点写石龙山的“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塔”变化为“抗日英雄纪念碑”的感受。一个小“塔”还被荒草湮灭,还被人损坏,该是多么的藐视烈士,真的叫人寒心!而一座“大碑”,高高耸立在洁白芬芳的梨林里,烈士得到了应该有的重视,散文的动人感人之处正在这里。文后的两个数字的联想真是动人心魄,撼人灵魂,设问奇妙,抒情也结合很美!“一片梨林一个军营,一朵梨花一个军魂!”“石龙山下的梨云才有了这样的壮观,才有了这样奇妙的生命!”抒情自然精妙!据查文中的“塔”变成“碑”完全真实!也真是红薯教育基地,仅在2021年就有数千学生和数百机关干部到基地学习,传承先烈精神!好文章就是写生活!鼎力推荐!【编辑:丝柳】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野山梅        2022-04-17 15:04:20
  谢谢编辑老师编按鼓励!辛苦了!
2 楼        文友:黄金山        2022-04-17 16:40:12
  清明节的记事很不一般,感情浓烈,语言精彩!学习来哦!
活到老学到老
3 楼        文友:红花草        2022-04-17 22:02:40
  洁白的梨花,捐躯的烈士,梨花满园,烈士无数,一朵梨花一个军魂,清明的特景!弘扬正能量,向老师学习!
4 楼        文友:瘦马        2022-04-18 13:12:08
  梨花似雪,英灵长存。原是一篇游记,在石龙山上,行文的视野陡变,作者把满满的情感倾注在崇敬革命英烈上,文章立意也随之提升。好文,点赞!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