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绿野】好竹连山觉笋香(散文)
在虎年二十九,吃着由冬笋做成的山珍佳肴,我不由想起苏轼“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的诗句,不由想起老家福建省南坑山区,那漫山遍野的毛竹林,以及入秋后村民挖冬笋的情景。
冬笋,是立秋前后由毛竹的地下茎(竹根)侧芽发育而成的,是春笋的前身。毛竹根芽互生,平行于地里,到了冬天毛竹刚长出不久的嫩芽,是极好的烹饪食材。无论和什么食材搭配,它都能烹饪出绝佳美味:如冬笋炒肉、冬笋鱿鱼汤、冬笋糊等,味道鲜美,百吃不厌。在闽南老家,还有个习俗,家家过年要有笋,意为“有笋才会稳”。
冬笋,也是小时候山里孩子舌尖上的味道。那时候读书,在学校住宿,学生都自带米菜。在冬笋生长时节,父亲总要进山挖冬笋,让母亲炒一罐香喷喷的酸菜笋,让自己带到学校,一吃就是一星期。工作后,在乡村振兴中,我慕名来到石冻谷休闲农场,午餐冬笋糊的那道菜,那美味,我如今真的无法用文字来描述它的美,味蕾蠕动只觉得吞咽的那一刻,仿佛连同舌根也跟着进了喉管,吃完,唇上“哒哒”,舌头一溜咽,嘴唇一抿,细细品味:“真好料!”
在老家,每年冬至到春节前这段冬笋生长时节,家家户户都会进山挖冬笋,既增加家庭年关收入,还为春节期间准备年味。
冬笋好吃,但挖冬笋却不容易。它又苦又累,是山里人谋生的一项技能活,同时它又充满苦中累的乐趣,让人增长知识,收获希望。
在茫茫的毛竹海里,要想挖冬笋,没有经过几年的挖笋历练和经验的积累,是很难有所收获的。挖笋的老农满手老茧,手握笋刀,瞄准目标有目的用力扎向土里而手不疼痛。没挖过笋的人,手握笋刀扎不了几下,手便磨出水泡,疼痛难忍。
冬笋,每年开挖的时间在农历的十月份,毛竹林有大年与小年之分,大年即旺年,竹笋产量较高,但也要结合当年的雨水状况。大年加上雨水多,那产量就丰盛;小年,即衰年,产量相对减少。
走进毛竹林挖笋,首先要了解它的根部。竹根纵横交错,长的有10--20米长不等。走进毛竹林不要着急想着马上挖笋,要“进山要看山势”,如果背南山,毛竹根部一般向北走向。其次,选毛竹很重要:1、先选第二、三年毛竹,然后看看老毛竹母,看竹鞭叶是否旺(茂盛);2、判定好二、三年竹根的走向。竹头有的直下,有的像海螺状。如果直下那种,就以竹杆上第一竹根所指为正(前)根,第二竹根为后根。3、眼力判断,毛竹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它是靠地下根茎进行繁衍的,因而,以往年“笋穴”,沿竹根所长方向探寻,长冬笋的地方土壤较为松软,长浅的地方,土壤会微裂开痕,地里土包状如馒头。4、先定竹根在哪方向,再用笋刀插下定竹根,而后沿竹根两边(相跟不超20Cm)延续慢慢跟进。为何选择两边?因为冬笋竹根芽互生,平行与地里有上、下芽,当老农用笋刀挖碰到地里笋时(暗笋,未出土的笋)会发出一种“吱”的声音,此时,老农抽起笋刀往鼻子一闻有鲜笋味,(若碰到石头、刀尖上有烧焦味,树根,刀尖上有褐黑色),判定有笋,然后用笋刀寻找竹根,看看冬笋生长方向与竹根结合部,找到笋根芽结合部,用笋刀插进去,慢慢切割,直到结合部断开,把刀尖放在结合部,用力一撬,这根冬笋(暗笋)就从地里钻出来了。
南坑山区老农人挖冬笋的工具是笋刀。笋刀是打铁匠人一种专为挖冬笋而打造的特殊工具,它长约一米左右,宽约四公分,厚度不到一公分,由烏钢打制而成,形状像“厂”字,下端尖而锋利,上端有手握的木柄。使用时左手握住中间弯弯的位置,右手握住后方的木柄,用力扎进泥土当中,以探得泥土中是否有冬笋的存在。笋刀,这是祖辈们在长期的挖笋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一种劳动工具,它最大的好处是不会损坏毛竹的竹根,保护毛竹和冬笋的生长。另外还有一种挖笋的工具叫笋锄,它类似锄头只是比锄头长而窄。这种笋锄挖笋时会挖坏竹根,使之裸露,若遇上台风天气,毛竹容易被风吹倒,匍匐地面,从此不再生长。因此笋锄在老家是被禁止的。
笋刀的使用,很有讲究。由于毛竹竹根芽是互生,平行于地里的自身特点,冬笋大都生长在竹根两侧,为此,前辈们总结出了“三刀前进法”。即第一次笋刀扎入泥土中,凭手感跟踪竹根,探得竹根位置;而后,在竹根的左右两侧各扎一刀,呈三角形,这就是“三刀前进法”。只要毛竹林中有冬笋生长,“三刀法”必将把冬笋挖得一支不留。
总的说来,有经验的笋农用“笋刀”挖冬笋,沿竹根找出长笋规律,凭着眼力看叶片、定方向、寻裂痕、采用“三刀法”,实践出真知,一般都能有所收获。
挖冬笋是又苦又累的山里活。早上吃饭后,挖冬笋的人带上笋刀工具,背着篓出门,直至傍晚收工。整天呆在毛竹林里,要经受毛竹林内蚊虫叮咬。毛竹林内的黑褐色山蚊子又大又猛,一叮一个包,奇痒难忍。还有毛毛虫,不小心触碰到,皮肤火辣辣的疼痛。更危险的是生长在毛竹林内的“青竹蛇”,它长着青色竹叶的保护色,是毒蛇,一旦被咬,后果不堪设想。因此上山挖冬笋的人,一般都要穿着长衣长裤保护自己。在毛竹林内,也要常常打竹惊蛇。记得小时候有一次,我和同龄到虎伯寮透能毛竹林挖冬笋,晚霞透过疏密竹林已是斜阳西下,收工返程路上,听到野狼阵阵嚎叫,循声望去,只见三五只狼,此时,我俩被吓得魂飞魄散,浑身起了鸡皮疙瘩,眼泪飞出眼角,哭泣不敢出声,狼、狼……
眼前,理智站了上峰,是往回狂跑,还是一路向前?如何处置?由于我俩肩膀上各自扛着一根毛竹回家需编竹子品待用,手拿笋刀,移步紧贴耳边,小声商量,一同发力各自不断敲打着毛竹,“咯”、“咯”、“咯”,并同步大声发出“呼”、“呼”、“呼”,狼群一溜烟逃在密林丛里……
晚风从山峦吹了过来,捎带些许凉意,我抬头呼吸着清新的泥土味,那些惊恐的烦恼,原来胆颤心惊,随故乡的风远去了,散去了,郁闷的心情顿时平复不少。
冬笋采挖比较困难,为了能够尽量地在一天里多挖一些冬笋,挖笋的人劳累了,只能就地坐在毛竹林里休息。渴了只能在山沟喝一口山涧水,饿了吃上自己带来的冰冷的干饭。黄昏收工后,背负沉甸甸的冬笋返家,这时,肚中饥饿难忍,体力消耗殆尽。虽然又累又饿,但挖冬笋的人收获着一天的劳动成果,疲惫并快乐着。
实践出真知,挖冬笋还能增长许多科普知识。
在山林中,毛竹林里,走进自然,感受自然,亲近自然,记录自然,这里负氧离子充分,空气清新,连呼吸的空气都不一样。你会近距离接触到的动、植物多种多样,通过“慧眼观万物”了解自然,通过了解,探索发现自然的奇妙之处、变化规律;你会采摘到很多大自然生长的山珍野味,有红菇、木耳、山药、野橄榄……你有时还会偶遇到山里生活的小动物,如野免、山鸡、山鼠和野山羊、野猪、野狼等,遭遇到这些小精灵,你有时会乐趣无比,或有恐惧感;你会了解记录“雨林奇观”植物的“绞杀现象”、“滴水叶尖”、“板根现象”等等,这些所看得到,活生生的动物、植物,是在学校的课堂里无法学到的知识。
挖冬笋的过程,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过程,当手握笋刀每次扎入泥土的刹那间,都期盼着收获希望,它使人不畏辛苦,不畏艰难,有了坚持。终将美好。大自然给于人类太多无私的奉献,靠山吃山,山里人山里闯,山里人山模样,拥有了无穷尽的财富,繁衍和养育着一代又一代人。挖冬笋,让我们懂得感恩大自然的恩赐,懂得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大道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要和祖辈们一样,即懂得索取大自然的馈赠,也要懂得保护好大自然。以自身的行动,身体力行的爱护自然,守护自然。
福建土楼,福地南靖,素有“树海”“竹洋”之称,森林覆盖率73.38%,是第五批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小时候,过年是一桌的惊喜,现在,过年是一张张家国同庆的笑脸。我咀嚼着笋香四溢的美味,不由吟起一首闽南古老的《围炉歌》:
二九暝,
全家坐圆圆。
年兜好日子,
围炉过新年。
桌顶酒菜满满是,
鸡鸭封肉红瓜鱼。
一盘长年菜,
一碗金针煮木耳。
红膏鲟、乌鳗鱼,
吃笋稳稳大赚钱。
山珍海味满尽是
大人小孩笑咪咪,
祝阿公阿嫲吃百二,
祝全家平安无代志。
岁月流逝,时代变迁,如今我早已离开山区,到城里工作生活,但是以前挖冬笋的日子时常会萦绕脑海。我时时会想起老祖宗发明的挖笋刀,想起以前挖冬笋的经历和乐趣,提笔至此,终身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