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不忘初心担使命(散文)
每当,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国歌徐徐奏响的时候,一种骄傲,一种自豪便油然而生。在我眼中,党就像一位母亲,时刻关照着我们的生活;党就像一盏明灯,时刻指引着我们前进的道路;党就像一名舵手,时刻带领着我们在教育这片原野上继往开来。
党是中华大地英勇的守护神。如果没有党,我们中华民族仍然处于水深火热中,苦不堪言。回眸历史,从南湖红船到八一枪声,从井冈号角到长征壮歌,从抗日烽火到建国大业,中国共产党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革命道路。白驹过隙,不知不觉,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100个春秋。如果说党是一米阳光,那我们就是一朵朵含苞待放的花蕾,在阳光的沐浴下竞相开放。在建党100周年之际,我们要不忘初心、坚守信念,用平凡与崇高的师德之光,照亮那一片清纯的天地。
党史是睿智的“老师”,是丰富的“教科书”。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从踏上三尺讲台的那一刻起,教育事业就成为我生命中最神圣的使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中,我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是知识的引导者,思想文化的传播者,更是道德修养的促进者和理想信念的塑造者。
在红色道路上奋进,党史是我们扬帆起航的“必修课”。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的大部分时间都是与学生们连接在一起的。工作六年中,有欢笑,有泪水,有快乐,也有悲伤。我时刻告诫自己,在工作中,只有表达真情,才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只有因材施教,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只有付出行动,才能践行教师的职责。
记得,《烈火青春》里有这样一段话,让青春烈火燃烧永恒,让生命闪电划过天边,用所有热情换回时间,让年轻的梦想没有终点!坚定信念,是修身之本,是思想之魂。新时代,我们需要优质的德育内容,需要用行动诠释德育的内涵,增强德育的实效。对此,都昌县结合学校实际多方面开展德育教育活动,树立道德标杆,弘扬红船精神。这些活动中,涌现了一批批优秀教师,他(她)以教书育人为己任,在平凡的岗位上践行自己的初心。
肖丽华是土塘镇中心小学的一名教师,她在板凳、轮椅上默默坚守讲台30多年,自创了“板凳教学法”,让大家看到了一位教师所爆发的力量,让社会看到了一位教师对学生的承载生命重量的爱。30多年来,没有人知道肖丽华的板凳用坏了多少条,人们只记得她说过,今后的日子里她还要在板凳上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事业。
孙金波是鸣山乡界牌小学的一名教师,从她的家乡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到江西省都昌县鸣山中心小学有3000多公里,途中需要转5次车,花费3天3夜的时间,这样的旅程,她一走就是6年。因为南北差异,孙金波在饮食、语言和起居等多方面都不大适应,但她凭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克服重重困难,渐渐融入都昌这片热土,用心陪伴着孩子们的成长。
徐斌是苏山乡中心小学的一名教师,他身患尿毒症,吊着尿袋坚守讲台27年,用生命献身教育事业,用爱谱写园丁赞歌。面对厄运,他说:“虽然腰摔断了,但是精神的脊梁不能弯”。27年来,用他朴素的人生经历,演绎了当代乡村教师的不凡历程。
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示范。其实在我们身边还有许多默默无闻、任劳任怨的优秀教师,他们无私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为教育事业呕心沥血。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许多闪光点,感受到共产党员多年来始终保持的青春和活力。他们是党员队伍中的优秀者,是教师队伍里的佼佼者。
用历史的精华塑造青春的色彩,用历史的伟力凝聚青春的力量。一百年来,不论风吹浪打,中国共产党员始终坚定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以压倒一切敌人、战胜一切困难的大无畏英雄气概,矢志推动中国革命劈波斩浪、不断奋进。让我们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征程中,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曾几何时,我们庄严的宣誓,从那一刻起,我们心里多了一份承诺,肩上多了一份责任,为了这份承诺和责任,不忘初心担使命,让我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创先争优,为都昌县教育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为鲜红的党旗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