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书香南北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书香·泉】那村·那人·那酒(散文)

精品 【书香·泉】那村·那人·那酒(散文)


作者:范虞人 童生,813.8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20发表时间:2022-04-27 18:48:26
摘要:古坊是个有故事的村庄。三酉瓶叔叔是位有故事的人物。三酉瓶的酿酒过程,本身就是个故事。那村、那人的故事,恰似这余香不绝的古坊陈酿……

【书香·泉】那村·那人·那酒(散文)
   古坊是个有故事的村庄。
   我从小常来古坊的小姑母家,也常听邻家那位绰号“三酉瓶”的叔叔讲古坊的古老、神奇和美妙。
   古坊位于浙东一片湖山间,与我老家所在的古城隔湖相望。地处山乡门户和水陆要冲,这古村留下的史话传说和奇闻轶事当然不会少。对此,三酉瓶叔叔总是津津乐道,其中不少颇具文化含量和珍藏价值,时时让我魂牵梦绕。
   按照三酉瓶的说法,从前的古坊波光山色水相依,正是春秋末期越国大夫范蠡携美女西施徙入五湖处。范蠡乃道商鼻祖,世称“文财神”,是开创神州水泊养鱼先河者。他往湖中投放了一批鱼苗良种,又在湖畔引种了优质水稻。从此,这片湖山成了真正的鱼米之乡。古诗曾专门描述它:“湖上香稻熟,湖中赤鲤长。”
   古坊村民中多为刘氏族人,原先这村就叫刘家庄。村里刘家祠堂近旁,有个中医世家的深宅大院,当地人都叫“酒香台门”。三酉瓶的母亲人称王美人,是台门主人的二太太,他们母子俩原先住在台门主楼里。解放后,台门收归村集体,三酉瓶随母亲安家在台门后院的一排平屋中,母子俩住了三间,另三间就是我小姑母的家。
   孩时的我在家忍饥挨饿是常态,但只要上小姑母家,就无论如何也不会饿着。小姑母靠着一台缝纫机和一手裁缝绝活,既赚钱又吃香,因此在家中很有地位。姑姻祖母——小姑母的婆婆总是想方设法让我吃得饱又香,她所煮稻米饭的软糯可口连同她笑眯眯的一副模样,至今仍令我难以忘怀。倘若巧遇三酉瓶从湖边垂钓回家,那我就更有口福啦。那油煎红鲤鱼下饭的美味,一直使我唇齿留香。
   三酉瓶作为从旧社会过来的一介农民,却也是个读书人,所以能舞文弄墨,似乎还博古通今。他告诉我,民间有所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昔日刘家庄除了不产盐,其余六物都有产出。由于物产丰饶,这古村一向有不少作坊,诸如竹木加工坊、砻谷碾米坊、榨油坊、酿酱酿酒酿醋坊、制茶坊等。据说,乾隆皇帝下江南微服私访时,得知随行刘姓太医的老家就在刘家庄,便泛舟渡湖而至。他路过村中一个古老的酿酒坊,购得一小坛陈年女儿红,来到太医老家的台门里用膳。在那个中医世家内,圣上以鲜美滑嫩的红烧醋鲤鱼下酒,感觉那陈年佳酿有股子独特的馥郁芳香和醇厚劲道,不禁龙颜大悦,于是欣然命笔,留下“古坊陈酿,台门酒香”之墨宝。从此,刘家庄人便改村名为“古坊”,并称刘家台门为“酒香台门”。
   二百多年的历史不回头地走了。虽说这灵性而古朴的湖畔村落还是生生不息,但历经峰火战乱和文化浩劫,那清朝第六位皇帝驾临过的酒坊以及他御笔亲题的匾额已了无踪影,就连那村中祠堂和村口牌坊也被损坏了不少,惟有那个在民国时期重修的酒香台门还较为完整地保存。但见它门楼高耸,前庭开阔,主楼巍峨,彰显其昔日主人的富贵荣耀。
   听小姑母说,她的公公——姑姻祖父从小孤苦伶仃,四处乞讨。有个午后,年少的他饿昏在酒香台门前,幸得里面的主人救治并收留。那位恩人就是中医世家传人,不仅医术高明,还乐善好施,人称“刘善人”,被公推为刘氏族长。他自掏腰包,让姑姻祖父衣食无忧,一心当好族中义工,专在湖上摇橹撑船,为族人摆渡。后来,正当妙龄的姑姻祖母在逃荒中不幸落入人贩子魔掌,也全靠刘善人慷慨仗义,化钱解救,才使她免入青楼,还与姑姻祖父喜结良缘。
   如今,望着那飞檐翘角的台门建筑,我仿佛又听到了岁月的风铃声。
   遥想我童年时,姑姻祖父仍然漂泊于湖上,起早摸黑,风雨无阻,为古坊大队社员摆渡。我常在午饭后溜出古城老家的门,跑到城外,爬上他的渡船,过湖来跟三五成群的刘姓小屁孩打弹珠,捉迷藏,尽情戏嬉。直到夕阳西下,经过连番摸爬滚打的我终于玩得累和饿了,便带着一身肮脏闯入小姑母家,冷不丁投入正忙碌于灶间的姑姻祖母的怀抱,就在她温存的臂弯间撒娇,闹着要吃的。
   那样的时候,若是隔壁的三酉瓶恰在家中,他大抵已是端着酒碗开喝了。一听到我的吵叫,他便会大声叫唤我的小名,让我赶紧绕过去,吃他的下酒小菜。
  
   二
   三酉瓶叔叔是位有故事的人物。
   在我最初的印象中,他年近三十,身材魁伟,络腮胡脸,浓眉下的一双大眼特有神采。虽说他只是小姑母家的邻居,但他与小姑父算是奶兄弟——两人幼时争喝过姑姻祖母的奶。他待自己奶娘似亲娘,对我也像亲侄子。当然,我也敬他如亲叔叔。
   “三酉瓶”,顾名思义是酒瓶。这三酉瓶叔叔每天中、晚餐都要喝自己的土酿酒,那酒灌在一斤装的瓶里,他每餐总是慢斟慢酌地喝上一瓶。每当我被叫到他喝酒的小方桌边,他总会先从菜碟中撮起几颗茴香豆或花生米之类的,放于我摊开的小手掌中。当我很快吃完,眼睛又盯着碟子时,他便像鲁迅笔下的孔乙己那样,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摇头晃脑说:还想吃,就得听他讲故事,每听完一段,再给吃上一颗。接着,他就喝一口黄酒润润喉,说书人般开讲。我还想再吃,就只得耐心倾听他的讲述。
   三酉瓶其实不是刘善人的儿子。他原名孙平,出生在古城,祖籍却在邻近的绍兴东浦。绍兴号称酒乡,据说东浦又是黄酒的发祥地。宋代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写的便是他老家东浦,诗篇开头两句是“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可见自家酿酒是东浦人的传统。孙平祖上几代都以酿造黄酒为生,到他祖父这代的酒业上了一定规模,便在周边城镇闹市设了销售酒铺。
   抗战时,常驻古城卖酒的孙家二少爷收留年轻漂亮的流亡女学生王美人为酒铺职员,两人日久生情,私定终身:孙平正是小俩口爱的结晶!有一天,古城突遭日机轰炸,孙二少惨死于酒铺废墟中。当时,王美人因小孙平患乳食积滞,正在古城中药房向坐堂行医的刘善人求诊,母子俩才有幸躲过一劫。孙家老爷和太太原本就不认王美人为儿媳,这下痛失了二少爷就更视她为红颜祸水。他们想抱走小孙平,愿出一笔钱给王美人作补偿。但她舍不得儿子,宁愿不要钱。
   小孙平的乳积症由刘善人治愈了,但王美人因丧夫之痛和营养缺乏,可供吸吮的奶水却越来越少,眼看小孙平饿得嗷嗷叫,又是刘善人伸出了援手。他按月贴钱给生下我小姑父没多久的姑姻祖母,让她成了小孙平的奶娘。同时,他捐资在村中办起义塾,聘请王美人去执教,解决了她的生活来源。不久,年方四十,因病已不能人道的刘家大太太竭力撮合,便让王美人成了刘善人的二房太太。
   解放初,刘善人的成分划为地主,只因医术高明,被安排去古城卫生院行医改造。绰号“笑面酒鬼”的刘家长工是有妻之夫,翻身作主成了古坊村“一哥”。他明里借口教育孩子需要,将王美人留在村里,暗中却以孙平性命相威胁,逼使王美人乖顺地跟他上床。之后,笑面酒鬼又以落实一夫一妻制为名,让她离了婚,专供他享用。已经十余岁的孙平不想母亲受欺辱,老是从中作埂。笑面酒鬼便事先用酒将孙平灌醉。谁知经过几次三番的“酒精”考验,孙平酒量大长,他每每故作醉态,关键时刻却又“捣乱”,气得那酒鬼咬牙切齿。古城一带方言中,常把改嫁寡妇带到后夫家去的前夫所生子女,篾称为“拖油瓶”。笑面酒鬼故意将孙平改名为“孙刘平”,并扬言“迟早要敲了他这个油瓶”。王美人只得委曲求全,一次次主动去陪睡,才保得孙平这条小命。眼看儿子已在她执教的村中复式班念完小学,长成少年的他与笑面酒鬼的矛盾日益尖锐,她只好将儿子送到他的祖父母家中。
   东浦孙家的酒坊改成了公家酒厂,但孙平的祖父、伯父凭着技艺仍在厂里任酿酒大师傅。孙平念完初中,进入酒厂做临工,跟着祖、伯父学酿酒。其间,他一有空闲就回古坊来探望母亲和奶娘,每次来时,随带之物中总是少不了二三瓶黄酒。因此,村民纷纷叫他“三酉瓶”。然而,又有谁知道,三酉瓶的痛苦、失落、惆怅、烦恼,全靠在酒中得到中和。
   我童年时,那笑面酒鬼因奸污女知青已去坐牢,三酉瓶和母亲终于扬眉吐气。新任大队支书的女儿曾是王美人的学生,她爱上了三酉瓶,也不顾他的出身问题,坚决嫁给了他。为照顾家庭,三酉瓶带着一手酿酒技艺转到古坊酒厂来打工了。他在自家后门外搭建了一个简易的小作坊,每年都会酿造一小批黄酒,再一坛坛封装窖藏于地下。几年后,当他开坛而饮,那股清纯的芳香飘溢出来,引得不会喝酒的我也垂涎三尺。于是,我便去陪着他喝酒,一面吃他的下酒菜,一面听他讲故事。他讲的大抵跟酒相关,我听得多了,也就听出了他的“痴心妄想”:有朝一日酿造出像当年乾隆皇帝喝过的好酒!
  
   三
   三酉瓶的酿酒过程,本身就是个故事。
   改革开放初,鉴于他祖传的酿酒功夫了得,在厂表现一贯良好,领导决定将他转为正式工,并让他担任技术副厂长。可他却递了辞呈,回村来当酿酒专业户。这一当,便是整整三十五年。
   黄酒也称水酒,酿造它除了上等的米,还需上好的水。三酉瓶酿酒不用湖中之水,而去找它的源头,选那清澈的甘泉,特意将酒坊建在那山泉附近的大岙深处。他完全采用古法土酿老黄酒,还美其名曰“古坊陈酿”。
   古坊陈酿,作为三酉瓶亲笔题写的一块字匾,高高挂在他酒坊的门楣上,而它作为三酉瓶亲手酿造的陈年黄酒,一坛坛销往四面八方。
   尽管当今黄酒厂纷纷采用机械化作业,但在三酉瓶的酒坊里,自始至终都以手工操作,劳动强度很大。他儿子为提高工作效率,扩大生产规模,订购了一条机械化生产线,结果父子俩大吵一场。最终,儿子被逐出了老酒坊,将新设备搬到湖边去开了家新酒厂。
   三酉瓶坚持认为,只有像他老酒坊的古法土酿,才能造出地道纯正的陈年黄酒。由于传统工艺纯属自然发酵,因而季节性极强,三酉瓶必须在农历九月到翌年三月的半年中,完成投料、发酵与榨酒的全过程。否则到了农历四月,气温渐升,酒醪往往容易变酸。
   那天我去现场参观时,看到酒坊里正在蒸饭。所有的饭锅、米筐,所有的人物,都淹没在滚滚升腾的蒸汽之中。三酉瓶和他的雇工们的身影,极像那些在古战场烟尘中拼杀的勇士,在我面前匆匆而过,带动的热浪直扑过来,使我顿感创造的力量和劳动的美感。周围处处散发着一股扑鼻的“醪”味,我感觉自己已被那味渗透了周身,也一下明了,原来古坊自古就是被这种醪味渗过的地方!
   优质精白的糯米经过蒸煮之后,先得摊开在竹簟上使其自然冷却,再盛入一排排大缸进行发酵。通过日复一日的浸泡,缸里开始有琥珀色的泡沫流动翻涌,等到酒醪成熟,这些泡沫之声,犹如秋天里的螃蟹吞吐液沫那样嗫嚅作响。这时,需有一道搅拌冷却的关键工序,俗称“开耙”。它是整个古法土酿工艺中最难控制的重要技术,当然由经验丰富的三酉瓶亲自把关。他告诉我,老黄酒的前后发酵时间需要一个月,只有控制得当,才能使酒内各种成分比例适量,从而让酒味最佳,酒品上乘。早了不行,迟也不好,恰到好处,才是时机。三酉瓶二十岁学会开耙,至七十五岁彻底告别酒坊,先后给多少缸酒醪开过耙,他自己也不知道了。
   开耙以后,酒醪就可以窖藏了,这道工序,也叫后发酵。在场师傅们,个个大汗淋漓,一坛坛地灌满,又一担担地挑走,放眼望去,酒坛垒如山峦。它们犹如垂挂的硕果酝酿着成熟。窖藏,显然是一种经历的累积,只要是上好的酒醪,时机来到,便定能酿出上好的水酒,至于何时酿出来,那不过是早晚之事。
   榨酒,是整个酿酒过程中最令人兴奋的活儿。三酉瓶采用他们孙家祖传的榨酒方式,在古城一带属于绝无仅有,而他这种榨酒的器具,在整个绍兴也不多见。看着它,令我想起《天工开物》线装书中那些木刻的插图——它们细致入微地刻画了中国古代的多种作坊与工艺。这架榨酒器具高大而笨重,操作它,很费气力。三酉瓶毕竟上了年纪,便由他徒弟在操作,倒也得心应手。这器具虽很原始,但其中一些关节,却灵活巧妙,体现了古时劳动者的聪明。三酉瓶说,从古到今,他们孙家就这样榨了好几百年。说话间,他徒弟往榨酒器具上一块又一块地压上垫板,器具下方的槽口里,便哗哗啦啦流出了琥珀色的酒液。它们冲入酒缸,翻着花,像一朵硕大的牡丹盛开着——那也是三酉瓶心中怒放的花!
   中国向来有“陈酒飘香”之说。酒的贮存时间一长,不仅增香,也能添甜,可见酒的贮存是提高酒的质量的重要一环。三酉瓶向我解释,新酒味儿暴烈,不但香味小,邪杂味和刺激性也大,往往有冲辣感,容易上头也容易醉,因此需要一段贮存期。经过长期贮存的酒,酒精成分和水的成分都会有所改变。
   当然,酒的陈贮,也有一定限度。三酉瓶土酿的老黄酒有三年陈、五年陈、八年陈、十年陈等,但陈酒开坛之后,都要勾兑一些新鲜的水酒。这就像我们的生活,唯有注入鲜活的内容,那传统、古老的生活方式,才显得甘醇浓郁,滋味悠长。
   当湖山间的垂柳注满了生命的浆汁,三酉瓶的土酿老黄酒,也就造成了。一坛坛古坊陈酿装上船舱,运往古城,运往水乡,运往天南地北。
   站在老酒坊前眺望着运酒船离去的三酉瓶,融入于古坊的暮色里,远看就像一个酒瓶伴随着一尊古老大酒坛的剪影,那村、那人、那酒的故事历久而弥新,便恰似余香不绝的古坊陈酿……
  
   【完】

共 5157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写成散文,真可惜,这么丰富曲折、有味道的地理人文和人物、故事。一点点看,真的好。开合远近,细密也有,大镜头也有。好手笔。大家之作。一、镜头感很足。标题就是一组由远到近的组合镜头。也为文章定了调子。像个抒情的长调了。进来后,拉个超长的,从古坊村的历史、地理切入。很快收,切入人物,大线条地勾出一组人物以及人物的第一层关系。讲了“主要人物”的第一层故事。第二部分,再进入第二层,几乎就是一篇小小说,而且人物、故事、情绪已经十分丰满。曲折,引人沉思。第三部分,重点写酒,专业、有趣、有文化,层次丰富,不是一点点地叠加。二、人物刻画生动、有内涵。几乎出现过的人物都有一个故事和鲜明的形象,这些形象又不版刻,又区分得开。地主并不都坏,所谓好成份却并不都好。三、始终放在一个深厚的地理人文背景中来写。四、以小时候的我为视觉,有饱满的温暖情调。五、语言简洁、信息密集、气韵生动。如:遥想我童年时,姑姻祖父仍然漂泊于湖上,起早摸黑,风雨无阻,为古坊大队社员摆渡。我常在午饭后溜出古城老家的门,跑到城外,爬上他的渡船,过湖来跟三五成群的刘姓小屁孩打弹珠,捉迷藏,尽情戏嬉。直到夕阳西下,经过连番摸爬滚打的我终于玩得累和饿了,便带着一身肮脏闯入小姑母家,冷不丁投入正忙碌于灶间的姑姻祖母的怀抱,就在她温存的臂弯间撒娇,闹着要吃的。光这段,可以画出许多图来。从容,但一层一层,丰富、深刻。这篇文章非常好。是精品之作。推荐。大家一起来学习,转发。【编辑:归来的少年】【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20428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归来的少年        2022-04-27 18:50:06
  有电影感的好作品。人物、氛围、语言、结构、节奏、情感,都非常好。
回复1 楼        文友:范虞人        2022-04-27 19:48:54
  感谢老师精心编辑、加按和留评鼓励。敬茶,预祝五一长假快乐!
2 楼        文友:梦姑        2022-04-27 20:08:45
  真是一篇细致好文,江南风格,百姓生活。学习了。点赞作者。
回复2 楼        文友:范虞人        2022-04-27 20:26:12
  感谢梦姑老师留评鼓励。敬茶祝安好!
3 楼        文友:范虞人        2022-04-27 21:08:53
  感谢归来老师精编细按和留评鼓励。遥敬一杯古坊陈酿!
4 楼        文友:范虞人        2022-04-27 21:10:14
  感谢梦姑老师留评鼓励。敬茶!
5 楼        文友:雪凌文字        2022-04-28 08:44:34
  范老师这篇散文确实写出了他真实的水平,也特别喜欢范老师作品的语言,散文的语言就应该这样,朴实,贴近生活,温润如玉,好的散文需要一个字一个字去读,好作品!今天申报
著文写诗,记录生活,更是记录人生!
回复5 楼        文友:范虞人        2022-04-29 18:45:47
  社长费心了。遥敬一杯古坊陈酿!
6 楼        文友:范虞人        2022-04-28 09:37:44
  感谢雪凌老师留评鞭策。遥敬一杯古坊陈酿!
7 楼        文友:山音        2022-04-28 13:35:47
  文趣,语趣,理趣兼备,文之上品。拜读欣赏老师佳作!
8 楼        文友:山音        2022-04-28 13:38:49
  文趣,语趣,理趣,还有情趣兼备,实为上好之作。
9 楼        文友:范虞人        2022-04-28 15:07:41
  感谢山音老师留墨鼓励。敬茶!
10 楼        文友:北方天马        2022-04-28 18:32:05
  那村是一个古坊,拥有悠久的历史,正是春秋末期越国大夫范蠡携美女西施徙入五湖之处。后有个中医世家的深宅大院,当地人都叫“酒香台门”。那人是三酉瓶叔,一个背景复杂而有故事的人,古坊村的历史过往,古坊村的人情世故,没有三酉瓶叔不知道的。那酒更是积年文化的传承,土酿老黄酒带来一串串故事,反映了当地的人文地理和情怀。很有意义的一篇力作,十分欣赏。
共 12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