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塔影湖光(散文)

精品 【东篱】塔影湖光(散文)


作者:怀才抱器 榜眼,30234.8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677发表时间:2022-05-08 00:01:23
摘要:光与影,不仅是摄影的灵魂,绘画的技法,也是我们赏景的亮点,面对湖光塔影,我们会有意想不到的心得。

【东篱】塔影湖光(散文)
   塔,是赤山法华院的法华塔,塔影拉长,跌入春山襟怀,透进了湖色里。湖,是赤山谷底的龙凤湖,湖光潋滟,摄影纳色,弄出曼妙的诗意,涂成一幅水墨画。
   如果你是摄影家,懂得取景的人,会告诉你一定要把法华塔和塔南的龙凤湖纳入一个框,无论细雨霏霏,还是晴日方好,按下快门,都是佳作。如果你是画家,最好找一个合适的角度,让画布安放着湖和塔,唯有如此才可以创作出相映成趣的意境。如果是诗人,一定要选一处同时用相依相映的湖和塔碰撞自己的灵感火花。散文家宗璞说:“在诸般景色中,最容易萦绕于人们思念的,大概是那湖光塔影的画面了。”这是最中肯的评价。湖,是截溪流而成;塔,于半山挺而拔。它们是最夺天工的安置。有时候看这个风景,似乎湖水只为容塔身而静处,塔只为湖之眼而弄姿。湖和塔,似有意地招惹着艺术眼光的青睐,艺术的意境可以在湖和塔上烙印。再怎么乏味或缺少艺术眼光的人,也会被那些泉白、湖碧、烟袅、霞蔚、塔红、瓦黛等诗意的色彩感染了,迷了眼睛,惑了心绪。冲动的人,干脆会铺展一张纸,蘸着湖水,描画一番,把画面席卷而去。
   塔和湖,保持着距离,但怎样的时空都不会阻断塔和湖相互的思念,正应了那句“距离产生美”的美学法则。太阳偏西,正是塔与湖互相问候的时间,半个塔身,斜里跌入,小小的湖,即使无法承载,也大包大揽将其拥入水的怀中。塔与湖,永远是一对伴侣,莫言大小远近。我去过西湖,看雷峰塔倒影,湖太大,我觉得有些贪婪,贪婪对于风景而言,就是恣肆放纵,心会被无限放大。龙凤湖里观塔影,会让心思更精致。我去过北大校园,在未名湖岸边坐,未名塔影伴我,塔在眼前。这里的湖太过出名,我只能默默地融入风景。那个未名湖曾经变成了“塘”,装的是《荷塘月色》;那里曾经被称“燕园”,有了宗璞先生的《湖光塔影》,永远定格了美,无论春夏秋冬;那里曾有一群群北大的学子年年旧湖里寻塔影,生怕迷失了,永远唱着《寻找未名湖》。赤山的湖和塔,留着诗意的空白,诗人还未来,作家还未至,水面连一根文字的草也没有,塔的楹柱还不曾雕刻过任何字迹。但我相信,只要是美,永远不会,不会永远,寂寞下去。不因湖小而自馁。有诗曰“池小可容天上月”,塔不嫌湖小而容不下身,一半依偎其间,也感到了湖之碧水柔情。
   塔,历来是寺院的魂。佛家有言,塔可镇寺。藏在山谷隐处的法华院,有着合乎佛道的空间布局考虑。塔处西北,为八卦中的乾卦,乾象天;塔背山峰,藏风聚气。佛学盛大,真的是不可言传。尤其是我更深切地理解了,什么才是“披佛辉光”。我是俗人,未敢擅入塔中,却更有阅读佛塔的意愿。
  
   二
   法华塔,是八角七层唐式建筑风格,敦厚不乏空灵,沉稳而更有飞夺之势。这七层却是一个神秘的层级,我听说佛家最忌双数,尚单。所谓“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原来理解这个佛语是囫囵吞枣,“浮屠”就是宝塔的意思,造塔之功,与生命等,这是佛家对生命的敬畏,如此说来,这塔就是一部“爱生”的大书,怪不得佛僧晨起要面塔作揖,原来是上一节珍爱生命的课。我听说,法华塔内藏木刻金书《大乘妙法莲华经》和法华经。藏而不读,是因为经文已经烂熟于心。我突然为我找到了家中架上藏书三千卷,读不过半的理由了,但无法做到“烂熟”,只是曾经读过。人生的境界层次有多少,面塔可知自己还有多大的差距。
   塔钟情于湖,是有着道理的。远观之,塔顶如眼向天,这是一种无言的觉悟,修佛一世,求法只两个字。塔影恍惚,入湖绰约。塔檐的云花兽头图案,入湖而驻,做着湖光的主角。佛从来讲究的是“自悟”,那面湖,就成了一面镜子。那湖水还是水么?那湖中的影子,还是影子么?一点灵光,隔着时空,度化成了湖;一滴浊泪,坠于红尘,修行臻于浮屠。据说,塔影湖光,永远是佛家心中的一道风景。
   湖光婆娑,幻成一湾锦缎。阳光转到了合适的位置,就立刻扑入,那些周围的嘉木很无奈,只能看着阳光湖光戏耍,光斑跃动,湖似乎永远是沉静的,即使阳光造访,也是微澜以对,原来那湖是专心地将蓝天白云纳入它洗净的缎面上,在用心织绣着天上恩赐之物,准备给游人呈一幅精致的画卷。不怕这幅画卷被风扯碎了,山抱住了湖,拒绝了风,只留一段静美的时光给湖。跳出一段距离看,硕大的绿盘被挖了个洞,这个洞就的湖,盛着一块碧玉。是谁把塔影和湖光两个景物放到了一个较大的空间,然后把它变成了模型,任由光与影弄出风姿。树木、岩石、风亭、小桥、佛塔,都来投怀送抱。那真的是“波上含烟翠,塔身入湖静”,一切的光影都在等着诗来吟诵。
   “山色空蒙雨亦奇”,难道苏东坡也把这个句子给了赤山的湖与塔?山中的气象变得快,微雨经常。云朵齐着塔尖,向下压着,微细的雨滴在湖上轻轻地跳跃着,水汽漫起,塔影渐渐模糊,以至于魔术般消失了,微风袭过,塔尖就像是从水底探险浮上来,真希望塔尖窜出水面喘口气。薄雾时刻,朦胧的塔,多情脉脉的湖,围岸的植被树木,都一起编织成一幅轻纱,欲上欲下,跌宕起伏着,看的人似乎也被抬着坐到了上面,飘飘欲仙。给一个地方留下一处风景,风景就可以演绎出让我们惊艳的镜头,我为这么多年赤山人用心滋养风景而感慨。从这个意义上看,佛,也是来赤山驻下造风景的。塔影湖光,就是佛与俗共造的和谐风景。
  
   三
   我想到了或暮春或盛夏或中秋的某个夜晚,那些法华院中的僧侣,白昼里的塔与湖的美景给了游人,夜晚则应该归他们所有了。月光是来与湖光相会的,邀请的“赏光”人是那些僧侣。踏着月光,循着溪谷一侧的小径而上,那塔影会为他们做一个导航,溪旁的人,黑着的塔影,一幅夜色里的剪影。月色应该早就沉浸湖中了,把个样子洗得好静美,水波有意追月影,塔影一边看得沉醉。月光真不容易留住,但湖光可挽留,都是光一族,总有办法的。湖面上光闪如跳,就像乱拨丝弦上的一个个音符,为一幅黑色里的剪影做背景的乐。如果再远离湖一点而就坐,那湖就像一柄月琴,有了将其入怀而弹的冲动。世上可有《塔影湖光》曲?邓丽君的《情湖》的玉碎之声,也适合这个夜晚。
   据说,星汉灿烂是那些僧侣中意的风景,赤山再加一道塔影湖光,我想,再给他们一个五台或云冈,也不会交换的。不是贪恋美景,他们考量的是于心的收获。我从未听到有僧人抱怨寺院中的吃食怎么糟糕,怎么下等,原来不仅是修行至诚,还有美景可餐。那可是一道奢华的大宴,顶着白云,嗅着树香花香,闻着潺潺的溪曲,如果温度尚好时还可以撩拨一身湖水,耐不住寂寞,但耐得住美景,寂寞的风景懂得寂寞的人。古人云,望峰息心。那只是对美景的禅悟,能够抵达臻境的还是这里,望一柱塔影,静心以沐;睹一泊湖光,悦目去俗。
   邂逅一位老妪,也如我一般,对湖光塔影颇有好感。她静坐湖边看景,突然起身,我以为是我打破了她的宁静,抱歉地一笑。她神秘地说,想把自己放到塔上,投影这湖中。于是,她摇晃着往那座塔的方向走去。半天过去了,我还是没有看到湖中的塔影上有她模糊的影子。她是渺小的,这么远,怎么可以摄下她的样子呢。我也太没有诗意了。我相信她登上塔的顶层,她一定会看到自己也是湖中的光与影。俗眼不识,唯美之心可得意境。再怎么年老,风景在面前都是年轻的样子。她对风景的觉悟,意境不是简单的诗意盎然可以形容的,而是将自己纳入审美的视野了,如此的生命,怎么能不惊艳,怎么能不靓丽。
  
   四
   一座佛山,永远有着我们参不透的神秘境界。那湖光,永远闪着饥饿的眸子,试图将一切收进她的视野,那塔始终在告诫着湖——一切都是影子而已。哦,即使是这样,也要奏出光与影的旋律。
   佛塔投影于湖,似乎没有目的,但又像是奔着湖而来,若湖安于别处,塔一定也会投影其中。美,总是不期而遇,不必邀请。
   用脚步丈量,塔至湖是一段难走的山径,而投影于湖,一瞬间,只是一束光的路径。长和短,艰难和容易,似乎也都是相对的。
   世界上一切东西也都曾有着纠葛吧?或许,只是我们不曾把它们置于一起,所以我们看所有的东西都是存在着距离,甚至是风马牛不相及。就像阳光给了塔顶的琉璃瓦片,就会映射出金碧辉煌。就像法华塔踞于山峰,为谷中的龙凤湖投下身影,让湖光变得梦幻。
   我想到了赏识和欣赏。我们常常抱怨不被赏识,着意刻意地扮靓自己,请相信,我们会遇到。不过,有时候还是我们站错了地方,塔影在湖光里有身姿,湖光遇到塔影有了情趣。找到自己的位置,可于无弦处听古琴,于无水处遇清音。正如流水偏偏绕孤村,春风有意醒冬草。
   记得一句禅语——打开天空,邀请自己的太阳吧。不在于其小,打开了,不再闭塞,阳光就射进来,投下的是倩影,敞亮了窗户,温热了心房。同样的道理,也被赤山的法华塔影和飞龙湖光诠释得更生动更贴切。
   我又想起了北大学子献给未名湖的那首诗——
   未名湖是个海洋/诗人都藏在水底/灵魂们都是一条鱼/也会从水面跃起
   未名湖在“未名”的学子那里,沉默着,但不安分的灵魂,总会掀起一抹一抹的斑斓。
   我也给这“塔影湖光”写一首诗——
   瑰丽的光/柔媚的影/生也双飞也双/于一段时空/演绎着梦想
   若光是醉/若影是痴/光华摇曳/纠缠交融/或许就是我们的模样
   一时不能参透这道光与影,那就先悟出这样的好——
   塔影高群木,海声压暮钟。
  
   2022年5月8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共 373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塔影湖光,这是一个特定的风景画框,需要有目光定位。一颗心已经与大自然融化在一起,并非只是表面的观察,而是潜入到相当的深度。如此倾心地热爱大自然,那是一种根本性的朴实的感动,是对生命存在把握的力度。天地间的一切,这一瞬间与一个人的命运同在,如画的风景与寂寞孤单相互抵消着,让人从内心深处感受到一种充实。塔身与湖水的相融,把两个景象重叠在一起,在脑海里逐渐形成雄浑壮观的画面。这个画面所产生的和谐感,与热切的心情,期待中的企望结合在一起,化作一幅活生生的宁静影像。站在湖边,眺望着风景的心情,铺入清澈的湖水之中,唤起古老的记忆,恬静安宁、略带甜美的声音令人陶醉。我想着那条路的尽头,都与塔影有着密切的关联。于内心发现,是一种更高的追求。那座山在那里,那座塔便在那里。寻求突破,需要的是自我的寄托,自我的解放,禅行于我,解放心性,杰出的文字,是一种自我挣扎的过程。老师眼里的风景,已然没有了那些奢华,朴实之中的平静,更能把心性,无私地表现了出来。塔还在那里,湖还在那里,此时塔非塔,湖非湖了。情趣与天性化为天空蓝,与湖水蓝相融,纯粹的文字也与之同色。感谢怀才老师的倾心大作,给读者如此高的艺术享受。生活需要彻悟,才能懂得生活还有如此的细腻感。人生需要彻悟,此时方才明白,有如此的厚味,所感受到的魅力,让人回味无穷!【东篱编辑:枫桦】【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20508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枫桦        2022-05-08 00:06:08
  怀才老师的文字,具有非同一般的读感。风景熟稔于心,有信手拈来之感!倾心分享,令人感怀!推荐阅读!
回复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05-08 07:48:41
  非常感谢枫桦老师精美的编按,辛苦了。读编按,感觉是站在一个高度审视着文章表达的风景,这是枫桦老师的功夫。在风景面前,我们的阅读有时候感觉肤浅,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风景要反复读,读出韵味。读赤山,我在继续。遥握,问候枫桦老师夏祺。
2 楼        文友:李湘莉        2022-05-08 06:53:09
  赤山的湖和塔,一直留着诗意的空白,今天,怀才老师为湖为塔留下了震撼人心的诗文,定格了美!其美,不亚于荷塘月色与燕园。以前,我对“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这句话也只是闭着眼睛读就是,没有去做思考,今日读怀才老师文,让我有了深刻的认识。太佩服怀才老师,面塔,能想到僧人经书烂熟于心,想到自家藏书三千,又读了多少?这是怎么的思维与艺术勾联啊!文章大气脱俗,洋溢着厚实的文化底蕴,见识独到而深刻,给人强烈的情感震撼,语言凝练优美,内蕴丰富,值得一字一句反复诵读!遥握问候怀才老师,谨祝一切都好!再谢怀才老师为我们带来极品之作!
回复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05-08 10:52:24
  谢谢湘莉老师的美评。风景的意义是大饱眼福,同时也给我们提供哲理思考的机会。赤山的法华塔和龙凤湖,这对搭配,本身就有着诗意,也不乏哲理,所以在揣摩的基础上,有了写作的冲动。湘莉老师的文章也非常清新,阅读后的印象至今不忘。顺问夏祺,谨祝快乐!
3 楼        文友:红花草        2022-05-08 07:50:36
  情与景结合,人与自然融洽,非同一般的优美文字,无不显露出作者对生活的大彻大悟。这种高度,这种境界,深深震撼着读者,多读老师的作品,必定能多获美的享受,学习再学习!
回复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05-08 10:54:52
  谢谢红花草老师的美评。在东篱,我们互相学习,互相切磋,共同提高。文章是生活的一部分,是提炼,是浓缩,用风景感染自己,悦于生活,是生活的意义。期待红花草老师的佳作,问候夏祺,谨祝编创快乐!
4 楼        文友:罗莲香        2022-05-08 10:02:45
  怀才老师的《塔影湖光》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此文写得厚实又空灵,深沉又婉约,热烈又恬静。正如枫桦老师在编按中所言,这是一种热爱大自然到极致的心性的呈现。在作者眼里,万事万物都是有情有意的,塔与湖更是如此,塔不嫌湖局促,倾心于湖,不顾一切地投影于湖中,湖亦情深待之,以碧绿的心拥抱塔的厚重和伟岸。这样柔情似水的描写,醉心的表达,真的是作者内心对美的深切体验的外显,是深爱赤山情怀的流露。爱家乡爱到如此境界,真的让人感动,爱赤山如此入骨,让读者也对那处风景心驰神往了。僧侣们去俗修心,看似孤单寂寥,实则他们的收获远胜于俗世常人,他们沐月而歌,面湖而诵,望塔而思,他们拥抱着最美的风景,安放着最禅意的心灵。“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作者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领悟,对生命有了更多的敬畏。想来上苍对我们尘世真的不薄,赐予我们万千美好,我们真的不该麻木不仁,该向作者这样热烈地爱这个世界,学会欣赏美丽的一切,学会用诗意解读明媚,用禅心悟透人生。心中有佛,圣洁永驻。而赤山人民已活成了佛的境界,他们把家乡打造得锦绣斑斓,这不是最好的修行吗?拜读盛大美文力作,文中的诗意禅意哲思浓烈而绵长,感佩才情,问候怀才老师创作愉快,谨祝初夏吉祥安康!
回复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05-08 10:58:33
  谢谢罗老师精美激情的点评。的确如罗老师所言,因为爱,所以就喜欢去解读那些风景,加深对风景的理解,使自己更爱风景。单纯地看风景,风景就是季节的呈现,一旦进入对风景的思考,风景就显出了人生和哲理的意义了,抓住这些,提升风景的价值,这是最近创作的一点感想。每一次都是得到罗老师的美评鼓励,不胜感激,遥握,致敬!问候夏祺,谨祝生活快乐!
5 楼        文友:白玄        2022-05-08 10:35:25
  塔影湖光,题目就富有诗情画意,简洁醒目,吸人眼球,催人遐想,美感满满。文章用摄影家、画家、散文家、诗人、普通人等创作或观赏塔与湖布局所产生的美感,相互点缀,相映成趣;由眼前之赤山的法华塔与凤凰湖,还自然联想到杭州西湖与雷峰塔、北大未名湖与塔及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宗璞的《塔影湖光》、北大学生爱唱的《寻找未名湖》、邓丽君的歌曲《情湖》等,纵横驰骋,联想自然,想象丰富,生动细致地描写出湖与塔相互辉映的情趣诗意,用一幅幅精美的图画呈现,并揭示自己的深刻感悟:距离产生美,相互衬托;只要是美,不会永远寂寞下去;佛与俗共同创造的和谐美景;美总是不期而遇,不必邀请;找到自己的位置,湖是截溪流而成,塔于半山挺而拔;塔与湖是一对伴侣,心心相印;塔与湖之间的路,长和短、难和易也是相对的。老妪想走上塔顶,映入湖中,就有一种禅意。哲思禅趣,意旨深远。深度美文,拜读欣赏。
回复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05-08 11:02:07
  谢谢白玄老师的美评。创作这篇散文,多次面湖面塔而思,赤山的风景让我联想到关于塔与湖的一些名家,于是文章里就有了对比,这些是帮助我去理解赤山的风景的,我对风景的体会,总是感觉每一处无论名气,用心欣赏,都会感受到不一样的意蕴,获得不一样的审美体验,希望也可以把美带给读者。顺问白玄老师夏祺,谨祝创编快乐!
6 楼        文友:琳达如菊        2022-05-08 11:33:58
  塔影湖光,充满了诗情画意,给人一种如梦似幻的美感。如果说,宗璞先生的《湖光塔影》,定格的是北大校园内塔影与湖光相映成趣之美。那么,怀才老师的《塔影湖光》,则是定格了赤山法华塔与龙凤湖的光华摇曳之美。而且赤山的塔是带着禅意的,有超凡脱俗的美,赤山的湖光塔影能把人带入一种宁静祥和的唯美意境中。非常喜欢怀才老师的那首小诗:“若光是醉/若影是痴/光华摇曳/纠缠交融/或许就是我们的模样”浪漫而深情,唯美而诗意。也只有对美有着特殊感受力以及满腹才情的人,才能成就如此锦绣的华章!文中提到的那位婆婆,爬到塔顶想投下自己的倩影到湖中,多么令人感动!由此可见,懂得审美的灵魂将永远年轻!拜读老师佳作,大赞!问好怀才老师,遥祝夏日安怡,吉祥如意!
回复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05-08 11:58:30
  谢谢如菊老师的美评。懂得审美的人,才会得到更多的美感。我也非常敬佩那位婆婆,不因年纪依然有着不减退的美的向往,生活是多彩的,是美的,感受得到,生活的质量就不一样,感受不到就觉得生活乏味,这是热爱不热爱生活的分水岭。期待如菊老师的佳作,顺问夏祺,谨祝编创快乐!
7 楼        文友:鸿雁南飞        2022-05-08 18:57:48
  怀才大师的文总是须慢慢品,其中回味是无穷的。感悟如此深。我第一次听说"浮屠"的含义,佛家对生命的敬畏,文化根底如此厚,学习了!
回复7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05-08 19:04:54
  谢谢鸿雁老师的点评。我们都在学习中,风景也是一门学问,用风景陶冶自己的同时也在学习风景。期待鸿雁老师的佳作,问候夏祺,谨祝快乐。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