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耕耘】【东篱】我在江山耕耘徽州(散文)

精品 【江山·耕耘】【东篱】我在江山耕耘徽州(散文)


作者:鸿雁南飞 秀才,1169.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723发表时间:2022-05-12 07:20:42

【江山·耕耘】【东篱】我在江山耕耘徽州(散文) 看到“耕耘”二字,我便想到徽州名人胡适老家的牌匾上的四个字“耕读世家”。在古徽州,永远不缺耕读的榜样,怎样将徽州人耕读不辍的形象展示给人们,我始终在惦记着。早就有了一个雄心勃勃的写作计划——在江山上耕耘徽州,做徽州合格的品牌代言人。
  
   一
   耕耘文字,最初的情怀,是基于徽州大地这片热土。祖祖辈辈受它的恩泽,那些苦难岁月里,有血有肉的故事,一直牵动着我的情丝,随着岁月的流逝,我愈发感觉,文字,或许可以让我对故乡的情愫,有一席安放之地。
   自从认识怀才抱器老师,就与江山结下了缘。令人极为惊讶的是怀才老师,对徽文化的领悟和理解,竟让我找到了知音。他能高屋建瓴,讲起徽州的文化,那宏大的视角,深度的赏析,让我为之一震,第一次给我的文章做的润色和写作的编按,让我震撼了,字字如锤轻击琴弦,心飞音符。在与怀才老师的交流中,我对灿烂的徽文化有了更为深刻地理解,同时也激发了我对身边那些被尘埃覆盖的人和事做重新疏理的欲望。文学,很大程度上是对这片土地的故事的重新提炼和塑造,而不是简单的重复和再现。就像家乡茶叶制作过程,绝不是对鲜叶除去水分,炒作即可饮用。我理解的文学创作,故事仅仅是原料,是素材,正是刚采下的鲜茶。而创作过程则要高温杀青、揉捻成型、烘烤去水,多酚类化合物的整合,干燥提香,最后才能制作出馨香四溢的茶。而生活的本质,大多如茶,艰辛之味入口苦涩,回味则甘醇。好的作品,正如一杯茶,在杯中慢慢舒展出妩媚的身姿,在云烟飘逸中散发着袭香,读完唇齿留香。又如一曲天籁,余音绕梁,挥之不去。
   这次江山征文以“耕耘”为主题,我想把目光投向徽州大地。
  
   二
   耕字,总是让我想起四月乡村,江南阴雨绵绵,农夫戴着斗笠,身披蓑衣,在群山包裹里,在云烟缭绕的田野上。一手扶着梨耙,一手挥舞着鞭,赶着耕牛,口中喊着号子。这幅画卷是唯美的,我喜欢沉浸其中。离开大山多年,便觉得那是诗意的画面,很少去品味其中的艰辛。而耘,则更多地是出现在烈日下,在禾苗间,挥锄除草的身影。我对耕耘两个字,充满了深情,因为我的父母一辈子和这两个字厮磨。
   于是我对耕耘的艰辛,有了特别的理解。凡是耕,是体力的付出,是淌着汗水过程。这个“耕”可以让我们去展望收获,这样一个字,可以跨越了时空,给人更多的丰收期待。
   从小生长在大山,对耕耘的艰难记忆更是刻骨铭心。大山里的农活比田地耕耘,更为艰难。山娃,十二三岁光景,半拉大,为了买点书本,或作业本,总在暑假里踏着月光上山去,砍柴卖钱。夜半时分,月光如霜,弯月如钩,大山万籁俱寂,一切都消停下来了。山下娃们成群结队远行的脚步声,回荡在山谷间,划破夜幕,唤醒一天的晨钟。木坑尖,遥远的山峰,密密麻麻的绿茵,此时在月光下成了天边的黛影,山峰如一条巨龙在夜幕下绵延,白天的热浪刚刚退去,凉爽的山风沿着山谷舞动松枝,瑟瑟声在山谷间回响,浑厚而空灵。山脚下的东方红厂,上海搬过来的三线厂,此时远眺,星光璀璨,成了不夜城,那儿似乎永不知疲倦,灯火阑珊,给孩子们送来无限的憧憬。一梱柴,在月光下搬到山脚,乘着曙光,卖给那儿的上海人。在孩子们心中,上海人是唯一不需要自己砍柴烧饭,可以买得起柴火的人。买柴火的上海人,令孩子们仰慕;卖柴火的孩子们心中更有一股自豪感,可以因自己的劳动让别人得到温暖。
   无法还原那时的情境,更不能再现那时光里的美,还有他们内心的情绪,但要留下一个时代的影像,唯有文学可担此任。
   卖柴,也要看运气,有时他们随便给个两三毛钱,就给打发了,甚至没人要,于是买一只钢笔的愿望,也就是奢侈的梦。我所见到一个半拉大小孩,使劲浑身力气砍了根如水瓶一般粗的木头,扛到宿舍区,等了半天,终于有人问了,他卖了一元钱,那是大人们一天的工钱,上海人看上了,看中的是可做家具,小孩问他们讨一碗饭吃,回家还有二三十里的山路,他是幸运的,挣了钱,还可饱肚子回家。
   我们常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更多时候,耕耘是没有收获的。如果卖不掉,既便没力气走路,爬也得爬回家。农村长大的人,种庄稼也有感同深受。一季苗种下去,遇灾荒之年,大旱或狂风暴雨,无回天之力,颗粒无收。但农人们不会停止耕耘的脚步。不放弃,希望之火就不会熄灭,人类的发展历程,就是不断在破灭中重新点燃,浴火中重生。
   今天的孩子们不会想到我们的童年的什么样,这些故事和情境,不能靠简单的描述来传递,文学可以再现,也唯有文学可以表达我们当年当事人的心情,这些,对于大的历史进程没有什么,但对于徽州人,应该有着传承的责任,一个孩子的理想就是那么亲近和丰满,怎样从一个卖柴火的人,变成一个买柴火的人,他们从积攒每一分钱开始,理想的基石,并非一开始就那么坚固,无畏的人,一样可以从几乎不可能出发。
  
   三
   家乡古城徽州,每年元宵节都会举行灯会,三十年前的中和街,其中有一届灯会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教育局组,代表单位参展的花灯,充满灵性和创意。他们把各地名胜建筑做成了模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许国牌坊”。然后有一行文字深深打动了我,介绍自古徽州,耕读风靡。十户之村,不废诵读,史上徽州,不仅靠勤劳耕耘着财富帝国。而且,无论条件多么恶劣,生活多么艰难,从来不敢荒废教育,在书本的世界里耕耘收获。
   许国,原本在徽州开着私塾,名下学子陆续考取功名,后参科举,成万历皇帝老师,三朝重臣,功勋卓著,特许建八脚牌坊,为全国唯一,被誉为“东方凯旋门”。
   八角牌坊永远伫立在古城中央,成了古徽州教育成功的丰碑,勉励着一代代的学子,书本的耕耘,不止只有淌汗。耕耘要有愚公移山之精神,滴水穿石,永不气馁。这片土地给予丰厚的滋养,才不断创造奇迹。
   明有许国三朝元老,对清旺族曹氏震动很大,清初徽商曹氏,因盐业而发家,传至曹堇饴,已经富甲天下。儒商情怀的曹堇饴,谋划着耕耘家族未来,弥留人间之际,命两个儿子曹景廷、曹景宸在竹溪建文阁,于是创立了竹山书院,书院世代教化,于是有曹氏一门三宰相。
   这段丰厚的历史,将耕耘的意义演绎得淋漓尽致,颇有影响力。很多孩子是在这样的历史典故的感召下发奋读书的,历史是一座丰碑,如何超越历史再树丰碑,却是交给徽州后人的人物。我想用我的笔,书写那段历史的人物传记,走进每一个感人的细节,挖掘出精神实质,将接力棒交到今天这一代人的手中,所以,我游走在那条老街,寻访古迹,凭吊古人,访问老者,将零散的故事记录下来,书写成连续剧一样的“徽州老街”系列,给今天的学子以振聋发聩的呼告。
  
   四
   若干年前,几同学相邀,去绩溪上庄,参观胡适故居。胡适的名声,在徽州一直如雷贯耳,与朱熹、戴震齐名。徽州这片大地上历来不缺耕耘的精神,儒家思想在宋时朱熹达到巅峰。此后,朱程理学作为官方哲学,一直影响东南亚数百年。清代戴震也是著名思想家,胡适则是近代中国历教育界的巨擘,他们是徽州思想史上的三座丰碑。
   他们这些名人的每一章成长史都与徽州有着紧密的联系,怎样将这些以生动的文字记载下来,成为今天徽州人的骄傲,我有了自己的设想,准备创作出“徽州名人”系列,探幽发微,求其精髓。
   上庄,胡适故居所在,这片土地与他的成就,有着必然的联系吗?故居石碑上刻有“名门望族,耕读世家”几个大字,似乎可以找到答案。
   仅仅凭着主观揣测而断言,显然是有伤大雅的,一笔不慎,恐怕事实也会变成谬传。对此我很慎重,一定要挖掘出名人“耕读”的故事,再现他们耕读人生的细节。
   胡家原本不姓胡,因唐灭亡,李姓改胡,得以传世,安居于此。而胡家世代经商,儒商世代浸染墨香,直至胡适父亲辈,方才入士为官。世代的人才培养,世代耕耘,是上千年来以一贯之,他们从未废弃诵读,终成大器。故,上庄作为胡适的故乡,从不忘辛勤耕耘,这片土地积淀了沉厚的底蕴,历史跨度之长,只有久久为功,人才的诞生,在肥厚的尘土上,厚积薄发的结果。
   胡适有句名言:“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所有的耕耘,不一定会有收获,但不付出,不努力,是必然不会有结果。文学耕耘也一样,或许写一辈子,不会成为名家,而不在文字的世界里苦耕,是断然不会有任何希望。
   我在江山这块沃土上耕耘,我渴望灿烂的徽文化能够成为江山文学的一个分支,只能靠日积月累,精心打造,但愿我笔下的徽州风光会成为江山文学的一张名片。我以笔为犁,以东篱为园,将力耕不辍,不懈努力!
  

共 340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把江山于徽州联系在一个坐标轴上,这是怎样的雄心勃勃的写作计划!爱家乡不是一句空话,得拿出点功夫来,作者是古徽州人,对徽州文化情有独钟,从他的很多篇文章我们不难发现,他有一腔热爱徽州的情感,亟待喷薄而出。江山征文,让作者深有感触,也找到了表现徽州的角度,有了展现徽州的写作计划。文章从征文的主题词“耕耘”谈起,把写文章的过程比喻为采茶制茶,这对文章而言,是最精细最有韵味的耕耘,可以看出作者的写作态度。在这种的心目中,耕耘者的样子是那些农人,把篱挥锄,期待丰收。徽州的壮举,不在于她有着怎样的历史,而在于她的人民是怎样勤劳吃苦,作者以孩子们走进大山砍柴,拿到三线厂房变卖的故事,写出徽州大山里的人们最初的生活梦想。明显,作者把这样的画面展现出来,就是要把振兴古徽州的理想交给下一代,让现在的徽州的孩子知道梦想起于山谷,发于卑微。为什么要表现徽州,因为徽州有让人垂敬的历史名人,从来不乏耕读显身,发奋报国的典型,就像那面“许国牌坊”展现的人物,就是徽州耕读文化的理想典型。历史的传承永远不会断片,今有学者胡适,更是将耕读的含义发挥到了极致。他的事迹足以感染每一位徽州读书人。徽州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也不乏可能为人民所忽略的小人物的事迹,怎样弘扬徽州文化,作者有了计划,那就是要在江山文学网打造一张徽州的名片。从这样的耕耘计划看,已经远远超过了一般的写作,是将一种精神作为表现的对象,有着深度,更有情感的温度。从这篇文章的内容,我们可以发现,作者对耕耘的解读有着自己的见解,同时,他心中的耕耘的内容,是普通徽州人的精神特点,还有那些在徽州沉淀的历史文化,这是一个大视野,也是最有情怀的布局。作者写作这篇散文,不是完全去诠释耕耘征文的意思,而是以此为线展现徽州耕耘文化和江山征文的契合,来说明自己的创作的意义。但愿作者不弃宏愿,把最美的徽州文化和精神推到我们的眼前,给我们塑造一个富有诗意的新徽州。力荐佳作,赏读为快。【东篱编辑:怀才抱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2051200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05-12 07:36:12
  我很理解鸿雁老师的这篇征文,文学不仅仅是表现手段,而且也是思考方式。用文学的方式去思考一个地方的历史和发展,这是一个层次。徽州,一直是鸿雁老师挥之不去的情结,爱徽州才如此。那些茶,那些商人,那些历史名人,给了文学表现的广博空间和时间。感谢投稿东篱,希望精彩纷呈,遥握,问候鸿雁老师夏祺,谨祝编创快乐!
怀才抱器
回复1 楼        文友:鸿雁南飞        2022-05-12 12:25:30
  深谢怀才老师,东篱是温暖的土地,是创作者乐园,一种情怀如种子,发芽则是要气候。怀才老师无凝是阳光雨露。让文学成长,文章的把控上老师炉火纯青。坚定了我不懈努力的希望。向老师致敬!
2 楼        文友:枫桦        2022-05-12 08:01:34
  徽州文化的底蕴深厚,鸿雁老师是徽州人,一直致力于故乡文化的情结之中。在一系列的文字描写里,徽州文化符号的文章,在江山刻下了深深的烙印。这篇总结性的文章,归纳了他的创作思路,很值得学习!问候老师!
回复2 楼        文友:鸿雁南飞        2022-05-12 18:49:56
  深谢枫桦老师一直以来的鼓舞,老师的雅评让我颇为感动。我和老师一样,一直生长于脚下这片土地,文学的价值应当是讲好这些故事,一直是我的心愿,东篱有各位大师,让我学习,我倍感珍惜。再次感谢,向老师致敬!
3 楼        文友:李湘莉        2022-05-12 09:49:36
  故乡是我们每个人一生的精神家园。如果我们一生注定要不停地回望,故乡便是我们目光所及的唯一永远不变的方向。鸿雁老师的笔墨从来都没有离开过故乡的温床,总是孜孜不倦,不厌其烦地抒写着耕耘着自己故土家园,写不完的家乡的山山水水、风土人情,写不完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可见鸿雁老师对家乡爱之深切,爱之浓厚!好文,点赞!遥握问候,谨祝安好!
回复3 楼        文友:鸿雁南飞        2022-05-12 18:57:27
  深谢湘莉老师,百忙之中不忘为拙文呐喊豉舞。我一向认为,文者是带着温度的,华丽词澡不能替代灵魂。只有根植于土地上长出的文寻,才是有根基的。而我们能做的,就是扎根于热土,文字才会有生命。写文为作文是浪费人生了。问候老师夏祺!
4 楼        文友:琳达如菊        2022-05-12 10:05:34
  徽州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人杰地灵,从古自今,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涌现出众多的名人志士,为徽州人做出了榜样。这篇江山的耕耘主题征文,让鸿雁老师想到了家乡徽州那片土地上辛勤耕耘的父老乡亲,儿时在黑夜到山上砍柴的小伙伴,还有那些名人志士的耕读精神,并给自己设立了文学的创作目标和方向。文章语言优美,文字厚重,思想深邃,从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鸿雁老师对家乡的深厚情感,让人动容。鸿雁老师有很多篇文章的创作都是来源于徽州这片土地的人和故事,为弘扬徽州的文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让人敬佩!深度佳作,大赞!拜读老师佳作,问好鸿雁老师,遥祝夏琪!
回复4 楼        文友:鸿雁南飞        2022-05-12 19:05:02
  琳达老师总是不吝赐墨留香,让我特别感动。我一向认为,文章离开了土地,蒲公英在飞,只有扎扎实实去感悟那些人和事,文字才会有灵魂和生命。琳达老师的文灵魂深度让我受启发,遥问加国安好!问候夏祺!
5 楼        文友:白玄        2022-05-12 10:14:12
  文章从江山文学“耕耘”主题谈起,联想到胡适家的匾额“耕读世家”,从乡村四月农民的披蓑戴笠在田园耕耘,到古徽州的耕读文化,联想到古徽州人,亦农亦商亦读亦官的历史,再写自己在江山用文字耕耘徽州的计划。思路清晰,文脉流畅,层层递进,联想自然,纵横驰骋,恣肆汪洋,体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也抒发对徽州依恋、热爱、赞美、难舍之情,更体现了“我以笔为犁,以东篱为园,将力耕不辍,不懈努力”的坚强决心。深度好文,拜读欣赏。
回复5 楼        文友:鸿雁南飞        2022-05-12 19:09:20
  白玄老师好!深谢鼓励!老师科班出身,尤善诗歌、赋的创作和编辑,让我望尘莫及!老师百忙之中不忘为拙文呐喊鼓励 ,赐墨留香。倍受鼓舞!问候夏祺!
6 楼        文友:红花草        2022-05-12 12:12:47
  一个非常爱戴故土的作者,誓将家乡的历史、文化、特点等多方面来挖掘,展示给世人,这是怎样的决心与毅力!点赞,向老师学习,祝福老师!
回复6 楼        文友:鸿雁南飞        2022-05-12 19:14:07
  深谢红花草老师,老师来东篱后编创水平甚高,给人印象深刻。东篱有您们明天更好!文者创作来源于生活,哪怕是粗糙不堪 ,也是人生提炼。我愿更加努力讲好故事。再次表示感谢!问候老师创作丰健!
7 楼        文友:罗莲香        2022-05-12 15:36:45
  徽州,自古以来物华天宝,人文荟萃,而鸿雁老师就生活在这一片沃土、热土。这块厚重的土地总让人满含热泪,热血沸腾。作者在江山文学东篱社团遇见了怀才老师,与他交流的过程中,激发了更饱满的写作热情,萌发了将徽州系列一直写下去的计划和信念。而江山文学开展征文活动,正好是一个天赐契机,作者再次深情地凝视家乡的这片黄土地,这儿的前世今生便如电影镜头般一一呈现,不停地切换。徽州的茶商、普通劳动者,他们长年耕耘在徽州大地上,收获的是缕缕茶香、经济的增长、满山满园的硕果。而当年孩子们砍柴换来一点微薄收入的经历,也是通过汗水的耕耘获得买簿本的希望。那些丰碑式的人物,铸就了徽州教育的辉煌,他们的教育理念、教育成果和思想境界的非同凡响,对徽州文明、文化的发展起了无比巨大的推动作用,他们活成了徽州的名片。世世代代的徽州人受其文化的濡染,在一方水土辛勤耕耘,打造着家乡的美丽繁荣。将朱程理学思想的精髓传承并发扬光大,是深爱家乡的人的责任与义务,而用文字表达,是最柔情最给力的耕耘。鸿雁老师致力于徽州系列的美文创作,将绵长的情丝、乡愁凝结成唯美沉厚的文字,这种耕耘是以热爱作为动力的源泉,以积淀和智慧作为源头活水。目前作者已精耕细耘好多篇力作,其作品深邃、浑厚、灵动,情怀感人。此文构思精妙,文字的经纬度与时空交接,形成了强大的气场,带给读者深深的共鸣,心灵的震撼,启人遐思。大赞才思、情怀!怀才老师的按语也精彩绝伦,文按相得益彰,问候二位老师创编愉快,浅夏大吉!
回复7 楼        文友:鸿雁南飞        2022-05-12 19:19:17
  罗老师点评精准深邃。老师在东篱是一团火,温暖着文创者。老师的才智,一向是启发文思的精妙,遇罗老师甚幸!我是情感丰满,笔力不足。老师总是给予前进动力!问候老师夏祺!
回复7 楼        文友:鸿雁南飞        2022-05-12 19:22:30
  怀才老师强大编按,总是引领创作方向,东篱人编辑在江山是一流的,也体现了至高水淮,罗老师以绝伦评述见长,江山有此二人太幸!
8 楼        文友:雨中太阳        2022-05-12 21:38:48
  徽州厚重文化自成史,鸿雁老师用深情的笔墨书写徽州,传承徽文化,在江山默默耕耘,诠释那里的山山水水,呈现出别样的情怀,给读者别样的风采。此文可以看出鸿雁老师有着丰富的文化素养,有颗热爱家乡的赤子之心。文章气韵流畅,情感饱满,笔法灵动,文采飞扬,大赞,愿初夏宁安,精彩绵绵!
女人不仅要丽质更要励志!
回复8 楼        文友:鸿雁南飞        2022-05-13 07:09:04
  太阳老师好,人生根植于家乡土地,文化是博大 浩瀚无比 。他是徽州的 也是中国的。创造这些灿烂的文化中原人 。而我能写只是凤毛麟角 。感佩老师的才情,一个女诗人诗写的太有韵味。 读一遍那个醉一年 ,期侍佳作再读!
9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2-05-12 22:48:26
  从很小,父母带我下地就会指着马路西面的大院对我说,那里面住的都是非农业,只有好好上学,考上大学,才能不当“庄稼佬”,摆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就像文中山里娃面对“上海人”一样。老师的文章篇篇精彩,就像耕耘的画面,背后耕耘的艰辛又有几人知。这个世界正在发生巨变,光有光影的留存对后世远远不够,只有文学才能透过表面把文化,历史,人文,风俗等灵魂交织进去,感谢鸿雁老师提醒,故乡虽然贫瘠,我也尝试记录家乡,耕耘家乡!
回复9 楼        文友:鸿雁南飞        2022-05-13 07:13:53
  天方老师好!谢谢老师的不惜赐墨留香 ,与我而言,创作的源泉来自于这片土地。离开生活的创作是浪费人生,没有灵魂的人和事,堆以华丽词澡,写再多也无意义。我的比例有限 尽管写不好 但我会坚持 !祝老师创作丰健!
共 9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