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书香南北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书香·泉】赚趾(散文)

绝品 【书香·泉】赚趾(散文)


作者:范虞人 童生,813.8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2334发表时间:2022-05-18 22:04:52
摘要:无论在旧时江湖,还是在今日古城,“浸润朝阳”都是染坊的一个别称。当然,“浸润朝阳的赚趾”也不是什么诗人,只是染坊的匠人。然而,染匠就像诗人,他是用植物染料“作诗”!

【书香·泉】赚趾(散文)
   古坊村的大龙叔有个稀奇古怪的称谓:赚趾!在我的故乡古城,一些上年纪的风雅之士还称他为“浸润朝阳的赚趾”。
   浸润朝阳,听起来挺有诗意的吧?其实,无论在旧时江湖,还是在今日古城,这“浸润朝阳”都是染坊的一个别称。当然,“浸润朝阳的赚趾”也不是什么诗人,只是染坊的匠人。赚趾,是染匠的旧称。
   染坊是给帛、布、衣、物染色的作坊。染色是门古老的手艺,据说在唐代就已盛行。千百年来,它成为人们美化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过,在染坊里埋头苦干的这些人称“赚趾”的染匠,十分辛苦,而且地位低下,总被人瞧不起。
   作为赚趾的大龙叔姓刘,与我小姑母家同村,我从小就熟悉。这染匠长得高大结实,平时少言寡语,只顾默默地忙碌,心情好时,爱哼唱几句绍剧。他也属龙,大我十二岁;小姑母叫他大龙,叫我小龙;我便尊称他大龙叔。他向自己父亲学了一手草木染的古法染色绝活,就是选用植物的根、茎、花、叶、果实、果皮、干材等天然染料,给布、纱等纺织品上色。他用蓝草叶染青,用茜草根染红,用栀子果实染黄;还根据不同的织品来料和上色要求,选择生叶染、煎煮染、发酵染等各式染法。最绝的要数他的套染,用色素不同的植物染料进行叠加,取得多样又多变的不同色彩。我曾亲眼看他用蓝草浸泡和发酵而成的靛蓝,与槐花套染取得油绿色的全过程。
   大龙叔十九岁时,父亲去世了,两个姐姐也已出嫁,家里只有他和母亲相依为命。当时参加生产队劳动,报酬少得可怜,全靠他当赚趾的收入来贴补家用。农闲时,大龙叔常挑着上百斤重的染匠行担,手拿一根搅和染料兼打狗驱蛇的拇指般粗的棍棒,游走于古城一带,吆喝生意。到了春耕、双夏、秋收、冬种等农忙时节,大龙叔在生产队劳动之余,还起早贪黑忙碌在自家的“刘记染坊”。这典型的家庭式染坊,是以染零星杂色布料及旧衣物为主,就大龙叔一个人忙活。
   浸润朝阳的艰辛,没有动摇大龙叔做赚趾行当的信心。毕竟,这大小也是个生意,不光能挣点现钱,还能给别人的生活增添色彩。辛苦之余,他常会自得其乐,唱上一段绍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那时代,浙东一带棉农“家家纺纱织布,村村机杼相闻”,但织出的只是白色土布。人们除夏天穿白衣的较多外,其余三季都以穿蓝色和草绿色衣裤的居多。因此,大龙叔那煎煮染蓝和套染草绿的古法手艺,倒是吸引了不少顾客上门。他用靛青给布料染蓝时,最初染出的只是浅蓝色,需要晾干后放入染缸内再染,每染一次,颜色就深一层。他能由浅而深依次染出月白色、二蓝、深蓝、缸青,直至最深的近于黑色的“青”等不同层次的蓝颜色。或许,“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便是由浸润朝阳的赚趾在古法染蓝过程中提炼而得的。
   虽然植物染料无毒无害,但由于常年接触靛青染料,大龙叔身上总有一股让人难闻的靛青气味。尤其是他那双手,呈现洗不干净的青黑色,恰似农村某一土鸡品种脚爪上的颜色。于是,他明明长得魁梧英武,算得上一个帅小伙,不少人却在背后称他“青爪佬”或“青脚鸡”,充满轻视,有辱形象。姑娘们要么嗤之以鼻,要么避而远之,少有拿正眼瞧他的,致使他二十几岁了还没有对象。
  
   二
   古坊与古城隔湖相望,地处山乡门户和水陆要冲,向来有不少作坊。大龙叔的“刘记染坊”距村口的牌坊不远,倚着山坡,傍着溪流,听说是在解放前的那两年开染营业的。这在古坊的多家作坊中,属于开业最迟的一家。然而,古坊人却将它的草创过程传为趣谈。
   大龙叔的外祖父是名厨师,人称刘大厨,他没生儿子,只养育了三个漂亮女儿:大丫已经出嫁,二丫也已订婚,小丫还待字闺中。刘大厨与妻子、小丫达成共识,要找个上门女婿。他在古城物色到一合适人选,是个孤儿出身的挑行担的赚趾小伙。刘大厨借口替二丫置备嫁衣和婚被,雇请赚趾小伙上刘家染布,叫刘妻和二丫协同小丫,一起暗加考察。
   这赚趾小伙健壮端庄,人很质朴,很踏实地在刘家后院操劳,手艺十分高超。小丫听其言,观其行,感觉他诚实可靠,芳心暗许,便热情给他沏茶续水,不时送上体贴。刘大厨但凡在家,总要亲自掌勺,烧出拿手好菜,给赚趾小伙下酒。刘妻更似岳母待女婿般疼爱赚趾小伙,还带着二丫去村中游说,动员乡亲们陆续送来布料,让他加工染色。这就使赚趾小伙延期待在刘家,有足够时间确保小丫展开魅力攻势,也让他日益感受到“家”的温暖。很快,他俩已是眉来眼去,情投意合了。
   有天晚饭后,刘妻和二丫又出门去帮赚趾小伙揽生意,受雇出工的刘大厨尚未回家。小丫情不自禁,投怀送抱……从此,这赚趾小伙就不想走了。事实上,他想走也走不掉了!
   不久,刘家好事成双:赚趾小伙正式入赘;同日,刘记染坊正式开张。名义上,新郎赚趾只是名伙计,新娘小丫才是老板。
   小两口每天在染坊操劳,苦是苦点,却恩爱甜蜜,先后生育了二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大龙叔。从念村小那年起,大龙叔便利用空闲时间跟着父亲学染色手艺,成了一个小赚趾。
   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熬不过三年困难时期的刘大厨夫妇先后过世。大龙叔的父亲大赚趾,也因过度饥饿、劳累加悲伤,一下病倒,似乎没了心跳。大龙叔的母亲小丫惊慌失措,全然失却了昔日拿捏赘婿的机灵和果敢,只会一个劲地拳打夫君胸膛,冲他耳畔哭叫:侬个大赚趾,不能死啊!侬死了,叫我和小赚趾、女儿们怎么办?……
   说来也巧,生怕丈夫死去的小丫带有怪怨和撒娇的下意识拳击,恰如神医施救的心脏起搏,使得大赚趾又有了心跳——大概他也知道自己还不能死,便起死回生了。
   此后,大赚趾硬撑着身体,手把手地将一整套染色技法传授给了小赚趾。直到大龙叔技艺精湛,成为真正的赚趾,可以接班当家了,而他的两个姐姐也都结婚,大赚趾终于撒手尘寰。
  
   三
   我去小姑母家,进入古坊村后,就要路过大龙叔的家院。那是个偌大的农家院落,高高的篱笆围着一排白墙黛瓦的平屋,形成前后两院。前院门楣上挂着“刘记染坊”字匾,两扇竹门总有一扇敞开着,方便顾客进出。往里瞧,有染后稍干的小件衣布,挂在晾架上待取。后面一排平屋,由于年久失修,好几处已是破墙裂瓦,风化剥蚀。往往只见小丫阿婆那风韵犹存的身影在辟作店面的堂屋里晃动,她忙着接来料、记账,或收费、发成品,却老是望不见大龙叔的人影,只是偶尔能听见那后院飘出的他的粗嗓音。
   我和小伙伴们常去大龙叔家旁边的山坡上玩耍。坡边有棵高高的老槐树,粗大的树枝歪斜着伸进他家的后院。每每爬上树去掏鸟窝或者坐在枝叉上乘凉时,我总能将他家整个院落和他操作染色的一举一动瞧个清楚。很显然,刘记染坊是前店后坊的格局,后院比前院宽阔得多,也更向阳通风。
   后院作为大龙叔染色和晾晒的作场,放置着“三缸一石”和晾晒竹架。在平屋后檐下,放置了一排大大小小的缸。“酸缸”,主要用来浸泡剥离的缸。由于顾客送来染色的棉纺织品用面糊浆过,大龙叔必须先把它们在酸缸里浸泡,让“浆头”发酵变酸,自动“剥离”附着物,才能使织品染上色。
   “染缸”,也叫靛缸,主要用来染色的缸。大龙叔先将状如於土的蓝靛放于篾箩,浸入缸水中反复淘洗,让细靛从箩缝中漏出,再往水中加入适当量的碱和石灰,拿棍搅动缸水,不时地用碗舀些缸水察看,是否属于需求的颜色。对颜色满意后,往缸间悬挂一个铁丝网罩,把一缸染水分为上下两层,将来料织品手工操作浸在上层,染上十多分钟取出,叠起来放在缸口一块“担缸板”上,轻轻压出水分,摊开后,放竹架上晾干。染缸里染过布、纱的“老汤”水,他不会“出清”丢掉,而是留到下次,添些染料再染。
   “板缸”,是汰布用的缸。大龙叔把染好的来料织品先汰后晒,再折叠整理好。靠近板缸处,还放置了一个可滚动的“石元宝”,我估计有几百斤重。有些染过的色布,会被大龙叔卷在那滚石筒上,滚着碾平,叫作“和光”。经过和光的布,往往显得平整又有光泽。
   那年月,附近的山乡农民十分节俭,凡是旧衣裤、旧毛线,在以旧翻新和由大改小之前,总会先送入大龙叔的染坊。古城一些家境好的人家,为避“封、资、修”罪名,也将不少色彩艳丽的染色布、花格床单、丝织被面等,送来染坊加工。特别是城乡大批青年男女,喜欢将各色布染成草绿色,仿制军装。大龙叔的染坊,一下红火起来。
   眼看着后院那一排排高大的晾架已完全饱和,大龙叔索性将染好的衣布用竹筐担到家门前的溪滩上去晾晒。这时候,他就会兴然扯开嗓子,唱起绍剧。他唱得高亢激越,粗犷朴实,豪放不羁,充满了男性的阳刚,似乎还带有光棍的苦恼和对异性的渴望!
   同村的水莲阿姨听到了大龙叔的高唱,也听懂他的心声了……
  
   四
   水莲阿姨是我那位干裁缝的小姑母的小姑子兼艺徒。发现她和大龙叔的秘密,是在我第一个本命年的暑假。
   我呆在小姑母家时,忽然“长猪头”了,也就是得了腮腺炎。她的婆婆说只要涂抹蓝靛染料,过几天就好。正在吃早饭的水莲阿姨听得闪亮着美丽的大眼,抢着要陪我去大龙叔家。这位号称“古坊村花”的姑娘,换上了自己新近缝制的一件红花格短衫和一条青色长裤,拖着一条粗长的黑辫,浑身洋溢着青春气息,活脱脱一个样板戏中的李铁梅。她出门后走得欢快,兴奋得像去捡宝似的。
   热情的小丫阿婆引我俩来到后院的染色作场,就见那排大大小小的缸前,大龙叔正弯腰躬背地将一块又宽又长的绿布从染缸转移到板缸去汰。他古铜色的躯体上仅穿一条短裤,一身块垒肌肉汗水淋漓地被朝阳映照得亮晶晶的。瞬间,水莲阿姨木然而立,目不转睛地盯着他,一副迷恋相。大龙叔转头间发现了她,冲她咧嘴笑了笑,那笑容很憨厚,但他不时瞟她的目光却是火辣辣的,甚至有点放肆。水莲阿姨羞红了脸,低垂着头,明显有点心慌意乱。很快,她掩饰性地瞧着院中挂满的绿布、蓝布、红布、黑布和花布,故作惊叹:“哇……”
   这是我首次走进浸润朝阳的场所,零距离观看赚趾的劳作!也是我最初发觉,原来大龙叔便是水莲阿姨的心中之宝!
   大龙叔将汰好的绿布拿去晾晒,水莲阿姨生怕他失去一般,扭腰摆臀地尾随而去。这时,小丫阿婆笑眯眯地拿调羹去靛缸舀了一些蓝靛,往我发炎的腮帮子上涂抹。扭头间,我望见那挂布间,水莲阿姨在大龙叔眼前转了一圈身,指着自己的衣裤问他:“我这套好看不?”大龙叔赞美地点点头。水莲阿姨笑容迷人:“是你手艺好,给我染得好看!”想不到五大三粗的大龙叔竟然也巧舌如簧,很会甜言蜜语:“不、不,是你人太好看,所以穿什么都好看!”“是吗?”水莲阿姨白了大龙叔一眼,忍不住发出了笑声,调皮中带有几分诱惑……
   后来,水莲阿姨不顾父母反对,死心塌地嫁给了大龙叔,婚后生了个可爱的大胖小子。头脑活络的大龙叔从娇妻和爱子身上发现了商机,他去古城收购了价廉物美的白棉土布,精心染成几种好看的颜色。每式色布都由水莲阿姨给她和儿子分别缝制一套衣裤,再由母子俩穿着一新地去乡亲们面前“显摆”,引得大家纷纷上门来定制服装……
   大龙叔夫唱妇随、珠联壁合的小日子越来越好!
  
   五
   转眼跨入了上世纪八十年代。
   大龙叔怎么也想不到,就在他准备扩大染坊大干一场时,周围的一切正无声无息地发生着大变化。原本织土布的原料——棉花,竟没多少人种了,织土布者也自然减少。从古坊到古城,男男女女的穿着打扮变得多彩多姿,各种款式的面料,各种颜色的花布,令人眼花缭乱。眼看染坊的顾客日益稀少,大龙叔心急如焚,困惑不已。
   幸亏水莲阿姨头脑活,先是选购流行布料搞缝纫加工,接着便倒卖流行服装,随后又和我小姑母合伙开了个服装厂,生意还很不错。有了资本积累,水莲阿姨想拉长产业链,发展前端性现代印染,也好让丈夫有所作为。但大龙叔借口他俩没多少文化,更不懂科技,予以否决。
   到了九十年代后期,大龙叔的儿子考上了大学。水莲阿姨叫儿子去学染整专业,以求学成还乡,发展印染业,好与父亲大干一番。不料,大龙叔硬是反对,说当今化学印染有毒,害己又害人,不如去学建筑,好为百姓安居添砖加瓦。结果,儿子就去学了土木工程,毕业出来,恰好赶上了住宅市场化改革大潮,他在一家建筑公司大献身手,之后又自己搞房地产开发,生意风生水起。
   大龙叔为家人高兴,却一直守在“刘记染坊”里。每当接到一点染色活计,他总是很认真、很努力地去染,他说这样心里踏实。有一天,染坊来了几个摩登女郎,请大龙叔染了几块方布,还执意给他很高的价钱。事后,大龙叔才听说,古城一家商店把他古法染的土布挂在墙上,不少人都喜欢这种叫“壁挂”的布。更让他惊喜的是,自己染的色布还被做成了时装,受到了城里不少年轻人和一些海外人士的喜爱。
   上高中的孙女说,这叫“时尚”。大龙叔虽不懂时尚,却坚持认为古法染色还是有用的,尽管他已是古稀之年,还执着地去染坊守着。早已成富婆,正安享晚年的水莲阿姨对他的“冥顽不化”颇为不满,她说:时尚就是适应潮流,随着现代印染技术取代古法染色,染坊绝迹也是必然。大龙叔听了,用眼瞪着水莲阿姨,一副生气的样子,还是在旁朗诵唐诗的孙女逗得他老人家开心笑了……
   浸润朝阳的赚趾,其实就像诗人,他是用植物染料“作诗”,彩绘着人们的美好生活。而这传统的民间工艺散发出的古典之美,大有返璞归真之感,广受有识之士所喜爱。这就好比中国古诗,虽说早已不是主流诗体,但它不会沉寂无声,更不会消亡。
  

共 5325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文章很有巧思。开头问,是不是很有诗意?然后,转折着引出话题。结尾,用孙女的话,点题,引申,呼应,又有余韵。文章将浸润朝阳这个活计写得很有意思,一会儿跳出来,正面写;一会儿,讲个故事,说自己去后院玩,看到了些什么景象。分了几个层次,一点点展开。知识性、趣味性、人文味道都浓浓的。这中间,将写人与写这个古老的手工行业流变交错一体。写大龙叔。线索引得很长:向上讲到大龙叔的外公,向下,讲到大龙叔的孙女。侧面,引入一个我,一个水莲阿姨。然后,将时代的变化、苦涩不动声色地镶嵌:“于是,他明明长得魁梧英武,算得上一个帅小伙,不少人却在背后称他“青爪佬”或“青脚鸡”,颇有轻视污蔑之意。姑娘们或嗤之以鼻,或避而远之,很少拿正眼瞧大龙叔,致使他二十几岁了还没有对象。”“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熬不过三年困难时期的刘大厨夫妇先后过世。大龙叔的父亲大赚趾也因过度的饥饿、劳累加悲伤,病得奄奄一息,似乎没了心跳。”“那年月,山乡农民十分节俭,很多旧衣裤、旧毛线,由大改小、旧翻新等,源源不断送入大龙叔的染坊。古城一些家境好的人家,为避“封、资、修”罪名,将不少色彩艳丽的有机染色布、丝织被面、花格床单等,也送来染坊加工。”而在这灰白而苦的底色下,两段两代人的爱情故事活色生香。除此,浓浓的乡情、乡谊、家庭伦常,也令人感动。虽然,作家写得不动声色。有味道,有意义,辞章也好。精品之作。大家一起来学习、转发。感谢老师对书香的关注。帮我们多多指点一下。【编辑:归来的少年】【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205200002】【江山编辑部•绝品推荐20230221第0010号】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归来的少年        2022-05-18 22:07:05
  将写人与写一个乡村古老手工行业的起落转折写得很有看头。好作品。
2 楼        文友:范虞人        2022-05-19 05:32:31
  感谢归来老师精心编辑和加按,并留言给我鼓励!敬茶。
3 楼        文友:北方天马        2022-05-19 20:17:32
  初看题目,感到疑惑。因为中国古老的土染技术,早在上世纪中叶北方基本终止,农村土布大多是买化工染料,很方便和简单的自己染线,再搭配组合,以老法织花布。记得中原地区特流行,我也穿用过那样的衣被。染坊只是听说没见过。此文十分生动而有趣,语言顺达,叙事清楚,故事吸引人,写作手法及扣题也妙,值得学习。老师的文笔朴实、清晰,结构紧凑、干净,内容充实有意义,值得一读,堪为佳作。
4 楼        文友:范虞人        2022-05-19 21:01:17
  感谢天马老师留评鞭策。敬茶!用植物染料的古法染色,最大优点就是无毒无害,相较用化工染料的一般土法染色更绿色环保。我原本想以“最后一个古法染坊”为题,后来觉得有可能夸张,所以釆用现在标题,相对客观些。
5 楼        文友:雪凌文字        2022-05-20 11:08:29
  不单纯是文学性了,这文章给我我是打死写不出来,生活阅历和见识面要真的广啊,让我学到了新知识。问候老师!
著文写诗,记录生活,更是记录人生!
回复5 楼        文友:范虞人        2022-05-20 15:01:11
  雪凌老师谬赞了。感谢你的鞭策。敬杯古坊陈酿!
6 楼        文友:山音        2022-05-20 22:07:06
  范老师的文章写得很好。古老印染行业很少人涉足,我们也知之甚少,那些从业人员的酸甜苦辣,生活情感故事很是感人,加上老师的妙笔生花,叙述得让人读来欲罢不能。非常感谢您的精彩奉献。
7 楼        文友:范虞人        2022-05-21 05:30:45
  感谢山音老师留评鼓励。祝夏安,敬茶!
8 楼        文友:雪凌文字        2023-02-13 15:18:36
  这篇作品最大的特色是古朴,厚重。用最朴实的人物和故事,塑造最具温度和韵味的文章。细细品读中,给人颇多不一样的感受!大爱此做!
著文写诗,记录生活,更是记录人生!
回复8 楼        文友:范虞人        2023-02-21 18:45:19
  感谢老师的厚爱和鞭策!敬茶
回复8 楼        文友:范虞人        2023-02-22 06:49:16
  感谢社长!敬茶
9 楼        文友:江山绝品评议组        2023-02-21 21:23:23
  白话般朴实的文句,恰似纯天然植物染料般自然,在“美丽”色彩中体悟人生无尽况味。一人一坊,赋予了古法染色工艺的历史价值,其民间传统工艺之兴衰,折射了社会高速发展对传统工艺的影响,又很好回答了发展的出路。文章结构合理,脉络清晰,透着有滋有味的人间烟火气息。
10 楼        文友:范虞人        2023-02-22 06:21:14
  衷心感谢江山绝品评议组老师的辛勤付出!老师们对拙作的激励性评介,将鞭策我在今后的写作中精益求精……
共 15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