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八一】张溪游记(散文)

编辑推荐 【八一】张溪游记(散文)


作者:千言千言 白丁,36.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737发表时间:2022-05-19 06:43:49

【八一】张溪游记(散文) 张溪村,人杰地灵,自然风光优美、文化底蕴深厚。初夏的一个周末,我和几个诗友一起,来到张溪的白笏、葛仙铺尽情畅游。
   上午八点半从县城驱车出发,不到一个小时就来到白笏地界。但见田野里麦浪滚滚,油菜已经成熟,满眼黄橙橙的一片。田间地头收割油菜的庄稼人欢声笑语,收割机隆隆轰鸣。乡村喇叭里正播放着欢快的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好一派热闹繁荣的夏收图。
   同行的乐老师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他也是我们今天“旅游团”的免费导游。他首先带领我们参观了他的老屋。
   老屋依山傍水,从“地理学”来说风水极好,难怪他的两个儿子都考上了重点大学,现在也有很风光的职业。在他的带领下,我们首先来到他家屋后的山林和竹园。山林中树木葱茏、阴翳蔽日;竹园里翠竹挺拔、婀娜多姿。徜徉于树林竹海间,让我们真正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洗涤掉滚滚红尘的诸多烦扰。老屋旁还有一棵“百岁高龄”的大树,高约两丈,树围要几人合抱,枝繁叶茂,遮天蔽日。
   由于要带孩子读书,本世纪初,乐老师就和他的家人定居县城,房子也已年久失修。现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已经是断壁残垣、满目疮痍。但我们依旧陪同他在堂间、灶屋、杂物间等地寻找他在此生活50多年的许多美好的回忆。在杂物间里,我们见到了久违的犁、耙等农具和缸、罐等器皿;在厨房的门柱上,还挂着他已经离世十几年的老母的围裙。睹物思人,乐老师还写过一首七绝,表达自己对老屋和母亲的不舍与怀念:“昨日回家拆老屋,眼前残景痛儿肠。抬头柱上围裙挂,不见当年做饭娘。”
   乐老师是噙着眼泪、哽咽着带着我们参观和介绍他的老屋的。对于他此时此刻的心情,我们这些同龄人都感同身受。依依不舍地离开老屋后,乐老师对我们说,他准备在原址、按照原样重建老屋,他的两个儿子也极力支持。房子重建后,他和老伴将回归田园,在此安享晚年。他还笑着说,届时你们这些老朋友可以随时来此游玩和居住。大伙在此看一两本书,饮三、四杯茶,五六个人围在一起,聊些开心有趣的话题,喝几杯小酒(九),那不是十全十美吗?岂不快哉?说得我们都畅怀大笑,满口应允。
   边走边说,我们很快就到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享誉世界的“中国鹤湖”——升金湖。初夏暖阳照在万顷湖面上,湛蓝湛蓝的湖水,映衬着瓦蓝瓦蓝的天空,显得格外的洁净明朗。升金湖好大啊!站在湖边,极目远眺,无边无际,波澜壮阔。湖面上烟波浩渺,水天一色。一阵一阵风起,层层叠浪呼啸着向我们扑来,似乎要拥我们入怀,欢迎客人的到来。还有许多水鸟,忽上忽下、忽起忽落,在水天之间飞翔,悠闲自在地戏耍。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令人豁然开朗,心胸无比开阔,情不自禁啊想起海子那首闻名遐迩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勾起内心对质朴、单纯而自由的人生境界的向往。
   具有传奇色彩和美丽传说的红鱼塘座落在白笏章古村落中。我们游罢升金湖,就直奔红鱼塘。
   鱼塘由灌溉塘、浣洗塘和饮水塘三部分组成,占地面积约半亩左右,四周由水泥青石砌成。乐老师介绍说,红鱼塘年代久远,早年塘岸全是大青石砌就,塘沿两边曾矗立着一对明朝时期雕刻的高约1.2米的石狮,四周雕栏拱卫。塘水终年不枯不盈、冬暖夏凉,经年活跃着一群不大不小的红鲫鱼。如今虽古貌不再、石狮无存,但白笏人在村两委的支持下,累计自筹资金10万元,恢复鱼塘护栏、甬道,将鱼塘修复如初,成为升金湖边的一处旅游景点。
   关于红鱼塘的来历,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远古时代,天干地坼,龙女奉旨来到人间体察民情,不料路途遥远,备水用尽,难返龙宫。她便来到白笏一农家讨水。善良的农人将仅剩的半碗救命水送给了龙女,她才得以返回。回到龙宫不久,雷鸣电闪,天降甘霖。龙女为感谢白笏人的恩德,自剥数片红龙鳞丢在村前塘中。于是,塘中就有了这些生生不息的红鱼了。白笏人从此也将此塘视为神圣之地,将红鱼视为吉祥之物。塘边的一切东西都是不能动的,红鱼更是不能伤害。只有婴儿洗三朝时,人们才可捞出一尾,置于盆中,图个喜庆吉利。
   在红鱼塘旁边,还有一座建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至今还有人居住的“古”民居。其大门两侧雕刻的“跟共产党走、听毛主席话”的对联,大门上方“祝毛主席万寿无疆”几个大字依然遒劲有力,十分醒目。充分体现了当时的白笏人民对伟大的党、伟大的领袖无比忠诚和热爱。
   吃罢午饭,我们又马不停蹄地赶往葛仙铺村。此村人文荟萃、景点甚多,我们选择了牛公塘、葛仙土窑和七门亭三处景点进行参观。
   牛公塘呈四边形,面积不小,估计有十余亩,四周由水泥青石护栏,护栏上还雕刻有美丽的花纹和图案。塘水清澈见底,塘面波光粼粼,锦鳞游泳。据说此塘是明朝永乐年间所掘,仅供耕牛打涝之用,故名牛公塘。永乐末年扩建。是葛仙村固守下关的风水塘。七百多年来,牛公塘灌溉下游良田两千余亩,是葛仙的母亲塘。为了牛公塘的扩建,葛仙村第一任党支部书记欧阳庆云同志在此地光荣殉职。2018年,葛仙铺村两委带领村民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精心打造牛公塘。目前牛公塘融水利、消防、旅游为一体,成为葛仙的迎宾使者。
   葛仙土窑形似一个小山包,高约两丈,有大、小门各一个,保存甚是完整。据了解,此窑建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由下村片护林组牵头,一个姓马的师傅主建,主要烧制青砖青瓦,至今有五十多年的历史了。
   由于时代的变迁,土窑烧制砖瓦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如今也不再有人从事青砖瓦制作这行业了,人们忽视了对传统技艺的保护与传承。但是我想,如果世人都不去研究和传承这些传统技艺,后辈们只能从资料和文字中找到这些遗产,该是多么遗憾啊!葛仙铺村能够将此窑进行保护,也就是保护我们祖辈的遗产,可敬可佩!
   葛仙铺村是拥存600余年的古村落,是宋朝欧阳修后裔的居住地,在明朝期间前辈们在通往池州古徽道旁建有一座“七门亭”驿站,该驿站通过前辈们保护修缮,至今保存完好。这也是我们今天游览的最后一站。
   七门亭旁的石壁上有它的详细介绍。我们瞪眼细看,方知七门亭是葛仙村欧阳氏家族所建,古称儒香亭。该亭始建于明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毁于明末清初战乱。乡梓欧阳海宾主持重新修葺;上世纪五十年代,族人又集资再次修葺,致使已有五百余年历史的古亭保存至今。
   七门亭的建筑风格很有特色:不同规格的青砖和青石条,两榀一优一劣的柁樑,细长的杉木桁条,绵薄的木椽,宽窄不一的阶石,更为明显的是屋脊纵向水平后高前低,这些现象与古朴典雅的古亭确是大相径庭。但是七门洞开,十四个凹洞和倚坡面路、高低错落的亭台实属罕见。
   七门亭历史悠久、造型丰富,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十分深厚的文化内涵,正可谓:七门洞开通四海,一亭诗风飘域外。
   游览完七门亭,太阳即将落山。我们只得离开葛仙铺村,结束一天的游程。回去的路上,大家异常兴奋,分享交流着各自的观感。除了我以外,他们都是“诗人”,不出一日,果然都纷纷亮出诗作。而我对写格律诗一窍不通,只能以散乱文字记之。
  

共 280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有温度的游记散文。初夏的一个周末,作者和几个诗友先来到张溪白笏乐老师的老屋,在这里参观了老屋后的山林和竹园,以及老屋的堂间、灶屋、杂物间。看着老屋的一切物件,同行的乐老师睹物思人,想起了自己的母亲,他还写过一首绝句诗,以此表达对母亲的怀念。他准备按照原样重建老屋,以后在此安享晚年。接着游览了“中国鹤湖”----升金湖,景色迷人。又游览了红鱼塘,关于红鱼塘,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白笏农人半路救没水喝的龙女,龙女为了报恩,剥身上的鳞片投入池塘中,池塘中就有了生生不息的红鲤鱼。从此,白笏人也将红鱼视为吉祥之物。最后来到了葛仙铺村,在这里游览了牛公塘、葛仙土窑和七门亭三处景点。作者用移步换景的写法,详细地记录了游览路线和沿途的美丽景色。作者着重写了白笏老屋的荒凉以及准备修葺老屋的计划,还用较多的笔墨写了葛仙铺的红鱼塘以及红鱼塘的来历。看似一篇普通的游记,在作者笔下描绘得是那样生动感人。游览老屋时,从乐老师的言行中,可以看出他们母子情深,对母亲的孝心感天动地;在游览红鱼塘时,关于红鱼塘的传说,令人感动。它将白笏人的善良、救人于危难之中的这种高尚品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文章条理清晰,详略得当,主题鲜明,情感细腻,生动感人。文章充满正能量,富有感染力。感谢老师带来的精彩佳作,美文力荐共赏。祝老师创作愉快!开心快乐!【编辑:梦在何处】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梦在何处        2022-05-19 06:55:32
  条理清晰,描写生动,情节感人,拜读欣赏。祝老师写作愉快!生活开心!
梦在何处
2 楼        文友:八一文学编辑部        2022-05-19 15:04:20
  张溪游记,感情饱满,自然流畅,脉络清晰,生动形象,时代气息浓郁,主题鲜明积极,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感谢老师带来温暖动人的好文章,祝文丰快乐!开心每一天!
箩筐文学编辑部
3 楼        文友:陶桃        2022-05-19 20:50:12
  欣赏千言老师佳作,增长了很多见识,祝老师创作出更多的美文分享!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