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仰面佛(散文)

精品 【东篱】仰面佛(散文)


作者:怀才抱器 榜眼,29424.1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114发表时间:2022-05-23 00:41:06
摘要:巧夺天工的石佛不多,一尊仰面佛和赤山结缘,让我们生出太多的联想。我以俗家的身份,去读佛,也得禅意。

【东篱】仰面佛(散文)
   站在赤山法华院的三佛殿前南眺,赤山南峰,一巨大赤石突兀,自东而西,高可80米,长若280米,其形其神,与卧佛无异,人称“仰面佛”。
   佛首枕石而东,听潮闻涛。如此的姿态,我真怀疑那些风景亭阁命名“闻涛”“听涛”“聆澜”,是不是也从佛像得到启发?佛额微隆,沐日生辉,佛光闪跃。佛眼微凹,似作眠状。下巴隆起,似语非语。远眺便有与之语禅之趣。一副高枕无忧、睡意酣畅的样子,真令人称奇,叹为观止。
   记得有句话说,天下名山僧占多。看来不假。这赤山南接九顶铁槎山,蜿蜒绵亘,据说成山已有四五亿年之久,那时这仰面佛就占据了接天一席,是否也是禅定了这佛祖圣地的地位?赤山法华院始建于唐穆宗长庆三年,当初建院人张保皋是否也早得仰面佛意而选址于此?冥冥之中,或许有着某些因果联系吧。一尊仰面佛的存在,已经远远超过了风景的含义,成为一种可以追根溯源的文化符号。法华院曾毁于唐武宗会昌五年,于改革开放初重建,据说,这面仰面佛,对于法华院复原旧址是一个可靠的参考。
   从此,这尊仰面佛又恢复了它原有的职能,岿然而卧,见证着其下法华院的繁缛佛事,闻袅袅烛香,得众僧的参拜。佛家说,心中有佛即见佛。不必在脑海还原佛像,举首有佛明,佛宗在眼界里,难怪这里是修行的好去处。
  
   二
   我常常想,佛,对于如我一样的俗人而言,是什么?面南观卧佛,佛首右侧是一直立的碑石,据说,碑石也字,但凡人不识,以为天书。我把卧佛想象成一个千年读书不倦的人,读得累了,就闭目而思。仰面佛从不驻寺,不敲晨钟,不击暮鼓,放弃了木鱼,独守一卷书,这也是读书人的影像。人生奔波于尘世,难得一刻沉静,只有佛心可在尘世自修而成,卧佛无语,似有忠言与我。按照佛家的话说,一念天堂,一念地狱,一念心生。读书悟道,即是天堂,心生万象,万象有解,皆在一卷书里。佛家说,所有的欲望里,都有微微的甜味,却藏着相当多的苦恼,能够在这甜蜜和苦恼里清醒着,那就需要达到“求度”的境界,那卷书,是否就是佛求度的舟筏?如果这样看,我们和佛境就是很接近了吧?佛,是“觉悟者”的意思,人的觉悟,很多是源自书本。还是李清照道出了读书的这番境界:“枕上诗书闲处好。”(《摊破浣溪沙》)如此,那部“天书”就不是摆设了,而是一种入境的自在之源,这番意象,应该被很多游者参透了吧。“携书如历三千世”,原来这尊卧佛的到来,并非空手,一卷书,三千世,成了一种关系式。英国演员卡莱尔说:“书中横卧着整个过去的灵魂。”我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卧佛之姿,也是在呈现自己的灵魂?
   天下佛宗一家,但佛像万千。面对赤山的仰面佛,我想到了“乐山大佛”,有“南佛坐北佛卧”之说,“南佛”即乐山大佛。据说,此佛是以五代时期的“契此”和尚为模型塑造而成,这个人是以“布袋弥勒佛”的形象面世的,化缘是他毕生的修炼,于是就有了笑口常开、大肚能容的样子。乐山大佛呈安然坐姿,坐拥三江(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成“镇江之佛”,足踏大江,双手抚膝,神态肃穆,有抚江不惊的寓意。据考,乐山大佛为斧叩刀凿,历时九十载乃成,只为舟过江不倾,楫经风不折,可见心力之巨。而赤山仰面佛,则是巧夺天工,盘古惊破鸿蒙,临海而生,被人称为“镇海之佛”,从此海不扬波,海清河晏,靠的是拥抱大海的襟怀。我们溯古可知,斥山浦在春秋时代,就是商贾云集,往来贸易之舟,越洋而至,帆影蔽日,舟筏系矶,在天灾无救之时,唯有神佛可息鲸波抚浊浪。在西方世界里,神可造人;而在东方文化中,人可造神。而神又与天理并行,天理来自传承的典籍,于是那尊石碑天书,就是这尊仰面佛的随身行囊了。
  
   三
   卧佛之侧的那方石碑天书,被佛僧认作了经卷,但在民间传说中,那不是天书经卷,而是北峰红门洞的钥匙。民间有个说法是,“碑石不倒,红门不开”,据说,这块碑石是叩开红门洞之门的法门之石。红门洞是修行之窟,常被人认为也是藏宝之穴,日本帝国主义入侵胶东,曾炮轰卧佛之侧的碑石,妄图偷窃红门洞中的财宝,射弹不中,震碎了石碑一角。卧佛在见证一段残暴的掳掠史。也有人认为那尊石碑天书,是卧佛日夜抱读而抹掉了书之一角,成佛在饱读,读书得知,多少佛僧有倒背经书如流者,是否是受了“佛侧一卷书”这样的读经之象的熏染?
   人之大智,在于能够懂得自己为什么迷惘,能够从迷惘中反躬自省而回首。我想,读书修为,不一定成佛,但心中要装着一个佛,有一种迷书痴读的精神,从容不惊,如卧佛那样,以沉静之态去思索,唤醒我们心中的信仰之佛。哪怕是天书,也不畏其难。这应该是天书在佛之侧的真正含义。
   神佛在西方人的文学神学里只是一个十字架,一束奇异的光,一个张牙舞爪的怪兽,永远不能走进现实,他们总在这样的虚构与现实的缝隙里跳跃,跳不出神灵决定一切的泥淖。他们是不喜欢承认人和神是有着联系的。而中国人眼中的神佛则是活着的人,有血有肉,有眉目有灵性,神佛是最高的“觉悟者”,是靠觉悟醒人醒世的,世界上还有什么动物可以觉悟的呢?所以,中国人心目中的神佛就更接近人本。所以,我每往赤山,总会怀着一种急切看望故旧的情怀,远眺这尊仰面佛,想与之轻语,又怕惊扰了他的酣睡,感觉他是活着的,仿佛觉得胸脯也是起伏的,亲切感是我喜欢看的理由,不管是神佛还是真实的人。
   神与佛本来就是合体的。在仰面佛之东峰端坐着赤山明神的铜雕,据说,明神的相貌就是根据南峰的仰面佛而临摹的。关于赤山明神的出身,有各种版本,有人根据长篇小说《赤山明神录》,认为赤山明神是太阳神遗落人间的儿子。他独居在赤山红门洞中,靠狩猎维生。后遇紫檀教胡不归,拜之为师,并从此走上了漫漫修真之路,终渡九重天劫,飞升为大罗金仙,成为了大名鼎鼎的赤山明神。也有人认为明神本是斥山浦处一渔户的儿子,见大海鲸波恶浪常常吞噬舟船,渔人不得泰安,于是进入赤山的红门洞中,发奋修炼而成神。也有版本说,是那尊仰面佛的灵魂复活了而成神。不管是太阳神之遗子,还是渔户的儿子,其相貌已不可考,只有南峰的仰面佛,我们可睹其容颜,得其神态,于是,在复原赤山法华院旧址时,锻造了一尊高58.8米的铜塑,画工面卧佛而揣其容貌,临其神态。赤山明神不再酣睡不起了,而是踞山瞰海,抚掌听涛,极目海天,护佑船帆,保一方平安,降万福于一隅。
  
   四
   一座名山,深藏着寺院僧侣,才觉得“山更幽”,而一座山化为一尊佛,佛借山显,山因佛名,这是又是怎样的佛境?远观仰面佛处,苍翠铺陈于佛身之下,祥云轻逸于卧佛之上,若覆一床锦被,佛沉浸于禅定的境界,给人以沉静弃俗的观感,我相信这是一种涅槃后的静寂,天响不惊,地震不慌。云卷云舒,四季节易,安然以对,这是一种姿态,仰面佛一卧亿万年,并非作态,而是从来就给我们一幅从容相。心主宰容,相生于心,无忧不孤之心,总有悦人的面相。跟法华院的僧人聊及“修为”,僧说,明心见性而已。他双手合十拜仰面佛说,心性炼成一块象形石就算大修为了。王国维说,“泪眼问花花不语”,是有我之境;“悠然见南山”,是无我之境。如是来看,这卧佛,我们可“问”他,也可只是“见”,何为无我有我?有一颗向佛向好的心,或“无”或“有”,都是合理,“问花”是处于悲悯之心,而“悠然见”则是彻悟之境。我用文论来解佛,僧频点头,不是卖弄,是顿悟所得,与之交流。
   一处风景,一个人,和我们照过面,可能都只能是匆匆的过客,能够留存于心底的,少之又少。这尊仰面佛和赤山的相逢,是天作之合,卧佛不是赤山的过客,而是守望。一个人一辈子所见的佛像,不会很多,仰面佛在所见的人的记忆里,应该是一个文化符号,仰面之姿可揣摩,一侧的天书可读,一身的故事可传,参不透的佛缘,都在那永恒的姿容里。
   我与妻每往赤山,皆是面佛不语。又面佛,她说,佛在说,日子静好。我道,佛喜欢看人间的好!她又说,哪怕我们是世间的一粒凡尘,轻来轻往,都要一心一意。
   不必有什么洞察力和参禅的功夫,佛撞击了一下内心,得悟就是深刻。
  
   2022年5月22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共 324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大约在公历纪元前后,佛教传入我国,在汉代被视为神仙方术的一种,至南北朝传遍全国。赤山南峰,一块巨大的赤石,形如卧佛。天有禅意,地有会意,才能创造如此的胜景。佛有恒心,佛者,觉也,是一种平和的心境。人的心是不稳定的,会在光怪陆离的诱惑下迷失方向。很多人一心追求占有,得不到片刻清闲,失去生活的快乐。佛有一颗平静的心去看待生活的得与失,让本性自然流露。人生的修为,不一定要成佛,却一定要心里有佛。认清自己,看清自己。当你痛苦的时候,要相信痛苦不是永恒的,你就一定有力量战胜痛苦,这是一种信念。可以说是信念在主导着人生之路。忍耐是对意志的磨练,也是力量的积蓄。忍耐到来的痛苦,日后必成甘甜。仰面佛与赤山相逢,是天作之合。因为有佛,山更幽,山的佛,佛的山,不一般的佛境,不一样的因缘。怀才老师的悟道,是深刻的,于肉身而来的苦难,在此时与佛相遇。超然的解脱,不是来自于肉体上的,更多是精神上的,意识上的。佛心是至高无上的风景,庄严与从容始终相伴,人生与慈念始终相伴,便是大修为。一篇佛文,也是一篇大风景。与佛有缘,是一种彻悟,也是一种人生的契合,佛道与文字的结合是一种无缝连接,心中参悟出的道理,会让文字的意念得到升华,这篇佛文堪称此中经典!沉静于心,所悟道的人生路,也是光明的!不知道老师与我的想法是否契合?问候老师,谨祝文丰笔健,精彩不断!【东篱编辑:枫桦】【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2052300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枫桦        2022-05-23 00:47:21
  人生的悟道,有深有浅,这些都来自于自身的修为。怀才老师有着不一般的修为,在这篇文章之中,给人极其深刻的读解!推荐阅读!
回复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05-23 07:10:45
  枫桦老师对这篇散文的内蕴的诠释很深刻,怀才抱器读了编按,感受到一股清新之风。对于佛,作为俗人,只能敬畏,但不妨碍我们客观冷静地观察和思考。佛,是觉悟,人生的道理,佛俗皆同。感觉之,为我们的人生提供一些借助和思考,这是我认为的佛的价值。佛,是有深度的风景,我非常赞同枫桦老师的这个见解,是有思想深度的风景。得枫桦老师的鼓励,心中飘飘然了,但不忘继续努力。遥握,问候夏祺,谨祝快乐。
2 楼        文友:红花草        2022-05-23 05:48:14
  佛道,禅心,人的大智慧大修为,漫卷红尘,人间悲观,心上莲花次第开。老师的大智慧非一般人所及,唯有细细品读慢慢的悟,方能净化心灵得以帮助自身。问候老师!
回复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05-23 07:12:18
  谢谢红花草老师的美评。不敢言称大智慧,只是用心感受佛道之深邃,理解佛与人生的一些关系。佛是觉悟,但愿在佛前多些开悟。遥握,问候夏祺,谨祝编创快乐!
3 楼        文友:李湘莉        2022-05-23 07:37:51
  拜读怀才老师笔下的仰面佛,不得不赞叹老师观察之仔细,参悟之深刻。在我们眼里,山就是山,石头就是石头。原来一块石头包含着这么多内在的东西,在怀才老师的笔下是丰富的、多元的、深刻的、给人启迪的,不再是肤浅而简单的印象了。大赞才情,深谢怀才老师为我们带来一篇篇浸润人心之作!遥握问候,谨祝一切都好!
回复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05-23 14:50:39
  谢谢湘莉老师的美评。这处石佛,相像度非常高,成为赤山景区的一个不能不看的景点。当然赤山也是一座佛的山,仰面佛也就有了不一般的意义。遥握,问候夏祺,谨祝编创快乐。
4 楼        文友:伊宛秋        2022-05-23 10:50:28
  怀才老师大智慧,大修为,参悟之深刻,是我等望尘莫及,美文,宛秋学习了!
回复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05-23 14:51:35
  宛秋老师好,谢谢你的鼓励。为文而已,也是学习感悟的过程,且行且悟。问候夏祺,谨祝快乐。
5 楼        文友:白玄        2022-05-23 11:00:36
  仰面佛,是天地的造化——天作之合,是读天书的修为所致,是保一方平安的心愿所凝结,是一方百姓的神灵。文章描写细致生动,联想自然丰富,感悟深刻独到,不一定要成佛,但心里要有佛。沉淀修为,磨炼意志,积蓄力量,就能接近佛,成为最先觉悟者,佛也就成为智慧者的化身了!问候作者,拜读欣赏。
回复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05-23 14:53:36
  谢谢白玄老师的解读和美评。这尊石佛有着不同于别处的特点,尤其啊那个碑石,简直就是“天书”,或者我们也可以看作是经卷,组成的佛像其意蕴也就丰富了。遥握,问候夏祺,谨祝编创快乐。
6 楼        文友:琳达如菊        2022-05-23 11:54:34
  怀才老师笔下的仰面佛,本是一块巨大的赤石,远看就像仰卧在赤山之上的一尊佛像,面部轮廓栩栩如生,似睡非睡,似语非语,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让人暗暗称奇,佛石也给赤山增添了一份幽幽的佛境,还有法华院和那些念经的和尚,让赤山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一座佛山圣地。怀才老师以生花的妙笔,对这尊仰面佛以及与之关联的石碑和明神,做出了深刻的解读,甚至联想到了四川的乐山大佛,那些深邃的禅悟,发人深思,给人启迪。正如怀才老师所说,佛是觉悟的人,不必非得面佛,心中要有佛,佛是一种信仰,也是一种精神的境界。拜读老师佳作,大赞!问好怀才老师,遥祝初夏快乐!万事顺心如意!
回复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05-23 14:56:57
  谢谢如菊老师的精彩解读和美评。赤山是一座佛教圣地,它的包含是博大的,内蕴是丰厚的,很多物象,都可以与佛发生联系,让我们浮想联翩,也因此有了奇思妙想。面对石佛,作为俗人,也会有所感悟,对人生总是有着益处。在感悟里获得真知,在情怀里得到温暖,这是面对佛像的一点感觉,写出来共享。遥握,问候夏祺,谨祝编创快乐。
7 楼        文友:罗莲香        2022-05-23 13:53:37
  赤山,不仅有绰约迷人的自然风景,更有蔚为壮观的人文风景。本文中的仰面佛便是赤山不可多得的人文佳景,作者以自己细腻的观察,浩瀚的想象,深邃的思考与感悟,对仰面佛的外形、神韵、灵魂作了非凡的描摩与呈现。的确,心中有佛,眼前便有佛。作者历经生活的磨难,眼前的佛显然是可与之对语的精神之像,是寄托情怀的旷达之湾。仰面佛侧的石碑,有之却无人读懂,是天书,是经卷,仰面佛像读之千遍不厌倦的少年书生,勤奋躬读,矢志成才。作者此时一定想起了自己的求学之路,想起了许许多多的学子为了实现抱负而如饥似渴地读书的模样和顽强的毅力。俗人也可入佛境,只要心无旁骛,只要使出洪荒之力,可移山可填海,可让天地动容,可让神灵感知赐福。赤山明神,让人虔诚以拜的神啊,他本与佛同体,作者以传说故事穿插叙述,更增添了神奇、神秘与神圣的色彩,让人敬之仰之,有如此神灵护佑,可保百姓平安。那些僧人专心修行,是一种灵魂的皈依,是让心性修为与大自然渐融渐趋合一的境界。该文融哲思、禅意于一体,面对佛,作者与佛心意相通,心神专注,与之对话,引领读者体会佛性佛境,这是至高的精神层面的解读。作者个人修为之深,让人叹为观止,高山仰止。好文,文采斐然,文思卓绝!枫桦老师的按语亦精辟精准,与文呼应,审美独到,可谓文按双绝。问候二位老师创编辛苦,谨祝夏安心怡!
回复7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05-23 15:02:14
  谢谢罗老师的美评。风景也是一本书,读之总会受益。赤山是佛教圣地,不仅仅是因为建设了法华院、赤山阁、法华塔,就连石头都有了佛像,那尊赤山明神就根据这尊仰面佛的模样而雕塑,实在是一个奇观。一尊仰面佛,可能不同的人看了解读就不一样,我只是掺入了个人的阅历经历和人生的经验,于是,就把那个碑石当作了佛卷,读书总是会将人的境界不断提升,不要论有没有用处,读书不是立竿见影,而是一种隐性的提升,在不知不觉里。我非常喜欢仰面佛和那个石碑的意象关系。谢谢罗老师。辛苦了。问候夏祺,谨祝快乐。
8 楼        文友:岚亮        2022-05-23 16:48:18
  不必有什么洞察,力和参禅的功夫,佛撞击了一下内心,得悟就是深刻。这是一种生活经验,更是一种境界,所谓人情练达即文章,说的这个理吧。大哥的赤山系列一直在继续,我一直在认真拜读。没啥说的,除了佩服,就是感。此文深刻了,大赞!
回复8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05-23 16:58:52
  谢谢岚亮弟的美评。怀才抱器也知道有一个挚友在他的文字里,这是他的幸福。其实,我们往往看重那些大部头的书,感觉读了就是财富,而真实的人生得到的感悟往往是一瞬间的,突然就发现自己长大了,懂事了,成熟了,在风景里得悟,也是读书的境界吧。问候岚亮弟夏祺,谨祝创作快乐,期待佳作纷呈。
9 楼        文友:鸿雁南飞        2022-05-23 20:51:01
  卧佛无语,却是一卷天书。启人沉淀修力,感佩老师如此深刻感悟!
回复9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05-23 21:10:23
  鸿雁老师好,谢谢来留言鼓励。最近忙吧?注意身体,期待佳作。问候夏祺!
10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2-09-21 07:46:00
  “读书修为,不一定成佛,但心中一定要装个佛”,赞赏老师的观点。老师论古谈今,将仰面佛悟得鲜活起来,感觉它能和我们对话,真不简单!这类题材,我想过,但没敢展开写,担心自己的储备不足,露出破绽。美文精品,内涵深刻,值得好好揣摩学习。问候老师,秋祺!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10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09-21 08:22:44
  相信韩老师的解读。佛,我觉得无法改变一个人的人生,但可以影响一个人的性情和心底。可能这就是佛存在的意义吧。我只是解读而已,个人观点。遥握,问候秋安。
共 10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