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流淌出史诗的灞河(散文)

精品 【流年】流淌出史诗的灞河(散文)


作者:王启新 布衣,187.3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001发表时间:2022-05-24 16:20:03

在西安东部有一条河,河水在平静的流淌。这条河依靠着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古都,很有气象,他的名字叫灞河。
   我傍水而居,住在灞河岸上一个小区的河景房里,每日眺望那宽阔的河面,河水静静地流动。河岸的柳树枝条随风摇曳,跨过河面的大桥雄姿宏伟,远处的高层建筑和这条河交相辉映,构成一副美丽的画面。我经常在这条河畔的生态园中乘车而行,目睹灞河两岸的四季美景。我来到西安生活,随着我和灞河的亲近和了解,对这条河的来龙去脉、古今往事进行考究,我看到灞河有着许多久远的传说和感人的故事,孕育了华夏文明,经历了社会变革,融进了民族文化,展示了文明成果。这条河和西安的历史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传诵出一部格调优雅、旋律美妙的历史史诗。
  
   ◎灞水长流
   灞河为“长安八水”之一,是西安人的母亲河,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
   灞水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汉书:地理志》记载:“灞河古名滋水,秦穆公更名,以彰霸功。”说的是春秋时期,秦穆公以彰显自己西戎的功名,将滋水更名为霸水。从此这将这条河水带上了称霸显功的色彩。以后人们又加上偏旁三点水成为灞水。从此长安东部形成的一种灞字文化,如灞河、灞上、灞陵、灞桥、灞柳,都与灞水有着一定的历史渊源。
   灞河从入渭口向上追溯至源头全长109公里,河流的源头,笼统地说在秦岭北坡灞源镇麻坡以北。认真考证研究灞河水源,蓝田县东南有四条灞河源流,即清峪、北峪、蓝桥河和道沟峪,其中流量最大、流经地最长的河流当数道沟峪。灞源镇北侧的道沟峪山峦起伏,树木茂盛,溪流奔腾,一派山清水秀的好风光。从灞源镇循溪逆流而上,徒步约一个小时,在河谷中可见到瀑布从两山峡谷中流出,响声如雷,这是灞水正源箭峪岭南侧流来之水。最下方的瀑布落差最大,其下边的水潭也最大,被人们称为大龙潭。传说山涧水潭曾有一名龙姑,每天以水潭为镜,梳妆打扮,见有人靠近,便跳入水潭中躲藏,故名龙潭。
   这条河流在玉山镇王公岭与清峪、北峪汇合,向南边流过不远又转向西流去。在王公岭有蓝田猿人遗址,距今98万年的蓝田猿人正是在灞河源头的河畔繁衍生息,进化为人类,成为人类的祖先。
   灞河支流蓝桥河从牧护关镇流过,从王顺山和莲花山的山涧淌过,在普化镇与灞河汇合,在这里形成三面环水的半岛。著名的古寺水陆庵就坐落在这里,庵内神佛塑像形态各异,神态逼真。千百年来,这座寺庙烧香礼拜的香客不断。每年正月廿三至廿五,水陆庵举行集会,人来人往,络绎不绝。现在又设定为旅游景区,每日有游客来参观旅游,很是热闹。
   灞河还有一条支流辋峪河,是辋川镇白家坪出产名贵树木白皮松的地方。闻名遐迩的唐代诗人王维在该地亲自栽植的银杏树已有一千三百多年,至今依然苍劲挺拔,枝繁叶茂。这条河在蓝田县城侧面流入灞河,灞水一路浩浩荡荡流过白鹿原,向西北方向的长安流去。
   在西安城东,又有一条支流一一浐河汇入灞河。在这里,灞河水量大增,不停滞地流向渭河。好山好水,好风光,好故事,灞水出自这样一个好地方,又从西安城东侧向北流去。西安依山傍水,是全国风水最好的城市。溯灞河水源,我不禁为灞河感慨,灞河是华夏文明之源泉,是西安生态环境之重地。
  
   ◎灞上灞陵
   灞水从蓝田县流出,经过白鹿原就到了灞陵。灞陵是长安城外灞河以东的地方,古时称“灞上”,或称“灞陵”。
   灞上作为古长安城东的门户,是一个重要的军事基地,驻有军队守护。当年这里军营旌旗飘扬,练兵场刀光剑影,战士们英姿勃发、吼声震天。汉文帝刘恒曾经来灞上慰问犒劳军队将士,将军周亚夫礼貌不到,他丝毫不计较,以大义为重,热情慰问军队。汉文帝刘恒在位治国23年,促进农耕,体恤民生,减轻税赋,废除酷刑,出现了文景之治的盛世。他死后葬在这里,从此又被称为灞陵。
   汉文帝刘恒之墓位于白鹿原的东侧,席王镇莫灵庙南侧。陵墓依坡而立,气势磅礴,犹如凤凰展翅。当地百姓又把这里叫凤凰嘴,也叫凤凰山。刘恒生前恭爱母亲,临终时还吩咐其妻窦皇后款待其母薄太后,极尽孝道。刘恒之陵墓遵其遗嘱安置,与其母薄太后陵、皇太后窦皇后陵,形成“顶妻背母”的格局,被后人赞誉。《史记》记述:“帝沿灞,皆以器,不得以金银铜物为饰……就其水名为号。”
   另外,灞上作为古代重要的军事要地,即是长安的天然屏障,也是帝王将相射猎游乐之地,引得文人为此地留下华文篇章。《史记:李广将军传》中记述,汉代灞桥上设有稽查亭,检查过路行人。一夜被贬为庶人的大将军李广猎归路过此桥,喝醉了酒的灞陵尉拦住,不让过去。李广随行人员说:“这是原大将军李广。”灞陵尉并不买账,还说:“今将军也不得夜行,还说什么是原将军!”李广无奈,只得在桥边过了一夜,怀恨在心。后来李广官复原职,汉武帝拜其为右太平将军。李广走马上任时,特向汉武帝要灞陵尉与他同去。灞陵尉一到军中,便寻机杀之。这件事让司马迁记入了史册。《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还记述:“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到灞上。”这些史料证明,灞上灞陵是历史上十分重要的军事重地。
   灞上灞陵作为长安古时重地,引得一些名人志士把它作为一方圣土,时常来这里朝圣拜谒,作诗言志。东汉末年,长安大乱,诗人王粲逃离时,站在灞陵上,回首长安,写下著名的七言诗《灞陵岸右道南奔荊州》。唐代诗人讫干作《灞上诗》生动地描写了灞陵的怡人风光。李白、刘禹锡也在自己的诗中描写到灞上灞陵,怀古喻今舒发情怀。
  
   ◎灞桥风光
   灞河上的第一座桥,初步可以认定是春秋时期秦穆王所建,他不仅将滋水改成灞河,而且还建造了长约百丈的灞桥。王莽地皇三年,(公元22年),灞桥因水灾受损,王莽认为不吉利,将桥名改为长存桥。不过以后不知在何时又恢复了灞桥的名称。在南北朝《三辅黄图》和《水经注》都记载有灞桥。到了隨文帝开荒三年(公元583年),又在灞河上建了一座桥,形成了南北桥。
   古代的灞桥,一直据关中要冲,它连接长安东部的各主要交通干线。《雍录》记载:“此地为长安要冲,凡自西向东方向而出入潼晓两关者,路必由之。”这说明从长安西出潼关至洛阳,南下峣关至荆州,都必须走灞桥。唐朝时期,灞桥设有驿站,长安城的人送离别的亲人东去,一般都要送到灞桥分手,并折下桥头柳枝相赠。因此灞桥又被叫做“销魂桥、情尽桥、断肠桥”。
   灞桥久负盛名,曾引起无数文人的咏叹;那桥边的杨柳,又让无数骚客为之断肠;那桥下日夜流淌的河水,又让多少人离情别绪变得绵绵无期。久而久之,灞桥离别折柳相送,成了特有的习惯,融入了文人骚客的诗句。唐朝诗人王昌龄《灞桥赋》写道:“唯梁于灞,唯灞于源,当秦地之冲口,衢之走辕,拖偃蹇以横曳,若长虹之未翻。”李白、岑参、刘禹锡、李商隐等诗人都为描写灞桥离别留下了美诗佳句。《全唐诗》中直接描写及提及灞水灞陵灞桥灞柳的诗篇达到了一百多首。
   宋朝以后,灞陵旧道和灞水之上的古桥都荒废了。南桥因灞水东移被搁置在平坦的陆地上。元朝时堂邑人刘斌重建石桥,位置就在现在的灞桥这个地方。据《关中胜景图志》记载,该桥15孔宽24尺。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陕西巡抚毕沅重新建桥,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陕西巡抚杨公恢按旧制又加建设,这座桥长120丈,宽2丈,旁设石栏,桥下72孔。同治十三年(1874年)又再次用巨石对桥进行改建,长150丈。宽3丈,从此这座桥被长期使用。
   新中国建立前的1948年,国民党为阻止人民解放军进军西安,炸毁了这座桥。西安解放后,当年被迅速修复通行。1957年,西安市政府加固了灞桥,对桥面进行了改扩建,将原石板桥面改为钢筋混凝土桥面,桥宽十米,两旁留有宽Ⅰ.5米宽的人行道,人车分行,改善了灞桥的公路交通条件。
   这里不得不提及的一件事情是,1994年当地人在挖沙时发现灞桥遗址,西安市文物考古机构进行了考古,证明该桥长400米,发掘清理了三孔桥洞,四座桥墩,桥墩呈船形,桥底铺长方形石板,桥墩两侧设分水嘴和吸水兽,出土了隋唐时期瓦片和宋金时期的瓷片。经过鉴定,这就是始建隋唐废于元朝的灞桥,为中国己知建桥年代最早、形态最为宏伟、桥面跨度最大的一座大型石拱桥,被确定为全国古文物保护单位。此事被列为1994年全国考古十大事件之一。2004年10月初的一次大水又冲出了这座桥的桥墩10座,残长100米。考古机构再度考古。为了做好了保护工作,在周围加固了堤坝,旁边栽植了大量的柳树。
  
   ◎灞柳青青
   古代盛行送人离别时折柳相赠的习惯,《诗经:小雅:采薇》有“昔我往来,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是离别折柳相增最早的诗句。古人折柳赠别是大有深意的,因为“柳”和“留”同为谐音,即表达了依依不舍的情谊,也喻意人去他乡,宛如树木,随遇而安,根深叶茂。这一古时习惯在灞桥表现得非常充分,又被文人墨客记述的淋漓尽致。
   《三辅黄图》在灞桥条目中写道,“汉人送客至此,折柳赠别。”《开天遗事》还记述“来迎去送至此黯然,呼为断魂桥。”长期以来,灞桥两岸柳树青青成行成林,每当春夏相交时节,柳絮飘舞,宛如风雪,就形成了灞桥风雪景观。这就是著名的关中八大景观之一。《西安府志》记述:“灞桥两岸,筑堤五里,栽柳万株,游人肩摩毂击,为长安之壮观。”那时的灞河两岸,柳树婆娑,新柳披翠绿芳垂野。每年五六月间,风吹絮起,柳絮满天,飞絮如雪,成为长安人相约野游赏景的好去处。
   尤其是隋唐时期,经过文人雅士们不断地写诗作赋,灞桥折柳,离情别绪成为一种风气。唐朝诗人郑谷在《小桃》诗中写道:“如烟如雨遮敷水,映行映村连灞桥。”李益写《途中寄李二》诗中有“杨柳含烟灞岸春,年年攀折为行人。好风傥借低枝便,莫遣青丝走路尘。”这是写灞桥折柳送别的名作。李白作诗《忆秦娥》是灞桥送别的杰作。“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桥伤别。”正是这首诗词的首创,使“忆秦娥”成为诗词曲牌名,使得后来的诗词作者效仿填词。
   由此,灞桥青柳风雪成为文人墨客创作的灵泉,流淌出千百年来名垂至今的佳作。《韵府群玉》中记载,孟浩然赏于灞水,冒雪骑驴寻梅花,曰“吾诗思在风雪驴背上。”《北梦琐言》记述,晚唐有位宰相善作诗,有人问:“相国,今日有诗否?”他回答:“诗思在灞桥风雪的驴子背上。”意思是只有在灞桥风雪骑驴的环境中,才有作诗的灵性。宋时秦观在诗中写道:“灞桥雪,茫茫万径人踪灭。此时方见,乾坤空阁,驴背吟诗。清到骨,梅花清寒冽。”
   明代画家吴士英取材灞水风雪,驴背吟诗之意作《灞桥飞雪图》,绘一老者骑驴在风雪中过桥,低首深思吟诗。为烘托主题,背景为山野悬崖,树木凋零,风雪弥漫,河流封冰,寒气逼人。这幅画线条粗简,水墨淋漓,颇有气势,骑驴人物形象生动。这是一幅佳作名画,价值连城,现在已经被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
   直到清代,灞桥风雪仍为名胜景观,西安市碑林博物馆内未集义的关中八景碑刻上,灞柳风雪的诗是这样的,“古桥古路半顷歌,柳色青青近扫眉。浅水平沙深客恨,轻盈飞絮欲题诗。”此碑刻于康熙十九年(1680年)。
  
   ◎美丽灞河
   新中国成立后,西安进入了激情燃烧的年代。灞河也焕发出勃勃生机,放射出光辉耀眼的风采。
   1954年9月。全国统一划分确定行政区,经过调查论证,为了发展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将原长安县管辖的灞河东岸的区域确定设立灞桥区,为县、区一级行政区。这样,灞桥这一名称就具有了新的内涵,更具影响力。
   1953年,西安发生了一件惊动世界的事情,为建设灞桥电厂,在浐灞三角洲的半坡村施工时发现了半坡遗址。经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市有关部门联合考古,在1954年至1957年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发掘,出土了大量的陶器和古人活动遗迹,确认这是距今公元前5000年至4500年前的早期仰韶文化遗址,是原始社会的生活形态。1958年4月,建成我国第一个史前文化博物馆,向社会各界开放,吸引了不少国内外名人学者各族人民群众前来参观。
   在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时期,西安市先后在灞河上建设了十多座公路、铁路大桥,提高完善了西安市这个西部交通枢纽中心的作用,形成了灞桥区是道路交汇中心的格局。从西安东出的公路到了灞桥,分为三线。北线到达北京和内蒙古,东线到达郑州以东,南线出商州、南阳可达上海。这里是公路交汇点,108国道、310国道、312国道均在灞桥交汇,另有连霍高速、京昆高速、福银高速、陇海铁路、西康铁路、郑西高铁、西太高铁在灞桥区过境通行。现在灞桥区内凌空的公路立交桥、高速铁路,密布的高速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

共 7134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条古老而又神奇的河,当然也是一条诗意的河。“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先秦《诗经•采薇》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条河流。他的名字叫灞河。灞河,全长109公里,河流区域,农业发达,历史悠久,是西安人的母亲河,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一百万年前的蓝田猿人,新石器时期的半坡人都在灞河留下了历史印迹。不仅如此,一个“灞”字,其内涵,本身就蕴含着一段历史。“霸”字,改为“灞”字,始于项羽军书。此后霸水,改为灞水,霸桥变成了灞桥。就是说,一个字的诞生,终结了一个朝代。灞字取代霸字,标志着秦王朝霸业的结束。本篇散文,知识丰沛,条理清晰,引经据典,全方位展现了灞河的古今故事,讴歌了灞河新貌。作者忆古思今,情系灞河,表达的是这片土地的深情厚谊。流年分享。【编辑:一海明月】【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20530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一海明月        2022-05-24 16:33:29
  初读灞河,是在陈忠实先生创作的长篇小说《白鹿原》里面。陈忠实先生在《白鹿原》创作手记说:从白鹿原东北端下原,沿灞河往东走不过二十多华里,就是挖出距今一百一十万年的蓝田猿人头盖骨化石的公王岭。
   今年疫情期间,在家好读书,又重读了一遍《白鹿原》,并看完了77集的电视剧《白鹿原》。
   所以,打开编辑栏目,看到王老师这篇《流淌出史诗的灞河》,就喜欢上了,当然让我对灞河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问好!写作快乐!
回复1 楼        文友:王启新        2022-05-24 17:08:27
  谢谢了,谢谢编辑和编审周到细致地编排,热情洋溢地推介。各位老师辛苦了,祝老师平安快乐开心。
2 楼        文友:一海明月        2022-05-24 16:39:00
  中国的汉字,丰富多彩,一个“灞”字,就是明证。三点水的“汉王朝”把秦朝时期的“霸”名字,改为“灞”字,也就是说,“灞”字取代霸字,标志着秦王朝霸业的结束。
3 楼        文友:王启新        2022-05-24 20:23:44
  爱上一个地方,爱它的山,爱它的河,是永久的爱。因为山河是永恒存在的,是万年不变的。
4 楼        文友:王启新        2022-05-29 16:44:38
  灞河是西安的母亲河,读懂了灞河,你就对西安有了一点了解和认识。
5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22-05-31 23:43:42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6 楼        文友:王启新        2022-06-03 17:52:09
  谢谢了,謝谢流年,谢谢明月,谢谢雪。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