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星月】儿时的商铺(散文)

精品 【星月】儿时的商铺(散文)


作者:鱼在游 秀才,1082.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915发表时间:2022-05-28 20:41:27

可以肯定地是,我是在那个叫郭家店镇的地方遇到我的童年和少年的。那时的镇上没有公园,也没有广场,那时逛商铺约等于现在逛公园。
   夜幕降临,小镇上的几条马路上一片漆黑,寂静无人,只有闭店的商铺招牌下的门灯闪烁着发黄的亮光,给小镇带来一丝柔情,一份温暖,一句问候。
   这个坐落在松辽平原上的镇子,据说始于辽金时代,高句丽人曾在此筑城(小城子、花城子)居住。清初为蒙王旗地,嘉庆年招民垦荒,始有山东、河北等地汉民迁入。20世纪初期,这里是仅有十几户人家的小屯,因一户郭姓移民在此落户,并在镇郊开了一处大车店,故名郭家店。到70年代因工业企业的兴起,加上有102国道和京哈铁路的贯通东西南北,小镇成为远近闻名的工商重镇。
   镇子以穿城而过的火车道为界,分为道上和道下。镇政府和商铺大多坐落在道上,我家亦住在道上,所以我对道上比道下更熟一些。
   大车店,道上最北面的商家大概是大车店。始于清朝未年的东北大车店到八十年初接近尾声了。所谓大车店,顾名思义就是为车老板开的旅店,有点像古代的驿站。这车自然就是指骡马牵引的畜力运输车。来自附近各个乡镇村屯和外地路过的车老板,在城里卸完车、装完货或者赶路赶到这里了,由于路途较远,贪黑赶不到家了,身子也乏了,肚子也饿了,大车店便是他们最佳的去处。镇上的大车店沿着县城至镇子公路边上一个很大的院子,一大趟坐南朝北的瓦房,屋里是一溜烟的大炕。院子可以存放许多马车、牛车、驴车等各种车辆。我小时进去过一次,看见南来北往的、走南闯北的车老板聚集在院子里用大嗓门山南海北的唠着。有的吃着从家里带的玉米面大饼子、大煎饼,还有的就着咸菜、大豆腐喝两口。顺墙放着一排马鞭子、马鞍子等马具。大院马圈里牲口们也歇歇脚,不紧不慢地吃着草,那个画面与电视剧《闯关东》中情景有几分相似。
   北山供销社,从大车店由北向南走不远是北山供销社。供销社是一个“丁”字结构的砖瓦房。供销社里有布匹、成衣、鞋袜,文化用品,也有农村土特产。我偶尔去买读书的本和笔,顺便各个柜台看一遍,因为常来新进了什么新奇的商品我都知晓。一进供销社就有冷冷清清的感觉,经常是售货员比顾客还多。小学同学栾瑞章的父亲在供销社当主任,他家在供销社院里居住,多次到他家和院里玩,里面有大库房。
   从供销社向南走三四分钟是一个十字路口,西行是通往二小学、蔬菜六队和荆家屯的道路;东行是通往镇文化站、北山煤建、镇政府、镇招待所、二粮店和北山药房的道路;南行是通往二副食、理发店、北山饭店、北山旅社、邮电局、照相馆、电影院、集贸市场和供电所的道路。
   大跃新小铺,就在南行右侧的路口。是我儿时经常光顾的地方。买酱油、醋、咸盐、给父亲买酒都在这里。酱油和醋都用大缸装,我看见他们一桶一桶往里倒酱油或者醋,我常常怀疑缸盖如盖严,能不能掉进耗子,也怀疑往里掺水。这里最吸引我的是看上去就香喷喷的光头、饼干、香蕉酥等干粮,虽然买不起,看一眼也解馋。小铺店员不多,常去都认得。那个斗鸡眼、不苟言笑的张姓男人,后来居然当了综合商店的经理。那个皮肤白皙挺俊的下乡抽到镇上的外地女人,令人意外的被豆腐坊院里孙姓人家娶去当了媳妇。
   二副食是凭票买肉必去之地,一到年节买肉的人山人海,拥挤不堪,谁认识卖肉的师傅多砍点肥肉膘子,那牛逼了。那时吃顿肉美死了,不年不节的想都甭想。记得那时的猪肉一等的(最肥的)1.14元一斤;二等的,0.98元;三等的(瘦肉)最贱0.85元。平时每人凭票供应每人每月一斤,春节二斤。还有刚从食品厂加工处理的馋人的麻花和面包,记得四两粮票,2毛一个面包,1毛8分一个麻花。那时连粉条都经常脱销,曾经托人买过三斤粉条。记得那一年正月十五元宵节,父亲下午3点多才想起来买元宵,我拿着钱到二副食,已经售罄,又跑到道下副食店也空手而归。
   北山饭店是我儿时去过几次的饭店,但是没在那里堂食过。父亲出差回来喊一声,谁去北山饭店给我买一盘肉炒干豆腐,我听声急忙抢先应承,我愿意跑道,为的是见见世面,看看都什么人下馆子。到饭店里在柜台交款开票,一平盘肉炒干豆腐一毛五分。等烧好菜,服务员会喊号码拿干豆腐,我拿着手里的一小截票,对上号码即可领走,我趁热装入饭盒。我家前院邻居李文军的母亲在这个饭店当服务员,见我来有时会用勺子多给一点,这大概是我记忆中最初的送外卖了。
   北山旅社里面是什么情况不甚清楚,但是门口有一个外地人在此修脚,我记得清楚。杨树下,一块普通的小木板上写着“修脚”二字,招揽生意。平日里,他端坐在从南方带来的竹椅上,带着眼镜,为人修脚。我不知道他姓啥叫啥?大概三四十岁的样子,穿着一件肥大的盘扣的灰布衫,大大的脑袋胖胖的脸,好像大肚弥勒佛,一副笑容可掬的样子。 小镇的企业很多,工人们易患鸡眼,他的存在极大的方便了有脚疾的工人们。
   菜市场,在电影院斜对面。由长长的两趟敞开式的房子组成,一面由蔬菜村使用,一面由大城子村使用。这个菜市场只出售两个自产的应季蔬菜,所以只有夏季和秋季营业。蔬菜的品种为东北常见的白菜、土豆、茄子、辣椒、白瓜、窝瓜、豆角、黄瓜、柿子、韭菜、芹菜、水萝卜、大萝卜,胡萝卜等。中午和晚上下班时是人多的时候。买菜的人自带筐、篮子、布袋或者空手拿着蔬菜,没有污染环境的塑料袋。蔬菜大多几分钱一斤,价格用粉笔写在黑板上一目了然。很少有人吆喝,各个生产队的蔬菜品种也基本差不多。我家离蔬菜六队很近,拉菜的车从我家门前驶过,当天有几个菜品上市早早就知晓了。记忆中最热闹的时候是附近村屯香瓜下市时,三挂大马车装着满车的香瓜被买瓜的人围着,里三层外三层,人们挑选着,询问着,说笑着,卖瓜人一不留神兴许被人顺走几个瓜。顺瓜大多是半大孩子,抓着脸一红丢下就走,成功了兴高采烈狼吞虎咽,所谓顺就是偷。那时没有个人卖菜的,有院子种植蔬菜的人家自产自用,多余了送给亲属或者邻居,都是免费的。那时的蔬菜都是纯绿色的,柿子咬一口甜的,黄瓜和水萝卜脆脆的,这些是当水果享用的。香瓜更是又香又甜,令人回味。
   大百货商店,在北山饭店的十字路口向东走下一趟街的路口即是。商店是临街三角形的砖瓦建筑,顶角处是大大的带玻璃的木门自动开合式的。这是小镇最大的商铺,可以用琳琅满目,目不暇接来形容里面的众多商品。来自国营纺织厂的布匹质好价优,有常用做衣服用的白棉布、黄棉布、蓝棉布、黑棉布、灯芯绒布,还有做被褥用的各色花布,大绒布,甚至高档的确良、的确卡布,无论买什么布不仅要给钱,还有给布票。有结婚用布多的人家或者把布票攒起来用,或者别人的布匹串换用。当然孩子多的家庭,因为棉布不禁磨损,布票也够用。那时的工厂都发劳动服,虽然也是棉布的,但是厚实耐磨损,特别尽用,是解决布票紧张的有效方法之一。农村人劳动强度大费衣服,又没有劳动服,常常要打补丁。镇上的人穿着打补丁衣服的也不少,没人笑话,大家都过着艰苦朴素的日子。如果有人穿着白净的的确良衬衫,加上年轻靓丽,那将成为一道吸引人眼球的风景线。除了布匹,百货店还有来自北京、上海、广州的成衣,高档漂亮,价格令人望而却步。烟台的北极星牌挂钟清脆的报时,上海牌手表滴滴嗒嗒的行走,红星牌、上海牌晶体管收音机里传出小喇叭的广播声,还有蝴蝶牌、飞人牌缝纫机有着迷人的身姿,这些紧俏货、奢侈品凭票才能购买,好像一个单位一年才能分几张供应票。我家就有一台收音机,得边敲边听,向阳院的事故、岳飞传等好些故事都是在收音机里听来的。
   二粮店,就在大百货的西边。这里是距我家最近的粮店,还记得拿着红皮粮本买粮的情景,很多的时候都需要排队。按照供应标准每人每月一斤大米,二斤白面,还有少量的高梁米、小米,余下的都是玉米面。那时管大米、白面叫细粮,细粮是给老人吃的。孩子们主要吃粗梁,那时基本是天天玉米面饼子、玉米面窝头、玉米面糊涂,吃得见了玉米面胃就反酸,到加工点换一点玉米面面条也是一种改善。过年过节能吃上一顿大米饭或者蒸馒头、包饺子,吃到嘴里美到心里。偶尔父亲出差从外地带回几斤挂面,泡点酱油拌点大酱,特别香。父亲认识二粮店的姜主任,得到过几次用玉米面的定量买几斤高粱米的照顾,心里感激不尽。记得一斤大米1毛7分5;白面1毛8分5;玉米面7分;高粱米1毛;小米1毛2分;豆油8毛。有一次我手攥着5块大票买粮,排到窗口开票时发现5块钱丢了,当时眼泪就流出来了。
   顺着大百货向南走,是一条宽阔的大道。地势北高南低,路过日杂商店、木制品厂、劳动服务站、派出所,就到有人看守值班的火车道口。
   越过道口就是道下,道下也有许多商铺,如道下百货、道下副食、红旗饭店、道下煤建,除了生产资料商店、五金商店、澡堂子以外,其它与道上大同小异。
   五金商店,在头道街上。全名应该叫五金交化商店,主要供应工厂五金电料、工具、轴承等常用机械配件,与老百姓生活关系不大,商店里有修理收音机的柜台,我去过几次修理收音机。这里出售永久、飞鸽、红旗牌响当当的名牌自行车,都是摆设,一般人搞不到自行车供应券,望车兴叹。父亲利用工作之便,为在四平207医院住院期间认识的一个四川老乡,买了一台永久牌自行车,把我们羡慕够呛。
   道下临街一户人家很特别。他家在道口与头道街连接的匝道转弯处,也就是生产资料商店东侧,面向大街开着两扇老旧的木门。这户好像有两个老人和一个男青年、一个女青年,都过了成家的年龄,均未婚配。他家与众不同地饲养了一只奶羊,还经常把自家闲置的农具、生活用具、用品摆放在门口售卖,这些东西看着有些年头,说明这户人家过去家境殷实,应该是一个有故事的人家。
   澡堂子在二道街,造纸厂对面。标准老式澡堂子的风格,很大的换衣服和休息的大厅,洗浴大厅里记得好像有两个泡澡的池子,一个滚烫的热水、一个温水。池子用白色瓷砖镶嵌。大厅举架很高,起码有两层楼高,屋顶有四面的窗子,打开时屋里聚集的热气可以迅速地飞走。透过窗子玻璃可以看到天空中游走的白云。洗澡的人要换上木屐进入澡堂,走起路来格叽格叽地响,这令我想起日本人穿着和服走路的样子。
   小镇的这些商铺除了供销社、日杂商店、生产资料属于县社大集体的,其他都是国营的,因为体制原因加上物质匮乏,尤其是老百姓手里没钱,根本没有消费能力。无所谓服务好坏,能买到已经不错了。在商业系统上班是很不错的工作,干净、轻巧、体面、没有夜班,有时还能帮到人。
   历史的潮流滚滚向前,这些国营的、集体的商铺都退出了历史舞台,还原于市场原来的本色。一些商铺以个体户方式存在着,虽然是夫妻店,但是品种繁多,价格合理,服务愈加热情。
   我家二小学西的那道街,临街人家原来都是平常百姓人家,现在几乎都开起了烤肉店。纯正的羊肉,不掺假,足斤足两,烤法特别,远近闻名,吸引了吉、辽两省及外地的宾客纷至沓来。如果你与烤肉来一场美丽的邂逅,请到最西面的烤肉店--隆佳园。这家店是我同学家开办的,夫妻两个诚实厚道,童叟无欺,老板娘还可以给你来一段现代京剧《沙家浜》的阿庆嫂唱段,字正腔圆,有模有样,把你带回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小镇洗尽铅华,恢复了往日的恬静休闲,垂柳轻扬,依然风情万种。昨日的繁华与喧嚣,已是幽远的事了。

共 451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在我们儿时的记忆里,有一种奢侈叫商铺。在那个贫瘠的年代,商铺里为数不多的东西吸引着我们的眼球。好看的衣服,好吃的糖果和饼干,好玩的玩具和小人书,那些站柜台的服务员也成了我们最羡慕的职业。那时,所有的商铺都是国家和集体兴办的,人们买东西不但要钱,还要各种票证。还有很多店铺比如理发店,粮店,影院,饭店,旅店都是国营或者大集体的,这些商铺极大地方便了当时人们的生活,为我们贫瘠的记忆增添了很多亮色。这篇散文作者以生动翔实的文笔记录了儿时家乡的各种商铺,回忆了过去难忘的生活。主题明确,叙述生动,描写细腻,层次清晰,是一篇成功的怀旧散文佳作!倾情推荐,好文共赏!【编辑:淇水碧柳】【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20602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淇水碧柳        2022-05-28 20:42:57
  一篇生动的怀旧散文佳作,勾起了我们对逝去岁月的回忆。
与文字相伴,把柴米油盐的生活过出诗情画意。
回复1 楼        文友:鱼在游        2022-05-28 21:04:09
  谢谢老师,编辑文章辛苦了!
2 楼        文友:淇水碧柳        2022-05-28 20:48:39
  小时候最开心的事就是拿着压岁钱或者自己攒的零钱去商铺里买零食吃,那种美妙的滋味至今还保留在我们的记忆中!
与文字相伴,把柴米油盐的生活过出诗情画意。
回复2 楼        文友:鱼在游        2022-05-28 21:05:32
  感谢老师的精彩点评,以后将更加努力!
3 楼        文友:柏丫        2022-05-28 21:36:18
  走遍千山万水,才发现童年够回味一辈子。童年的所有经历,甜也好,苦也罢,都是人生最精彩的华章。
4 楼        文友:赵亚亚        2022-05-28 21:57:28
  读你的文章,似乎来到迟子建笔下的东北。来江山七八年了,最早许多文章都得到了您的指点。没想到再次读文章,已经隔了好几年,故人让人亲切!
回复4 楼        文友:鱼在游        2022-05-29 05:03:19
  赵老师好!遇到你真高兴,祝你一切安好,文丰体健!
回复4 楼        文友:鱼在游        2022-05-29 05:03:44
  赵老师好!遇到你真高兴,祝你一切安好,文丰体健!
5 楼        文友:彩蝶飞舞        2022-05-29 06:01:50
  儿时的商铺,是一个时代的印记,如今那些商铺虽然已经退出历史的舞台,但它们曾经却真实地存在过,曾经繁华过,曾经丰富着人们的生活。好的文字总是有种气宇轩昂的气场,读后还感觉意欲未尽。
愿做一株野草,简单,自然,宁静,美好。
6 楼        文友:沧桑战神        2022-05-29 07:35:42
  记忆中,过去的商铺叫供销社,水泥地面,玻璃柜台,带弹簧的问,推开,再撒手,它就来回摆动,供销社的货柜上放着一卷一卷花花绿绿的洋布,还有各色商品,也算琳琅满目,但和现在的超市相比就逊色多了。走到里面,小孩一般会围着柜台转一圈圈的转着看,脸上想拥有的渴望。写满了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