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年】情理当如是(散文) ——评电视剧《琅琊榜》
我对《琅琊榜》这部电视剧有一种非同寻常的好感,一遍又一遍的看下去没有审美的疲劳感,总觉得是触动了我性情中最关键最潜藏的部位。没有一部电视剧能使我每年都看一遍,连续四年看四遍的。还不只是我有点过于痴迷,我的小孙子才十二岁也是百看不厌,比我看的还多,并且把书也看完了,而且还不只是我的孙子,许许多多的少年都喜欢看,我要是再不写点文字,如何能够心安呢?如此成功的电视剧出自网络写手,都惊动了大名鼎鼎的当代散文大家余秋雨先生的关注和赞许。
这部电视剧的最大成功之处在于人们看了之后,都会说不管历史事实如何,于情于理,应当如是。这部电视剧能使那么多老年人老泪纵横、那么多中年人异常欣赏、那么多青少年人为之着迷,真是空前的成功。我总觉得关于爱情和政治的题材已经让那些最伟大的文学艺术家们穷尽了,没有想到这部《琅琊榜》电视剧还能独出心裁,别开生面,让人的眼睛为之一亮。
而我却有也许不同于别人的一点是,在观看过程中流出的说不出原因的眼泪简直太多了!也许我们来在人世间太久了,在这生生世世的生命躯体轮换中说不定哪一世也遭受过像林殊一样的千古奇冤,那是生命至深至微处伤痕积淀已久之泪水的自然流淌。
这部电视剧切中了最多数人的梦想和最深层的愿望。把弗洛伊德《释梦》这部书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梦是人们愿望的达成。无论现实生活多么的残酷和无奈,有梦境和文学来帮我们引路和化解,人们觉得轻松愉快了很多。苏格拉底说,没有经过审视的生活不值得一过,同样没有梦境和审美的生活也不值得一过,人们能够津津有味的活下去,人们能够保持着许多的理想和幻想,文学和艺术的功劳功不可没。文学艺术的价值和梦一样,帮助人们实现了许许多多永远无法实现的最深层最想得到的东西的心愿,怪不得弗洛伊德心理学对文学家和艺术家的影响超乎预料的持久和深广。
梦境和艺术的价值比现实生活和历史更高,梦境可以帮助人完成最迫切的愿望和实现对某种东西的最大渴望,因为艺术比历史和生活更符合美的规律。梦是美的,而生活在伟大作品中的人物近似于天人,因为伟大的作品的境界最接近天国的标准。
《琅琊榜》的起点和支撑点是林殊的复活变成人们看到的麒麟才子江左梅郎梅长苏,林殊是琅琊榜的核心人物,一切人物和事件都是围绕他设计和展开的。林殊复活的合情合理性是没有问题的。如果有人起了牛劲要追问:这样的事是真实的吗?或在现实中有可能吗?答案只能是去亲自问两个人,一个是作者海晏,一个是外科神医华佗。海晏如何回答我不敢猜测,可惜华佗不在世一千多年了。
有些及其特殊的伟大作品,或者说那些屈指可数的几部最伟大的文学作品,比如《西游记》和《红楼梦》吧,《红楼梦》最关键的部位和支撑点却是人们和红学研究家们无法破解的永恒之谜。《红楼梦》能够写出来成书的最关键情节是贾宝玉的衔玉而诞,如果改变了或去掉贾宝玉衔玉而诞这个关键环节,整个《红楼梦》就得重写,也许根本就无法写下去,整个红楼大夏就会倒塌下来,那完全是另外一个样子了,贾宝玉銜玉而诞这个情节是关键中的关键,是整个红楼大厦的基石。贾宝玉是《红楼梦》中的核心人物,而这块玉是《红楼梦》中的核心物件,这块不可思议的物件与核心人物贾宝玉同年同月同日同时同刻生同年同月同日同时同刻亡,它贯穿着《红楼梦》中最重要的事件,如果说这完全是曹雪芹的胡说八道,那么整个《红楼梦》都是呓语,如果说事实上真有可能,那么上下五千年的人类历史中只此一例,没有第二人。《西游记》的起点和最关键情节是石猴变成活猴子再一变为孙悟空,当然,西游记好像是完全虚构,没有研究学者和考古学家去探讨这个演变的真假。和前面的名著一样的地方是:上下五千年只此一例,没有第二个。那么海晏的《琅琊榜》中的核心人物是林殊,《琅琊榜》能够演下去的关键是林殊变成麒麟才子江左梅郎梅长苏,如果说这件事绝对不可能,那么整个《琅琊榜》就是痴人说梦,如果说真的有可能,那么上下五千年的政治史上仅此一人,没有第二个人。文学上最成功的人物形象往往就是仅此一个,没有第二个,比如孙悟空,比如贾宝玉,这两个形象倒是有点瓜葛,一个是石猴所化,一个是顽石所化,再比如西方的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中的鬼魂,没有鬼魂的出现,整个戏剧必然完全异样,歌德诗剧《浮士德》中的引导伴侣魔鬼,如果浮士德没有魔鬼这个伴侣,歌德再用60年也写不出来这部伟大的诗剧。一切都可以虚构,可是生活的细节很难虚构。文学的艺术魅力恰恰在于真真假假之中,全真不是文学艺术,全假也同样不是,就像小说《西游记》一样,幻极必真,真极如假,真真假假迷倒了无数的众生。那么是不是可以说《红楼梦》的核心事件贾宝玉衔玉而诞是假的,其他生活细节全都是真的?是不是可以说《琅琊榜》的关键点林殊变成梅长苏是假的,其他的一切情节都是真的?
一切最优秀的文学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不仅仅是某某类的典型,而主要特点是:唯一,仅有,孤品,绝品,历史上没有,今后也不可能再有,空前绝后。
《琅琊榜》不应当有续集,更不应该来个姊妹篇,
是不是可以说:一切最伟大的文学作品的核心部位和支撑点都是荒诞无稽的?都是无法破解的永恒之谜?难道这几部最伟大的作品围绕旋转的轴心都是一些无法考证无法理解的荒诞情节吗?!好像某位先生说过,一切最伟大的作品都有一个神秘结构,都有人们无法用常理破解的永恒之谜。
我在这里却要大胆地说,一切谜的谜底恰恰是这些天才的艺术家们彻悟了并把握了真与假、有与无、人与鬼,神与魔的相生相克、相互依赖、相互转化的关系。
艺术的真实性完全可以替代甚至超越现实和历史的真实性。
一,韩信与林殊:转世复仇与复活复仇
我在这里把韩信和林殊这两个毫不相干的人物联系起来并且相比较不是有点太牵强和闹笑话吗?我不知道别人的思想,看完《琅琊榜》,让我想起了历史上被君王冤杀的韩信和袁崇焕。袁崇焕不用多说了,后来有不少人替他平反昭雪。这里单说曹操。
现在首先让我们打开冯梦龙的《喻世明言》第三十一卷《闹阴司司马貌断狱》来看一看,
故事的大概是,司马貌怀才不遇,骂老天和阎君不公平,玉帝要杀了他,太白金星讲情,让他去断搁置了350年都不好判决的悬案。他叫司马貌断的是汉高祖刘邦的冤杀案。司马貌有模有样地坐正,第一个上来告状的是韩信。韩信申诉的是自己为汉高祖做牛做马,打下了汉家江山,可是汉高祖做了皇帝就六亲不认,和吕皇后一起杀害了自己。
司马貌说:“你是个大将军,没有人帮你吗?”韩信说:“蒯通是我的军师,没想到半途跑了。”司马貌又把蒯通叫上来,问他为什么半途逃走。蒯通说:“实在是韩信不听我的话,他要是听我的话,还能死吗?我叫他联合楚国,他却说我叛国,我杀人的心都有了,所以就走了。”韩信又说:“我在之前算过一卦,算命先生许复说我能活七十二岁,我就觉得在汉朝能活下去,哪知道三十二岁就死了。”司马貌叫上来许复,许复说:“我算的是七十二岁,但他杀伐过重,所以折寿四十岁。”司马貌转头看着韩信,韩信说:“当初萧何推荐我,最后又配合吕后诱杀了我,我也不能原谅他。”司马貌把萧何叫来,萧何无奈地摇摇头说:“我也不想,实在是皇后杀他,我也无能为力。”
这个时候,彭越突然闯进来,也来告状。彭越说:“吕皇后数次想和自己私通,可是自己不从,于是吕皇后就把我杀了,还剁成肉酱,说我谋反。”
英布也进来忿忿不平:“汉家江山如果没有我与韩信,彭越,就凭他刘邦能打的下来吗?兔死狗烹?那天吕皇后赐给我一瓶肉酱,还挑衅的和我说这是彭越的肉,我气愤不过,将来送肉的使臣杀了,吕皇后就把我杀了。”
司马貌将刘邦拉出来,刘邦还没有说话,项羽又走进来了,跪下就说:“我要状告王翳、杨喜、夏广、吕马童、吕胜、杨武。”司马貌说:“杀你的人是韩信,你告他们几个干嘛?”项羽说:“夏广化作农夫给我错指路,剩余五人趁我无势,将我诛杀,还分尸请赏。”
司马貌想了想,这六人确实是一无是处,却凭借项羽兵败之际,下此黑手。真是侥幸之功。先把韩信叫过来:“让你来世就做曹操,享有半个汉家江山,但不可称帝,显明不叛汉的决心。但你后代将会追封你为皇帝,以犒劳你的功劳。”
接着把刘邦叫来,对他说:“你来世就做汉献帝吧,一生被曹操欺负,因你前世君负臣,来生臣欺君以相报。”
又把吕后叫来:“你在伏家投胎,后日仍做献帝之后,被曹操千磨百难,将红罗勒死宫中,以报长乐宫杀信之仇。”
韩信问道,萧何怎么处置,司马貌说:“萧何与你有恩,却又有负与你,转世为杨修吧,聪明盖世,悟性绝人,但叫杨修识破曹操之事后被曹操杀掉,偿还你前世杀韩信之仇吧。”
接着又把英布,彭越叫进来。对英布说:“发你在江东孙坚家投胎,姓孙,名权,表字仲谋。先为吴王,后为吴帝,坐镇江东,享一国之富贵。”
又对彭越说:“你是个正直之人,你就姓刘,名备,字玄德。千人称仁,万人称义。后为蜀帝,拥有蜀中之地,与曹操、孙权三分鼎足。曹氏灭汉,你续汉家之后,乃表汝忠心也。”
司马貌对许复说:“你算韩信有七十二岁,却真实只有三十二岁,那就投胎为庞统吧,注定三十二岁之时,死于落凤坡之下。然后又把樊哙托生为张飞,项羽改姓不改名,托生为关羽,纪信托生为常山赵子龙。”
接着又把吴国各将托生,项伯,雍齿则为颜良文丑,以报背叛项羽之仇,其余大小将兵,皆化为三国战马,以偿还前世杀戮的罪孽。
司马貌判完,众人无不折服。玉皇大帝知道了,也惊叹于此人的绝世才智,于是和阎王说:“司马貌后世可为君主,就叫他托生吧,姓不改变,仍叫司马,单字一个懿,一生出将入相。”
司马貌与阎王作别,忽而梦醒,见夫人在为自己伤心,于是将所见所闻和妻子所说,然后又说,自己马上就要转世了,等到转世后,再与妻子相会。到三国时,司马懿夫妇就是司马貌夫妇转生。
《三言两拍》远远没有四大名著影响大,冯梦龙的《喻世明言》也无法和罗贯中《三国演义》的艺术力量抗衡,否则曹操在舞台上和人们的心目中将是另外一种形象,就像鲁迅说的那样,曹操不单是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而且还是文学改造的祖师。文学艺术的力量多么巨大,可以改变人心,可以改写历史,可以控制人们某些方面的话语权。
当然,我在这里还是替韩信感叹,他远远没有林殊幸运,林殊复活14年之后就完成了复仇大业,而韩信却苦苦等了350年才报仇雪恨,报仇之后却又成了大多数人心目中的乱臣贼子,窃国大盗。
但是,韩信更不幸的是,这种转生报仇的方式,他活着的一生并不明白自己干着这一切的真正原因,而是死后才明白。而林殊却是最清醒最自觉的有计划的完成着他的一切,别人却都蒙在鼓里。
林殊复活了,以麒麟才子江左梅郎梅长苏的面目出现在当今激烈争斗的朝局之中,就像韩信转生为曹操《发矫诏诸阵应曹公》一样又一次登上了政治争斗历史的舞台,开始了他们惊心动魄而又精妙绝伦的复仇计划。
二,《琅琊榜》与《笑傲江湖》,影射中国三千年政治史的双壁
我想,历史演绎到了我们这样的伟大时代,真是处在新旧历史的交接口上,作家要有大胸怀,大构思,大气魄,要把五千年的历史和事件当做一部连续剧来写,上下五千年了,方方面面都要有个总括和了结,以便为人类下一个五千年的人生大戏上演,写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金庸想浓缩中国三千年的政治史,写出了《笑傲江湖》这部武侠小说,现在海晏又创作出《琅琊榜》这部连续剧作为尝试,可以说这两部创作都是影射中国三千年政治史的寓言,两部书珠联璧合,各有特色和偏重。
其实金庸写《笑傲江湖》的时候就告诉大家这是一部政治寓言小说。你只需要把里面的人物代换成政治符号理解就行。据说七十年代南越的议会里议员就相互指骂对方为“左冷禅和岳不群”。如果对此有所怀疑的,想想本书写作的年代,想想日月神教“东方教主,文成武德”等口号。想想童百熊的孙子“一天不读教主宝训,吃饭都不香”的无忌童言。金庸先生写武侠小说是想写人性。《笑傲江湖》中,除了主人公令狐冲,还刻画了任我行、东方不败、岳不群、左冷禅、方证大师、冲虚道人、定闲师太等人物,目的是反映中国几千年来政治生活中的若干普遍现象。这一点,金庸先生在小说的后记中说过。
任我行、东方不败、岳不群、左冷禅这些人,不顾一切地夺取权力,这种人物和现象,在中国历史上并不少见。在权力面前,他们内心的阴暗面彻底暴露,人性中的丑恶日益澎涨,走上了追名逐利的不归路。
《琅琊榜》以平反冤案,扶持明君、振兴山河为主线,讲述了“麒麟才子”梅长苏(真名林殊)才冠绝伦、以病弱之躯拔开重重迷雾、智斗奸佞、为昭雪多年冤案、扶持新君进行的一系列斗争。故事曲折,戏剧性强,确实值得一看。
故事情节,虽然虚构,但也不是完全不尊重史实,故事发生在中国的南北朝时期中的南朝。南朝先后经历了宋(刘裕建立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故事中的梁朝是真实存在的。
同意文中作者的观点:虚构艺术的魅力恰恰在于它完全符合人之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