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暗香文墨 >> 短篇 >> 诗词古韵 >> 【暗香】心性论(古韵)

编辑推荐 【暗香】心性论(古韵) ——2022高考甲卷同题下水作文


作者:贝之纯 举人,3461.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991发表时间:2022-06-08 13:12:20

是日高考,阅材料凝神思索,片刻方有感悟。吾以为材料所言“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众人之表现,究其因果,均为心性作祟。故,此文破题之道意在论心性。世界浩瀚,心性不一。前辈论不尽,后生来操笔。
   夫茫茫宇宙间,万里神州处,日升日落、星移斗转、时序更迭尽归天数。正所谓前人罗贯中所言:纷纷世事无穷尽,茫茫天数不可逃。万物成败遵天道,万人因果缘心性。心性使然,人生必然。
   心性之分,虽无根本,却有曲直。
   作文作赋者,堂皇移用前代骚人文辞者,其心性可见一斑。非急躁者不能为也。贸然引用,不加思索,与窃文贼子何异?纵观古今雄文,流芳百世者,皆非移用他人文辞而俱是信手拈来而巧用典故。李太白引曹子建典故则有“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虐”之绝唱;苏子瞻借冯唐典故则出“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之佳话;王子安取庾信“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之精华,方得“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之风骚。故堂皇移用他人文辞者心性必然急躁而不得思索。天长地久则精华毁于一旦。君不见,心性急躁者何以托付大事?凡如赵括、魏王豹、项羽皆为历史之故事耳。
   化用借鉴前人文章者虽胜于堂皇移用者,却不为最妙者。其心性仅为灵活,并未创新。昔年,魏文帝曾言: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世。绝代风骨,流传千年,并非拾人牙慧。文章若想千古,独创必不可少。综观明朝,兰陵笑笑生《金瓶梅》初问世便问鼎华夏,夺得四大奇书之首。何也?皆因其开世情小说之先河风靡人间。清蒲松龄作《聊斋志异》开短篇小说之开端,后流行六洲,摘得短篇小说之桂冠。因此,行文独创者心性最为妙绝。为文为事为人皆有其道,道之所存,奥妙无穷。
   回眸中国近代沧桑,为拯救黎民而使出浑身解数者层出不穷。或直接移用西方技术,而不思其制,最终败笔;或效仿西方制度建立中华民国,而掩盖本土弊端,亦然失败;唯吸十月革命之经验、借他国民主之药方,后开自我之道路,创本土之社会。方有今日之盛世中国。
   读书不谋其道,则百读无用;作文不思创新,则千文无益;行事不思变革,则事倍功半。其内涵皆为心性。
   心性单一,处世维艰;心性独特,做人游刃。此乃世事成败之道。
  
  

共 89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此篇古韵是今年甲卷高考作文题,以《红楼梦》“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探究其因果,随以论心性为题。此篇以心性曲直来写,以典故来阐明移用,却不知这是文人者心性急躁,不多思索便用他人之意。为人而立世,应当有所创新,可借鉴他人文字,却不能移用他人文字,如此文人没有创新。细想有多少流传千古的佳作,都是自己独自创作而来的,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等,都是独创之作。其实不然,更多是为文便是为人处世之道,往往才能事半功倍,成就其功名。而不忘心性则为创新……很有深意的古韵,娓娓道来,很是精彩。都是甲卷难,需要对材料进行理解才是,品读好文,问好老师,期待更多精彩呈现,推荐文友共赏!【编辑:易辞】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易辞        2022-06-08 13:14:59
  都说今年的高考甲卷难,主要是需要对材料作文的理解,读了老师这篇,很有深意,精彩点赞!问好老师,期待更多精彩呈现!
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宁夏网络作家协会会员、四川小小说学会会员、安徽散文家协会会员、广州青年作家协会会员、黄埔作家协会会员。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