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书香南北 >> 短篇 >> 杂文随笔 >> 【书香】承文化,展创新(随笔)

编辑推荐 【书香】承文化,展创新(随笔) ——2022高考甲卷作文试笔


作者:陈立北海 白丁,0.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185发表时间:2022-06-14 10:16:41

【书香】承文化,展创新(随笔) 给匾额提名,在生活中数喜事吉祥,在《红楼梦》中元春省亲的章节里,写了贾家为元春省亲修建大观园在给园中亭子提匾一事,这时有借用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翼然”起名“翼亭”;有附和贾政题“泻玉”起名“泻玉亭”;而宝玉不落俗套的“沁芳亭”,神来之笔的创新,印证了曹公创“红楼”史诗般的辉煌,即传承古代优秀文化,拓展文学新篇章。
   纵观历史,传承创新,播撒文化自信之种。掀开中国历史画卷,四大文明古国,唯有华夏文化泱泱五千年,更弦不绝,见证民族自信、开拓创新之火得以传承,其间不乏有屈原“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对美好德行至死不改的追求;孟子“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的对“生”与“义”的抉择;诸葛亮“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的勇气与担当;杜甫“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的忧国忧民情怀;相反,在传承创新的路上,如果没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及文化之源,借鉴传承就会产生“邯郸学步”“东施效颦”的笑话。而文化自信的根源起于对自身历史发展的传承与创新。
   承文化、展创新,反映在文学上,使我想起多年前曾学过朱光潜老先生的《咬文嚼字》中写郭沫若修改剧本有关文学练字方面的创新。剧中的“是”字与“这”字在剧中语法的运用,“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与“”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的转变与替代,是文学语法中练字的创新,前者句式只是单纯的叙述语,而后者语句是坚决的判断句,有力更坚强。这是郭沫若先生的创新,也是戏剧文学的创新,更是中国文化的创新。
   放眼世界,传承创新,走文化自信之路。只有胸怀天下、海纳百川,与世界对话与沟通,传承创新文化自信之路才会走得更远。习近平曾说,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只有充满自信的文明才能在保持自己特色的同时,包容、借鉴、吸收各种文明的优秀成果。2019至今的疫情,中国不仅快速做出有效的防控政策——动态清零,还为其他疫情严重的国家支援防控物资,真正表现了大国担当。这是联合国副秘书长霍克希尔德曾说过的话,三年的疫情,世界大变,而我国以疫情为令,白衣“逆行者”挺身而出、迎难而上,手挽手、肩并肩筑起一道道坚不可摧的生命防线,这一道防线,是自信、自强、自立之防线,也是传承创新、包容吸纳之防线。它让我们看到了病毒阴霾背后希望的曙光,强大的中国。我们的医生护士、科技人员、媒体记者等无数闪耀着人性光辉、奋战在抗议战场上的忙碌身影,汇聚成了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狙击战、持久战的中国力量。
   “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承文化、展创新,中国新时代已搭建好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插上腾飞的翅膀,在“沁芳”经典的历史文化长河中必将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共 111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化与创新两个概念,看似各自独立,实则息息相关。文化是创新之根基,而创新则是文化得以绵延不息,传承不止的源动力和保障,本篇随笔从标题六个字,便高度概括出了文化与创新之间的辩证关系。作品开篇便引经据典,借用红楼题匾,彰显出创新与文化的紧密关系,继而再度纵观华夏历史,以孟子对生和义的理解,到诸葛孔明对勇气和担当的抉择,诸如此类等等,带出“如果没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及文化之源,借鉴传承就会产生“邯郸学步”“东施效颦”的笑话。而文化自信的根源起于对自身历史发展的传承与创新。”的文眼和主题思想。文化与创新也体现在文学上,在治国大略上,在民族情怀上,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爱之上。这篇作品的立足点是本年高考作文,因此不论篇幅,还是写作角度,手法,都在倾向于站在学生的角度和立场,站在考试作品的基础上,以最精悍,明了的文字和论点,在保证写作时间有限的前提下,完整,清晰,却不失文笔优美,结构清晰。相信对高中学子,这篇作品有很大的借鉴性。推荐文友共赏。问候笔者。【编辑:雪凌文字】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雪凌文字        2022-06-14 10:17:37
  品佳作,遥问安好!
著文写诗,记录生活,更是记录人生!
2 楼        文友:梦姑        2022-06-14 10:42:11
  大手笔,有可读性。欣赏作者的博学。
3 楼        文友:肥叶        2022-06-14 12:57:54
  视野宽,好文章!
4 楼        文友:陈立北海        2022-06-14 15:46:31
  首先感谢鼓励与支持!文章创作起于我教的学生(高二)将要会考(6月15日)感到学生劲头有所低落,因我刚高考监考结束,学生反映这次语文作文有点难不知如何切入,有所触动便想评讲作文,又因试卷未出不好评讲,于是产生写一篇试水文章来激励一下学生。其次感谢雪凌文字的肯定,拿到试题一看,感觉这次作文像文学鉴赏题,与以往的出题形式不同,但感觉有意思,于是动笔写了这篇文章谢谢!
5 楼        文友:北方天马        2022-06-14 17:35:45
  引经据典,宏论有力,视角开阔,博学多才,好文。欢迎老师多多赐稿。
6 楼        文友:张学龙        2022-06-14 20:32:51
  承前启后,薪火传承。门匾题名,优雅风流。拜读佳作。
7 楼        文友:江亲莲        2024-12-01 08:43:53
  其实,人生的这条路,更像是坐公交车。在不同的站点,有人上车也有人下车。在这条渐行渐远的交通路上,有的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可过了这段路,你又会在紧挨着的站点遇见新的人和新的环境,没有人可以一直陪着你。回望这一路,当你真正能够挺过孤独的日子,就说明内心又接受了一次崭新的洗礼,至少已经从深渊中走出来了。向写作老师学习,致敬辛勤写作的老师,佳文欣赏。感恩遇见!
君子立世当刚毅坚卓。文以明道,文以载道,文以贯道,文与道一。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