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晓荷】石破天惊逗秋雨(赏析)

编辑推荐 【晓荷】石破天惊逗秋雨(赏析) ——李贺《李凭箜篌引》赏析


作者:风之丐 秀才,1356.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1376发表时间:2022-06-15 06:44:38

李贺去世十五年后,应李贺朋友沈子明的要求,诗人杜牧为沈子明手中的李贺诗集写了一篇序言,序中借沈子明的话说这四卷本含233首诗的诗集是李贺临终前编辑好的。这也是目前我们能看到的李贺诗的大部分内容。而在这四卷本中,列在第一位的是《李凭箜篌引》。
   李凭是当时的梨园艺人,从现有的资料来看,他弹奏箜篌的技艺应该很高。比李贺早生三十多年,又比李贺迟去世十几年的杨巨源曾写过两首《听李凭弹箜篌》的诗,其中一首是这样写的:“听奏繁弦玉殿清,风传曲度禁林明。君王听乐梨园暖,翻到《云门》第几声?”箜篌,据说是从古印度传入,在古代有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三种形制。明朝就已经失传,现在只能从敦煌壁画或者流传到日本的一些遗物上依稀看到原来的形象。这李凭弹奏的箜篌声传入皇宫,君王不自觉地被吸引了过来,问现在演奏到《云门》的那一段了?《云门》据说是周王朝流传下来,用于祭祀天神的乐舞。要是在祭祀日子,这曲子应该是配合舞蹈的,诗里没有关于舞者的内容,那么这应该是日常训练时弹奏的。
   “箜篌引”,本来是乐府旧题,属《相和歌》里的《瑟调曲》,也被称为《公无渡河》。崔豹在《古今注》中说到了它的来历。在那时的朝鲜,有一个管理渡口的小兵,名叫霍里子高。有一天早上,他看到一个白发老人,提着壶,不管河水深浅,直接过河。他老婆想阻止他,没来得及,结果在河中被淹死了。他老婆就操起手中的箜篌,自弹自唱道:“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其奈公何!”,音调很悲伤,唱完也跳河自杀了。霍里子高回家后,把这事告诉了他老婆丽玉。丽玉被这故事感动,就和老公一起复原并完善了那个曲子,起名叫《公无渡河》。这曲子编写的应该很好,据说当时演奏时,听到的人都会哭。丽玉的邻居丽容学会了这个曲子,应该在演奏的过程中又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并把它改名为《箜篌引》。后来的好多诗人都根据这个曲子填写过词。在他们填词时,其中要是提到白发老人的,就叫《公无渡河》;而像曹植一样,只是说朋友世情的,一般都叫《箜篌引》。典型的例子就是李白,他根据这曲子填写过两首词,其中一首名《公无渡河》,其中确实说到了老人;一首叫《箜篌引》,只说人情世故。李贺当然就更加特殊,他在这里用到了那个名字,却根本与那件事或者那个主题无关。他的《箜篌引》,就是讲述听李凭弹奏箜篌时的感受。
   下面我们来看看这首诗: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吴丝、蜀桐”,吴地的弦丝,蜀地的桐木;是箜篌的材质。“高秋”,深秋,是弹奏时间。这句说在深秋天气弹奏起名贵的箜篌。
   “空山凝云”句,《列子》里有个故事说,秦青唱起悲歌来,会让行云停下来。李贺这句还用到了一个词“颓”,一般都把它理解成慢下来,有点现在“颓废”的意思,以至于彻底地不动,“不流”么。但“颓”,其实也是一个名词,指旋风,《小雅》里有句“维风及颓”,三国时的孙炎注释说:“回风从上下曰颓”,也就是从上往下的旋风。这才是李贺的特色,本来已经够奇怪的事,他引用时还要引出更加奇怪的来。云会由于歌声而停在空中,奇怪吧?没啥奇怪的,旋风都会由于这音乐而停住不动。
   “江娥啼竹”,说是舜帝南巡,死在途中,埋葬在苍梧,他的两个妃子,也是尧帝的两个闺女:娥皇、女英,由于悲伤而哭泣,泪珠掉到竹子上,形成了斑点,也就是所谓的湘妃竹。李贺在这里用到了这个典故,但他表达的却和竹子什么的没关系,只是表达在听到箜篌曲时的情感:悲伤。也就是湘妃哭泣时是悲伤的,他用这个典故就用她们当时的情感。这就是李贺用典的特色之一。而这种独特的用典方式,也让他的诗读起来很难懂。“素女”,传说中弹奏五十弦瑟的神女。说她弹奏五十弦的瑟时,听众都很悲伤。天帝让她别再演奏下去,可她却停不下来。天帝应该是觉得这种感觉对人没有好处,因此就把五十弦的瑟给弄成了二十五弦。总觉得这个故事应该是不懂音乐的人编的,音乐表达的内容与形式是有关系,但应该和弦的多少关系不会太大吧?李贺用这个典故也不是说瑟,而同样是情感:忧愁。
   “李凭中国”,“中国”应该是“国中”,国之中央,当然是京城。有人说“中国”就是指唐王朝,所以这个李凭是外国人。或许李凭真是外国人,但这里的“中国”却绝对不会是和外国相对的那个概念。
   以上四句是弹奏的乐器、人、时间以及弹奏的效果。
   “昆仑玉碎”,昆山,即昆仑山;玉碎,美玉打碎时的声音。前人解释说这是表达声音清脆。或许吧,我是真没听过玉碎到底是什么声音。“凤凰叫”,前人解释说是表达乐音和缓。我想这应该是臆测,谁听到过凤凰叫呢?我觉得这句其实就是要表达没有听到过的声音,也就是说弹奏的乐曲很美妙,但以前从没听过的。
   “芙蓉泣露香兰笑”,这句和前面一句一样,就是表达一种感觉:一时被乐音感染了想哭,一时被乐音感染了想笑。“芙蓉”、“香兰”不是实际的,而是美的代称,用来指代那无以名状的乐声。
   “十二门前”,长安城东西南北每一面各三门。“融冷光”,有人解释说清冷的乐声使人觉得长安城沉浸在寒光之中。要真是这样,应该是“溶冷光”。由于是深秋,天气已经有些冷了。但这乐音却好像把那清冷的空气都变暖了。“融”,是融化的意思。
   “二十三丝”,指箜篌。杜佑《通典》记载,竖箜篌,这种来自胡人的乐器,有二十三弦。“动紫皇”,“紫皇”,本来是道教认为的天上最尊的神。这里被打动的当然不是那虚幻中的神,而是皇帝。这两句其实就是杨巨源的“君王听乐梨园暖”,只不过李贺把范围扩大了许多,“梨园”变成了“十二门前”。
   “女娲炼石”,这是我们经典的神话故事,《红楼梦》不用说了,就是日常老太太都能告诉你,很久很久以前,天上出现了个洞,雨下个不停。女娲娘娘炼成五色石,把天上的洞补上,这才停止了那场没有尽头的大雨。五色石有时能看到,就是彩虹。
   “石破天惊逗秋雨”,那块石头破了,发出了惊天动地的声音,然后声音变得柔和,像秋雨淅淅地连绵不绝。这两句是表达乐声的变化,时而高昂,高昂时能惊天;时而低缓,低缓处像秋雨。是真实演奏出来的音色的表达。白居易“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李贺只用了四个字“石破天惊”;而他这句里其余的三个字“逗秋雨”,表达的却是白居易的“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当然不能说李贺就比白居易强,只能说各有各的好处。李贺不这样就不是李贺,而白居易不那样也就不是白居易。
   “梦入神山教神妪”,“神妪”,神仙界的老太太。在李贺之前的作者的记载中,和箜篌有关的带有神话传说的老太太,在干宝的《搜神记》中有,说是永嘉年间,有个自称樊道基的神在兖州出现。有个被称为成夫人的老太太喜欢音乐,能弹箜篌。人们听到她演奏的曲子,就会情不自禁地跳起舞来。李贺这里应该是套用了这个故事,编了一个自己的故事,要是李凭梦中也去教一个老太太演奏箜篌,那么“老鱼跳波瘦蛟舞”。而这个故事再次用到了典故,说是古代有个人,他要是弹琴的话,鱼鸟都会随着音乐跳舞。《四库全书》在点评李贺诗时有这么一段话,说“所用典故,率多点化其意,藻饰其文,婉转关生,不名一格。”也就是说李贺的用典和其他人不一样,他用典是用那个典故中他认为重要的那部分,然后用他自己的想象,把那个意思丰富起来。这句评论确实很专业的,对于读懂李贺诗是一个关键。像这里,他确实在用典,但同时却让这个典故中的人物,按照他的想象,来了一个他心目中的表演。“老鱼”、“瘦蛟”这些动物都被感动,从而跳起了舞。
   最后两句“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中,由于出现了桂树、寒兔等,所以很容易认为作者这里把“吴刚”写成了“吴质”。并且吴质作为一个人名或者说神仙名,出现时都和音乐无关。比如三国时曹丕的重要谋臣中就有一个叫吴质的。而“吴刚”,最早应该出现在和李贺同时的段成式的《酉阳杂俎》里,并且该记载明确了他作为一个有过错的仙人,在月宫里砍那棵桂树,只不过那桂树他砍下去一块就自动长出来一块。李贺是不是也听说过这个故事,不能说没有可能。要是他用了这个故事,那意思应该是说月宫里的吴刚都听入迷了,靠在桂树上,没睡着却似乎睡着了。“露脚斜飞”,地面升腾起来的水汽遇到冷空气落到地面上。一般情况下,黎明时分天最冷,也就是露最盛的时候。所以古人有词说“露脚斜飞夜将晓”。这里,这斜飞的露脚,把吴刚身边的兔子(月宫里的兔子)给淋湿了。但有个问题,段成式的记载里,月宫里是蟾蜍,而不是兔子。尽管现在玉兔确实是嫦娥的伴侣,但这里明显是“寒兔”而不是“玉兔”。而“寒兔”,在李贺之前,一般指寒冷天气里的兔子,像孟浩然《南归阻雪》中的“积雪覆平皋,饥鹰捉寒兔”。而用它来指代秋月,似乎是由于李贺这么说,后人才这么解释的。要是把“寒兔”和月亮分开(说实话,想要把月亮弄湿,那想象力确实应该比李贺还要强才行),就理解成深秋里、黎明前的兔子,当然也可以解释通,那就是说兔子被吸引都忘记了外界。那么“吴质”呢?吴质不好找,可“质”却是尧帝时的乐师。《吕氏春秋》里有这么一条记载,说尧帝刚当上皇帝,就任命这个质为乐师。质于是开始创作音乐,充分发挥各种乐器的特点,编写了祭祀上帝时才能演奏的音乐,结果百兽起舞。瞽叟把五弦的瑟改造成十五弦后,专门用来演奏这些曲子以便祭祀上帝。舜帝的时候,另有一个人再加了八弦,结果就有了二十三弦的瑟。舜帝就让质根据新的乐器,重新“修《九招》、《六列》、《六英》,以明帝德。”也就是说,这个乐师质,其实是一个给二十三弦的瑟谱曲的大师。而二十三弦,也恰好是箜篌的弦数。李贺应该是从什么记载里知道这个“质”姓吴,所以他称他为“吴质”,这样,那桂树也就不是月亮里的桂树,而是秋天里实际的桂树。那么这句就可以理解成:这箜篌演奏了一夜,吴质大师呆呆地听了一夜,当然了,还有一只傻傻的兔子在陪着他,结果被寒露淋湿了全身。
   现在的李贺歌诗集《昌谷集》中,还有一首名叫《听颖师弹琴歌》的,收在集外卷,也就是不在李贺自己编定的四卷中。这原因大概有两种情况:要么李贺觉得这诗不太好,没有超过韩愈的几乎是同题诗,所以没收录;要么他写了这首诗,弄丢了或者别的什么原因,在收录时没找到。但根据李商隐《李贺小传》里对李贺的介绍,我个人觉得第二种情况的可能性小而自己不收录的可能性大。
  

共 420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此文是对李贺《李凭箜篌引》的赏析。作者的赏析保持着一如既往的特色,夹叙夹议逐词逐句进行解剖,作者结合相关的文史和逸闻趣事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在让读者充分领略诗歌魅力的同时,跟随作者讲述的那些生动有趣的故事,仿佛带着大家穿越时空走进了烟波浩渺的历史,真切感受到诗人情怀和才华横溢。一篇精彩的赏析,作品底蕴厚实文采飞扬,佳作推荐赏阅。【编辑:叶华君】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叶华君        2022-06-15 06:47:52
  这个凌晨再次读到老师精彩的赏析作品,仿佛沐浴了文学熏陶的洗礼。古人远去,可他们留下的诗歌千年之后依然能让我们后人去品味,感受到无穷无尽的文学艺术魅力。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回复1 楼        文友:风之丐        2022-06-15 09:25:17
  哈哈,谢谢,喜欢古诗词,也想弄清楚它们的好处,所以就各方求证。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